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谈谈傅斯年先生 [打印本页]

作者: lishi    时间: 06-3-12 17:20
标题: 谈谈傅斯年先生
傅斯年(1896.3.26-1950.12.2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六岁入私塾,十岁入东昌府立小学堂,十一岁读完《十三经》。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门,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918年与同学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
  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
  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

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底历史语言所成立,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
  1950年12月20日因脑溢血病逝。
  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在经费、设备、制度等方面都为历史语言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甲骨发掘,其后先后发掘十五次,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傅斯年还将明清大库档案资料争取到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进行专门整理,使明清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傅斯年在历史学研究方面,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摆脱故纸堆的束缚,同时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稿本)、《古代文学史》(稿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夷夏东西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等。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作者: chenpanment    时间: 07-10-19 13: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蒋聚缘    时间: 12-5-26 11:04
很是佩服他
作者: 所依子夜    时间: 12-5-27 08:01
这是简谈哦                 
作者: anshidayangzhao    时间: 12-6-15 15: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蒋聚缘    时间: 12-6-16 09:42
很厉害的人物
作者: 衡阳雁    时间: 12-6-17 09:55
曾读过《傅斯年传》,对他的人品,学识都比较佩服。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