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诚奉献:如何调剂到汕大新闻?如何复试?我是如何被陈婉莹看中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tianya 发表于 11-3-14 23:3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有师弟师妹们问到考研复试的事情,恰好我去年复试了两次,分别在一南一北两所高校人民大学和汕头大学,现了作对比,以飨后来者。

    366分,最初带给我的是欣喜和憧憬。这是我2005年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绩,成功跨过人民大学新闻学的初试门槛。但当得知人大复试的最低分数线是360分时,激动的心情嘎然而止,笑,未绽而僵。

    乡人常说“只要有条门缝,也要挤进去一条腿”,奋力一搏,无论成败与否,于心无悔矣。

    进京那天正是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我第一次走进千百万考生梦想中的首都。终于理解了什么是“渺茫的希望”,探询到人大新闻有位考生的初试成绩竟高达427分,唯有叹息:斑雀仰鸣,技不如人!人生的机遇竟是如此的不可捉摸。

    住进中关村一间地下室时,离复试尚有一周,当时就想着剔除杂念,安心复习,尽力准备,或许还能柳暗花明。

    首先是设法探询复试的相关信息。上一届的研究生当然是这方面最权威的“灵通人士”了。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在人大研究生楼里“上下求索”,找遍了所有新闻学研究生的宿舍,详细了解了复试的程序、内容、忌讳等。更重要是相关导师的个人学术信息,我甚至问到了前任院长郭庆光的小灵通号码,向在读研究生挖信息还是要有些新闻的功力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办公效率问题,许多高校网站上的师资介绍都是滞后的,所以有必要向研究生们确认、咨询一下,这些方面的信息多多益善。

    其次就要大量阅读专业的核心期刊了,新闻传播学方面大致有复旦大学的《新闻大学》、人民大学的《国际新闻界》、传媒大学的《现代传播》等。但人大复印资料的新闻与传播卷也是必读的,由于学界亦分帮别派,学人相轻,所以一定要重点分析目标院校导师们最近发表的文章。复试如不慎攒到他们在学术上竞争对手的观点,那你就准备“从头再来”吧。

    去年人大新闻学院的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与汕头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的程序一样。但具体内容可就大大不同了,应该说明的是,我只想给将要复试的人们提供些有益的参考,并无厚此薄彼的意图。

    笔试方面,人大的试卷采用是传统的小论文形式。七八道问答题,倚着套路作答即可。记得去年有道论述题是:“请简述并评价近年来的新闻改革”。是看惯教材的学生最拿手的了,但我想,自己只有一线生机,标陈出新吧,结果反而惨惨。

    而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笔试题,则体现了很强烈的新闻时事特色。有两道题给我很深的印象:1,请用中英文解释Rice,Bush, SARS, Bird flu等名词(国际化,最好用“地球人都懂”的语言答卷);2,请阅读以下几条新闻,写作评论一篇。(一定要意识到你是在给媒体写评论,而不在演习。)

    对付这种实战型的测验,你可以不看专业期刊或著作,但一定要密切关注时事新闻,提高自己真正的新闻素质。

    “窥一斑可见全豹”,仅从考研复试的笔试题就能体会到一南一北两个新闻学院的差别和特色。人大理论色彩浓厚,鲜少变化和灵活;汕大则紧跟媒体实践,考题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复是新闻人的大忌。

    两所新闻学院的面试都分为导师面试和英文口语测试。先说导师面试,人民大学是教师自由提问加考生抽题作答,问题大多是很“经典”的,如“你看过哪些专业的学术著作?”、“如果你被录取,希望学习新闻传播学的那个方向?”、“这几天有什么新闻?”等。而抽题作答的问题则是年年重复,我忍不住要举个事例:有一师姐2005年从人大新闻学院毕业,她当年复试时抽到的问题和我去年抽的题一模一样!(她现在CCTV工作,如有疑问,可以查证)问题乃为“你认为新闻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希望今年去人大复试的师弟师妹们不要再抽到这道题了,显不出水平。

    一个中国顶级的新闻学院竟然常年用同一道考题,真实匪夷所思,笔者想到了“匮乏”二字。

    相比之下,汕大长江新闻学院或许外似“小庙”,但复试的导师却不容小觑,但陈婉莹教授一人就难以招架了,提问灵活,出人意料之外,因其本人就是一位职业的提问者,若是中英文并用,更难对付了。如果你“有幸”与前CBS新闻副总裁Peter.Herford老师交锋,10分钟之内准定要张口结舌的,要不就是哑口无言。所以考生不必要急匆匆地翻看著作和文章,镇定与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整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持久战”会以英语口语测试结束。不管是人大,还是汕大,当测试人员对你说“see you”时,命运就不在我们手上了,你也不一定会see到考官们了。余下是惴惴不安的等待,或长或短(人大让我熬了5天,结果是“很不幸,我们的招生有限,请您联系调剂吧”;汕大让我焦急地等了2.5个小时,结果是“你被录取了”)

    两所新闻学院的英语口语考试稍有不同,人民大学先是让考生作5分钟的自我介绍(我们都是背孰的),然后有是抽签答题。而汕大新闻则采用的时Seminar形式,与外教就某个话题讨论,你将有机会与哥伦比亚的毕业生John老师和奥运体育记者Nicole“畅谈”中日关系、海峡局势、伊战、沙龙等国际时事。无论成败,交个朋友应该不成问题的。

    或许你还会问,我是怎样调剂到汕头大学复试的,简单的难以置信:打一个电话,填一张表。电话打给了汕头大学研究生处,调剂登记表是在网上填写的。

    我们要习惯公平与透明。

    我常常觉得“往事并不如烟”,愿意与后来者分享自己的挫折与成功。不详处可发邮件询问fuyongkang@gmail.com。(作者 广东汕头大学新闻学院 符永康)
沙发
 楼主| litianya 发表于 11-4-23 00:28:37 | 只看该作者
范长江,范东升,范小江,三代报人的历史戏剧
板凳
 楼主| litianya 发表于 11-4-23 00:35:10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就这么富有戏剧性!范长江,范东升,范小江,祖孙三代从事新闻事业成为一时佳话,更具戏剧性的是,当年的著名报人范长江依托报纸《大公报》名扬天下,使得新闻人声誉如日中升,而如今其二子范东升(2006年任汕头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任中新社专稿部主任,长期担任美国<侨胞>社长,)近作《拯救报纸》,又率先为中国的报业敲响了丧钟,并开出了一些系列药方。而其孙女 范小江也在美国一家大报闯荡多年!

请看看《拯救报业》书上翔实的数据,新闻人该怎么办?????
1)美国报业新闻报纸读者平均年龄为57岁,
2)美国青少年比他们的父母看电视的时间少60%,然而上网时间却是他们父母的七倍,
3)47%的美国人把网络作为获取每日国内国际新闻的信息来源,大大超过报纸(35%),
4)在30岁以下人群中,59%的人选择因特网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
5)2010年,网络广告额首次超过报纸广告额
6)日报发行量跌到1945年的报纸发行数。
   以前的我总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但是看到书中翔实的大量的数据,我深深地为我们自己感到担忧,正如人们所说, “如果媒体人不能及时地把握时代的这种趋势,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媒体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5 13:26 , Processed in 0.08642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