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历年岩石学考试重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岩石学重点
    岩浆岩部分
    1. 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 矿物的熔点),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 (氧化物,挥发份,温度) (1)岩浆的概念:是地球内部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 熔融体。 (2)岩浆的成分: ①主要成分——O, Si, Al, Fe, Mg, Ca, K, Na, Mn, P ②挥发份———H2O, CO2, SO2, O2, N2, H2, 其中水60-90% 挥发份的作用: A. 降低粘度,使得岩浆易于流动; B. 可以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结晶时间,甚至结晶出含有挥发份的矿物 (3)不同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一般温度范围:600-1200°C;不同深度——火山口愈深, 愈高温;不同含水性——含水多,则温度低。 ①基性岩浆:1000-1200°C ②中性岩浆:900-1000°C ③酸性岩浆:600-700°C (4)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 ①成分(氧化物)——SiO2,Al2O3增加,粘度增加 ②温度-增加可降低粘度 ③挥发份-含量高,降低粘度 2. 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种属、副矿物),按 成分和颜色划分(硅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 (1)按含量划分: ①主要矿物——含量多,是划分岩石大类的依据, ②次要矿物——含量较少,<15%, 是划分种属依据, ③副矿物——很少,<1%,对岩石定名不起作用,如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等 (2)按成分和颜色划分: ①硅铝矿物(浅色矿物):SiO2和Al2O3高,不含FeO和MgO;石英,长石类,似长石类。 ②铁镁矿物(暗色矿物):FeO和MgO高,SiO2含量低;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3)色率: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体积百分数)。 3. 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 的范围、硅铝矿物、铁镁矿
沙发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2:55 | 只看该作者
物、颜色、色率、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见表1-1) 4.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 (见图1-1) 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 (1)结构:岩石的组成部分(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绝对大小和相对大 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2)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6. 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 类型 (1)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2)按矿物绝对大小: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 >10 mm、粗粒结构 >5 mm、中粒结构 5-2 mm、 细粒结构 2-0.2 mm、微粒结构 <0.2 mm),隐晶质结构。
    1
    岩石学重点
    (3)按矿物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斑晶+隐晶质或玻璃质)、似斑 状结构(斑晶+显晶质)。 (4)按矿物自形程度: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它形结构。 (5)组成岩石颗粒的相互关系:文象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 嵌晶结构。 7. 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 快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枕 状构造、流面和流线构造、柱状节理。 8. 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 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 (2)侵入岩的产状: ①整合:岩床、岩盆、岩穹 ②不整合: Ⅰ岩基:大规模出现于造山带中,面积一般>100km2,形态为圆形或长条形,平行造山带 分布。 Ⅱ岩株:面积一般<100 km2 Ⅲ岩脉: Ⅳ岩墙: (3)火山岩的产状: ①中心式喷发:碎屑锥、熔岩锥(盾火山、熔岩流、熔岩瀑布、岩穹)、混合锥(层火 山) ②裂隙式喷发: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熔岩被、熔岩瀑布 ③熔透式喷发: 9. 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岩浆岩的相的概念:指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的总特征,包括形成深度、结构、 构造、产状等。 (2)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 ①深度:浅成相、深成相(见表1-2) ②平面:中央相、过渡相、边缘相 (3)火山岩的相划分: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火山沉积相 (见表1-3) 10. 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4) 11. 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岩的 区别(斑晶,斑岩为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的颗粒散布在细小的 颗粒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斑状结构是指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似斑状结构是 指基质为显晶质。 (2)斑岩和玢岩: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和次火山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 “斑岩” 的斑晶是以石英、碱性长石和似长石为主; “玢岩”的斑晶以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主。对于 火山熔岩中斑状结构的岩石,不使用“斑岩”和“玢岩”的名称。 12. 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代表岩石见表1-4,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 马提岩具有典型的鬣刺结构) (1)一般特征 :
板凳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3:04 | 只看该作者
2
    岩石学重点
    ①化学成分: SiO2<45 %, 属于硅酸不饱和岩石; (K2O+Na2O)<1%, CaO+Al2O3也很少;富含FeO,MgO。 ②矿物成分:铁镁矿物占绝对优势:Ol, Py, Am;长石:不含或很少,<10%;若铁镁矿物 含量>90%——叫超镁铁岩 ③色率一般>70, 颜色很深,比重较大,产出少。 ④重要结构: Ⅰ堆晶结构——在粗大的、 相互连接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之间充填其他矿物的一种结构粗 大的晶体称为堆晶。堆晶矿物可以是铬铁矿、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 (2)金伯利岩:1870年首次发现于南非阿扎尼亚的金伯利城而得名,是金刚石的母岩。 (3)科马提岩:具鬣刺结构。橄榄石和辉石的针状骸晶平行排列成簇,分布在玻璃基质中, 似鬣刺草(澳大利亚的一种草名),鬣是马颈上的长毛。鬣刺结构成因是熔浆快速冷 却,长出了骸晶。 (4)苦橄岩:相当于橄榄岩的喷出岩,富含Mg。 13. 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1-4),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掌握 (1)侵入岩: 1)辉长岩: ①颜色:黑色,灰黑色,深灰色 ②结构:中-粗粒半自形粒状结构——辉长结构 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 辉长结构 同时析出的结果。是基性深成岩相的典型结构 ③构造:块状构造,也有条带状构造(Pl/Py) ④矿物成分: Ⅰ主要矿物:斜长石+辉石 (pl+py) (1:1) 基性斜长石——通常为An>50的拉长石(50-70号)、 培长石(70-90号),多呈厚板状,有清晰的双晶纹 辉石——多呈半自形-他形晶粒,可被绿泥石、角闪石交代。 Ⅱ次要矿物: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 Ⅲ副矿物: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等 ⑤矿物次生变化:辉石——蚀变为变为阳起石,透闪石(角闪石大类) 斜长石——蚀变为钠长石、绿帘石等矿物集合体(淡黄色或绿色),若 都蚀变,则岩石光泽变暗淡 2)辉绿岩: ①颜色:暗绿色,黑色 ②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pl+py为主(比例约1:1),可呈斑晶,可含有Ol,Or(正长 石),Q ③结构:辉绿结构,斑状结构 辉绿结构—— 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 辉绿结构 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 长辉绿结构。 斑状结构——称为辉绿玢岩,斑晶为pl和py 斑状结构 ④蚀变特征:斜长石——钠长石,黝帘石,绿帘石集合体 辉石——角闪石,绿泥石 (2)喷出岩:
    3
    岩石学重点
    1)玄武岩: ①颜色:黑色,绿-灰绿色,暗紫色,黑灰色,氧化强为紫红色 ②矿物成分:主要矿物——Pl + Py 次要矿物——Ol, Am, Bi 总体成分与辉长岩相似 ③结构: Ⅰ岩石的结构: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斑晶:Pl , Py, Ol (Ol常变为红色伊丁石) 基质:隐晶质,肉眼无法鉴别 Ⅱ基质的结构 粗玄(间粒)结构——长板状Pl 的三角形孔隙中,充填Py和磁铁矿小颗粒 间隐结构:密集的Pl 中充填玻璃 间粒-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过渡类型,Pl 三角形孔隙充填 Py, 磁铁矿和玻璃 玻璃质结构:全是玻璃 ④构造 Ⅰ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普遍发育 Ⅱ枕状构造:海水冷却,有内部结构 Ⅲ柱状节理:4,5,6,7边形 2)细碧岩 (spilite) ——基性喷出岩。基性岩浆在海底喷发形成的。 ①颜色:绿色,浅绿色 ②结构构造:隐晶质/斑状结构,杏仁构造/枕状构造 ③化学成分: Na2O高(>4%),属于富钠质基性熔岩 ④矿物成分: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等,有时可见辉石或者辉石假像。斑晶 为富钠的Pl和Py ⑤共生组合:与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共生,构成细碧—石英角斑岩系,常有黄铁矿、黄 铜矿等工业矿床。 ⑥成因:洋中脊玄武岩与海水发生交换,发生变质作用,Na+增加 14.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5. 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6. 酸性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7. 花岗岩的一般特征及其有关矿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 构造, 有关矿产), (1)凡是 Q>20,主要由 Q+Or+Pl≥85%,都被统称为花岗岩类。 (2)主要特征: 1) 颜色: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 2) 结构构造:粗、中、细粒都有,块状、斑杂、球状构造 3) 矿物成分: 主要矿物:Q+Or+酸性 Pl,Q+Or+酸性 Pl=85 %±,An=10-35,为更长石,更-中斜长石, Or : Pl = 2:1,钾长石为浅肉红色,或灰白,灰色 次要矿物:Bi, Am, 少量 Py, 三者之和 < 15 % 副矿物:种类多,磁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电气石,萤石 (3)有关矿产:伴生矿床——多金属:W,Sn, Mo, Bi, Hg, Zn, Pb, Cu, Fe 矿床,放射性, 稀土元素等。 18. 碱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 19. 理论上,地壳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3个条件:(1) 升高温度,(2) 减小压力,(3) 液相线下移
地板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3:12 | 只看该作者
4
    岩石学重点
    (1)升高温度 ( ? T ) ; (2)减小压力(- ? P) ; (3)液相线下移:初始熔融条件变化,如流体加入。
    20. 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的定义 (1)原生岩浆:上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 (2)次生岩浆:原生岩浆通过发展和演化所形成的岩浆。 21. 导致岩浆演化的作用过程(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1)原生岩浆形成之后,在其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岩浆本身的分异或与围岩的相互作用, 或不同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使最初一种成分的岩浆最终形成种类繁多的岩浆岩。 (2)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 分岩浆的过程。包括: ①岩浆分异作用:指在结晶之前,液态时发生的分异作用。包括: Ⅰ熔离作用——P,T 变化,分离出 2 种不混溶的岩浆,如条带构造; Ⅱ扩散作用——温度梯度导致不同组分的迁移; Ⅲ气运作用——挥发分位于上部,向上运移,形成上部出现伟晶岩。 ②分离结晶作用:一些矿物先结晶,导致残余岩浆成分变化,使岩浆向富硅、富碱的方向发 展。包括: Ⅰ重力分异作用——先结晶、比重大,到底部,如四川力马河; Ⅱ流动分异作用——岩浆流动中,先结晶的会因摩擦力而滞留; Ⅲ压滤作用——岩浆演化的晚期,晶体之间的残余岩浆被挤压而迁移。 (3)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发生成分改变。依据同化混染作用 完全与否,分为: ①同化作用——完全 ②混染作用——不完全 (4)岩浆混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确定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 过渡类型的岩浆和岩浆岩。
    5
    岩石学重点
    图1-1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七种造岩矿物
    侵入岩的特征及相(深度) 表1-2 侵入岩的特征及相(深度)
    6
    岩石学重点
    表1-3 火山岩相的特征
    表1-4 岩浆岩分类简表
    钙 碱 性 岩 类 超基性岩 <45 无 一般无 基性岩 45-53 无或很少 斜长石为主 斜长石为主 中性岩 53-66 酸性岩 >66 碱 性 碱性岩 53-66 无 钾长石为主 含似长石 暗色矿物种类 与含量 橄榄石,辉石 >90 辉石为主,可有 角闪石、黑云母 和橄榄石 <90 深成岩 浅成岩 橄榄岩,辉岩 苦橄玢岩 金伯利岩 喷出岩 苦橄岩 科马提岩 玄武岩 安山岩 粗面岩 流纹岩 响岩 辉长岩 辉绿岩 闪长岩 闪长玢岩 正长岩 正长斑岩 花岗岩 花岗斑岩 霞石正长岩 霞石正长斑岩 角闪石为主 黑云母和辉石次之 15-40 黑云母为主 角闪石次之 10-15 碱性辉石 碱性角闪石 <40
    SiO (%)
    2
    石英 长石种类
    <5 钾长石为主
    >20 钾长石>斜长石
5#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3:20 | 只看该作者
7
    岩石学重点
    沉积岩部分
    一、名词解释 沉积分异作用,成岩作用,自生沉积岩(内源沉积岩),他生沉积岩(陆源碎屑岩),沉积 相 二、简述题 1. 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母岩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2. 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的产物(形成3类物质:碎屑物质,不溶残余物质,溶解物质) 3. 控制溶解物质(真溶液和胶体物质)搬运和沉积的物理化学规律(溶解度) 4. 由沉积物到沉积岩过程中的成岩作用类型(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 用) 5. 沉积岩化学成分特征和矿物成分特征 6. 沉积岩的构造类型(机械成因的、化学成因的、生物成因的,在机械成因的构造中有层 理、层面、变形构造,及其细分的类型),表2 7. 沉积岩的几种常见颜色与组分和成岩环境 8. 陆源碎屑岩(他生沉积岩)的物质成分 9.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结构类型 10. 基质的支撑类型,胶结物的胶结类型 11.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砾岩、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粒度依据 12. 砾岩类的一般特征 13. 砂岩类的主要特征(一般特征,按照成分三角图分类,),特征包括(1) 粒度,(2) 分 布很广,(3) 碎屑成分,(4) 胶结物,(5) 粒度、分选性、圆度,(6) 结构构造,(7)成 因 14. 内源沉积岩的分类(8类) 15. 内源沉积岩的结构类型 16. 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17. 颗粒灰岩(粒屑微晶灰岩和粒屑亮晶灰岩)的主要特征
    表2 他生沉积岩(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结构、构造特征 描述内容 陆源碎屑岩 内源沉积岩
    1.岩石的构造 物理构造:块状构造 层理构造——水平,平行,交错, 波状,脉状,透镜状,粒序,韵律, 包卷层理等; 层面构造——波痕,干裂,雨痕, 冲刷构造,槽模,负荷印模等; 化学构造: 假晶和晶痕, 鸟眼构造, 缝合线,结核 生物构造: 虫孔,爬迹,藻叠层 等
    2.颗粒碎屑成分和结构特征
    颗粒成分——矿物碎屑,岩屑 颗粒成分——何种化学物质 颗粒结构——粒度、 分选性、 形态、 颗粒结构—— 表面特征 A.晶粒结构(非晶质结构,隐晶 质/微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B.生物骨架结构 C.粒屑结构
    8
    岩石学重点
    3.胶结物特征和胶结类型
    基质和化学胶结物, 胶结物结构可按结晶程度、 晶粒大 小、碎屑颗粒结合方式来描述(如 非晶质胶结、隐晶质胶结、微晶质 胶结、结晶粒状胶结), 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结合方式看, 有特殊结构 (例如石英的再生加大 结构) 胶结类型—— 若为基质——分为2种支撑类型: 基质支撑,颗粒支撑 若 为 胶 结 物 —— 分 为 3 种胶 结 类 型: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胶结
    如果是粒屑结构,需要考虑: A 粒屑类型:内碎屑,生物碎屑, 鲕粒,球粒,团块 B 微晶基质和亮晶(方解石)胶结 物 C 胶结类型: 包括胶结物成分、 填 隙物本身结构和胶结类型(基底式/ 孔隙式/接触式) 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结合方式看, 有特殊结构: 栉壳状,丛生状结构——碳酸盐 连生结构——碳酸盐、硫酸盐
    变质岩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 (1)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 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 (2)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3)副变质岩:由沉积岩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1)接触变质作用: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接触带上,由于高温、溶液的影响使岩石发生 的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压力下,使岩石发生破碎的变质作用。 (3)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 质的作用。 (4)区域变质作用:是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在地壳活动带发生的变质作用。 (5)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岩石部分熔 融,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中的高级 作用。 3.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 (1)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重结 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 (2)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 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 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3)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 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 (4)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矿物集合体,使岩石 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称为变质分异作用。 (5)变形和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变质方式
6#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3:32 | 只看该作者
9
    岩石学重点
    ①变形作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塑性变形,即为变形作用。 结果——岩石和矿物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无破碎现象,应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原 来的状态。 ②破碎作用——在地壳浅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大大超过其弹性限度时,会发生破 裂、裂开的变质作用方式。 4.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1)变余结构: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 保留下来形成的结构。常见于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 (2)变晶结构: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是变质岩中最 常见之结构。 (3)碎裂结构(变形结构):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4)交代结构:指一个变质矿物和矿物集合体被另一个矿物和矿物集合体取代的现象,在 取代过程中有物质成分的交换和结构的改组。 5.变余构造,变成构造; (1)变余构造:变质后,仍然保留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是恢复原岩的标志。 (2)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 6.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层状)构造,眼球状构造,线 状构造; (1)板状构造:又称为板劈理是重结晶程度很低(隐晶质)的低级变质岩典型的面理形式。 通常由密集的间隔平面(劈理面)显示,沿着劈理面岩石容易裂开呈平整、光滑但光 泽暗淡的板片。 (2)千枚状构造:面理由细小(多小于0.1mm)的片状硅酸盐定向排列而成,重结晶程度比 板状构造高,但肉眼仍难以识别矿物颗粒。岩石易沿面理裂开,劈开面不如板劈理面 平整,但有强烈丝绢光泽(绢云母、绿泥石等片状硅酸盐矿物造成)。千枚状构造的 明显特征是存在折劈、微褶皱和扭折带。 (3)片状构造:岩石重结晶程度高。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粒径>0.1mm)的片、板、针、 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成。岩石较易沿面理裂开,但裂开面平整程度比千枚状构造 差些)。 (4)片麻状构造:又称为片麻理。与片状构造相同点是岩石重结晶程度高,矿物肉眼可识 别。不同点在于粒状矿物含量高,板片状、针柱状矿物在其中断续定向分布。片麻状 构造的特点是岩石沿片麻理无特别强烈的裂开趋势。 (5)条带状(层状)构造:又称为条带状构造或成分层,是由不同成分、不同结构的浅色 与暗色层(或透镜体)互层构成的面状构造。广泛出现在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 混合岩之中。 (6)眼球状构造:特点是眼球状巨大颗粒或颗粒集合体在基质中定向分布。见于动力变质 岩和混合岩中。 (7)线状构造:即线理,是岩石中各种线状要素的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可有不同期线理, 按先后顺序以L1、L2、L3等记录之。按线状要素的不同,线理可分为拉伸线理、皱纹 线理、交面线理等3类。 7.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 (1)动力变质岩: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2)区域变质岩:原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 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
7#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3:40 | 只看该作者
10
    岩石学重点
    (4)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5)交代变质岩:热的气体和溶液作用于已形成的岩石,使其产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 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8.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石岩,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 (1)板岩:具有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原岩—主要是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性的凝灰岩, 经过轻微变质,原岩矿物成分基本无重结晶作用或者只少部分重结晶,主要是脱水、 硬度增高。 (2)千枚岩: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原岩—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性凝灰 岩,经过低级变质作用形成,变质程度比板岩稍高 (3)片岩:具有片理构造的浅变质岩。 (4)大理岩: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为主)>50%的变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碳 酸盐,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 (5)石英岩: Q>85%的变质岩,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 (6)角闪石岩: ①矿物特征:含角闪石+斜长石,石英较少或无角闪石等暗色矿物≥50%,矿物成分除 Am、Pl外,常见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 ②原岩—基性岩(侵入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 ,富铁白云质泥灰岩—中-高温区域变 质作用形成。 (7) 变粒岩: 含长石、 石英较多 (>70%) 且长石>25%; , 云母或其他暗色矿物较少 (<30%) , 具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构(<1mm)。原岩—粉砂岩、岩屑砂岩,基性—酸性凝灰岩及 少量中酸性喷出岩—经过中高级变质作用形成。 (8)麻粒岩:高温、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岩石中含水矿物(Bi, Am)均不稳定,含量 少,或不出现。 (9)榴辉岩:超高压、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成分主要有绿色的绿辉石+粉红色的石 榴石典型榴辉岩不含长石,可以含少量石英,常见蓝晶石、辉石、金红石、尖晶石等。 9.混合岩,基体,脉体; (1)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条 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 (2)基体:又称古成体,指残留的变质岩基体(高级或中高级区域变质岩,主要是斜长角闪 岩、片麻岩、变粒岩),具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颜色深。 (3)脉体:又称新成体,指新生的不同数量的长英质脉体,通常是花岗质或长英质的伟晶 岩、细晶岩等,颜色较浅。 10.变质带,递增变质带,变质相,变质相系。 (1)变质带: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变质岩的矿物成分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变质岩的矿物组合能反映变质作用的强度,且变质作用的强度在空间上具有规律 性的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变质强度带。 (2)递增变质带:在一个变质地区,化学成分相似的岩石中,其矿物成分在空间上的规律 变化可以反映其受到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利用等化学系列变质岩中随 着温度增高、新矿物相依次出现来划分的变质强度带, (3)变质相:一个变质相是指类似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的所有变质岩的总和, 其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有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4)变质相系:每一个变质地区可以用一系列的变质相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这种系列 称为变质相系。 二、简述题
    11
    岩石学重点
    1. 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P、T、流体、时间) (1)温度: 温度实际代表热量,是变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最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变质 作用是在温度增加的条件下进行。温度能够导致作用包括:导致重结晶作用、促进矿 物之间 的化学反应, 形成新的矿物与矿物组合;导致温度升高的热源包括地热、岩浆 侵入热、构造运动、地球内部物质的相变释放能量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能。 (2)压力: 包括静压力(均向压力) 、粒间流体压力、应力(定向压力) 。其中应力对岩石 的作用为: A. 在超过岩石弹性和强度极限时,会使岩石变形和破裂,产生节理、裂隙、 劈理构造,甚至破碎; B. 岩石中的矿物会晶格变形、晶体破裂,矿物可以在垂直于应 力的方向上平行排列,形成片理; C. 可以提高变质反应进行的速度。 (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 粒间流体约占岩石体积的 1-2%,其成分除 H2O、CO2、O2 外,还 有其他成分,如盐酸、硫化氢等,具有很大的化学活动性(酸性或者碱性) 。在 P、T 较高时,会形成超临界流体,具有更大的化学活动性。对岩石变质的作用为:(a) 溶 剂:促进岩石中一些组分的溶解、迁移,变质反应进行; (b) 流体直接参与变质反应, 直接影响变质作用,影响变质反应的方向与进度。(c) 流体有利于岩石的部分熔融, 岩 石的熔点随 H2O 增加,熔点下降。流体的作用应同 T、P 等因素综合起来,会引起新 成分的形成和结构构造的改变 (4)时间。在实验室的化学反应都是瞬间实现的,但是在地球系统的化学反应则是漫长的 地质历史时期完成的。在实验室短时间内无法发生的变质反应和变质作用(以天、月 计算) ,在地球系统的地质演化历史中是可以发生的(以 Ma 为单位) ,以百万年为单 位。 2. 变质作用分为哪些类型与特征(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 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其他类型变质作用例如冲击变质和复变质作用),回答提示: 每种变质作用的定义、哪些主要因素起作用,产生的结果。 变质作用(分类) 接触变质 热接触 接触交代 动力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 分布、产状 侵入体与围 岩接触带 断裂带 岩体、矿脉等 附近 古老的结晶 基底、造山带 成因及控制因素 岩浆热 岩浆热、挥发分 构造运动 岩浆的挥发分, 地壳内的热水 温度为主挥 发分 偏应力 化学活动性 流体、温度 变质方式 重结晶 重结晶、 交代 变形、 动态重结晶 交代 重结晶、变 形、交代等 P/T 比及代表性岩石 很低 角岩 矽卡岩 构造角砾岩、 碎裂岩、糜棱岩 蚀变岩、云英岩 宽泛 宽泛
8#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3:46 | 只看该作者
造山作用,受温度、压力(负荷压 力)、 应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控制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岩石部分熔融,熔浆渗透、交 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中的高级作用。 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包括火山物质), 被埋藏到一定深度,引起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从 而产生变质作用。由埋深引起,应力作用不明显,埋藏变质的温度、压力条件较低,一 般出现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组合,普遍发育变余组构。 洋中脊附近的岩石由于受到来源于洋中脊地幔对流的热和自上而下的热卤水的影响发 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自上而下主要为沸石相、葡萄石-绿纤石相和绿片岩相,深部也 可出现角闪岩相,为低压相系,由于洋底扩张洋底变质作用的岩石遍布整个洋底。 发生在陨石冲击星体表面时产生的冲击坑中, 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 压力可达数 十到上百个吉帕 (GPa),温度可超过 10000℃。因此它是在瞬时高温和动态高压条件下 发生的特殊类型变质作用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高压变质矿物,如:柯石英、斯石英。
    埋藏变质作用
    洋底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
    3. 举例说明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
    12
    岩石学重点
    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 (1)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重结 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 (2)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 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这种 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3)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变岩石化学 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 (4)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矿物集合体,使岩石 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称为变质分异作用。 (5)变形和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变质方式 ①变形作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塑性变形,即为变形作用。 结果——岩石和矿物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无破碎现象,应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原 来的状态。 ②破碎作用——在地壳浅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大大超过其弹性限度时,会发生破 裂、裂开的变质作用方式。 4. 变质岩化学成分的主要特征 (1)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取决于原来岩石的成分,若有交代作用发生,则会有组分的带入带 出,与原岩相比将会有很大的变化。 (2)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T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H2O、 CO2、P2O5。与岩浆岩一样。 (3)不同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差别较大,正变质岩变化范围小,而副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 较大。 (4)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可帮助了解原岩类型、变质作用与交代作用的特点。 5. 举例说明变质岩矿物成分的特征以及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 (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条件 (P-T,流体等) (1)变质岩矿物成分的特征 1)出现一些岩浆岩、沉积岩中都不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 矽线石、蓝晶石、硅灰石等,它们分别产出于不同的 P-T 条件。 2)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针状矿物,如矽线石、绢云母等。 3)出现比重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石、绿辉石。 4)变质岩中的矿物常发育变形现象。 5)变质岩中含(OH)的矿物与岩浆岩相比更发育。 6)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常具波状消光,裂纹也较发育。 (2)变质岩中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 包括2个方面——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条件(P-T,流体等) ①原岩成分是决定因素,决定了变质岩可能出现何种矿物。如,原岩为硅质石灰岩,成 分为CaO、CO2、SiO2,变质后形成大理岩——可以含有方解石、石英、硅灰石。 ②变质条件(P-T,流体等)——决定了具体何种矿物出现。例如上述的硅质石灰岩,经热接 触变质作用后,若P=1bar,T<470 °C, 形成方解石+石英;T>470 °C,形成方解石、 硅灰石,或者石英+硅灰石。 6. 研究变质岩结构和构造的重要意义 (1)反映形成过程; (2)反映变质作用类型、因素、方式、变质程度,例如动力变质作用具有碎裂结构;
    13
    岩石学重点
    (3)为原岩恢复提供证据,如变余杏仁构造; (4)可以作为命名的依据,如片麻状构造岩石命名为片麻岩; (5)对水文和工程有影响,如应力下板理、片理等有利于水文,而不利于工程。 7. 变晶结构的详细划分 主要结构 变余结构 划分标准 原岩为岩浆岩 原岩为沉积岩 按变晶矿物相对大小分 变晶结构 按变晶矿物绝对大小分 按变晶矿物形态划分 按照变晶矿物相互关系分 角砾状结构 碎裂结构 碎裂结构 碎斑结构 糜棱结构 交代结构 轻微破碎 矿物有裂纹,边缘被碾细,但仍然保留矿物原形 在极细的矿物颗粒中残留有较大的颗粒,分别被称为碎基和碎斑。碎斑有撕碎的边缘、裂隙 等,波状消光。 应力更强,矿物几乎全部破碎呈微粒状;具定向性,似流动构造,可以残留有少量稍大的刚 性;矿物碎块,可以被磨圆呈眼球状。 详细分类 变余斑状结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花岗结构 变余砂状结构 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粗粒变晶(>3mm)、中粒(3-1mm)、细粒(<1mm)、显微(0.01mm) 粒状变晶结构(花岗变晶)、角岩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 包含变晶结构、筛状变晶结构、残缕结构
9#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3:54 | 只看该作者
交代假象结构、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蚕食结构、交代残留结构、交代净边结构、交代穿孔结构、交代蠕虫结构 8. 变成构造的主要类型(定向构造和不定向构造) (1)定向构造: ①面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层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 ②线状构造: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2)不定向构造:块状构造、斑点构造、瘤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9. 按照变质岩化学成分,可以将变质岩分为哪些类型(泥质变质岩,长英质变质岩,钙质 变质岩,基性变质岩,镁质变质岩),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 (1)泥质变质岩:原岩为泥质沉积,主要矿物是云母,化学成分以富含铝,钾为特征。 ①Al2O3过剩(K2O不足)的泥质变质岩:原岩以高岭石,蒙脱石黏土为主。特点是含富 铝矿物(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等),中低温时无钾长石,高温时(麻粒岩相、辉石 角岩相等)出现钾长石; ②K2O过剩 (Al2O3 相对不足) 的泥质变质岩: 原岩以水云母粘土为主。 特点是含钾长石, 中低温时无富铝矿物,高温时出现富铝矿物(夕线石、堇青石、石榴石等)。 Ⅰ中低温时富铝矿物与钾长石不共生,两类泥质岩矿物组合明显不同。 Ⅱ高温时富铝矿物与钾长石共生,两类泥质岩矿物组合相同,仅矿物含量有差别:铝过 剩的泥质变质岩富铝矿物含量高、钾长石少;钾过剩的泥质变质岩则相反,钾长石高 而富铝矿物少。 (2)长英质变质岩:主要矿物是长石和石英,原岩可能为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酸性 凝灰岩,酸性岩浆岩等。 ①化学成分与泥质变质岩显著差别是SiO2含量高,通常K2O过剩、Al2O3不足。 ②矿物成分特点是以石英、长石为主,矿物组合与K2O过剩的泥质变质岩相同。 (3)钙质变质岩:主要矿物是方解石,白云石,也有透辉石,透闪石和钙铝榴石等钙,镁 硅酸盐矿物,它们的原岩相当于各种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 ①化学成分最显著特点是CaO含量高,可含一定量的MgO、FeO、Al2O3、SiO2。
    14
    岩石学重点
    ②矿物成分以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和钙镁硅酸盐矿物(硅灰石、透辉石、 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等)为主,可含一定量钙铝硅酸盐矿物(绿帘石、方柱石、钙 质斜长石、钙铝-钙铁榴石、符山石等)及石英。 (4)基性变质岩:特征矿物有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主要原岩是基性火 山岩及化学成分相当的杂砂岩和铁质白云质泥灰岩等。 ①化学成分特点是MgO、FeO、CaO含量高,含一定量Al2O3。 ②矿物成分特点是富含斜长石和绿帘石、绿泥石、单斜辉石、单斜闪石(透闪石、阳起 石、普通角闪石)、斜方辉石、铁铝-镁铝榴石及黑云母等铁镁钙的硅酸盐、铝硅酸盐 矿物,可含一定量的石英。 (5)镁质变质岩:不含长石,富含镁质矿物如蛇纹石,滑石,直闪石,菱镁矿,水镁石等。 原岩是橄榄岩,纯橄岩,辉石岩等超铁镁岩石及化学成分相当的沉积岩。 ①化学成分特点是富MgO、FeO,贫CaO、Al2O3和SiO2。 ②矿物成分特点是缺乏长石、石英,富含富镁铁的矿物(蛇纹石、滑石、水镁石、菱镁 矿、直闪石、镁铁闪石、紫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黑云母、铁铝-镁铝榴 石等)。 10. 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可以将变质岩分为哪些类型(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 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如第二题。 11.动力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枚岩) (1) 构造角砾岩: 指断裂带中, 受到应力成糜棱状的碎块发生过位移 (剪切、 重力作用下) 。 (2)碎裂岩: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尚未达到糜棱岩阶段,以碎裂程度较高而 区别于构造角砾岩。为碎块+细粒基质。 (3)糜棱岩:指具有糜棱结构和定向结构的岩石,有错动和研磨。 (4)千枚岩: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千枚状糜棱岩。其特征与坚硬致密的糜棱岩有名明显的不 同。 12.区域变质岩分为哪些类型(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石岩, . 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每种类型的原岩、成分、矿物、结构构造、分布等特征。 分类 板岩 原岩 泥质岩、 粉砂 岩或者中酸 性的凝灰岩 泥质岩、 粉砂 岩或者中酸 性凝灰岩, 变质程度 矿物成分 结构 致密、隐晶 质,矿物颗 粒细 细粒鳞片变 晶结构,颗 粒平均 <0.1mm 显晶质等粒 鳞片变晶结 构,或基质 为鳞片变晶 结构的斑状 变晶结构 构造 板状构造 分布 北方滹沱群, 南方板溪群、 昆阳群 轻微变质 基本无重结晶作用或者只少部 (浅变质) 分重结晶,主要是脱水、硬度 增高;有时板理面上有少量云 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 低级变质, 原岩矿物成分基本上已全部重 程度比板 结晶, 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 岩稍高 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等新生 矿物组成,若原岩中FeO较多, 可以出现硬绿泥石、黑云母, 中级变质 作用 矿物:片状矿物——云母,绿 泥石,滑石;柱状矿物——阳 起石, 透闪石、 普通角闪石等; 粒状矿物——长石,石英等; 有时含有石榴石、十字石、蓝 晶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的变斑 晶。一般:片状矿物或柱状矿 物>30%,粒状矿物常以石英为
    千枚岩
    片理面上具 有明显的丝绢 光泽,常具小 褶皱构造,千 枚构造 片状构造
    片岩
    类型复杂, 超 基性岩、 基性 岩、 各种凝灰 岩和含杂质 砂岩、泥灰 岩、泥质岩
10#
 楼主| wvwvwvw 发表于 11-3-15 23:24:34 | 只看该作者
15
    岩石学重点
    主, 可含一定量长石, 长石<25% 片麻岩 泥质岩、 粉砂 岩、 砂岩和中 酸性岩浆岩、 火山碎屑 岩 石灰岩、 白云 岩等碳酸盐 岩 石英砂岩或 硅质岩 基性岩(侵入 中-高温 岩、喷出岩、 区域变质 火山碎屑岩) 作用 富铁白云质 泥灰岩 粉砂岩、 岩屑 砂岩, 基性— 酸性凝灰岩 及少量中、 酸 性喷出岩 基性成分的 岩石, 泥质和 长英质成分 的岩石 中高级变 质作用 区域变质 或热接触 变质作用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石 英>50%, 长石>25%; 片状和柱 状矿物为云母、 角闪石、 辉石, 可含特征变质矿物, 若长石少, 石英增加则过渡为片岩。 粒度粗,一 般>1mm,中 粗粒鳞片粒 状变晶结构 片麻状构造
    变 粒 岩
    大理岩
    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白云 粒状变晶结 石为主) >50%; 少量特征变质 构 矿物蛇纹石、 透闪石、 透辉石、 金云母、镁橄榄石、硅灰石 Q>85%, 含少量长石、 绢云母、 粒状变晶结 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等 构 含角闪石+斜长石,石英较少 或无角闪石等暗色矿物≥ 50%,矿物成分除Am、Pl外, 常见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 石 粒状变晶结 构
    块状构造, 或条带状构造
    石英岩 斜长角闪 岩/角闪石 岩
    块状构造,时 具条带状构造 块状构造,略 具定向性
    分布广
    变粒岩
    含长石、石英较多(>70%), 结构较细 且长石>25%,云母或其他暗色 矿物较少(<30%),具细粒等 粒粒状变晶结构(<1mm);暗 色矿物—Bi, Am, 透闪石,透 辉石,电气石、磁铁矿。 岩石中含水矿物(Bi, Am)均不 稳定,含量少,或不出现;暗 色矿物: 紫苏辉石, 透辉石 (必 须含有紫苏辉石) 浅色矿物: ; 长石、石英;其他矿物:石榴 石、矽线石、蓝晶石、堇青石 绿色的绿辉石+粉红色的石榴 石;典型榴辉岩不含长石,可 以含少量石英,常见蓝晶石、 辉石、金红石、尖晶石等;化 学成分相当于基性岩浆岩。 中-粗粒粒 状变晶结构 不等粒状变 晶结构
    片麻状构造不 清楚
    麻粒岩
    高温、中压 下稳定的 区域变质
    块状构造
    冀东, 大别山
    榴辉岩
    玄武质岩石
    超高压、 高压
    中粗、不等 粒粒状变晶 结构
    块状构造, 比重大
    大别山—苏 鲁超高压变 质岩带
    13. 混合岩的特征,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 (1)混合岩的特征 1)混合岩化作用:是介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和造岩作用。 2)混合岩化作用特点:岩石发生局部的重熔和有广泛的流体相出现。 3)混合岩——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在新的 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分为: ①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 ②边缘混合岩化作用——深成花岗岩体的边缘部分 4)分类: ①混合岩化变质岩——脉体很少(<15%), 局部,轻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5 18:23 , Processed in 0.09951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