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史名词

[复制链接]
91#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1:05 | 只看该作者
三司
东汉称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新唐书•百官志》云:“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五代、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其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元丰后废。金以户部之劝农、盐铁、度支为三司,贞祐时废。明代以各省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三司。
92#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1:26 | 只看该作者
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清议盛行,对时政有很大影响。由于宦官专权垄断了仕途,严重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大批太学生和儒生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对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以清流自命,视宦官人物为浊流,对宦官进行猛烈地抨击,其手段是上奏书,揭露宦官罪恶,或利用职权直接惩治贪桩枉法的宦官及其党羽.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后汉书?党锢列传》),兴起\"清议\"之风.当时的太学成为京师\"清议\"的中心.太学生们推崇李膺,陈蕃,王畅等人为其领袖和楷模.桓帝时延熹九年(166),逮捕了李膺等200余人,后虽赦免回归田里,但却禁锢终身,此为第一次\"党锢\"事件.灵帝时,又起用了李膺等一些被禁锢的名士, 建宁二年(169)由于他们谋除宦官集团之事泄露,宦官集团再次以\"部党\"罪名逮捕了李膺等百余人,使这些人皆死于狱中,宦官集团又对他们五服以内的亲属免官禁锢,此为第二次\"党锢\"事件.
93#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1:53 | 只看该作者
五米斗道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张陵),于东汉末年在巴蜀一带传教。其传教方式与太平道相似,也是以符咒治病为传道手段,让病人静室思过,表示服罪,凡受道或医病者出五斗米,故名。张陵、张衡、张鲁父子相传,巴蜀一带很有影响。
94#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2:16 | 只看该作者
西域都护
中国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西汉时,都护治乌垒城,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都护开幕府。都护职在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至新莽末年,西域乱,都护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西域18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不许。明帝永平十七年,始以陈睦为都护。次年,焉耆、龟兹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和帝永元三年,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十四年,班超还洛阳,继任者有任尚、段禧。安帝永初元年,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至延光二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95#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3:01 | 只看该作者
尚书台
官署名。秦、西汉少府有尚书署,掌收发诏命奏章。东汉称尚书台,亦号中台、内台,仍设宫禁中,职权进一步扩大,名义上隶属少府,实则只属皇帝,是参与决策命令、综理国事的政务中枢。各级官府奏章皆呈送尚书台,由其拆阅、裁定、记录、转呈、代奏,并向皇帝提供建议,参议政事。皇帝有成命,由其拟诏出令,下达三公府,有时不经三公,径下九卿。主管官员对诏令有异议,有权驳议。官吏选举、任免、课考、弹劾、诛赏、刑狱,无所不总。上自中央九卿,下至州郡,一切行政事务,由其分曹监督管理。虽置三宫,形同虚设,权归台阁。太傅、太尉、大将军等大臣如加“录尚书事”衔,始可参与国政,综理政务,成为真宰相。长官为尚书令,次官为尚书仆射,总领台事,参议朝事。左、右丞各一员,掌台内具体事务及监督诸曹。设尚书六员,分领三公、吏,二千石(后又分曹)、民、客(后分南北主客)、中都官诸曹,曹各置郎(侍郎、郎中)、令史。东汉末,仆射分置左、右。和帝以后,信用宦官,中常侍出纳王命,与尚书台分权。魏、晋以后,改称尚书省。然魏、晋、南朝宋、齐往往台、省互称。
96#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3:58 | 只看该作者
石渠阁会议
汉宣帝刘询召集的一次学术会议。西汉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汉宣帝时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又于甘露三年(前51)诏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等儒生,在长安未央宫北的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由汉宣帝亲自裁定评判。石渠讲论的奏疏经过汇集,辑成《石渠议奏》一书。又名《石渠论》。所辑奏议共一百五十五篇,今俱佚。唐杜佑的《通典》中保存有若干片断。经过这次会议,博士员中《易》增立“梁丘”,《书》增立“大小夏侯”,《春秋》增立“谷梁”。
97#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4:31 | 只看该作者
白虎观会议
东汉章帝时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东汉初年,经今古文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歧异。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依议郎杨终奏议,仿西汉石渠阁会议的办法,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由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淳于恭、班固、杨终等。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此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这次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
98#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5:48 | 只看该作者
今文经
西汉自惠帝起,开始重视儒家经典,派人四处访求老儒,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将老儒背诵的经典本文和解释记录下来,一一写成书,如“书”出自于伏生,“礼”出自于高堂生,“春秋公羊传”出于公羊氏和胡毋生。因为这些经典都是用当时流行的文字——隶书写下来的,故称为今文经,传授今文经的学说也就叫今文经学。
古文经
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凡数十篇,之后又在河间献王等处,陆续发现许多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儒家经典,都是用以前的小篆写成的,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传授古文经的学说叫古文经学。
99#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6:15 | 只看该作者
《太阳历》
汉武帝时,马迁等人商议制定新历,并汇集朝野通晓天文历算的学者唐都等参与编写,于武帝太初元年颁行天下,即《太阳历》。当时,堪称一部精密历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史上一次时代的进步。
100#
 楼主| malmalh 发表于 09-3-24 17:37:11 | 只看该作者
《九章算术》
标志着东汉算学的最高水平。全书分9章,为《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均输》、《方程》、《傍要》、《盈不足》、《勾股》,记载了几何学、代数学上的重大成就,解决了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整数解法,处理了各种三元一次和四元一次方程式的问题,提出了勾股定理。全书由246个算术命题和解法汇编而成,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的形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8 16:55 , Processed in 0.47317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