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字面上的错误收集整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huju 发表于 12-5-14 22:4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时,发现里面很多字面上的错误。我感到很奇怪,这是很多学校采用的文科教材啊,而且已经修订过三版,第三版就印刷过7次。在修订版后记里,主编说:“为此,我们从1996年开始酝酿修订,经过全体编写人员一年的努力,于1997年8月完成了修订任务。”难道修订之后,就没有人通读全书?因此,我将里面的错误找了一些出来,明显的错字就不说了。

P17 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这种意义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经常提到的。
——这句话没什么错误,我想说的是《资本论》的构成的变动。马克思在1865年以前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本论》的四卷手稿,1867年出版了第一卷,然后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整理马克思的遗稿,于1885年出版了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第三卷,然后恩格斯也逝世了。恩格斯在第三卷的序言中说,剩下的材料要编成第四卷,叫“剩余价值学说”。但是考茨基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它编为一本名叫《剩余价值理论》的单独著作,也分为三卷,第一卷第二卷1905年出版,第三卷1910年出版。《资本论》译为中文时,又把《剩余价值理论》作为《资本论》的第四卷,统一出版。


P121 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中国人做事,不论写文章,还是盖房子,都喜欢两两对应,但是同中有异,所谓“和而不同”也。近体诗中合掌对已是大忌,更不用说相同的字相对。刘勰的时代虽然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定,但是即使是相同的意思,人们也喜欢更换一个字眼,比如“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巧焉动容,视通万里”,比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与意的意思在这里没什么区别,可是《文心雕龙》在那放着,随意改动总不好吧?

P126文学材料……它们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毛泽东说过,能否承认这一点,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
——只要稍微懂得一点哲学,就应该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个派别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物质的第一性。固然唯物主义者承认文学材料来自客观的社会生活,但说这“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无论是谁说的,都是错的。

P138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著名小说《墙上的斑点》……

P256 如英国女作家沃尔夫的小说《达罗卫夫人》……
——书中提到弗吉尼亚*伍尔夫,138页是伍尔夫,256页是沃尔夫,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个人呢。

P142例如“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活着,还是死亡?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这句哈姆雷特的独白简洁明了,又魅力无穷,朱生豪先生译为“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这大概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译法了吧。这里却翻译为“活着,还是死亡?我真不知如何是好!”感觉哈姆雷特的魅力减少了一半还多。


P148当鲁迅不断贬低《不周山》时,著名评论家成仿吾却偏偏指出它是《故事新编》的“压卷之作”,……
——1935年,鲁迅编成《故事新编》写序言时这样说:“我决计不再写这样的小说,当编印《呐喊》时,便将它附在卷末,算是一个开始,也就是一个收场。这时我们的批评家成仿吾先生正在创造社门口的“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他以“庸俗”的罪名,几斧砍杀了《呐喊》,只推《不周山》为佳作,——自然也仍有不好的地方。”因此,对于上面的错误,也就不必说什么了。


P161如李白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之一)
——“缘”是因为的意思,后面一句就是说“因为我的愁是这么的长”,没有什么疑问,李白没有问天,也没有问人,平白给加一个问号,说不通。李白的《秋浦歌》组诗一共十七首,这首“白发三千丈”是第十五首。“《秋浦歌》之一”好像在说“这是第一首”,不如说“《秋浦歌》其十五”。

P168诚然,“为艺术而艺术”、“为审美而审美”的唯美主义创作主张和倾向,古今中外都曾出现过,然而它们从来就不曾赢得读者。
——“为艺术而艺术”自古就有,而且好像也不乏创作者支持者读者。即以我这浅陋之辈而言,也看过“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王尔德的书,如《道林*格雷的画像》、《莎乐美》,而且觉得不错,比有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好得多了。中国话剧运动刚开始时,洪深还翻译过他的剧本《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译名为《少奶奶的扇子》。

P192古希腊悲剧使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人物悲剧的死亡,既是宿命的,也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人物悲剧的死亡”?指的谁? 前王拉伊俄斯?拉伊俄斯的死亡确实是悲剧,也是宿命,但“深刻的象征意义”好像说不上?王后?也说不上“深刻的象征意义”。能够担当这个词的,只有俄狄浦斯,可惜的是,俄狄浦斯没有死——他刺瞎了双眼。


P226这首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欢畅明快,一气流贯,先是诗人为收复蓟北的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接着见老妻都消失了愁容,才觉得自己激动过分失态了。
——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文学里提到的“妻子”,一般都是兼指妻子和儿女。“却看妻子愁何在”,看看妻子儿女都在身边,哪还有什么愁呢!

P227唐代诗论家皎然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一首举体便逸。”
——这句皎然的话里一个顿号,一个冒号,标点得莫名其妙。

P254《俄狄浦斯王》……俄底浦斯王……《俄底浦斯王》
——虽说翻译外国人的名字只是音译,可以随意选择汉字,但是一页之内总该统一吧?

P271例如汉乐府民歌《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

P281例如汉乐府民歌《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
——书中两次引用《箜篌引》,文字也居然不尽相同。手头没有《乐府诗集》,不知道原文是哪几个字,好像版本挺多的,我初中时看过的和上面两个都不同。上网搜一下,结果如下:《公无渡河》是《相和歌辞》之一,即《箜篌引》。“箜篌”是一种弦乐器,形似今天的“竖琴”。这首《公无渡河》据《乐府诗集》卷二十六引晋崔豹《古今注》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P29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这一页里引了几首李白杜甫的名诗。编者好像特别喜欢“还”字,诗里的“回”字都给改了。在平水韵里,“还”属于十五删,“回”属于十灰。如果用“还”代替“回”,就是出韵,唐朝口语和诗韵差不多,想来李杜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至于“窗寒西岭千秋雪”的“寒”,“潦倒新亭浊酒杯”的“亭”,明显的错误。

P301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前者是自然形成的,既无组织,也无纲领,甚至可能是跨时代、跨国界的。……后者是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组织,有纲领,甚至有刊物和出版社,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
——根据下文,“自觉”和“不自觉”应该换一下位置。

P345胡中藻的诗句“一把心胸论清浊”,只因有一个清字,便被诬为反清,招致杀身之祸。
——这句引诗更厉害,七个字错了两个——原文是“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指责他故意把“浊”加于大清国号之前,这才斩首示众。

P348《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中写道:当黛玉听到《牡丹亭》中的戏文:“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
——二十三回的回目是“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之间也并没有个“是”字。
上网的时候,发现有人已经做过同样题目的文章了,而且是从方法的缺陷、认识的缺陷、体系的缺陷、论述的缺陷四个方面讨论的。我这样斤斤计较文字,是很无聊的行为,但是考研路上,又能有多少快乐呢?算是给自己消遣一下吧。另外,我找这些错误,也是因为这本书的序言、后记。一般作者编者在序言活着后记里总要谦虚几句,说“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之类的,“错误在所难免”,“请大家批评指正”的,这本书居然没有。
沙发
云边小星 发表于 12-5-17 15:07:1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楼主水平之高,可以当大学老师了,佩服!
板凳
云边小星 发表于 12-5-17 15:07:58 | 只看该作者
像你这样的水平如果考不上研,真真是苍天无眼了,我的佩服是真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7 01:33 , Processed in 0.08036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