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攒人品第三波]广州大学2012研招信息——重点是叶浩生!有木有!!

[复制链接]
紫此一家 发表于 11-9-18 12: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紫此一家 于 2011-9-18 12:50 编辑

继续攒人品。今天要发的是广州大学2012年的研招信息

关注理由:作为中国南大门广东省首府的广州市,是一个人才汇聚、经济繁茂的国际化大都市。在这里,有华南师范和暨南大学两所心理学牛校,加上2010年叶浩生前辈强势加盟广州大学,广州未来的心理学发展将会更快更好更强。再加上广州大学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相信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写在前面的话:又到报考的时候了,看到最近论坛很多同学都发帖子说自己纠结。到底是选学校好呢?还是选导师好呢?选学校要选什么学校,选哪里的学校;选导师要选什么导师……说实话,楼主也很纠结,不过楼主是个铁杆的选导师派,所以纠结一个问题就好了。祝大家考研顺利哈~

废话不多说,立刻2012招生信息马上奉上





广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广州大学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原广州大学、广州教育学院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市,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的西南端。学校濒临珠江,三面环水,绿草如茵,环境优美,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学校于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研究生教育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近年来,广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秉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5个专业学位点共27个领域(方向)。


学校拥有一支强大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导师队伍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各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市优秀专家28人,珠江学者2人,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13人,省、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43人。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广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招生人数和优惠政策


今年我校面向全国拟招生120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75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50名。(拟招人数最终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


今年招生继续实行以下优惠政策: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被录取者(全脱产),学校提供一等奖学金(包括免学费和提供生活补贴)。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被录取者(全脱产),学校提供一等奖学金(包括免学费和提供生活补贴2000元/月)。

凡广州大学接收的校外全日制硕士推免生(全脱产,含专业学位),学校提供一等奖学金(包括免学费和提供生活补贴)及2000元科研经费。



三、报名和考试时间表

时间段

报名考试事项 特别说明

2011年 9月15日-17日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咨询 在[url=]href="http://yz.chsi.com.cn/" target=_blank>http://yz.chsi.com.cn[/url]或[url=]

href="http://yz.chsi.cn/" target=_blank>http://yz.chsi.cn[/url]

2011年9月25日-29日

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 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

2011年10月10-31日 全体考生进行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

每天9:00-22:00,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网报信息

2011年11月10-14日 考生进行现场确认、缴费、照相

经考生本人确认的报名信息此后一律不作修改

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9日 在研招网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1月9日12:00,关闭报名网站

2012年1月7-9日 2012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日 请提前一天熟悉考场,凭准考证和身份证件参加考试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

报名参加除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上述(一)中的各项要求。

除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其它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2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1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

target=_blank>[url=http://yz.chsi.cn/]http://yz.chsi.cn[/url],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和《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二)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报考单独考试及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的考生必须到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其他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六、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及准考证下载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将扣留伪造证件。

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9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七、复试环节有关要求

考生复试时需交验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应届生需交验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并提供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应届毕业生证明),以供资格审查。骗取考试资格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复试资格,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同等学力加试的科目,是在考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进行。

八、参考书目

我校研招办不提供邮购参考书业务,参考书由考生自己准备。

需要往年试题请与相关学院联系(招生目录中点击学院名称)。

九、咨询和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3662322588

联系人:马老师、张老师

联系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研究生处

邮编:510006

传真电话:020-39366238





教育学院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办学单位,目前拥有教育学与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面向全国招生。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1953年学校就开设了教育学类课程,1995年,分别以教育社会学家张人杰教授、数学教育家张景中院士为带头人的“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教育学科在1995年获得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5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当前,学科共有成员2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3人。前任学科带头人张人杰教授是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教育社会学家,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首席学科带头人刘晖教授是国内知名教育学者,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目前教育学科有一批团结协作、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承担各类课题50余项,获得研究经费164.1万元;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36部;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6项。学位点整体学术水平在广东省名列前茅,在全国教育学科排名中也位居前列。经过长期累积,形成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六个特色鲜明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2005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中,教育学原理硕士点被评为优秀。

广州大学教育(师范)学院的心理学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祥地。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奥尔波特的门生吴江霖教授自1959年起就一直在此工作。1984年,以吴江霖教授为带头人的“社会心理学”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是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专业硕士点。此后,心理学科一直稳步发展,至今心理学科已经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二级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还是广东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暨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当前,心理学科共有成员2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首席学科带头人为叶浩生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首批认证心理学家,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执委,《心理学报》、《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届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项目主持人。

<P p

心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5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8篇(在SCI/SSCI、《中国科学》、《心理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8篇),出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

<P p

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当前共有在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55人,教育硕士234人。教学条件也在持续改善。心理学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面积达1780平方米,拥有ERP、眼动仪、生理多导仪、脑生物反馈仪、非线性编辑工作站、移动录音工作站、数字音频工作站等先进实验仪器,设备价值总额1051万元,教育学、心理学藏书近7万册,中外文期刊(含电子期刊)近200种,基本能满足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的需要。

与硬件设施相配套,教育学院有着完善的研究生实践与管理机制。我们与政府部门、学校、企业、部队与监狱等有着广泛的合作,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与丰富的实习机会。多年来,我们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很多研究生在广州等大城市找到了如意的工作。此外,我们还设立了各种奖励制度,保证真正品学兼优的学子能得到更多奖励的机会。凡学院在读的硕士研究生,除享受广州大学提供的各种丰厚的奖学金外,学院专门建立了研究生科研和学术活动奖励资助办法,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

另外,学院注重为研究生的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目前已与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研究生可作为交换生赴台学习,可以推荐优秀的硕士生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招生单位名称:教育(师范)学院               联系人:杨老师              招生单位咨询电话:020-39366751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拟招

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

科目
同等学历

加试科目
参  考  书  目

040101教育学原理

1教师教育

2基础教育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教育案例分析
  

①教育哲学

②教育社会学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由国家统一命题,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总分300分,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同等学历科目参考书目:  ①《教育哲学》,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②《新编教育社会学》(第2版),马和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1课程与教学原理



5
同上


同上


①课程与教学论1

②课程与教学论2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由国家统一命题,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总分300分,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加试参考书目:  ①《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黄甫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040105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社会学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10
  

同上


教育案例分析
①学前教育学

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由国家统一命题,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总分300分,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同等学历科目参考书目:①《学前教育学》(第三版),刘晓东、卢乐珍(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周念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040106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原理与政策

2高等教育管理
10
  

同上


教育案例分析
①高等教育学

②高等教育管理学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由国家统一命题,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总分300分,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同等学历科目参考书目:①《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②《高等教育管理学》,薛天祥(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

040110教育技术学

1信息化教育理论与学习技术

2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5
同上
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理论
①教育传播学

②电视教材编导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由国家统一命题,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总分300分,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复试参考书目:  ①《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②《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王以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1教育经济学

2教育管理学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8公共管理学

④849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基础
教育学基础
①教育财政学


③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教育经济学新编》,范先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教育管理学》,陈孝彬、高洪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复试参考书目:《教育学原理》,王道俊、扈中平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同等学历科目参考书目:《教育财政学》,廖楚晖著,北京大学2011年版

040201基础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

2心理学基本理论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国家统考科目)
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实验
心理学研究方法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由国家统一命题,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与测量,总分300分,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复试参考书目:  ①《心理学史》,叶浩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②《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主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同等学历加试《心理学研究方法》(莫雷,广东高教出版社,2007)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学习辅导与智力开发

2人格与心理健康
15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40203应用心理学

1社会心理与组织行为研究

2应用神经心理学
15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0451教育硕士

045101教育管理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912教育管理学


(③教育综合由学校统一命题)
  


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综合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总分150分,参考书目:①《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②《心理学概论》赵国祥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③吴志宏等:《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萧宗六著:《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本文来自: 广州大学研究生处 详细出处参考:http://yjsc.gzhu.edu.cn/onews.asp?id=386&Page=2





 楼主| 紫此一家 发表于 11-9-18 1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那个招生人数的表格是在编辑不了,各位就点下面那个连接过去看就好了

下面附上叶浩生同志的简介

任职  兼任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执委、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编辑本段学位  1991年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指导下获博士学位,之后曾多次出国进修。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在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1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系理论心理学研究中心从事高级访问研究。2006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担任高级研究者。

编辑本段简历  1970-1980 徐州利国铁矿、夹诃煤矿工人

  1980-1984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

  1984-1987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199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7-至今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师。

  1993年 基础心理学副教授

  1997年 基础心理学教授

  1998年 基础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2000年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

  2010年,为广州大学聘请的教授。

  2011年,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编辑本段科研获奖  2006年,论文《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

  2001 年,著作《心理学通史》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1999年,著作《西方心理学历史与体系》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编辑本段教学获奖  2007年,主编的《心理学通史》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

  2007年,《心理学史》被评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006年,主持的《心理学史》课程被评为 国家精品课程。

  2005年,主编的《心理学通史》被评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005年,《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被评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编辑本段近五年主要论文  叶浩生(2009):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 心理学报5

  叶浩生(2009): 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走向释义学的心理学,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 2期,136-141页

  叶浩生、宋晓东(2008):阅读潘菽,心理学报, 6期,757-758页

  叶浩生(2008):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心理学报, 5期,626-632

  叶浩生(2008): 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期,55-60页

  叶浩生(2008):社会建构论及其心理学的方法论蕴含,社会科学, 12期,111-117页

  叶浩生(2008):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对立及其超越,自然辩证法研究, 9期,7-11页

  叶浩生、杨文登(2008):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基于心理学的视野,

  心理学探新, 3期,9-13页

  叶浩生(2008):责任意识与责任心理研究:时代呼唤的主题,心理学探新, 3期,3页

  叶浩生(2008):当代西方心理学的释义学转向,国外社会科学, 6期,7-11页

  叶浩生(2008):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教育研究, 6期,52-58

  叶浩生(2008):科学心理学、常识心理学与质化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4期,

  85-91页

  叶浩生、王继瑛(2008):质化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心理科学, 4期,

  794-799页

  叶浩生、陈欣(2008):. 从理性到情绪:社会两难研究述评,心理研究, 1期,8-13页

  Ye Haosheng (2008): Historiography of psychology:Challenges of postmodern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ume 43, Issue 3/4, 2008 (SSCI)

  叶浩生(2007):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报, 1期,184-190

  叶浩生(2007): 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对立及其超越,自然辩证法研究, 9期,75-79页

  叶浩生、宋晓东(2007): 潘菽心理学思想的后经验主义蕴含,心理学探新, 2期,3-7页

  叶浩生(2007): 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心理科学, 3期,737-740页

  叶浩生(2007): 释义学与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社会科学, 3期,110-117页

  叶浩生(2007): 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期,

  62-67页

  叶浩生(2007): 有关心理学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 1期,132-136页

  叶浩生(2006): 有关进化心理学局限性的理论思考,心理学报, 5期,84-790

  叶浩生(2006): 社会建构论与咨询和临床心理学,国外社会科学, 6期,47-53页

  叶浩生(2006): 库恩范式论在心理学中的反响与应用,自然辩证法研究, 9期,31-35页

  叶浩生(2006):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心理学探新, 3期,3-6页

  叶浩生(2006): 当代心理学的困惑与争论,社会科学, 6期,177-183页

  叶浩生(2006): 有关西方心理学中生物学化思潮的质疑与思考,心理科学, 3期,

  520-525页

  叶浩生(2006):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史,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1期,

  21-24页

  叶浩生(2005): 《解读中国人的人格》读后,心理学探新,4期,78-79页

  叶浩生(2005):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心理科学进展, 6期,145-153页

  叶浩生、贾林祥(2005):心理学史教学与历史思维的培养,心理学探新,1期,3-6页

  叶浩生(2004):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心理学报,2期,

  212-218页

  叶浩生(2004):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心理科学进展,1期,144-151页

  叶浩生(2004):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1期,

  43-48页

  叶浩生(2004):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心理与行为研究,2期,405-410页

  叶浩生(2004):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期,

  46-50页

  叶浩生(2004):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心理科学,5期,1032-1036页

编辑本段近五年主要著作  叶浩生(主编,2009): 心理学史,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9): 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第三卷),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况志华、叶浩生 (2008) 责任心理学,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7): 心理学新进展丛书(共11本),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7):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名著26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6): 心理学通史,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浩生(翻译,2006): 现代心理学史,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5): 心理学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2004):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教授

  叶浩生,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国家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心理学史》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理论心理学协会执委、《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学探新》副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1年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指导下获博士学位,之后曾多次出国进修。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在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1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系理论心理学研究中心从事高级访问研究。2006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担任高级研究者。

  科研获奖:

  1999年,著作《西方心理学历史与体系》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1 年,著作《心理学通史》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6年,论文《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

  教学获奖:

  2006年,主持的《心理学史》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7年,主编的《心理学通史》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

  2007年,《心理学史》被评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005年,主编的《心理学通史》被评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005年,《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被评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晋升教授以来的代表性论文:

  叶浩生 (1997):论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几个对立倾向,心理学报,3期,318-325页

  叶浩生(1998):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若干倾向之我见,心理学报,2期,204-210页

  叶浩生(1999):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心理学报,3期,349-356页

  叶浩生(2001):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心理学报,3期,270-275页

  叶浩生(2002):有关心理学分裂与整合问题的再思考,心理学报,4期,431-436页

  叶浩生(2004):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心理学报,2期,

  叶浩生(2006): 有关进化心理学局限性的理论思考,心理学报, 5期,84-790页

  叶浩生(2007):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报, 1期,184-190页

  叶浩生(2008):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心理学报, 5期,626-632页

  叶浩生 (2009):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 心理学报 5期 632-636页

  叶浩生(2008):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教育研究, 6期,52-58页

  Ye Haosheng (2008): Historiography of psychology:Challenges of postmodern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ume 43, Issue 3/4, 2008 (SSCI)

  著作目录

  叶浩生(主编,2009): 心理学史,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9): 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第三卷),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况志华、叶浩生 (2008) 责任心理学,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7): 心理学新进展丛书(共11本),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7):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名著26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6): 心理学通史,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浩生(翻译,2006): 现代心理学史,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5): 心理学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觉敷,叶浩生(主编,2005):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第2版),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2004):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7):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名著26种,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3): 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翻译,2003): 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2007): 心理学理论精粹,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1994): 班图拉之观察学习理论与实践,香港: 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叶浩生(主编,2000): 老骥奋蹄:心理学一代宗师高觉敷,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1998):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觉敷,叶浩生(主编,1996): 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叶浩生(主编,1994): 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的质化研究思潮[j]. 新华文摘2010(2)

  叶浩生 认知心理学: 困境与转向[j]. 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10(1)

  叶浩生. 责任内涵的跨文化比较及其整合[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叶浩生. 超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走向释义学的心理学[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叶浩生. 积极心理学助你寻找幸福感[J]. 博览群书,2009(10).

  叶浩生. 社会建构论与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J]. 心理学报,2009(6).

  叶浩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叶浩生. 社会建构论及其心理学的方法论蕴含[J]. 社会科学,2008(12).

  叶浩生.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对立及其超越[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9).

  叶浩生.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释义学转向[J]. 国外社会科学,2008(5).

  叶浩生. 责任意识与责任心理研究:时代呼唤的主题[J]. 心理学探新,2008(3).

  叶浩生,杨文登. 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基于心理学的视野[J]. 心理学探新,2008(3).

  叶浩生. 科学心理学、常识心理学与质化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叶浩生,王继瑛. 质化研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J]. 心理科学,2008(4).

  叶浩生,宋晓东. 阅读潘菽[J]. 心理学报,2008(6).

  叶浩生. 教育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J]. 教育研究,2008(6).

  叶浩生. 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J]. 心理学报,2008(5).

  叶浩生,陈欣. 从理性到情绪:社会两难研究述评[J]. 心理研究,2008(1).

  叶浩生. 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对立及其超越[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9).

  叶浩生,宋晓东. 潘菽心理学思想的后经验主义蕴含[J]. 心理学探新,2007(2).

  叶浩生. 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J]. 心理科学,2007(3).

  叶浩生. 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心理科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叶浩生. 释义学与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J]. 社会科学,2007(3).

  叶浩生. 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J]. 心理学报,2007(1).

  叶浩生. 有关心理学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叶浩生. 社会建构论与咨询和临床心理学[J]. 国外社会科学,2006(6).

  叶浩生. 有关进化心理学局限性的理论思考[J]. 心理学报,2006(5).

  叶浩生. 库恩范式论在心理学中的反响与应用[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9).

  叶浩生.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J]. 心理学探新,2006(3).

  叶浩生. 当代心理学的困惑与争论[J]. 社会科学,2006(6).

  叶浩生. 有关西方心理学中生物学化思潮的质疑与思考[J]. 心理科学,2006(3).

  叶浩生.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史[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

  叶浩生. 《解读中国人的人格》读后[J]. 心理学探新,2005(4).

  叶浩生. 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J]. 心理科学进展,2005(6).

  叶浩生,贾林祥. 心理学史教学与历史性思维的培养[J]. 心理学探新,2005(1).

  叶浩生. 文化模式及其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4(5).

  叶浩生. 后现代心理学概观[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叶浩生. 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

  叶浩生. 有关社会心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2).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J]. 心理学报,2004(2).

  叶浩生. 社会建构论与西方心理学的后现代取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

  叶浩生. 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4(1).

  叶浩生. 试析后现代心理学影响下的心理治疗与咨询[J]. 心理科学,2003(4).

  叶浩生. 论理论心理学的概念、性质与作用[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3).

  叶浩生. 大力促进心理学的理论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3(2).

  叶浩生. 第二次认知革命与社会建构论的产生[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

  叶浩生. 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叶浩生. 有关西方心理学分裂与整合问题的再思考[J]. 心理学报,2002(4).

  叶浩生. 关于“自我”的社会建构论学说及其启示[J]. 心理学探新,2002(3).

  叶浩生. 现代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 国外社会科学,2002(4).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主义的困境[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多元文化论运动的意义与问题[J].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叶浩生. 关于西方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J]. 心理科学,2001(6).

  叶浩生. 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J]. 心理学报,2001(3).

  叶浩生,郭爱妹. 西方女权心理学评介[J]. 心理学动态,2001(3).

  叶浩生. 理论心理学的界定与厘正[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叶浩生. 女权心理学及其对西方主流心理学的挑战[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叶浩生. 试论社会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及其转变[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4).

  叶浩生. 再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 心理学探新,2000(2).

  叶浩生. 世纪之交的西方心理学[J].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2).

  叶浩生. 心理学:世纪之交的困惑与争论[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2).

  叶浩生. 论现代心理学的三个转向[J]. 江海学刊,1999(3).

  叶浩生. 试论现象学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学中人文主义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1999(2).

  叶浩生. 理论心理学辨析[J]. 心理科学,1999(6).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J]. 心理学报,1999(3).

  叶浩生. 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心理学的整合[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叶浩生. 试论现代心理学的三个转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

  叶浩生. 试论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4).

  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若干倾向之我见[J]. 心理学报,1998(2).

  叶浩生. 实证主义的衰落与理论心理学的复兴[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叶浩生. 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几点看法[J]. 心理学动态,1997(4).

  叶浩生. 心理学的分裂与心理学的统一[J]. 心理科学,1997(5).

  叶浩生. 论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几种对立倾向[J]. 心理学报,1997(3).

  叶浩生. 论心理学的“范式”与“范畴”[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叶浩生. 21世纪教育心理学的十大研究方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1).

  叶浩生. 论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 心理学报,1994(2).

  叶浩生. 高觉敷教授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J]. 心理学探新,1993(1).

  叶浩生. 高觉敷对心理学史研究的贡献[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叶浩生. 论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历史意义[J]. 心理科学,1992(4).

  叶浩生. 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新行为主义[J]. 心理学动态,1992(2).

  叶浩生. 论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方法论特征[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叶浩生. 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J]. 心理学探新,1991(4).

  叶浩生. 观察学习的概念与应用[J]. 应用心理学,1991(2).

  叶浩生.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及其特征[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叶浩生. 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析罗洛·梅的人格图像理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叶浩生. 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冯特新探[J]. 心理学探新,1989(2).

  叶浩生. 存在分析述评[J]. 心理学探新,1988(2).

  叶浩生. 罗洛·梅论焦虑[J]. 心理学动态,1988(1).

  叶浩生. 罗洛·梅和他的存在主义心理学[J]. 心理学探新,1987(3).

  叶浩生. 冲突·焦虑·防御——弗洛伊德的动力心理学[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1).

  作为第二作者的论文

  杨文登,叶浩生. 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及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10(4).

  杨文登,叶浩生. 循证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发展的新方向[J]. 心理科学,2010(2).

  杨文登,叶浩生. 循证医学伦理模式及其缺陷[J]. 伦理学研究,2010(1).

  李明,叶浩生. 责任心的多元内涵与结构及其理论整合[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

  陈欣,叶浩生. 行为博弈视野下信任研究的回顾[J]. 心理科学,2009(3).

  杨文登,叶浩生. 荆其诚的国际心理学思想与实践[J]. 心理学报,2009(9).

  王继瑛,杨文登,叶浩生.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其质化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9(6).

  杨文登,叶浩生. 心理学中的生物决定论探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

  况志华,叶浩生. 基于心理学视野的责任过程与结构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周宁,叶浩生. 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合理性”与“合情性”[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李虹,叶浩生,赵守盈. 乳腺癌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焦虑抑郁情绪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3).

  李虹,叶浩生. 传统心理治疗的困境与释义学对心理治疗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1).

  李虹,赵守盈,叶浩生. 癌症患者满意度测评:层面理论的应用[J]. 应用心理学,2008(3).

  杨文登,叶浩生. 循证心理治疗述评与展望[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11).

  任亚辉,叶浩生. 组织咨询心理学的三种取向及其比较研究[J]. 心理科学,2008(6).

  况志华,叶浩生. 论责任拒绝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预防[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宋晓东,叶浩生. 本土心理学与多元文化论——在人类心理学理论前景中的相遇[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张秀琴,叶浩生. 本土心理学评析[J]. 心理学探新,2008(1).

  陈芮,叶浩生. 经济学与心理学实验的差异及其借鉴意义[J]. 心理科学,2008(2).

  宋晓东,叶浩生. 本土心理学与多元文化论——“去文化”范式的多元文化论心理学[J]. 天中学刊,2008(1).

  冯天荃,叶浩生,刘国雄. 中学聋生对道德和非道德规则的认知[J]. 中国特殊教育,2008(4).

  杨文登,叶浩生. 论心理学中的还原论[J]. 心理学探新,2008(2).

  况志华,叶浩生. 大学生对网瘾和作弊的责任推断与应对策略[J]. 应用心理学,2008(1).

  郑荣双,叶浩生. 中国心理学原创性的缺失及应对策略[J]. 心理科学,2007(2).

  蒋京川,叶浩生. 心理学的视角:关于智力本质的当代思考[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

  徐玉玲,叶浩生. 责任心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3).

  蒋京川,叶浩生. 为智慧而教:美国教育的未来选择[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杨莉萍,叶浩生. 心理学史的双重意义[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徐玉玲,叶浩生. 关于“女性话语”的传统建构与现代反思[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杨莉萍,叶浩生. 心理史学的发展对心理学史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 心理学探新,2007(3).

  陈欣,叶浩生. 两难中合作行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07(5).

  宋晓东,叶浩生. 基于本土文化的世界心理学[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5).

  宋晓东,叶浩生.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道路:理论整合的视角[J]. 社会科学,2007(11).

  陈欣,蒋艳菊,叶浩生. 大学生媒体影响、体重指数和身体自尊的关系[J]. 应用心理学,2007(2).

  蒋京川,叶浩生. 国外有关斯腾伯格智力理论的论争及其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

  况志华,叶浩生. 西方学界关于责任起源的三种构想及其比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4).

  蒋京川,叶浩生. 智力是什么?——智力观的回溯与前瞻[J]. 国外社会科学,2006(2).

  蒋京川,叶浩生. 论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位与理论存疑[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彭彦琴,叶浩生. 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J].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范兆兰,叶浩生. 动态评估:对传统智力测验的挑战和超越[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任俊,叶浩生. 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 心理科学进展,2006(5).

  任俊,叶浩生. 论文荟萃 论人文倾向在主流心理学中的发展[A]. 谢地坤.[C].: 哲学研究杂志社,2006:251-252.

  李炳全,叶浩生. 意义心理学:僭越二元论的新的积极探索[J]. 社会科学,2005(7).

  麻彦坤,叶浩生. “维果茨基现象”分析:基于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思考[J]. 社会科学,2005(10).

  任俊,叶浩生. 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况志华,叶浩生.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J]. 心理学报,2005(5).

  尤娜,叶浩生. 叙事心理治疗的后现代视角[J]. 心理学探新,2005(3).

  任俊,叶浩生.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J]. 心理科学进展,2005(6).

  蒋京川,叶浩生. 后现代心理治疗及其伦理问题思考[J]. 心理学探新,2005(4).

  任俊,叶浩生. 论人文倾向在主流心理学中的发展[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

  李炳全,叶浩生. 主流心理学的困境与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能否成为心理学的新主流?[J]. 国外社会科学,2005(1).

  范兆兰,叶浩生. 劳丹的研究传统理论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 心理科学,2005(2).

  杨莉萍,叶浩生. 从本质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的人格观[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郭爱妹,叶浩生.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李炳全,叶浩生.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辨析[J]. 心理科学,2004(1).

  郑发祥,叶浩生. 文化与心理——研究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现代意义[J]. 心理学探新,2004(1).

  麻彦坤,叶浩生.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陈芮,叶浩生. 来自经济学的启示:关于心理学科的一些思考[J]. 心理学探新,2004(2).

  任俊,叶浩生. 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麻彦坤,叶浩生. 差异与互补: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比较的新思考[J]. 心理科学,2004(6).

  任俊,叶浩生. 论积极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J]. 社会科学,2004(11).

  任俊,叶浩生. 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J]. 心理科学,2004(3).

  杨莉萍,叶浩生.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严由伟,叶浩生. 论数学心理观的科学基础[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严由伟,叶浩生. 数学心理观:21世纪心理本质观的新解读[J]. 心理科学,2003(2).

  杨莉萍,叶浩生.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对二元世界的“僭越”[J]. 心理科学,2003(3).

  郑发祥,叶浩生. 当前俄罗斯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2003(6).

  杨莉萍,叶浩生. 范式论与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J]. 心理科学,2002(1).

  丁道群,叶浩生. 人格: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J]. 心理科学,2002(5).

  郭爱妹,叶浩生. 试论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5).

  严由伟,叶浩生. 数学心理观:心理科学的新思维新观念[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5).

  刘玉娟,叶浩生. 多元文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刍议[J]. 心理学探新,2002(2).

  郭爱妹,叶浩生. 西方父权制文化与女性主义心理学[J]. 妇女研究论丛,2001(6).

  贾林祥,叶浩生.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严由伟,叶浩生. 论数学心理观的历史性和必然性[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严由伟,叶浩生. 论西方理论心理学复兴的历史必然性[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J.Brozek,严文蕃,叶浩生,申荷永. 八十年代初中国心理学的历史编篡学工作[J]. 心理学动态,1987(4).
一木 发表于 11-9-18 12: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浩生前辈是我导师的导师,上面的论文中发现了很多我导师的名字
 楼主| 紫此一家 发表于 11-9-18 12: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相关问题

--有关录取比例及复试所占比重?
  一视同仁,只要上线皆可参加复试,复试权重50%,好好表现,祝你顺利。
--复试线
  前几年都是按国家线执行。
--心理学复试  
  请问贵校心理学历年复试录取比例多少?
  前几年都是上国家线即可来复试,上线考生超过招考计划数越多,自然淘汰率越高,这几年生源还可以。具体请咨询教育学院39366751.
--请问贵校的心理学专业近年录取分数是多少?报录比是多少? 谢谢!
  近几年都是按国家公布的最低复试分数线,上线即可参加复试。
--学费问题
如果是第一志愿报考贵校且被贵校录取的话,学费是否为公费,生活费有补贴吗?每月有多少?谢谢!

  你好,第一志愿被录取每学年都是公费,生活补贴每月350元左右。
考试科目按照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或”表示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
学术型学位一般学制为3年,侧重学术,专业学位一般为2年,侧重应用,学制根据所报专业不同而定。

暂时就这么多。

顺便打个小广告:
攒人品行动第一波:ANCOVA简化版公式   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582156-1-1.html
攒人品行动第二波:【原创】考研日记之梁宁建教你写英语作文  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582755-1-1.html

大家多多支持哈。谢谢  

我是胖胖123 发表于 11-9-18 20: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叶浩生,不知道广州大学还有别的牛的导师没。。 不太喜欢心理学史,喜欢偏应用的东西。广大去年应用下面还有人资方向,今年就没有嘞。。 除了社心还有一个应用神经科学,不知道怎么样。。。
5200408 发表于 11-9-18 21: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啊,支持下。。。
情结 发表于 11-9-19 08: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社会方向有哪些导师啊
ifshe 发表于 11-9-19 12: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支持! 竟然得知还有个不错的广州大学!
加油好孩子 发表于 11-9-19 15: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去?
方良简 发表于 11-9-20 13: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  哇   叶浩生跳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6 02:42 , Processed in 0.09627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