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理工大学2009年招生学院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899 发表于 08-8-24 23:4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01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组建于2002年7月,由原自动控制系、光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合并组成。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为适应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广泛而有机地实现学科交叉,适应未来社会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促进信息科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学院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整体实力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445多人,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4个,博士生导师87人、教授86多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00多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约5000人。
学院学科门类较全,体系完善,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具备开展跨学科大型项目研究的综合优势。学院涵盖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部级重点专业4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点25个,博士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 5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
学院成立以来,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科研业务覆盖领域宽,基础和应用基础潜力大,年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
“信息、物质、能源”是维系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信息科学技术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项关键技术。“信息科学”是以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传输、交换(处理)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更具技术性质的新兴的基础学科。目前信息学院所涵盖的5个一级学科,涵盖了科技部和国家基金委确定的信息科学的三个部分,即:电子学与半导体微电子学、光子学与光电子学、自动化科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有一批优秀的教授和讲师,有一支服务精良的员工队伍,有从全国各地精选而来的成绩优良的学生。学院把各类教学工作放在首位,千方百计的培养出最优秀的信息科技人才我们鼓励老师和学生作出最杰出的成果,写出最优秀的论文。同学们,我们相信,选择信息科学技术作为你们的事业,你们肩负的责任是光荣而伟大的,你们的明天也是光明而美好的。
002宇航科学技术学院
宇航科学技术学院是在原机电工程学院基础上于2006年9月组建成立,是我校以军为主、军民结合,具有鲜明军工特色的主要院系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管理实体,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规模迅速扩大,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1万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1900名,博士研究生近600名。大批毕业研究生工作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机关、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已成为技术和管理工作岗位的骨干。
宇航科学技术学院下设飞行器工程系、力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发射与推进工程系、安全与能源工程系、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2个、部级重点专业3个。学院设有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点31个,主持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学科点14个,涉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力学及矿业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参与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学科点7个,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领域,在3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在校本科生约1600余名,硕士生700余名,博士生520余名。几年来,毕业研究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院现有教职工263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7人,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博士生导师71人。
全院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专业类实验中心和1个基础教学实验基地,分别承担科研、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教学的实验任务,实验室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亿多元。“十五”期间,学院承担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985工程”建设学科点9个。
宇航科学技术学院承担一批国家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863”、“97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超过3亿元。多年来,一直以雄厚的科研实力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内同行的赞誉。
宇航科学技术学院与国外一些相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关系。2003年以来,先后承办国际学术会议5次,国外专家来校讲学100余人次,派出近70名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同时,也培养国外留学生30余名。
宇航科学技术学院以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工作环境。
003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本学院主要涵盖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以车辆为优势和特色,体现为设计、制造、力学、能源、环境、信息、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具有雄厚的综合实力。其中“机械工程”(含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和“动力机械及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的主要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在车辆和动力方面是国家部委重点建设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基地,近5年投入3亿多元用于条件建设。
学院主要专业多年来一直以高水平的科研条件和成果享有盛誉,近几年来获得包括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数十项。目前承担了国防“973”、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点攻关等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国家重大高新工程项目的研究任务,年度科研经费1亿元以上。
学院师资力量充足,包括教授54人、副教授10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7人(含院士1人)。用于研究生培养的科研条件优越,在基础研究、仿真、试验、试制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实验室体系,拥有多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用大型试验设备,具有先进的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实验室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设备资产2亿多元。除一般的教学专业实验室外,拥有“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洁净车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军用车辆动力系统”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先进加工与检测”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等。
学院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同多所国外大学在学术研究和互派师生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研究方向,在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博士生培养的目标主要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用突出的业绩证明了他(她)们所具备的能力,其中不乏知名学者、高级领导干部和成功的企业人士。
00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系与化工系,是首批获得材料学及应用化学博士点的单位之一,目前由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和金属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组成,学院教师队伍整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分布合理,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50%。
学院设有材料化学、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材料物理化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方向稳定,研究涉及领域宽,特色突出,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来源稳定,在一些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一流水平。
学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它们是含能材料,弹箭材料,功能材料,阻燃材料,复合材料;低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材料界面物理与化学,材料微结构与材料物理,材料表面工程,材料成型理论与方法,材料强韧化,特种材料匹配与加工。
学院科研项目来源稳定,经费充足,研究水平高,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和部级奖励。目前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高技术(863)项目,国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项目等。2004年到位科研经费2500万元,年人均到位科研经费超过30万元。
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质量在北京理工大学名列前茅,人均发表三大检索论文全校第一,申请的专利数全校第一。
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11工程”、“985工程”的建设资金的持续支持下,学院已建成先进的具有特色的科研基地,包括阻燃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和特种材料实验室、高应变率下材料的模拟与表征实验室、纳米材料实验室、材料表面工程实验室、功能材料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其中多台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热忱欢迎广大学子加入到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的队伍中来,为国家及国防重大建设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005化工与环境学院
化工与环境学院前身是1940年创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工系,后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化学化工系合并为华北大学工学院化工系,50年代初中法大学化学系并入(学校名称先后改为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1991年1月为适应改革需要,经机电部批准,成立了化工与材料学院。2002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根据建设一流大学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成立了化工与环境学院。现下设3个系和3个研究中心--化学工程与控制系、应用化学与制药系、环境与能源系、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新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和精细化工研发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6人,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占在编教师的80%。学院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并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岗位。学院已形成一支学术梯队整齐,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此外,还聘任了李灿院士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我院顾问教授。
学院坚持“以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绿色能源为特色,制药工程与技术为建设重点,各学科协调发展,应用化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境工程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目标,凝炼具有基础前沿性和重大应用背景的学科方向,汇集以一流学术大师或知名学者领衔的学科团队,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大平台,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4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并有权授予学士学位。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9个专业可招收硕士研究生并有权授予硕士学位,还有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院教学和科研跃上新的台阶。学院现有实验室约4500平方米,固定资产逾2000万元。应用化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工程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院现在学生911名,其中本科生631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80人。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国防基础预研等国家重大项目。我院吴锋教授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资助项目(973):“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础研究”。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3部教材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已经或正在实施产业化。
学院注重和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办学,与美、英、德、法、意等国的十余所大学及研究所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德国Cottbus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Queen's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意大利Parma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工作,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学院毕业生历来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院培养出一批批在教育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担当重任的各类杰出人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学院视察。进入新世纪,化工与环境学院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实施我校"985"二期工程,努力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为使北京理工大学早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各地优秀学生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006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学科高度交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健康、快乐、团结、发展”为核心的学院文化,初步形成了重点发展、以点带面的生命科学学科发展体系,形成了产、学、研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现设三系、一所、两中心,即以教学和科研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和药学系;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和以科研开发、技术成果转化为主体的现代生物与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学科特区)。
学院现有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生物方向)和生命信息工程3个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生物化工、生物医学工程、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药理学、生命信息工程、制药工程9个硕士点,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有中科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8人(含兼职博导2人),教授和研究员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0%以上,约1/3的教师有长期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学院注重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目前学院教师承担了包括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防预研及民用航天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并与国内多家医疗单位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基于我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研发中心——北京理工亘元医药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生物医药技术的孵化基地。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蓬勃开展,学院与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医学院签署了互派研究生、学者和进行科研合作的协议,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公司企业建立了科研开发合作关系。
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空间生命科学;重大疾病的生物化学病因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生物分离与分析技术;生物医药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现代发酵工程;资源微生物及其应用;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微生物与环境互作;生物农药与生化工程;生物医学信号采集与分析;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光学;医学影像技术;新型生物医学仪器等。
学院现有博士生38人,硕士生173人。我院培养的学生多在生物技术领域、生物工程领域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基础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007理学院
理学院于2002年6月在院系重组中正式成立,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系和化学物理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208人,双聘院士3人,正教授及研究员47人,兼职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41人,副高职人员97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跨世纪人才和新世纪人才6人;学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4人,占全院专职教师的64%。2007年度理学院申报下来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644万元;《特种分子纳米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获“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资助900万元。2007年被三大检索收录学术论文236篇,其中被SCI收录113篇。已完成"985工程"及"211工程"上千万元的建设,学院的学科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理学院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基础性人才、复合型应用人才、高新技术应用性人才三者兼顾,多年来,培养出大批理论基础扎实、科研水平高、独立工作能力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少硕士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被SCI、EI收录,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进入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的行列,三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每年都有研究生获得中科院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北京理工大学基金会奖学金、SMC奖学金及校博士生育苗基金。
008管理与经济学院
管理与经济学院前身是管理工程系,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较早开办经济及管理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于1998年更名为管理与经济学院。学院下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应用经济系、公共管理系和 MBA 、MPA、 EMBA和工程硕士四个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以及管理与经济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机构。
学院现有教授30名,副教授51名,博士生导师19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进一步趋向合理。在这支队伍中,既有学术造诣精深、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近些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子课题、“973”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教育部、科技部基金以及其他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
学院现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博士后流动站)、企业管理博士点和系统工程博士点,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企业管理”博士点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同时,学院设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并且基本涵盖了各一级学科点下设的所有二级学科。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包括专业学位)和博士研究生3500余人。学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毕业生遍布大专院校、国家各部门、重大企业的各条战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学院非常重视国际化发展,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与合作办学等广泛的合作关系,每年学生自荐并选派学生赴外合作交流培养。
面对新的形势,管理与经济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抓住机遇,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瞄准国内外管理与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而努力。
009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涵盖学科最广的综合性学院。学院学科涵括法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等六大门类,设有法律系、经济系、社会工作系(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专职教师105人,其中,北京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授19人、副教授3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0位,20%的教师有在海外攻读学位或做访问学者的经历。
学院拥有法学、经济学、社会工作等3个本科专业,以及教育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高等教育管理、科学技术哲学、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伦理学、中国近代史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设有北京理工大学军工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法研究所、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人权法研究中心、家庭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新媒体文化研究中心、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等教学和研究机构,其中北京理工大学空间法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空间法教学与研究基地。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分馆、人文社会科学实践基地(模拟法庭、社会工作实验室、法律诊所及法律援助中心)、媒体实验室等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学院正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快速向着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建设目标迈进,未来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010设计艺术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始建1984年,2002年前为工业设计系,是国内高等院校设置工业设计学科最早的单位之一,是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亚洲工业设计研究中心,明式家具学会等国内外著名工业设计研发机构均设立在我校设计艺术学院,
建院以来,我院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现设有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两个硕士学科,及与其它学院共建的人-机-环设计博士点。
自1987年以来,我院共为社会培养硕士毕业生250人,他们活跃在国内外各领域里,在诸多知名企业中承担设计及设计管理工作,部分在设计院校从事设计教育。
我院现有教职员工82人,其中教师65人,包括教授和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一人),以基本形成各学科研究方向人员配置合理的良性师资格局,现有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也较为全面。
近年来,我院与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曾多次邀请德、日、美、韩等国家专家学者来学院访问、讲学,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或院际之间的学术交流关系。
我院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设计活动及设计大赛,成绩斐然,并获得多项国际性大奖,在提高我院办学声誉的同时,也使师生的专业特长得以发挥。
011软件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适应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超常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35所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秉承北京理工大学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创造实用型、高层次的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的新的培养模式,软件学院与微软公司、IBM公司、BEA公司、思科公司等国际知名IT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跟踪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加快软件学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软件学院聘请国内外大学著名专家成立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对软件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软件学院的学科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等提供咨询意见;对软件学院教育教学进行评估;对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进行指导。
2005年9月软件学院与美国著名企业微软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建立“理工-微软培育中心”,成为微软公司在北京地区唯一的面向软件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
软件学院现有以博士学位为主的专职教师40人,同时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精神,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界聘请具有丰富软件开发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和资深专家,主讲专业课程并进行学术指导,促进软件人才的培养,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接轨。学院还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会,由国际知名软件技术专家介绍软件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数字媒体技术系、网络与通信系、信息安全系和软件评测中心。建有包含300台微机的机房,并建有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网络监控技术实验室和学生科技研发基地,为全面培养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012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设立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之一。1980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2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并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保密与信息安全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情报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院还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学院由计算机系和6个研究所组成。6个研究所分别是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网络与分布式计算研究所、嵌入式计算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教授15人,副教授27人;全日制在校生1330人,其中研究生580人,本科生750人。
近三年,学院共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重点预研项目、国防科技重点项目和奥运科技项目等90余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1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12项。
013外国语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可追溯到1952年北京工业学院成立的俄文教研组。1960年成立外语教研室,1984年成立外语系,2006年成立外国语学院。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和外语培训中心(该中心出具的德语培训成绩得到德国政府和高校承认)。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外语的教学任务,培养外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外国语学院成立后,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外语专业建设的宏观目标是依托学校理﹑工﹑管各学科的优势资源,遵循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21世纪社会对外语人才素质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将专业教育﹑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融为一体,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德才兼备﹑中西相融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外国语学院设有英语、日语和德语三个本科专业,并设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含外国语言与文化、应用语言学、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含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德语语言文学(含德语文学、语言学方向)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语言学、文学和翻译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480多人。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现代化教学设施,拥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图书资料较为丰富。学院还常年聘请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专家15人在我院任教。
我院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4人,博士(含在读博士)21人,硕士64人。外国语学院教学和科研成绩斐然,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和工具书20余部,其中一些教材为国家“十•五” 、“十一•五”规划教材或教育部推荐用书。此外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多项。研究生公共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及一系列教学成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网络辅助公共英语教学与硕士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现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基地,并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国家级精品课一门。
外国语学院依托学校理、工、管的学科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毕业生既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又具有较宽泛的理、工、管学科知识,因此深受社会欢迎,学院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去向为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等。
031继续教育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的管理与办学实体。北京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始于1956年,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学院,2001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0年成立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并被教育部批准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综合资源,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办学工作方针,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具有信息、机械、电子、汽车、经济、管理、人文、法律、艺术9个类别25个本科专科专业,为国家建设和国防事业培养了4万多名各类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
学院设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学科,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教育技术学是现代教育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艺术相互融合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设有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有教授3名、副教授(研究员)11名。学院具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条件和环境,建有功能强大的远程教育平台,包括虚拟演播实验室、多媒体网络实验室、专线视频实验室。该学科曾获多项部级奖,目前承担“十一五”科研项目。新研制的精品课程获五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奖及11项北京市精品课程奖。
学院重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2000年初成为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会员单位,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培养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硕士生,为德国DAIMLER公司(奔驰汽车)开办“合归性与公司治理”EMBA项目培训班,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培养国际经济专业、信息技术专业理学士本科生,与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大学合作培养信息技术专业本科生。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承建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院将加大现代远程教育品牌建设力度,不断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与高水平服务,为国家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032新经济研究院
新经济研究院诞生于2005年8月,是世界级学术泰斗李京文院士倡导并筹建。院长由世界杰出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政府首席经济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资深博士生导师李京文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社会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资深博士生导师田雪原研究员担任。学术带头人有著名德育教育家、高等教育管理专家、博士生导师、原常务副校长李志祥教授,留日博士龚裕教授、留美博士温明春教授、留德博士皇甫晓岚教授、北京大学博士万高潮研究员,以及获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博士学位的多栖学者、著名青年作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周毅教授、皇甫晓涛教授等。名誉院长由德高望重的国际一流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刘国光、吴树青教授等担任。兼职教授由海内外、校内外一大批卓越学者和政府官员及著名企业家担任。
国防经济学也是由李京文院士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率先提出,并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在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北京理工大学在李京文院士倡导下,于2006年建立国防经济专业硕士点,并将建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此推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发展。重点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即“三能”:能说,有口才;能写,有内才,科研能力;能跑,有处世协调能力等。
新经济研究院既是北京理工大学文科特区及交叉学科新增长点;又是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区”,机制灵活,专家资深,项目繁多,发展势头旺盛,社会影响较大。研究生就业前景好,升博机会多。
连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如《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人口城市化研究》、《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承担国家发改委、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如《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经济区划及其政策调整》、《城市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云南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与政策保障机制研究》等。开设课程有《国防技术经济》、《国防经济理论专题研究》、《学术论文撰写方法指导》、《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
033图书馆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于1940年成立于延安,它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目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被国家批准获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属国家计划内招生。主要有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财政金融业信息管理和信息法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等4个研究方向。
1.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主要从信息资源管理学与知识产权法学交叉的角度,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产权的内在联系,研究运用知识产权法或其它相关的法律手段及措施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保障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有序发展。
2.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主要特色是研究非结构化的数据模型、海量多媒体信息的智能检索、异构信息源的集成理论与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等。
3.财政金融业信息管理和信息法研究,要研究财政金融业信息管理基本理论;信息资源及管理信息系统;财政金融业征信体系与相关法律建设等。
4.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主要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包括与企业发展相关信息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识别、获取、整合与利用,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管理等。
图书馆成立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主要负责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图书馆已经形成了稳定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科方向和研究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现从事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人员有16人,其中正教授及研究人员4名,副教授级人员7名,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6名。研究成果丰富,有的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五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4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承担各级各类课题12项。同时拥有一个信息技术实验室和研究生案例研究室,专门用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
情报学硕士点重视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学生可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领域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也可在图书情报部门从事研究工作。

沙发
daqungaogao 发表于 08-9-4 22:3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8899 的帖子

问一下斑竹 是不是信息院是最牛的院啊 ?再自动化系 是什么地位在这个院里?
谢谢了啊!
板凳
idhzf 发表于 08-9-9 10:25:48 | 只看该作者
同上问。。。。。
地板
lhj00 发表于 08-9-29 18:4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daqungaogao 的帖子

客观地说不是第一,但也不会到第三去!
5#
小手冰凉 发表于 08-9-29 21:46:4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谢啦
6#
May 发表于 08-10-3 08:39:55 | 只看该作者
到底哪个学院最好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3 09:28 , Processed in 0.09312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