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的类型
1) 迁移的性质分类: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与零迁移
2) 按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程度水平划分:水平迁移(同一抽象与概括水平的迁移)与垂直迁移(不同水平上的迁移)。
3) 按迁移的时间顺序分: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与逆向迁移
4) 按迁移发生的方式划分:一般迁移(一般原理,态度的迁移,如学习教育心理学对于你的复习策略变化的影响)与具体迁移(特殊经验的学习,如学习教心里的动机部分对于普心里的动机部分的理解加强)
5) 按迁移的范围分为:自迁移(在相同情境下重复原有经验),近迁移(把所学经验迁移到与最初比较相近的情境中),远迁移(将经验迁移到与原有情境不相似的情境中去)
2.学习迁移的理论
1) 经典理论:
A. 形式训练说:心理是由不同的成分组成的整体,即由不同的官能组成,如记忆,知觉,记忆,思维等。一种成分的改进会加强其他的官能。迁移就是一种官能由于得到训练而导致其他官能得到发展的结果。
B. 相同因素说:桑代克认为两个训练间有相同的因素时,才可能有迁移。所谓的相同的因素就是共同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后来伍德沃斯将相同因素改为共同成分,即认为只有两种活动有共同的成分才会发生迁移。
C. 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不是因为任务的相似性,而是由于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化理解。
D. 格式塔的关系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共同因素的多少,也不在于原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对要素组成的整体的关系的理解。个体越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则越能得到迁移。
E. 能力论:把迁移解释为能力的增加。旧经验能否帮到新的学习依赖于新学习中依赖怎样的能力,若与旧学习中学习的能力相通,则迁移发生
F. 鲁宾斯坦认为迁移的基础是概括,是对前后两个学习内容的本质联系的分析与概括
G.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即把习得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中。适当的编码系统运用于新的事例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
H. 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通过认知结构这一中介变量起作用的。实际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也是一种迁移。
I. 认知迁移理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中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与技能的可能性
2) 迁移的现代理论
A. 符号性图式理论:原有的图式表征与新的表征相同时即产生迁移。图式匹配与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B. 产生式理论:产生式法则是认知的基本成分,若先后学习的两种内容表征存在相同的产生式或者产生式的交叉与重叠,就可以产生迁移
C. 结果匹配理论:假定迁移过程中存在表征匹配的过程,表征包括事件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
D. 情境性理论:认为迁移主要是将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到的东西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其既取决于最初的学习情境,也取决于后来的迁移情境
3.学习迁移的促进
1) 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即有一个先行组织者,有利于迁移的发生
2) 主要以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注意前后的联系
3) 具体分析所教授内容适合何种迁移,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 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有意识的帮助学习学会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6) 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与学校的积极态度
7) 在各种情境下呈现多种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