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殛天之翼 发表于 08-12-5 08:5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研政治包括两部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主观题为分析题。多项选择题一共17题,每题2分,占分比例为34%。从形式上来看,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该题型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其难度要比单项选择题大得多,考查考生是否准确掌握了有关的理论范畴、规律和论断或是否对相关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辨别能力。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有关的范畴、规律和论断,就不能准确地把正确项与干扰项区别开来。在各种题型中,该题型的得分率是较低的。该题型的答题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总分值。 多项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对著名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的评价和语义的正确理解。对一些相关概念,诸如: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等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项选择题命题的首选。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在该题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少选了正确选项,而在于多选了错误选项,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扰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辨别。从直接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是考生排除干扰项的能力不强,但从深层次上看,是对基本范畴、规律和论断等没有真正理解和吃透。
多项选择题的解答需要过硬的掌握原理。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题的选项到底是应选项还是淘汰项,并不取决于题项所表述的判断是否正确,而是取决于题项与题干是否具有题目所指向的关系。
例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从而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C.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
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本题答案为C、D,有些考生认为A、B也是应选项,他们会问,难道马克思主义不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吗?难道马克主义哲学没有实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吗?诚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但这些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性,而是一切哲学的共性。因此,A、B表述的判断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由,故而为淘汰项。
二、选择题的淘汰项往往“似是而终非”,有着较大的干扰性和诱惑性。考生要有辨别能力,从而排除干扰抵御诱惑。
因此必须注意:
(1)我们在复习时,要牢固熟记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历史事件等,要注意复习一定要细致、全面、牢固,否则考生会因为丢了一个知识点或一条答案而丢掉分数,这在多项选择题中体现特别明显。注意从纵向上和横向上对比记忆和复习,这样比单纯地记忆某一知识点,效果好得多。同时要特别注意小的知识点,这是考生经常忽视的地方。
例2、(2004年第22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E.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答案是ACD。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阐述的。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它们之间的性质以及解决矛盾的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采用专政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诸如:在经济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以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只要考生清晰掌握这一知识点,就很容易地找出正确选项。
(2)“强调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考生如果只是简单地熟记某些考点,而不真正去理解,往往对于一些难度稍为大的题就无能为力。所以一方面要做大量的强化练习题,另一方面除了复习大纲解析外,还要结合各科的相关教科书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哲学和政经这两科。政治复习时不能全靠死记硬背,要对各个知识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容易记得牢。
例3、(2001年理科第19题)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这道题实际考查考生对三组资本,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的理解和掌握。答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畜牧场中的种牛是劳动资本。考生如果仅记住什么叫不变资本、什么叫可变资本不行,出题者不会问“什么是可变资本?”你还得懂得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是属于什么资本。如果你不理解它们的本质,无论怎么推理,怎么搜肠刮肚也看不出来有血有肉吃草的牛和抽象的资本有何联系。 (3)“引文、材料型的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考生除了多做题外,还要阅读一些原著来加深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从历年考题来看,所引用的著名人物的理论、观点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其他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也有可能成为选择题命题的素材。 (4)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采取第一印象和后来突破的方法。
有的选择题难度比较大、模糊性比较强,有的考生往往患得患失,对于选哪几个选项犹豫不决,这时考生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此题上,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影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凭第一印象答题或者是等完成了其他题后再做思考。 概括地说,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有多种,有顺选法,联系相关考点,直接选
出明显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排除法,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错误答案。比较法,运用比较分析,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错误答案。矛盾法,确认题项是否相互矛盾,根据题意选择一方排除另一方。考生在答题时,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恰当地选择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考题对于考生来说比较困难,那就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例4、(2004年第27题)“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作此题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党的重要文件的提法,答案为BDE。 例5、(1997年理科第11题)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此题的题干是列宁的一句名言。列宁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选项C、E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为干扰项,应排除。答案为ABD。
最后,给大家几点建议:1、要注意加强实战模拟的训练,对各道题的解答所需的时间有合理的安排,到考场上做到有条不紊。2、要注意解客观题与解主观题的时间分配。由于客观题不需要写文字,故而用时可以少一些,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主观题的解答,使主观题有可能做必要的展开。当然,若使客观题用时少一些,需要考生基本功扎实,平时要多练。3、要留出最后的检查时间,同时不要遗漏应当填写的有关内容。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技巧
政治分析题为主观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能否根据所掌握的有关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并结合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给予综合分析、归纳,并进行科学评价的能力。纵观近年来的政治试题,基本是考四个内容:一是基本理论,一般都是大纲范围之内的;二是中央精神;三是社会热点,也就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四是考生的分析能力。如果考生能够把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既有基本理论、中央精神、社会热点问题的阐述,又有考生的个人分析论述,就是一篇很好的分析题答案。具体来讲:
1. 审题是答题前的重要步骤
做分析题审题是关键,只要找到了答题的切入知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考生答题前要先仔细阅读材料,知道材料讲的是什么;再看标题和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该问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并在阅读材料时划出重点段句。
仔细审题并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怎样回答。这是做好分析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2)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理论,并注意筛选。 
(3)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试题要分清层次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要仔细推敲“请回答”的要求,因为它们往往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据此,从脑海中调出相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最近几年分析题的设计越来越灵活了,但是无论它怎么灵活,总有与其相适应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不会超出《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规定内容。如果所有问题不是很明确的话,大家首先看看这个题目究竟是要考哪一章的哪个问题。如果这个问
题清楚了,就等于答题完成了一半。要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并从所给材料中获取、筛选有用信息,对材料进行鉴别、比较和分析概括。最后是分解回答问题,把问题细化。
在审题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大家要注意:题目一般是由许多材料组成的,考生要善于发现一切有用信息,比如导语、引文等。比如2000年的文科题目“以下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材料”,导语很明确地提示了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可见,导语是非常重要的提示。还要注意看其它的信息,比如说书名。以03年《当代世界与政治》的题为例,材料引文中的书名叫做《稳定的单极世界》,实际上这就给你一个提示,这段话实际在宣传单极稳定论。所以看书名对理解材料是有帮助的。大家还要注意国家的名字、作者的名字、时间,这些都是会提供信息的。比如说引陈独秀的一段话,如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跟陈独秀“右”的思想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是引用王明的话,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是“左”的,在抗日战争初期那可能是一种“右”的。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有提示的,大家要注意观察这些隐含内容。
2.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灵活多变,无一固定模式,有文字型的、图表型的。文字型的可分为摘自报刊、古籍、文件、人物讲话,也有命题者描述某种现象,提出几种观点的;图表型的有漫画、表格、地图、历史文物图片、函数图等。材料可能是一则,也可能有多则;既有单一类型的,也有文字型、图表型混合的;材料长短也各异,有的十分简短,有的篇幅冗长。不管材料以何种形式出现,认真阅读材料是基础,掌握其中信息是关键。特别对表格、地图等材料要将其文字化并赋予适当的政治、经济含义。比如, 2001年关于中国和几个主要国家的军费开支的比较有两个图,第一个图是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军费总量的比较,绝对量的比较,中国最低。第二个图是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实际上这个表格除了发达国家之外又增加了两个国家,一个是韩国一个是印度。这两个增加实际上是给你提供一个信息,中国不仅和发达国家比起来军费的绝对值很低,而且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它的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韩国和印度都要低,以这个说明中国的军费开支并不多,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同时要注意结合
材料将草稿纸上罗列的所有知识点、原理按照与所问的问题的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例如:2007真题38题选做题II摘自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的一段文字,第一问: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通过仔细阅读,可以找到相关的知识点有:“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存在差异、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原理。我们要按照与所问的问题的关联度大小对其进行排序,即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②事物发展动力原理③各种文明存在差异、相互借鉴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理论联系题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快速地阅读材料。认真研读试题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深挖材料内涵。一般的材料提供信息很多,有主有次,还有重复的,这就提醒考生在做这类试题、阅读材料时,边读边归类,并用1、2、3、……标注,对核心句或关键词,在下面画线,以备答题时直接引用,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造成无为的浪费。
全面、准确地筛选有效信息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在答题论述时,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用选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把理论与实际、观点与事实结合起来,即做到事理交融,观点统率材料。要紧扣材料分析,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防止就事论事,或就理论谈理论。
3.回答问题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 
(1)凡涉及到现象的问题,首先回答表象,即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需展开得太多,简要回答即可。其次,必须回答现象之后隐含的实质(本质),这是重点。 
(2)凡是涉及到“分析”、“评述”的,就需要用原理紧扣材料进行分析。一般的思路是先表述相关原理,然后再联系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评述。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组织答案。 
(3)回答问题注意层次性;要行文规范,简洁干练;要表述准确,答案能紧扣要点,切忌东拉西扯、繁琐冗长。同时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4)要根据自己所论述的理论,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具体解答方法可简单归纳为:
(1)演绎法: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的结论,也就是先说一般原理,然后由一般原理推到个别问题。这就像同学们初中学数学的几何题,要先知道条件,然后推导出结论。
(2)比较分析法:从所给材料中找到明示的或隐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进行分析阐述,然后得出结论。举例来说,如果试题要求我们“阐述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就可以先正面回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点,再从由主观主义出发造成的危害后果这个反面角度回答。如果试题要求我们“阐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先从正面回答 “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然后再从反面阐述“闭关锁国”有哪些危害性。如果试题要求我们“阐述搞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我们就先从正面阐述“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再指出一旦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盲目自发地起作用对社会发展造成危害性这个反面角度回答。
(3)说理分析法: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一定要把问题说全、说深、说透、说充分。有些试题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对此,一定要论述到位。在运用材料时,需要特别注意:材料中并非每一句话都需要用原理去分析,而应由“请回答”所限定的论证角度或范围来决定。不要离开材料,要运用有关的知识,对材料本身或材料提供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分析;有时分析题所含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其选用的材料又反映不同的态度或立场,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差别,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考生要能根据材料和题目的要求,引申出自己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或观点。
总之,分析问题的总体思路是“步步为营”:
(1)先对试卷上的具体问题进行概括归纳,确定该问题是涉及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的问题。
(2)然后再逐步缩小范围,确定该问题涉及哪一个或哪几个考点。
(3)最后再从确定的一个或几个考点相关的互联结构中确定问题的具体答案。
考试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1.知识准备不充分。表现在:一是对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因此,答题时只能就事论事,就题目所给的材料“论”材料,缺少理论分析,缺少知识理解。 
2.综合分析能力不强。表现在:一是审题不清,抓不住问题的中心和要点;二是答题思维混乱,层次不清。审题能力是指考生在解答问题之前认真、仔细、准确、完整地把握题目要求的能力。而答非所问现象的大量存在,首先说明对题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3.理论不会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如果缺少对实际生活的理解,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联系,做题时就无从下手。这往往是大多数学生的通病。从历年考生答题的情况可以看出,答案或者抄题目材料,或者空话连篇、口号连篇。许多考生对此感到很疑惑,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花费了很多功夫来学习政治理论,而且对于理论知识都能“倒背如流”,为什么回答不好大题呢?关键还在于对理论不理解,平时学习或复习备考时就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会背概念、记忆原理是不够的),对理论的内涵也没有深刻理解,只当作“口号”来记忆,答题时空话连篇就是必然的了。
最后,答题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考生忽视的问题:书写。答题时,书写一定要工整清晰。一份看上去字迹潦草、层次模糊的试卷会让阅卷老师对其印象大打折扣,即使答案答得再好,也不会得到太高的分数,这一点请考生切记。
沙发
huxiaolei1986 发表于 08-12-6 18:24:57 | 只看该作者
挖,沙发,赶紧贴一个。
板凳
zhangzy86 发表于 08-12-6 21:55: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地板
zhangzy86 发表于 08-12-6 21:57: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8 01:54 , Processed in 1.14779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