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印度河畔的黎明 一、神秘的“哈拉巴文化” 【古老的南亚次大陆】 通常所说的4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实际上是1个历史地理概念,它并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地处中国西南,中亚之南,西亚东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古代各文明都有联系,古代印度文明就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诞生了。 【土著居民】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本地原有居民创造的,他们被通称为达罗毗荼人。但由于地域广阔,族系复杂,古代原有居民也包括其他人种,例如矮黑人和原始澳语人等等。 【举世皆惊的“哈拉巴文化”】 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突然发现了哈拉巴文化遗址,可称为古代世界面积最广的青铜文化。这一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习惯上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大致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1750年,可以肯定,其文明昌盛期已进入奴隶制发展阶段,与同期的埃及、两河流域水平相当。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两处城市遗址,规模都相当大。街道布局整齐,纵横相交。 【神秘的消逝】 印度河文明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致日后印度文献对它只字不提。印度河文明衰落的原因,学者们提出许多假说。印度河文明的消逝之谜仍有待人们破解。 二、“吠陀”和雅利安人 【“吠陀”时代】 印度的历史从吠陀时代开始才有文献纪录。 “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共有4部。“吠陀”是祭司们在祭神时所用的颂歌、经文和咒语的汇编,虽然主要是宗教内容,但也包含一些雅利安的早期历史。4部吠陀中,《梨俱吠陀》是最古老的1部,其编纂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2-公元前9世纪,有些诗句可能更早,其上限可推至公元前14世纪初,即雅利安人开始进入印度之际;其余3部称《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因成书较晚,约在公元前9-公元前6世纪间,通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期,又逐渐出现了解释吠陀的文献,即《梵书》和《森林书》、《奥义书》。 早期吠陀反映了雅利安人氏族部落组织解体,并向阶级社会迈进的历史。这时,私有制也已逐渐产生,并开始出现了等级划分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