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史名词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00:22 | 只看该作者
春秋学派
啖、赵、陆的“《春秋》学”。到唐中叶传统的经学思想受到怀疑和挑战,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种“专门之学”开始进行新的探索。此时在经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江南地区的经学家啖助、赵匡和陆淳(质),他们以治春秋为主,被称为“《春秋》学派”。啖助,字淑佐,祖籍赵州,天宝末年徙居江东。当过县官,安史之乱后闭门著述,研究春秋。赵匡,字伯循,祖籍天水,天宝年间为扬州节度叛官。陆淳,字伯冲,吴郡人,顺宗时避太子讳改名质。三人都在江南任地方官,志趣相投,尊师友关系,时常切磋学问。三人著作存世的有陆淳《春秋集传纂例》10卷,《春秋微旨》3卷,《春秋集传辩疑》8卷,代表了三人的经学观点和方法。《春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舍传求经”。认为《春秋》原文没问题,错谬全是三传造成的;在三传都不合适时,便丢开三传自己解释。他们“舍传求经”自我发挥解释时有“明王道”为原则,有利于“道”的“无经之传”也可采用,太实用主义,太随意了。虽然如此,但此后治春秋都不再拘泥于三传,从而脱开了章句训沽的汉学路子,走上了义理思辨的路子。
132#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04:51 | 只看该作者
史才三长论”
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的著名史学观点。所谓“史才三长”,包括:史才、史学、史识。所谓“史才”,是指写史的能力;“史学”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识”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他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最为重要。
133#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05:42 | 只看该作者
《通典》
书名,唐杜佑撰,二百卷。书成于贞元十七年(801)。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各冠总论,下系子目,凡有一千五百八十四条,正文约一百七十万字,注文约二十万字。取材博综古今,广采群经、诸史、地志,汉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国史、实录、档案、诏诰文书、政令法规、大事记、《大唐开元礼》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时间顺序分类纂次。各典于历代制度多究其原本,明其始末,并引前人议论,参以己见,见其得失,其中以食货、职官、边防各典较为精到。为中国典制文化专史的首创之作,对后世史书编纂影响甚巨。内容略古详今,唐代部分约居全书的四分之一,多属原始数据。惟记事偶有遗漏,兵典叙兵法而不载兵制,礼典一门竟全书之半,于体例殊未允当。亦已窜入宪宗朝数事。书约初刊于北宋。
134#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13:58 | 只看该作者
《元和郡县图志》
书名,即《元和郡县志》的原名。唐李吉甫撰。四十卷,目录两卷。书成于元和八年(813)。仿《括地志》体例,以元和时全国行政区划为准,依十道分卷,据四十七镇分篇,篇首各冠地图。分叙以府州为单位,大抵首列户名,次叙沿革,继以府境八至、贡赋,终以辖县建置、去州府里程、山川、河流、城邑、名胜、古迹及历代大事。凡垦田、监牧地、水利设施、工矿盐政、军事设施、病马配备、重要关亭寨障,无不叙及。所记开元、元和户数、乡数、贡物名品、各地境界及去长安里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有关自然、经济地理记载,可采甚多。叙述沿革,往往直源《尚书?禹贡》。于南北朝政区及治所变迁,尤为可观。宋以后地图、目录并佚,缺卷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共六卷,故今本三十四卷,其中卷十八、二十五又各存半卷。书初刊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
135#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15:24 | 只看该作者
《旧唐书》
五代各政权均沿用唐朝官修史书之制。后梁后唐都曾准备仿前代成例修唐史,因资料限制未成;后晋时石敬瑭下令修撰,历4年撰成《旧唐书》。《旧唐书》原称“唐书”,旧题宰相刘朐啭,实际其只是监修,由张昭运等人编写。全书本记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所用资料多来自唐朝“实录”,但书的前半部分多直接用国史和实录的原文,未加整理,常有文字冗长,史实重复的问题。北宋时已不同意此书,欧阳修等人另撰《唐书》225卷,试图取代之。但二书互有长短,欧书未能取代原书,一直并行,归入二十四史之中,只是加一个新、旧字、以示区别。
136#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15:57 | 只看该作者
庆历新政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政治改革。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景佑以后,宋夏战争爆发,加以契丹渝盟,军费与岁币增加,农民负担加重。庆历时,各地陆续发生农民起义。统治阶级部分人士为克服危机,相继提出改革意见。庆历三年(1043)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九月,他们提出十项改革方案: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疏上,大部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但因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不久即罢。
137#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16:25 | 只看该作者
元祐更化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除熙宁、元丰时新法的事件。元丰八年(1085),神宗死,子煦(哲宗)继位,年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陆续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大部分新法。贬黜熙拧、元丰时用事诸臣,停止使用王安石《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根据,修改熙宁、元丰时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此外,还将神宗时所取米脂等四寨还给西夏。
138#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16:54 | 只看该作者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订立和约的事件。1004年,辽统治者发动对北宋中原地区的掠夺战争,兵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东京危急。宋真宗畏敌,准备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勉强到澶州北城督战。宋军在澶州城下打败了辽军。但北宋统治者无心抵抗,屈辱妥协,同意与辽议和。北宋答应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军撤走。史称“澶渊之盟”。
139#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17:20 | 只看该作者
靖康之变
宋代钦宗靖康年间金灭北宋的事件。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南下,渡过黄河,直抵北宋东京开封城。宋钦宗派使者赴金营求和。金军提出:宋须交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牛马骡各1万头匹、驼1000头、杂色缎100万匹、绢帛100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三镇(称三镇 ,即包括其所属州县);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金军攻城,宋守军多次击退金军。但宋钦宗仍继续与金议和,答应了金赔款和割地的要求。金撤军北归。同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闰十一月初,东京城破。宋钦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从十二月起,金军大肆搜刮宋廷的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次年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掠去。北宋灭亡
140#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8:18:11 | 只看该作者
嘉定和议
嘉定元年(1208)南宋与金签署“嘉定和议”,内容有四条:①南宋与金由叔侄之国改称伯侄之国;② 界与绍兴时同,金军放弃新占的大散关以南地区;③增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区;④一次性赔“ 军银”300万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8 19:45 , Processed in 0.9870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