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词解释已贴出,请各位自行复制打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hr2007 发表于 08-9-3 10:4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有王浦劬的名词解释94个,行政管理名词解释81个."一贴中的名词解释已在该贴的第九页贴出, 请各位自行复制打印.本人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挨个儿发到各位的邮箱里.为节省时间,并消除各位由于期待而引起的烦燥,特发此贴.

[ 本帖最后由 ahr2007 于 2008-9-3 10:51 编辑 ]
沙发
wanshiwudishou 发表于 08-9-4 17:59:12 | 只看该作者
1. 【政治】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指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利益而作出决策和将付诸实施的活动。
2. 【政治利益】人们在政治过程中,借助公共权力来实际的具有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3.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4. 【政治权力】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一种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5. 【政治权利】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在政治共同体中获取自身利益的正当性和特定资格。这种资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是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6. 【政治行为】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活动。政治行为通常有四个要素,即,政治行为的主体、方向、性质和方式。
7. 【政治冲突】指政治体系中的不同个人或群体,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和对同一利益均具有要求而产生的矛盾。政治冲突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表现。
8. 【政治斗争】政治冲突的一种形式,指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着公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政治斗争行为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利益争夺;2权力角逐;3矛盾对抗;④意识自觉;⑤事关全局。
9. 【暴力斗争】指伤害个人和社会的暴烈性政治压迫与政治反抗的行为,它在政治革命和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最为普遍,是和平合法手段失效以后采取的斗争手段,最主要表现形式有暴动、武装起义和战争。
10. 【议会斗争】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指社会各个阶级、政党、集团及其代表在议会里所进行的斗争。这种斗争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斗争各方都进行理论宣传、施加政治压力,甚至采取金钱交易的方式,以实现自己的集团利益。
11. 【政治示威】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指在停止工作或学习基础上形成的表达意愿的方式,“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12. 【政治不合作】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指对国家活动的抵制,如拒绝在国家机关或军事机关担任工作,不参加执政党,放弃荣誉称号和名誉职务,不买政府公债等。
13. 【政治不服从】非暴力政治斗争的一种。指集体的有目的的脱离政治权力轨道的行为,如公开地故意地拒绝执行官方机构命令、停止工作或学习、逃避法律责任等等。
14. 【政治战略】指政党或国家等政治主体规定的一定时期内的目的、方针和任务。
15. 【政治策略】政治主体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而确定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等,是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具体办法。
16. 【政治妥协】在(1)斗争双方力量悬殊或势均力敌(2)面对共同强大敌人(3)具有某种合作可能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造成更大损伤或两败俱伤,以不损害双方根本利益为前提,通过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让步,从而暂时实现矛盾缓和以便双方共同发展的某些局面的行为。
17. 【政治变迁】指政治体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向着某种被认为是“进步”的价值目标的,那么,政治变迁就是政治发展。总体而言,政治变迁主要强调政治体系运行状态和方式的改变,而不考虑这种改变的价值定向。
18. 【政治统治】实质上是阶级统治。是指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19. 【政治权威】权威的一种。通常政治权威概念对应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某种机构、职务或个人。政治权威由于其具有的传统基础或魅力基础或法理基础,而获得政治体系中的被统治者的服从。
20. 【政治统治的合法化过程】即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国家使自己的价值理念和理论规范转变为社会共识,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信仰体系转化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从而证明这种政治统治正当性、合法性使政治共同体中的人们自愿服从权威统治的过程。政治统治合法化过程,也是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的过程。
21. 【政治合法性】指社会成员对政治统治正当性的认可,这种认可通常不仅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且主要来自一些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社会成员通过这些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来判定政治统治能否有效运行,从而在认可政治统治的基础上产生服从的意识和心理。按照让-夸克的意见(《合法性与政治》),政治合法性实际上是一种统治权利的表现。
22. 【统治、专政与镇压】镇压是以暴力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方式,专政不仅包括暴力镇压,而且包括限制和排斥、怀柔利用和安抚等多种方式,统治则除了专政的内容,还包括民主的内容。
23. 【政治管理】国家权力围绕某种特定的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通过这种约束,政治生活得以按照某种既定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这些目标,既可能包括维持政治体系稳定运行有序发展,也可能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扩大等等。
24. 【行政管理】指对政府(广义)机关内部事务和人员的管理。
25. 【差序格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使用的术语。指“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这种权力格局中,礼与德是权力运行的主要规则。
26. 【政治领导】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领导是指,政府、政党、政治集团以及政治领袖等政治管理主体运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管理客体施加政治影响力,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和目的,实现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的过程。政治领导在政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形式上表现为政治领导人的活动。从政治领导行为的角度讲,政治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国家政权对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的权威指导过程。
27. 【政治决策】指政府或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指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政治决策具有如下特征:它是对公共政治生活所作的抉择,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性),它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及与其相关的个人和组织(权威性),它的结果决定政治管理的整个实施过程(指导性),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普遍服从并执行(强制性)。
28. 【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组织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即组合成为行为系统,建立配合关系的过程。
29. 【政治协调】指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调节和调解,使之趋于平衡的政治行为和活动过程。政治协调是社会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的共同要求。政治协调的方式主要有:政治干预、权威仲裁、协商妥协、搁置回避和协同合作。
30. 【政治干预】指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压制和干涉,使冲突各方都作出让步的过程。
31. 【政治沟通】广义的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想的全部活动。狭义的政治沟通是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流和转换。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沟通是狭义的,按照沟通路径,可以分为上行、平行和下行三种。
32. 【政治监督】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担负的职权的正当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和纠偏的各种活动。政治监督本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其目的在于抵御权力的腐蚀性,避免普遍利益受到特殊利益的干扰,以保证政治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政治管理过程中,政治监督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和惩治腐败。从行为方向看,有上行、下行两种。
33. 【政治稳定】指政治体系在根本秩序上的连续,一般涉及1政治权力承继是连续的;2政治权力格局是有序的、稳定的;3政治文化分布是相对同一的;④政治体系由于是开放的,从而具有很强适应性。
34. 【政治参与】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只有公民才能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既是一种权利过程,也是一种责任过程,它建立在对民主价值承诺的基础之上,是由于对国家、民族或某种政治团体的忠诚所采取的行动。
35. 【政治投票】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通常,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领域有机会以此方式来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
36. 【政治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政治过程。政治选举除投票行为外,还包括政治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举的持续、定期开展对于使当选者权威地位的合法化具有重要意义。
37. 【政治结社】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为了相同的利益而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行为。这种组织既有可能致力于专门的特殊利益指向的问题,又有可能致力于广泛的公共利益指向的问题。政治结社包括参加政党和参加社团活动两大类。
38. 【压力集团】一种政治组织。这种组织代表和维护某种社会特殊利益或特殊利益的某一方面,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没有政权目的,而只是希望通过影响公共政策的指定、执行和调整来实现其利益要求。
39. 【政治表达】指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过程。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援、政治言论等制度性表达和非制度性表达。政治表达主要是通过汇集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种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来影响政府过程。
40. 【政治集会】政治表达方式的一种。指众多人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的行为。
41. 【政治请愿】政治表达方式的一种。指公民向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政治事项意见和希望的行为。
42. 【政治言论】政治表达方式的一种,指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的行为。现代社会中,政治言论参与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舆论去影响政府决策。
43. 【政治接触】指公民解决个别政治问题,请求个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官员并影响之的行为。政治接触本身包括合法和非法两种,但政治参与意义上的政治接触仅指合法的政治接触,而不包括贿赂或威胁等非法手段。在中国,制度化的接触渠道是信访,即公民通过来信或来放的形式同政府进行接触。
44. 【政治冷漠】政治参与意义上的政治冷漠,是指参与的缺乏,表现为不参与政治活动或参与政治活动的不情愿,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不关心。
45. 【政治体系】一般包括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两方面的内容。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指一个社会之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和制度”。
46. 【社会政治组织】指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一般具有特定性质和内容的共同利益、权力和权利要求,具有特定的实体存在方式,具有特定的构成成员,具有特定的运行规则和活动方式。
47. 【政治制度】指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活动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既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即政治制度),又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即政治体制)。政治制度一般具有特定范围内的法定性和规约性,相对严密和稳定。
48.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组织。恩格斯对国家有过经典的论述:“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49. 【国家的历史类型】根据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而对其作出分类的一种方法。
50. 【国家形式(政府类型)】指国家权力在横、纵两个方面的配置、组合的形式。包括(一)国家横向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配和相互关系;(二)国家纵向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即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整体权力与部分权力的分配及其相互关系;(三)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即所谓“政治体制”。
51.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政体,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主要涉及中央权力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
52. 【国体】政府的性质,即在国家中,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53. 【政体类型】按照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具体样式的一般特定,对政体作出的分类,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是:一、最高国家权力的抵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最高国家权力抵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按照此标准,通常国家政体可以从总体上区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类。
54. 【专制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主要特征是:君主拥有绝对至上的权力,君主不受任何来自外部的限制和监督,君主或者按照意志、或者按照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使权力。
55. 【立宪君主制】君主政体的一种具体形式,也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立宪君主制下,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根据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规定设置。按照立宪君主制国家权力中心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一方面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和钦定宪法权等权力。议会君主制是指只有议会一个权力中心的政体形式: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只有国家象征意义。
56. 【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特别是主要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57. 【议会共和制】民主共和政体的一种。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议会共和制下的总统实际上不掌握实权,但仍由选举产生。
58. 【总统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的一种政体形式。总统共和制下,总统和议会分别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
59. 【委员会制政体】一种由联邦议会选举联邦委员会,并由后者集体行使行政权的政体形式。联邦委员会无权否定联邦议会决案或解散议会,议会也无权使委员会成员辞职。
60. 【民主集中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组建的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用的一种制度形式,通常既是一种组织原则,也指组织赖以存续的活动原则。
61. 【单一制国家】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其基本特点是:(一)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二)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三)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由中央掌握;(四)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受中央权力的统辖;(五)国民具有统一国籍;(六)外交权由中央统一行使。
62. 【复合制国家】国家结构形式的一种,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联合程度的不同,区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
63. 【联邦制国家】复合制国家的一种,又称联盟国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组成,其特点在于:(一)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二)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在此前提下和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三)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联邦成员的国籍;(四)联邦是国际政治的主体,外交权属于中央政府,但在宪法的范围内,联邦成员也可以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64. 【邦联制国家】复合制国家的一种,又称国家联盟,由若干主权独立的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其特点主要是:(一)各成员国主权独立、地位平等不存在隶属和制约关系;(二)邦联本身不是主权国家,它的权力是邦联成员根据协议让予的,邦联没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三)邦联设有成员国协商机关,其成员由各成员国政府首脑担任,其只能主要使协商成员国之间的共同事宜;(四)邦联成员之间的共同活动以各方共同签字的条约为基础。
65. 【国家机构(政治机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足见的各种机关的综合,它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体现。
66. 【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它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国家机构设置原则主要有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三类。
67. 【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二、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通常体现为按不同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这些权力机关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接实际运作来看,分权制衡理论有二权分立、三权分立等形式。
68. 【议行合一原则】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过的斗争中创造的政权组织原则,其基本内容是:(一)人民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权力,人民通过代表实施这种权力;(二)人民对于各种国家职能机构具有统辖权。这种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方面具体体现为,一个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任期的立法机关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其他国家机关与立法机关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决策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判断议行合一原则的标准并不在于是否只存在一个议决和执行统一的机关,而是应考虑其权力关系。
69. 【国家元首】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两种形式。国家元首可以由行政首脑担任,也可以由象征权力执掌者担任;可以由选举产生,也可以世袭或终身任职。国家元首的职权一般包括: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紧急状态、大赦、戒严或对外宣战;代表国家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有的国家元首同时兼任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70. 【立法机关】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在现代国家,一般是指代表大会、国会、议会、国民议会等机构,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立法机关按照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院制和一院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组织或监督政府,决定国家其他大政方针。
71. 【行政机关】指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国家行政机关主要由国家行政首脑、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行政公务人员三部分组成。行政首脑由选举产生或议会任命或国家元首任命,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般由行政首脑任命,一般行政公务人员或通过考试或由各级负责人挑选进入行政机关。
72. 【司法机关】指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是国家司法权的体现。司法机关的职能主要包括侦察、诉讼和审判三个部分。
73. 【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74. 【政党制度】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权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既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75. 【两党制】指法律上或许存在许多个政党,但在政治过程中,只有两个政党可以问鼎政权的政党制度。
76. 【一党制】指无论是法律上还是事实上,都只存在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
77. 【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78. 【压力集团】又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
79. 【政治文化】按阿尔蒙德的界定,政治文化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80. 【政治心理】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81. 【政治认知】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82. 【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人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心理反映的统称。
83. 【政治动机】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是隐藏在人们政治行为的背后,驱动政治主体的需求向政治目标的实现转化的心理因素。
84. 【政治态度】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从肯定到否定、从赞成到反对的连续状态,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三种成分的不同配置和组合构成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政治态度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以成型而又系统的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信仰为表现形式的综合信念体系。
85. 【政治思想(political thought)】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和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86. 【政治哲学】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其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和逻辑,其方法主要是思辩式的。按照艾萨克的概括,政治哲学的特点主要是“科学的、规范的、工具性的和分析性的”,即(一)政治哲学不反对观察,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政治生活进行事实描述和解释;(二)政治哲学是一种规范理论,力求探讨政治的终极价值;(三)政治哲学也从事实现终极价值的最佳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四)政治哲学着重于分析政治概念。
87. 【政治科学】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政治科学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即“客观、精确、系统、普遍和可验证”。
88. 【政治社会化】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就其动因、内容和后果来看,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化的最明显特征,即政治性。政治社会化的动因是人们对切身利益或长远利益的维护、实现和发展要求;其内容是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其后果是社会政治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形成政治意识、明确政治角色,成为政治关系的承担者和政治活动的实践者。
89.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特定政治符号、大众传播工具、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实践等。
90. 【政治发展】指在独立民族国家形成和传统社会转型中,政治体系合法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政治发展概念意味着“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它们自身民族构设的历程,而不是服从某种盲目的社会力量、政治演化或革命。”
91. 【政治革命】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的旨在推翻另一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实现政治权力迅速变更、用一种政治体系取代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政治革命的主要方式包括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
92. 【暴力革命】采用战争或流血斗争的方式用武力大岁旧的国家机器,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政治革命方式。
93. 【和平过渡】指当革命的历来能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国内国际环境大大有利于革命阶级,统治阶级力量大大削弱,以至于根本不足以与革命力量对抗,因而不得步让出政权从而实现政治权力非暴力交替的政治革命方式。
94. 【政治改革】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政治权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行政管理

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土壤、山林、水系、气候、矿物、动植物分布及所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源。
5、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合。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的凝聚力、管理对象等。
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7、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8、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9、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10、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2、所谓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5、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6、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7、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8、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9、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20、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
21、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22、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23、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4、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5、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没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领导者不能称之为行政领导者,他没有行使权力的合法性。
26、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7、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28、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9、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0、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31、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32、所谓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33、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34、所谓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35、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3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37、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8、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39、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40、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4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4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43、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集体决策往往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4、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45、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46、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47、所谓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48、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49、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50、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5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52、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53、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54、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55、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56、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57、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58、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59、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60、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61、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62、所谓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6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64、行政道德是指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65、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66、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67、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68、所谓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69、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70、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71、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72、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73、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74、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75、标杆管理技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76、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77、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78、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79、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80、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8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板凳
ranger3110 发表于 08-9-5 10:54:1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就要顶起来![s:4]
地板
yewei08 发表于 08-9-6 09:59:16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谢了!
5#
13105102 发表于 08-9-7 16:4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ahr2007 的帖子

谢谢!顶下[s:2]
6#
chengran0920 发表于 08-9-9 03:4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wanshiwudishou 的帖子

谢谢~~~辛苦啦~~
顶!!
7#
chenweiran0333 发表于 08-9-11 06:39: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中秋快乐
8#
alcott 发表于 08-9-11 10:21:3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大大
9#
heavenzht 发表于 08-9-15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啊!拜谢!!!
10#
萋云烟 发表于 08-9-17 18:57:59 | 只看该作者

万分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5 10:14 , Processed in 0.13694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