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清议盛行,对时政有很大影响。由于宦官专权垄断了仕途,严重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大批太学生和儒生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对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以清流自命,视宦官人物为浊流,对宦官进行猛烈地抨击,其手段是上奏书,揭露宦官罪恶,或利用职权直接惩治贪桩枉法的宦官及其党羽.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后汉书?党锢列传》),兴起\"清议\"之风.当时的太学成为京师\"清议\"的中心.太学生们推崇李膺,陈蕃,王畅等人为其领袖和楷模.桓帝时延熹九年(166),逮捕了李膺等200余人,后虽赦免回归田里,但却禁锢终身,此为第一次\"党锢\"事件.灵帝时,又起用了李膺等一些被禁锢的名士, 建宁二年(169)由于他们谋除宦官集团之事泄露,宦官集团再次以\"部党\"罪名逮捕了李膺等百余人,使这些人皆死于狱中,宦官集团又对他们五服以内的亲属免官禁锢,此为第二次\"党锢\"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