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明清史研究概况 (一)明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及研究特色 (一)区域分布与基本格局 1、大陆:明史研究大致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一是北方,包括北大、社科院院、南开、北京师范大学、人大、东北师大、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 二是南方,江南主要是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三所大学;东南主要有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 此外,其他都是一些零星的研究点,而且基本是由上述三大区域传过去的。如:河南大的牛健强、西南大的张明富、黑龙江大学的胡凡就是从东北师大过去的;西北师大的田澍是从社科院过去的;辽宁师大的郭培贵是从南开过去的。宁波大钱茂伟研究明史史学,出自东华师大。也有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比如:安徽师大的老校长张海鹏开创了徽学研究;江西师大学的欧阳琛及其学生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对现在的明代制度史的研究很有影响。 (二)学术传承与特色 (1)北方,以政治史研究为主的格局。如: ○北大:奠基人是孟森,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但他的明史研究同样具有奠基意义,如《明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等。后有邓之诚(后兼任北平师范大学,《中华二千年史》)、许大龄先生。他的研究解放后对北大明史研究有重大影响,他的学生即后来的北大历史系主任王天有,两人的硕士和博士,其研究题目大都是有关明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包括学校制度、内阁制度、都察院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充军研究、县政研究、兵制等等。这表明北大研究的特点以政治史为主,从制度研究切入。 ○社科院:奠基者是吴晗先生。这一支,一脉孤传,相对势单力薄,但研究内容基本上也是以政治史为主。到张显清先生,他已经具有从思想文化方面来切入政治史研究的特点。张显清的博士赵克生侧重于从礼治史、制度文化方面切入政治史研究。此外,王毓铨(经济史)、王春瑜、杜婉言、刘重日、林金树、张德信、商传、万明等,都擅长研究政治史。 ○南开:奠基人是郑天挺开启的。在解放前,郑先生很有名,担任北大教务长,实际上主持着解放前北大的工作。1952年,到南开开辟了南开明清史研究的局面。目前南开的明清史研究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这与郑先生学术的相传离不开的。后来南开产生了大批学者,有:郑克晟,郑先生的儿子,父传子业;南炳文先生、林延清先生等先生和更年轻一代的常建华先生。南开研究人员较多,明史以政治史为主。以南先生的《明史》为例,主线仍然是政治的发展,包括郑克晟的《明清史探实》也是关注政治史研究的。由于研究人员多,所以研究呈现不同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兼容并包”。 ○东北师大:的奠基人是李洵先生。李洵早年师从谢国桢先生,谢先生曾问学于梁启超,学术源头由此而来。从东北师大明史研究的传承来看,李洵先生之后,有赵毅、赵轶峰、罗东阳。赵毅的学生有李晓东、赵玉田、董铁松等。研究的特点也是政治制度史,但不同于北大的从制度研究切入,李洵先生关注的是政治群体和社会现象。他的论文集《下学集》体现了他对明史的全面考虑。这本书体现了他对政治群体的关注。李洵先生比较注重理论,早年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比较多。所以学术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以后以赵毅老师为主的社会史的研究,比如赵玉田老师研究的“北方的灾荒”。 ○人大:以清史研究为主,明史研究相对薄弱,较有名的有老学者——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就是他写的。他的两个学生毛佩琦和柏桦都是研究政治史的。比如柏桦专门研究明清的州县官,毛佩琦主要搞人物与制度研究,尤其擅长永乐大帝的研究。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初探》、《魏忠贤传》等。 ○北师:顾诚先生,其学生中较著名的有赵世瑜和陈宝良,梁志胜和彭勇是刚刚毕业的。顾先生关注两个事件,明代的军制和南明史。我们知道,南明史关注的政治内容较多。因此,顾先生对政治的研究是占大多数的。顾先生是一个苦行僧式的学者,考证非常有功底。他的学生梁志胜和彭勇和都是研究明代军事制度的。赵世瑜研究内容的变化较大,后面我们讲到明史研究的变革时会详细介绍。 ○吉林大:梁希哲先生,与许大龄先生较像,主要关注的是明清政治制度。 ○山东大:早期有黄云眉(完成200万字的《明史考证》,张维华《明代海外贸易简论》黄冕堂《明史管见》。侧重政治史研究。晁中辰,《明成祖传》、《李自成大传》、《崇祯传》、《中国改革通史・明卷》等著作。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北方明朝政治史的研究占一个较大的比重。 (2)南方,研究是以社会经济史为主。在东南地区有厦门大和中山大;在江南则有复旦、南京大、华东师大。 ○厦大:奠基人原校长傅衣凌先生,是研究经济史非常有名的学者。他早年从日本归来,由于经济史的背景,看问题不同于传统史学眼光,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具有重大影响,一直到现在。他的一些学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李伯重为清华原历史系主任;陈支平是厦大文学院院长;陈春声是中大副校长;郑振满、杨国桢、王日根在厦门大学;福师大的唐文基的《明代赋役制度史》对明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是最全面的参考书。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是以经济史为主的。 ○中山大:奠基人是梁方仲,弟子较少,刘志伟(属再传)现为中大教授。 以上两学校都是以经济史研究为主的,但各有不同。厦大的研究比较宏观,关注的是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变迁。像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傅衣凌曾进行过深刻的讨论。傅先生除关注正统的诸如实录的史料以外,还注重地方文书的收集。七八十年代,傅先生就开始带领他的学生到地方上收集文书,利用文书做研究。这个方法在当时是非常有特色的,现在已被广泛使用。中大梁方仲先生的研究,基本上是以经济制度切入的。梁方仲先生在两个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名的,一本《明代粮长制度》,一是明代一条鞭法。可见,梁方仲先生的研究是以经济制度为主的。 ○南京大:以研究经济史为主,奠基人要算洪焕椿先生,已经去世,主要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现在主要是范金明、夏维忠在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江南区域经济的。比如:苏州经济、江南棉布史等等。 ○复旦:樊树志先生,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万历以后晚明史研究,著有《万历传》和《崇祯传》;二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就开始关注江南市政的研究。 ○华东师大:王家范先生,他集中研究的方面也是江南市镇,其《中国历史通论》很值得一看。 南方学研的明史研究主要侧重于以江南市政和经济作为研究重点的。受此影响,他们的学生也是以研究经济史为主的。如安徽师范大学张海鹏(原校长)、王世华(现任副校长)、安徽大学的卞利等主要是研究徽学的;武汉大学张建民关注的是区域经济,主要是研究长江中游和两湖地区农业经济及环境、灾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