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0-6-24 18:5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

1999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
1、大众传播
参考答案: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宪章中。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S226;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
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由于大众传播广泛
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反馈
参考答案:反馈(feedback)是源于控制论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控制系统将输出回输到
原系统中。在传播学中,反馈就是传播者接受到受众对传播讯息所做的反应的过程。借助
反馈,传播者可以对传播过程及时作出调整,从而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3、传播者
参考答案: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它是传播活动的起
点。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编辑、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
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
,因此在传播学中,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

4、控制实验法
参考答案:控制实验法(control
experiment)是传播定量研究方法之一,由传播学先驱
者库尔特&S226;卢因和卡尔&S226;霍夫兰引入传播研究。它是指研究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在研究
进行时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进而探索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适
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其步骤大体包括:(1)提出假设;(2)简化因素模
式,确定自变量与应变量;(3)控制与实验;(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
,检验假设。

5、编码
参考答案:编码(encode)是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
码的过程。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二、简答
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创新扩散论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M.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
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罗杰斯认为,传播史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把新观念、新事物的普及看作是一
种特殊的传播形态,社会变革过程也就是创新和发明的推广和扩散的过程。罗杰斯指出,
一个“创新扩散”过程至少包含知晓、劝服、决定、实施和确定五个环节。这一过程所需
时间,依新事物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而各异,也与个人的特性相关。按采用时间先后,可以
把社会成员分为革新者、初期采用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和迟钝者五种类型。同时
,同一新事物在不同社会被采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的作用。一般而言
, 现代社会规范比传统社会规范更有利于创新的扩散。
   
创新扩散论认为,传播渠道对创新扩散的作用很大。其中,大众传播和外地渠道在普
及新知识方面有较强的作用,而人际传播和本地渠道则在劝服人们接受新事物方面有更显
著的效果,两者显示出一种互补的关系。

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参考答案:   
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是: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这个
公式由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威尔伯&S226;施拉姆提出。公式中的“报偿的保证”指传播内容满足
受众需要的程度,而“费力的程度”是指得到这则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施拉
姆指出,人们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
是根据传播媒介及传播的讯息等因素进行的。一般
情况下,人们往往选择那些最能充分满足需要又能方便快捷获取的传播途径。这就要求传
播者在提供受众所需信息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传播途径的便捷性与易得性。

三、论述
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答题思路:
(1)首先概述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活动;
(2)具体分析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四个部分:一是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即人类传播史
,指出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二是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传播的不同类型;三是人类传播的
过程和结构,这是对传播本体的微观研究;四是人类传播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这是对
传播本体的宏观研究;
(3)综合上述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类型。
答题思路:
(1)传播的含义:首先从辞源学角度,交待“传播”和“communication”的辞源含义;
其次,列举介绍传播学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对“传播”的不同定义,大体包括四类定义:一
是强调“共享”,二是强调“互动与关系”,三是强调“符号”,四是强调“劝服与影响
”;最后评论总结上述各类定义,给出一个普遍意义得传播定义,即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
程;
(2)研究类型:首先介绍传播类型的四分法,进而概述传播学研究的几大领域:人际传
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并简要阐述各研究类型的主要内容;
(3)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看法,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



2000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名词
1、符号
参考答案:符号(sign)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
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
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
约定俗成的。符号一般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没有符号,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一
切社会交往都无从进行,由符号所组成的符码或语言,是任何传播赖以进行的基础。

2、个案研究法
参考答案: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传播学者怀特最先在传播研究中使
用了这种方法,对“把关人”进行了研究。所谓个案研究法就是检验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
征,一般研究的是某一特定对象或案例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面情况。个案研究一般没有预先
的研究假设,其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可以详细、深入、全面
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和见解,可以作为其他研究的基础,经
过后续的其他类型的研究可以得出一般性结论。

3、麦克卢汉
参考答案: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20世纪60-70年代国际
传播学界最知名,也是争议最大的学者,被西方学者称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他于20
世纪50、60年代出版了《机械新娘》、《古腾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
介即讯息》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冷媒介与
热媒介”、“地球村”等一系列关于传播媒介的著名论断。他的理论把媒介置于人类文明
发展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在传播研究中开创了从媒
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视角。

4、人际传播
参考答案: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在两个以上
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具有直
接性、随意性、反馈迅速和可控性强等特点。它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

5、把关人
参考答案:把关人(gatekeeper)又译“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
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
程就是把关。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S226;卢因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
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

6、传播媒介
参考答案:媒介即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是“人体的延伸”。传播媒介则是
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施拉姆认为,传播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
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在大众传播中,媒介就是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的报纸、广播、电视等
物质实体。

二、简答
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
参考答案:   
对传播类型的归纳有多种不同的体系。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讲,传播可以分
为如下类型体系:                                                              

在传播学中,研究的主要是人类的传播活动。在人类传播活动中,自我传播是其他传播类
型的基础。从自我传播到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再到大众传播,传播活动介入的人越来越
多,而讯息的个性则越来越淡化,更强调讯息的普遍适用性,传播双方的空间及心理距离
越来越远,所使用的传播技术和传播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正是这些规模不等、性质不同、
层次有别的传播类型结成了整个传播的结构体系。

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   
对大众传播功能的研究,是传播研究的一个重点。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
德、施拉姆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大众传播功能理论。一般而言,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有
:(1)传递信息。向受众连续不断地传播大量的信息是大众传播的第一功能。借助媒介
提供的信息,人们得以掌握环境的变化,确定应变之侧;(2)引导舆论。舆论是社会公
众共同的强烈而持久的意见、态度与信念的总汇,代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愿望和要求。
引导舆论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功能和社会责任之一。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大众媒介可以把
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来;(3)教育和文化传承。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
播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丰富了大众教育的途径,使社会文化得以传承下来;(4)提供
娱乐。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娱乐内容,使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起到了文化普及和社会解压
阀门的作用。当然,除了上述积极功能外,大众传播也具有一些对社会的不利的负功能,
诸如麻痹受众、信息污染、破坏鉴赏力、文化帝国主义等。一个社会要良性发展,就要对
大众传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功能,限制其负面功能。


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是由德国传播学者诺利—纽
曼提出的一个关于舆论形成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大多数人都有被孤立的恐惧。在一定
时期内,大众媒介所鼓吹的某些观点在社会上占优势,对受众造成了压力。大多数人力图
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造成孤立,因而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意见的个人数量增
加时会放弃原由的态度和信念,实现与主导意见的一致。同时,由于大众媒介表达支配意
见,加之对异常意见的支持日益减少,从而形成一个沉默的螺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意
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转向沉默或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而持非主流观点的人,则在大众的
压力下,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少。这个理论表明,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影响和制约了社会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
把对舆论的考察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但它过分强调了多数人和优势意见的压力,
而忽略了少数派的作用和“反螺旋模式”存在的可能性,这是它的一个不足之处。
   

三、论述
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答题思路:
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是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亦是一种有机互动的关系。因此,本
题应从两方面加以论述:
(1)结合人类大众传播制度从集权主义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的里史实
,说明社会制度对传播制度的决定作用;
(2)结合历史和现实,阐明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对社会制度的能动
作用。首先,一般而言,传播制度总要维护社会制度,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制度服务的。
其次,传播制度的基本状况与形态也影响着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发展。传播制度的不适应乃
至失控,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制度的崩溃和瓦解。
最后,综合上述内容,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相关建议。

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答题思路:
   (1)简要论述传播学在我国发展的历程,注意交代相关的标志性事件;
   
(2)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关注本土的传
播实践,是我国传播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二、加强传播基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确
立传播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和学术正当性;三、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促进实证研究的
发展;四、强化对批判理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传播研究的视野,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传
播批判理论;五、加强我国传播学研究与国际传播学界的接轨和交流,走国际化的研究道
路。



2001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名词
1、传播
参考答案:传播学中,不同学者对传播(communication)一词有不同的定义。大体而言
,可以分为两类定义:第一种定义把传播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A送给B一个讯
息,并对其产生一定的效果;第二种定义则将传播看做一种意义的协商与交换过程,通过
这个过程,讯息、文化中人以及“真实”之间发生互动,从而使意义得以形成或使理解得
以完成。归纳而言,可以认为,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2、施拉姆
参考答案:施拉姆(Wilbur
Schramm),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一生编写了30多部传播学
著作,对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概括而
言,施拉姆的贡献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他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传播学这门新学科,这是他最大的功绩。他于
1949出版的《大众传播学》一书,是传播学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其次,施拉姆不断著书立
说,推进传播学的发展壮大;第三,施拉姆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不少传播教育和
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人员,扩大了传播学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影响。


3、枪弹论
参考答案:枪弹论(bullet
theory),又称“皮下注射”论,是传播效果理论发展的早期
阶段,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刺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力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
的基础。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就像靶子一样,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地
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力
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播媒介
的作用不分条件地夸大化,有严重的缺陷,因此很快遭到唾弃。20世纪40年代,枪弹论被
有限效果论所代替。

4、编码
参考答案:编码(encode)是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
码的过程。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5、实验法
参考答案:实验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传播学先驱卢因和霍夫兰将之引入了传播研究,使
之成为传播定量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实验法包括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
法(室外实验法)两种。其中控制实验法是指研究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在研究进行时对
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进而探索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
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其步骤大体包括:(1)提出假设;(2)简化因素模式,确定
自变量与应变量;(3)控制与实验;(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检验假
设。自然实验法则是以整个社会作为“实验室”,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它的操
作往往是事先设计好一个研究程序,然后等待时机,一旦社会上发生了合适的事件,研究
者立即参加进去,使实验与事件的进程融为一体。

6、知识沟
参考答案:知识沟(knowledge
gap)是知识沟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知识沟理论是由美
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与20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大众媒介对人们获取知识量差别的
影响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其所处经济地位的高低,在信息媒介的
获得和使用方面存在差异。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社会经济
地位低的人。随着时间推移,两者之间的知识量差异不断变宽,差距不断变大。这种不同
阶层之间的信息量差异就是所谓的知识沟。
沙发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0-6-24 18:50:55 | 只看该作者
二、简答
1、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有关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的传播理论。传播学
家E.卡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顾名思义,使用与满足理论
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
“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该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
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
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媒介
在操纵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使用与满
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
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过
程的先河。

2、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
参考答案:传播学的研究表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使用是有选择性的,并且往往只选择那
些对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拒绝那些与自己的固有观念相抵触的内容。受众的这种对信
息的选择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选择性注意,是指认识结构、社会类型和有意义
的社会联系所产生的与这些因素相关的对媒介内容的注意的方式。受众一般选择自己习以
为常的媒介和支持其固有信念和价值观的信息,以减轻认知上的不和谐;第二、选择性理
解,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关系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其所注意到的媒
介内容。在受众注意和接触到的信息中,只有那些符合其原有认识结构的一小部分内容才
会进入深层认识和理解的阶段;第三,选择性记忆,指在选择注意和选择理解的信息中,
受众往往只记忆那些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的内容。这样,经过由外向内的三个阶段
的选择过程,最终能被受众记住的信息是很少的。受众的这种对信息的选择过程,是受众
应付信息超载的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

3、简述教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教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也称培养分析、涵化分析。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等人,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
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养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
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pseudo-environment)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
影响。传播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
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
中。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的过程。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
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
“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
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三、论述
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
答题思路:“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由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一个
关于人类传播制度的理论,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本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
面加以论述:首先,论述“报刊的四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分别介绍集权主义传播理论、
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社会责任传播理论和苏维埃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注意适当交代其理
论来源和历史背景;其次,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联系人类传播的历史现实,和对“报
刊的四种理论”加以评析,可以考虑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1)正面评价这一理论
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和广泛影响;(2)交代其片面和不足之处:首先,这
一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提出来的,是为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作辩护的,对其他
传播制度,尤其是对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认识有极大的片面性,带有“冷战”色彩;其次
,传播制度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
格局的发展变化,各国的传播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带有
冷战思维色彩的“报刊的四种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传播制度发展的现实,需要得到修正与
发展。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
答题思路:首先,应当解释何谓媒介整(media
convergence)。从上个世纪后半叶开始
,整合媒介与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人类传播行为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发展趋势来看,媒介整
合包括两方面--媒介形态整合和媒介资本整合。媒介形态整合是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
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整合,还包括媒介形态的变化、互融与创新。资本整合则是通过资产
重组,使优势资源互补共存,使跨媒介、跨地区的媒介产业集团在中国成为现实。其次,
结合我国媒介发展的实际,指出媒介整合对媒介产业的重要意义。媒介整合已经成为中国
传媒发展的主流趋势,其意义不仅在于媒介个体竞争力的增强和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更在
于能由此带动其他更多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增强整体竞争力,以迎接WTO的国际化竞争环
境。再次,结合自己的看法,谈谈媒介整合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如对媒介形态发展的
影响、对传媒教育的冲击、对人们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影响等。



2002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名词
1、传播
参考答案:传播学中,不同学者对传播(communication)一词有不同的定义。大体而言
,可以分为两类定义:第一种定义把传播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A送给B一个讯
息,并对其产生一定的效果;第二种定义则将传播看做一种意义的协商与交换过程,通过
这个过程,讯息、文化中人以及“真实”之间发生互动,从而使意义得以形成或使理解得
以完成。归纳而言,可以认为,所谓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2、信息
参考答案:信息(information)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20世纪40年
代,申农和维纳从信息论与控制论的角度提出了这个概念。按照信息论的定义,信息是一
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它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和意识,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运动的表达形
式。信息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在的物质系统,从而减少或消除人们对该物质系统的不确定性
。根据起其所在系统的不同,可以把信息分为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其中,社会信息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3、受众
参考答案:受众(audience)是传播活动的对象,是传播信息的接受者。在人际传播和组
织传播中,受众是明确的,且人数较少。受众和传播者相对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的角
色可以相互转换。而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大众传播者和受众
构成了社会传播过程的两极,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关系,构成了现代
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特色。

4、舆论领袖
参考答案: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是拉扎斯费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two-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
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舆论领袖介入传播过程,
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1)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
度的能力;(2)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3)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团体并有共同的爱好
和兴趣;(4)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方面的信息。

5、媒介文化
参考答案:媒介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媒介的文化价值。媒介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也是
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又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形成了一个亚文化系统,即媒介文化。媒介
文化日益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广泛的影响
。对媒介文化的研究,实质上就是研究媒介与文化及其变迁之间的关系。

6、传播效果
参考答案: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的受众思想观念
、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传播效果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根据传播学者麦奎尔的分类,传
播效果有四种类型: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和长期的非预
期效果。传播学中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大致经过了“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
效果论”和“强效果论”四个阶段。

二、简答
1、什么叫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具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模式是对客观事物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
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或预期。传播模式则是对传播过程和机制的简
约化描述。传播模式的主要功能包括:(1)构造功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
关系,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2)解释功能:解释尚未明了的问题,获取对未知
关系的认识;(3)启发功能:启发探知新的未知的事实与方法,引导人们关注某一要素
的核心环节;(4)简化功能:使得传播研究者可以跳过一些要素,简化步骤,直接抓住
问题的本质;(5)预测功能:可以为估算各种不同的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提供基本依据
,研究者可以据此建立假说,对事物的过程与结果进行预测。

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把关人(gatekeeper)又译“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
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
程就是把关。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S226;卢因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
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影响把关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政治和法律因素、经济因素
、社会和文化因素、传播信息因素、传播组织的因素、受众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把关者自
身的因素。认识这些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可以使传播者的把关更加有效,更符合社会
的需要。


3、简述知识沟假说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知识沟(knowledge
gap)假说最早由传播学者蒂奇诺等人提出。其基本内容
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还是对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都
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
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识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变大。蒂奇诺等
人认为,知识沟的产生有非常复杂的原因,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经济地位的
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知识沟的扩大:(1)由经济状况不同导致的传
播技能的差别;(2)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别;(3)社会交往范围的差异;(4)对信息
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5)大众媒介倾向于为较高阶层服务的本性等。蒂
奇诺等认为,在上述无论哪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都处于有利的状况,这是造
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三、论述
1、什么叫“第三者效果”?试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第三者效果”现象。
答题思路:
(1)首先解释何谓“第三者效果”,交代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第三者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是由戴维森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传播媒
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他们往往认为,特定的信息对自己没有什么效果,但
他人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分析和解释“第三者效果”。例如,在出现对其不利的媒
介信息时,厂家会比受众的反应更快。一种解释是,他们认为,公众可能会受到媒体的影
响,而采取对其不利的行动。而事实上,受众的反应并不一定如厂家想象的那么强烈。
(3)结合自己的看法,对该理论作一简要评论。

2、什么是传播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你怎样看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答题思路:
(1)首先分别解释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含义,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定性研
究方法就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建构假设的命
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的结论。传播定性研究方法常用的有话语分析、民族志方法、符号互
动论等。定量方法是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
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
案研究法。
(2)结合自己的看法,谈谈对两种研究方法的认识,重点阐述对两种方法各自的长处和
短处,以及两者的关系的认识。





2003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名词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参考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历史上的第一份在中国境外出版的中文近代化报刊。
它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它出版发行达七年之久,其目的
是宣传“神理”,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教义和《圣经》,以及介绍各国情况和科学知识
的普及性文章,都是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成,体裁有评论、记叙文、故事、诗歌等
。木板雕印,中国书本式,每月一期,免费赠阅,主要对象是聚居在马六甲的华人。

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一般而言,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是:(1)传递信息。向受众连续不断地
传播大量的信息是大众传播的第一功能;(2)引导舆论。舆论是社会公众共同的强烈而
持久的意见、态度与信念的总汇,代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愿望和要求。引导舆论是大众
媒介的重要功能和社会责任之一。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大众媒介可以把舆论引导到有利
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来;(3)教育和文化传承。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历史文化和科
学知识,丰富了大众教育的途径,使社会文化得以传承下来;(4)提供娱乐。大众传播
媒介提供的娱乐内容,使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起到了文化普及和社会解压阀门的作用。
板凳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0-6-24 18:51:05 | 只看该作者
3、《纽约太阳报》
参考答案:《纽约太阳报》(The
Sun)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
&S226;戴于1833年在纽约创办。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
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杰明&S226;戴全新的办报方针:首先,该报售价低廉
,转而通过扩大商业广告来充实收入;其次,该报注意刊登有趣味的新闻来吸引读者的注
意;第三,该报主要采取街头零售的方式进行销售。凭借上述做法,《纽约太阳报》获得
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该报格调不高,充满低级、庸俗的内容,甚至任意编造。其策划的
“月球人”报道是美国新闻史上一个精心策划的假报道的典型。

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参考答案:1926年,由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在天津创刊。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仁之
旨趣》一文,提出了所谓的“四不”方针,即“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并以此形成它的特色。“四不”方针体现了该报追求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但是,其后来
的报刊实践活动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一原则。


5、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可以用图示)
参考答案: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由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及其同事韦弗于1949年提
出。这一模式可以用图表示为:
      
这一模式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传播中噪音,并揭示了由于噪音干扰所导致的所传信息与所受
信息之间的差异。但是,由于其本身是研究技术问题的,因而未能在模式中考虑人和社会
的因素,忽略了讯息的内容和传播的效果等。同时,单向性也是其不足之处。

6、施拉姆
参考答案:施拉姆(Wilbur
Schramm),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一生编写了30多部传播学
著作,对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概括而
言,施拉姆的贡献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他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传播学这门新学科,这是他最大的功绩。他于
1949出版的《大众传播学》一书,是传播学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其次,施拉姆不断著书立
说,推进传播学的发展壮大;第三,施拉姆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不少传播教育和
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人员,扩大了传播学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影响。

二、简答
1、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办报活动。
参考答案: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在华势力迅速增长,中国开明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特别是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萌发了改革中国、变法图强的要求,他们从
外人办报活动中认识到了报刊的社会功能,开始逐步效仿外报,自办报纸。最早要求国人
自办报纸的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其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1874年1月创办
于香港的《循环日报》,创办人是我国近代著名报人王韬。该报掀起了我国早期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思潮,是我国最早的政论报纸。其后,在变法维新运动中,改良派的办报活动达
到了高潮,先后出版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改良派
报刊,并引发了全国各地的维新报刊的出版高潮。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改良派人士
移居海外,继续创办保皇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报在政
治改革上,均主张“导中国当以渐”,宣扬改良,并带动了内地改良派报刊的出版。辛亥
革命后,改良派报刊逐渐转向革命的对立面,与革命派报刊展开了激烈争论,成为革命的
一大障碍。
上述办报活动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近代报刊的认识,是其维新思想和改良实践重
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变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囿于其时代和阶级局
限,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思想和实践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和空想性。


2、简介“黄色新闻业”。
参考答案:19世纪末期,普利策的《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漫画专栏,是画
家奥特考特的“黄孩子”(Yellow
Kids)。由于漫画多以当时社会新闻为主题,而且兴
趣盎然,故黄孩子的大名在纽约家喻户晓。后奥特考特随《世界报》星期日刊全班人马来
到赫斯特的《新闻报》继续主持“黄孩子”专栏。普利策又请拉克斯到《世界报》主持该
专栏,由此引发了“黄孩子双胞胎案”,为争夺“黄孩子”的版权而诉诸公堂。两报均刊
载“黄孩子”的大幅广告,使“黄孩子”成为风行一时的人物。加上两报充满刺激性新闻
,于是人们将这种新闻和黄孩子漫画联系起来称它为“黄色新闻”。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
认为,黄色新闻和煽情主义新闻并非同义语。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之上的,注
重犯罪、丑闻、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在
《新闻报》与《世界
报》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业,引起全国报纸的仿效,并于1899—1900年达到最
高峰。1901年以后,《新闻报》和《世界报》的竞争趋于缓和,庄重报纸如《纽约时报》
兴起,人们对黄色新闻负面影响的厌恶,使得黄色新闻业逐渐衰落下来。


3、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参考答案: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在两个以上
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而大众
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
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
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到,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传播者不同:人际传播的传播者是非组织性的普通个人,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则是组
织化的专业传播者,如记者、编辑等;(2)媒介不同:人际传播一般不借助媒介而面对
面或只是凭借简单的人际媒介进行传播,而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复杂媒介,如电视、广播、
报纸等,技术性很强;(3)传播内容不同:人际传播的内容一般是私人性的话题,主观
性较强,而大众传播的内容一般是具有公众性的新闻信息以及娱乐信息;(4)受众不同
:人际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角色是交互的,互动性强,而在大众传播中,传者与受众
的地位比较固定,受众是隐匿的大规模社会公众,反馈具有延迟性;(5)影响范围不同
:人际传播在两个或数个人间进行,因而影响是小范围的,而大众传播则会在广大的社会
范围产生巨大影响。


4、简介电视的“教养理论”。
参考答案:教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也称培养分析、涵化分析。美国传播学者G.格伯纳等人,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
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养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
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pseudo-environment)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
影响。传播内容通常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
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
中。这种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的过程。格伯纳等人认为,大众传
播的这种“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电视媒介在
“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
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


三、论述
1、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提出了
什么样的观点、主要采取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现、这项研究对传播活动或传播
研究有何现实意义)?试举例加以说明。
解题思路:
首先,简述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注意交代以下两点:(1)李普曼、科恩等早期
思想家对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阐述;(2)20世纪60-70年代的实证研究,以及麦库姆斯和
肖(McCombs & Shaw)的研究成果与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
其次,阐述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1)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不可缺
少的把关人,通过突出某些新闻报道,它可以起到设置公众议程的作用;(2)媒介不仅
为受众提供议程,还为受众对复杂的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再次,阐述影响议程设置的主要因素:个人因素、意识形态、组织间影响等;
最后,结合自己的观点,阐述该理论的现实意义,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对帮助人们
积极承担“环境的守望者”的角色是有利的;(2)对引导正确的舆论,提高社会成员的
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3)对抵御不良信息,保护民族文化有积极作用;(4)有利于形
成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5)对实际的新闻传播工作有积极意义。


2、传播学者总结出哪些著名的宣传策略和方法?试举两三种具体说明,并以政治宣传或
者广告宣传中的现象或者实例加以解释,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解题思路:
本题出自《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一书。首先,简要介绍传播学者总结的七种宣
传策略:辱骂法(name calling)、光辉泛化法(glittering
generality)、转移法(transfer)、证词法(testimonial)、平民百姓法(plain
folks)、洗牌作弊法(card stacking)和乐队花车法(band
wagon)。其次,结合政治
宣传或广告宣传中的现象或实例,对其中的两三种宣传策略加以具体说明,可以结合书中
的例子,也可以举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最后,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和评价。



2004年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名词:(5’/题)
1、刻板模式
参考答案:刻板模式,又称为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指以高度简单化和概括化的符
号对特殊群体与人群所做的社会分类,它或隐或显地体现着一系列关乎其行为、个性及历
史的价值、判断与假定。这个概念最早由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一书中由印刷术语
引入社会科学,此后这一概念在社会心理领域得到较大发展,占据有关认知过程、态度与
偏见等方面研究的核心地位。

2、法兰克福学派
参考答案: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为主的一
个学术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而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他们
主张从哲学、社会学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以
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的批判
,剖析和批判了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
思主义的代表流派,是传播的批判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3、符号
参考答案:符号(sign)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
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
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
约定俗成的。符号一般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没有符号,人类的传播活动和一
切社会交往都无从进行,由符号所组成的符码或语言,是任何传播赖以进行的基础。

4、创新—扩散模式
参考答案:创新扩散模式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M.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
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罗杰斯认为,传播史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把新观念、新事物的普及看作是一种特
殊的传播形态,社会变革过程也就是创新和发明的推广和扩散的过程。罗杰斯指出,

个“创新扩散”过程至少包含知晓、劝服、决定、实施和确定五个环节。这一过程所需时
间,依新事物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而各异,也与个人的特性相关。创新扩散论认为,传播渠
道对创新扩散的作用很大。其中,大众传播和外地渠道在普及新知识方面有较强的作用,
而人际传播和本地渠道则在劝服人们接受新事物方面有更显著的效果,两者显示出一种互
补的关系。

5、把关人
参考答案:把关人(gatekeeper)又译“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
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
程就是把关。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S226;卢因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
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


6、伊里县研究
参考答案:1940年,传播学先驱之一拉扎斯菲尔德与卡兹等人在美国伊里县对总统大选中
的宣传战进行了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政治态度的影响,并出版了调查报告《人民
的选择》,史称伊里县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了著名的舆论领袖的概
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舆论领袖这一中介才能发挥影响。这项研究对
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开创了传播效果有限论的传统。


二、简答:(20’/题)

1、传播学产生在美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传播学于20世纪40、50年代诞生于美国,有着广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是一系列因素驱动的产物:首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促进了以大众传播为核心的人类传
播事业的整体进步和传播活动水平的整体提高,传播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众多问题引起了
人们全新的思考;其次,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使众多工商企业注意到大众
传播媒介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他们开始以各种方式支持传播研究,传播
学研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再次,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动员和宣传所遇到的新问
题,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复次,美国国内外政治经济活动形式和内容的
变化,迫切需要新的斗争手段和方法。政治传播的兴起是传播学产生的重要的社会需要;
最后,传统社会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一些新学科的出现,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学
术条件,同时,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迫害,大量社会科学家和学者涌入美国,促进了美国
社会科学的繁荣,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传播学在美国的产生与发展。

2、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参考答案:归因理论研究的是人们推断行为原因的方式,它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行
为可知觉的原因。这一理论的三个假设是:第一,人们倾向于试图确定行为的原因,当遇
到疑问时,人们总是试图寻找能帮助其回答这一问题的信息,从而找出事件的原因;第二
,人们会系统地确定原因;第三,归因的原因对知觉者自己的感情与行为产生影响,传播
者的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情境的意义。

3、简述预防接种理论。
参考答案:预防接种理论,又称防疫论(inoculation
theory),是由麦圭尔和帕帕乔吉
斯借用医学术语,在霍夫兰等有关正反两方面消息对受众的说服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个
理论。其主要思想是:当人们接受对其原有信念的攻击和对这些攻击的反驳后,可以发展
出一种普遍化的免疫力,借以抵抗反面信息,使原有信念即使遭遇不同方式的攻击,也不
可能发生改变。预防接种的效果在实际传播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建国后,毛泽东
曾发表讲话,认为扩大《参考消息》的发行范围,有利于增强人民对西方反华宣传的抵制
力。

三、论述:
1、试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25’)
简析:这道题目比较简单,考察的是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理论。首先,要叙述受众选择性心
理的三个层面的具体内容,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其次,阐述三者之
间的关系,指出三者是一个由外向内递进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并指出这种选择性机制对受
众抵御信息轰炸的积极意义;最后,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的认识,如对
传播者提高传播效果的指导意义。

2、结合三种假说谈谈你对电视暴力效果的认识。(35’)
简析:电视暴力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本题的解答,首先要交代电视暴力
研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重要地位;其次,论述电视暴力理论的三种假说(参见《传播理论
:起源、方法与应用》一书第14章),即净化作用假说(catharsis
hypothesis)、模仿
假说(imitation or modeling hypothesis)和免除抑制假说(disinhibition
hypothesis),并简要评价这三个假说;最后,联系上述理论假设和社会传播实际,谈谈
你对电视暴力的看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简评05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

今天看到师弟发来的试题,虽然与历年的风格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感觉并不意外,基本与我的估计差不多。
根据我的分析,今年的题目深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论述题。就这些题目的特点和风格而言,我估计是陈卫星老师他们出的。因为这些问题,在他的新书《传播的的观念》中均有涉及,尤其是论述题,其实就是相关的章节。这本书的思辩性和理论深度比较强。以往的题目基本上是胡正荣老师他们出的,题目总体而言围绕着总论那本小册子转,深度上欠缺了些,因此很难真正考出学生的素质。

这里简单做一些点评。

名词解释:
略。基本上比较简单,考察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相信大家做的不错。
   
简答:
1,媒介霸权论的基本含义和现实意义;
2,试述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
这两道题目都是关于批判学派的,两者有内在的联系,因为霸权理论是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理论。媒介霸权理论在《传播理论》中有论述,这里的论述大体上是依据批判的思路来得。而《起源》一书的论述则不必在意,因为它是从经验研究的角度看问题的,有根本的缺陷。关于第二道题,主要是在罗杰思的《传播学史》里提到的。相信大家作的也不错。事实上,整个批判理论都是把其基础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假设之上的。这一点,我在以前的帖子中提到过,也充分强调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我们政治书里的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主义的批判理论,大家可以找书去看。商务印书馆有很多相关的书籍。总体而言,简答题不难。

   
论述:
1,新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是怎样的?新技术推动媒介发展的动因何在?试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之。   
2,知识沟假说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含义是什么?它在当今社会的表现是怎样的?它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是什么?   
3,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有哪些?是选取其一论述它和传播学的渊源与互动?

论述题这次出的有一定的深度,主观性强,要求考生发挥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的最后一问。
关于第一道题,实际上传播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媒介发展与技术进步是密不可分的。这里可以参考的理论很多,诸如因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等都可以用来分析 技术与媒介的关系。这个问题,在四本参考书里似乎涉及不多。可以深入参考的书有上面提到的《传播的观念》第7章(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以及张咏华的《媒介分析:技术神话的解读》。
第二道题比较简单,在《起源》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但是最后一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可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即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社会发展的均衡性,这是一个社会学议题,对中国的情况,这一点尤其重要;另外还可以考虑文化认同的问题,即媒介所带来的知识够沟问题,已经在文化领域造成了文化认同的分裂,整个社会实际上分成了现代和前现代两个世界,这种分裂的主要表现就是文化上的割裂,这一结果的主要成因之一就是媒体的大众文化的特质。等等。
第三题比较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张咏华的《媒介分析:技术神话的解读》。这本书应该是他的博士论文吧,买了一直没有看。还有一本《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大出版社,也是不错的

张的书写得很简明,比较好读的
《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这本书我知道,但是没读
。南大那套书选题不错,但听他们讲翻译不行。

媒介与技术的课题应该可以分两个范畴吧,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未来的前沿。张的书我翻了一下,应该比较偏重于历史,他本人对媒介传播史的研究也非常高深,很多现象都从人类哲学思想中去寻觅根源,好像更偏重于批判性研究。


传播学难题点评(个人看法)05

这次传播学题目其实不难,但基本且重要,相对以前的试题我觉得是一个进步。看了大家的发言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可能说得还不够到位,把我的拙见说一下吧,以起抛砖引玉的效果。

1、信息主权(information sovereignty)

这个概念我不知道在胡的书上有没有清楚的写,我考试前是没有复习到的,我的知识是从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里面来。总体而言,信息主权即“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的是三个方面:1、对本国信息资源的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2、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3、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这个概念应该算是国际传播里面的,复习的时候可能不容易注意到。

2、关于新技术与传播媒介的大题

确实这是关于媒介的题目,应该联系到麦克鲁汉的相关理论如”媒介即信息“等来论述。新技术与传播媒介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是新技术发运用和发展促进传播媒介的发展。从传播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字的发明和运用促使人类从口语社会步入文字社会;印刷术的发明又使人类步入了印刷时代;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的发明又使人类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现代随着互联网,卫星电视等的发明,人类进入了更广阔的网络传播时代。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促使传播媒介极大的发展,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形态。

其次传播媒介的广泛运用,反过来也会促进新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最明显的理论就是”创新扩散“了。或许大家只是记住了”创新扩散“理论的内容而忘记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个发展传播学里面的概念,施拉姆、罗杰斯等正是期望在发展中国家推广现代的广播等媒介,进而起到使其国家的农业发展(如使用新的品种,运用新的技术等)和社会进步。或许这种想法过于天真,但是也确实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至于关于政治、经济学动因,我认为”选择或然率“有点偏了,我觉得更好的是现在步入细分受众的时代,受众对信息要求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传播组织要抓住受众,必然要满足受众多方面的且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必然会改进传播技术。这一方面反映了受众自主性的增强,另一方面从传播组织为利润或其他因素驱使而增强了自觉性。

然后再具体的分政治、经济学角度谈吧。

3、传播学与基础学科的互动

传播学的起源有三个:以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为主的信息科学;以社会行为为主的行为科学;还有一个新闻的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学科有不少,如政治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新闻学等。

至于渊源阿互动阿,我觉得传播学和政治学最好写了,因为拉扎斯费尔德和拉斯维尔都是政治学家阿。传播学的起源正是从拉斯维尔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宣传(propogation)"的研究开始了,他提出的5W模式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框架。而拉扎斯费尔德的”伊里县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那项研究正是针对总统竞选其间的民意改变而展开。其后传播学所取得的重大发展常常和政治学或政治行为有关。宏观的角度来看,有批判学派关于”媒介霸权“、”公共领域“等的论述;微观的方面来看,媒介议题、公众议题、受众议题三者的互动,而公众议题往往和政府有关!

当然答案肯定不止一个的!我觉得心理学或是新闻学都不难写。至于信息论或是控制论则不太好写吧,而且我觉得信息论或控制论主要是理工科方面的领域。申农是一个很棒的数学家,而维纳是一个天才的工程师。

4、批判学派与媒介霸权

这方面的内容显然是一个重点,以后要考研的同学要建议把这方面的内容看熟一些。这两道题如果是认真准备了的应该是不难的。答案略。

从媒介想到农业倒是很有创造力,就是感觉有点牵强。还是应该从媒介本身来看,媒介包括渠道和内容,技术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技术作用于渠道和内容,渠道多元化了,对内容也会产生影响。现在新技术是什么?以数字技术为代表,那么就会催生出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多种新型媒体,也会对传统媒体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渠道多元和内容空间迅猛发展,使得对于节目内容的需求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饥渴程度。只有内容和渠道都搞好了,才能说是成功的媒介,然而技术发展却恰恰加深了这一对矛盾的对立性。内容同质化,知识产权严重损害,可以说都是新技术媒介革命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人们得以关注和解决。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呵呵,我也扯远了,这关乎现在颇为流行的一个研究课题:内容产业
地板
七ariel 发表于 10-9-10 14:38:1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帖子,楼主很强大!!
5#
孟庆涛 发表于 10-10-3 23:22: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强人
6#
xiaoxiaobiantai 发表于 10-10-4 03:44:4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强大的帖
7#
1309424620 发表于 10-10-7 21:36:59 | 只看该作者
很全,很好
8#
奕辰流年 发表于 10-10-17 13:02:0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强人楼主
9#
xiaoxiaobiantai 发表于 10-10-23 01:33:11 | 只看该作者
东西太好了,多谢楼主
10#
xiaoxiaobiantai 发表于 10-10-23 01:33:51 | 只看该作者
还不花考元,楼主这是活雷锋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7 06:40 , Processed in 0.10231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