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学术资料] 心理治疗(王志超)笔记

[复制链接]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的问题

1、问题来源的解释

2、心理治疗需要了解根本原因吗?

3、心理治疗者本身允许有心理问题吗?

允许、但其自身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受访者。

4、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凭什么助人。



人是什么?

人≠人体



精神(认识)→死  死前:长命;对抗

                  死后

一、死亡 没有自我意识

    人们希望死了以后还能保持自我意识(精神),所以有鬼的说法,但不可能,科学战胜不了迷信,因为科学满足不了人的保持自我意识需要。

①延年益寿——于是,人们要对抗死亡,人们开始和别人作比较(价值观念体系),比他人有价值,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

②在死亡来临之前,活得更好→对抗死亡,比他人更有价值。



你对抗死亡的价值是什么?

二、荒诞

人永远在追求价值,又永远体验不到价值。因为只有得不到的理想才有价值

价值的证明不依赖过去,也不依赖现在,而是依赖将来发生的某事与今天事物的关联。

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必须设置更高一层的目标。

追求荒诞是人的本性;人永远带着荒诞感生活,带着高傲的观念,过着紧张而庸俗的生活。

三、道德运气

人不会根据道德素质,而只会根据道德行为作出判断,而通常依据人的道德运气判断,所以,道德判断取决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因为:

1、现象是生成的

2、人所处环境的决定

3、以前环境决定现在的运气

4、行动和(计划)结合造成的运气

四、平等、公平

人际关系  人的社会性远远超过他的生物性

人是社会性动物,要群策群力,使社会进步。所以,必然要有等级制度

群体力量强大,等级制、群体特征,是一种不平等制度。



要公平=在这个等级觉得不公平而要求上一个等级,实际上需要的就是不公平

人追求平等,消灭等级制,是一个悖论。

五、价值的不完整性

五类价值观(冲突)

1、承诺与义务:对某人/团体/机关作出一个承诺后去完成、贡献这个义务

2、实现普遍权利:(与他人比较)作为人的权利和个人的权利

3、效用:一个人做的事情对别人福祉的影响

4、完美主义:追求成就和创造的内在价值,用理性实现的快乐

5、执着:对个人计划事业的追求(外在价值)



人们通常希望自己一个行为指向所有价值,所以价值不完整。但这五种价值观是冲突不相容的。行为单一选择性决定了价值单一体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六、性反常

第二节 人的问题的延伸——心理障碍的发生

一、缺乏同理——死亡的延伸

1、来访者不理解价值是多元的,对死亡的看法取决于个人价值体系。 每一价值判断都有道理,人们只认为自己的价值体系是真理,但道理≠公理≠真理。



罗杰斯:“有同理心就叫心理咨询”;咨询师要有同理心,咨询过程体现同理心,咨询结果是当事人要发展同理心。

2、不同社会阶段价值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价值的阶级性。

3、当事人认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唯一的,导致了宗教信仰热。



二、异化——荒诞的延伸

异化——一个事物的发展是使这个事物走向自身的对立面。

劳动的异化:从爱劳动 到 只爱劳动成果

学习的异化:对知识的兴趣→用知识换取兴趣

教育的异化:从喜欢学习 到 只喜欢学习的结果

人际关系的异化:  从有归属的需要     →人格的尊重(争取)

批评与自我批评:攻击人格和自我攻击人格 →攻击人格 从讨论问题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



三、超人意识——平等、公平的延伸

自卑:想要成为超人但得不到满足的人就容易自卑

超越自卑→接受自卑;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是超人的设计

焦虑:如何才能成为超人

人性的特点:人之患,好为人师,想比别人优胜

自我和环境的对立性,个人环境是自我的一部分,因此总是抱怨环境
番茄或者西红柿 发表于 09-7-7 15: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心理治疗 咔咔~研究下
很早就看过一本NLP的书 不过现在忘得差不多了
jiangxijia 发表于 09-6-22 11: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你无私的劳动
jingjingyeah 发表于 09-6-17 16: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够完全呀……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行为操作(重要)

将当事人行为经过分析套入一固定模式,用于对当事人行为分析,找原因,目的是把模糊字眼转化为明确行为。找行为基线,用语言、文字清晰表现出来

eg:逃学

张三逃学→什么叫逃学→没上几节课→一天没上三节课→张三一天没上三节课 (看得见,算得清)

若“张三一天没上二节课”,张三进步了,治疗有效果了。

Eg:我很烦

行为治疗:烦什么→烦我妈→怕考试  (具体化,抽象观念无法操作)



治疗包括目的、方法

eg:沮丧,原因是考试59分

若他能考60分,治疗就有效了

常用问句:

①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与××发生冲突的例子吗?

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③到底是什么事情导致了这冲突?

④你能说说这种冲突,心理障碍怎么开始?

⑤你所谓的观点(eg:焦虑)是什么?

四、功能分析

A——前导世界——寻找一次行为之前所发生的事情、原因

B——行为分析——事件的结果,前导事情的结果(多种可能性)

C——环境与世界对自己及其他人的意义(B对当事人生活及其他人产生的后果)



需了解前导事件A与后发事件B的关系(怎么反应)

eg:你打完架以后,你是如何度过的,有没有人因为这件事情而发生改变?

五、治疗方法

1、松弛法——所有行为治疗的基础,非单一方法

①自然体验——静坐、平衡;但很容易胡思乱想;

②肢体放松法(苏尔兹放松法)——先绷紧,再放松;反差大,能让人一次感受到;

③意象法——想象、幻想、回忆; eg:闭上眼,想象眼前有朵花……

④催眠



2、系统脱敏(松弛——紧张交替操作)

①先对刺激的强度排列为一个层次表

②学会松弛(接到指令,马上松弛)

③正式治疗(诱导紧张→真正紧张→放松→再诱导……)



使用时注意:①详细记录每一段的时间,观察整体变化情况;

②不要冒进,学会操纵自己的情绪;

③适用于恐惧症、焦虑症,不适用于强迫症。



3、渐进养成法(奖励法)

案例:台湾心理杂志《张老师》记载的《驯夫记》

赫兹博格的研究:工人对工作满意,但从新选择则不会再选现在的工作;因为工人对工作报酬满意,但对不能提供个人能力发展空间这点不满。



满意包括:保卫生命——物质      同时满足才会真正满意

          奖励精神——精神

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但不能被察觉,察觉后会容易逆反。

工资:对劳动力的购买;奖金:对劳动态度的肯定;

但现今很多奖金比工资高,这样奖金就成为了物质奖励了。



4、厌恶法(惩罚、或负强化→行为消退)

更注重行为体验(精神或肉体的觉知)

具体:电击法、橡皮筋疗法、催吐等

王志超的研究

***:催眠中厌恶疗法

吸毒:电击

5、思维中断法

同样的,这是一种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方法。适用于强迫症。

不让当事人完整的思维,破坏其体验。过程:

引导放松——想象紧张、痛苦的画像——大的冲击(打断其思维)——当事人大声回应——放松

e.g.:某女,强迫症,整天背着一个大包

让其想象被人发现了自己私隐时的恐惧,再施以电击



6、冲击法(内爆法)    让当事人无处可逃

当事人想象最可怕的后果,并不让其中断(矫枉过正)

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神经官能症不能转化为神经分裂症

使用的前提:当事人的自我意识健全(≠自我意识很强)

可以用语言、物品、环境诱导



7、模仿法(学习理论)

对当事人提供范例,让其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

范例:视觉——触觉——嗅觉——味觉

关键:语言激励  学习要领  轻松的气氛



8、代币制

广泛应用于军队、医院、学校、精神病院

涉及到现代管理学中的

“自我管理”:管理自己的东西,管理已有的劳动成果    做不好要罚

“期望管理”:一个大的目标被分解为各种小的目标,于是,永远不会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e.g.:训练猩猩做人的日常事务。做得好,奖励一个瓶盖,做不好则扣一个。20个换一垛香蕉

e.g.:逃学 打机

Ⅰ、设立大奖

Ⅱ、寻找布分点(关键)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按时睡觉  +1  -2

(2)按时起床  +2  -1

(3)按时到校  +3  -6

……

(4)举手发言  +1

(5)打架      -4

(6)作业成绩每10分+1分



包含有

只奖不扣、只扣不奖、又扣又奖

Ⅲ、估算总分

Ⅳ、协商实施



9、不断打扰法(给当事人不断的插入一些观念)

用人工的强迫 对抗 自发的强迫

注意:如果一开始的治疗有效,插入语的时间间隔就要拉开,否则会矫枉过正

e.g.:学生上课讲话

每天都把当事人叫来,让其把从早到晚的生活细节一一讲述,插入语:“不要说话!继续说”

10、肯定自我训练

行为治疗所认为交往困难的基线(以下的人容易患神经官能症):

(1)不会表现愤怒

(2)不会说“不”

(3)过度有礼貌

(4)难以表达情感和其他积极反应

(5)自觉无权表达思想、信念、情感的人



方法:

1、教导哪些是他人希望的,例如:

对于自卑的人,让其说话时眼神与他人接触,大声讲话,仰头大摇大摆的走路

小技巧:咨询时,用一个闪光的物体引起当事人的注意,再慢慢的像无意识似的的把该物体放到你与当事人的眼睛中间

2、及时反馈,强调当事人的优点,进行赞扬

3、 “心理脱衣舞”(与上面的方法正好相反)

一些人先就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互相攻击对方的人格

应用实例(NLP——神经语言程序)

==============================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小结:

1、超个人心理学本身使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离开了现实是此派别的特点。对精神的关注离开了现实,但实际不存在超现实的精神,精神判断观念都源自现实。

2、亚里斯多德的××心理学,是可以让“形而下”转变为“形而上”的。

当超个人心理学走投无路时,也要回头说说“形而下”,但完全时为“上”服务。



3、知识:真——是什么;善——应该是什么(怎么样)

很多人把“真”直接当作“善”,超个人心理学把真和善脱离,或者用简单的事实证明,实际上没那么简单;使用超个人心理学,不要太注重唯心的东西,要试图挖掘“形而上”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行为治疗

(Lazarus)南非长大的美国人,大学主修英语,选修心理学,后获得临床心理学学位,任教于Stanford。奠基著作《行为治疗及超越》。

一、概述

特征:1、行为治疗广义上是一组临床程序,这程序对行为描述理由、原因等,通过心理实验或临床研究得来。

3、        以客观可测量结果为基础,对临床结果实验性、功能性。

侠义:应用基础研究及实验心理学理论以影响行为,借以解决个人及社会问题,并增进人类功能。



三个 1、古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 人是被动的 “吃——干——吃”

     2、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       主动   “干——吃——干”

        现实中两个条件反射都有;老鼠笼 饲服机构

3、认知治疗  消除行为要在行为发生之前  “猴子偷看蕉”实验

“黑箱”理论,无法打开黑箱,只能通过反应来研究意识,心理也一样,大家都在猜意识,只能通过意识功能——外部表现来研究。



二、主要观点

1、人性观点  采用系统性观点、结构性方法来研究,承认人是生产者,不能同时承认人是

社会文化决定论:人是社会文化制约的产物。

与Marx差别:Marx——反应决定论:人被社会文化所决定时,没有了自己主观的东西。

人是环境所创造的,也是环境的创造者。

目的:增进人们的技术,增进选择,以改变自己环境。



发展方向:①行为上趋向治疗  要当事人行动而非反省、内省;协助他行为而改变生活;

②行为治疗学者关注认识的差异(事件对个人的意义或主观意义的来源);

③更强调个人行为责任,借助学会的自我改变技巧,改变自己的生活  “改变自我→改变生活”;



2、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清晰叙述、清楚观念

以经验为主的测验,治疗与评价间交互相关;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治疗既是评价也是治疗过程,注重效果与评价的关系



因此,坚持问以下的问题:

应该谁使用何种治疗法?

在何种情况下对谁起到最佳效果?

即不同人用不同疗法,专项设计。



3、特征与基本假设

①根据实验和已经被证明的原理来改变学习不良;

②注重当事人当时问题与原因,不重历史决定因素;

③强调以外显行为作为行为真正改变的依据,不排除认识的作用;

④用具体客观术语,来用说明治疗目的,为的是日后可以用同样的技巧来进行治疗

⑤明确性、可测量性;

⑥提供新的心理治疗技术,超越已有的心理治疗技术,研究必要;每个个案都是研究过程,可以发展新技术;

⑦治疗有教育性,自我管理、期望;

⑧程序可被裁减以适应当事人。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小结

评价:

1、强调咨询中理性、分析的作用,认为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思想观点,接近人本主义,但也有浓厚的动力学的色彩,所以,可以说,交往分析是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结合,但更倾向人本主义

2、弗洛伊德:不能超越“性本能”,只能改变其表达方式

帕尼:人可以超越生物的东西,还可以超越精神(动力来自精神而非“性”),所以不需要盲目的依据脚本生活

3、更容易导致反社会



贡献:

1、有效,不融入其他学派的治疗

2、游戏策略的发现,揭示人的社会行为的戏剧形式,人格的表现方法。

3、适用于各种文化分析,不仅仅是咨询,甚至文艺作品。

4、敢于向传统思想挑战

5、帮助当事人恢复(被剥夺社会交往权力以后)

限制:太日常、口语经验化;平衡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交往分析强调理性、至性是危险,人们在生活中不能体验。

超个人心理咨询与治疗

一 概述

亚里斯多德:把所有的学科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形而下学——以存在的精神对立面为研究对象,在时空中可被考察,有时空延续性和广延性。Eg.研究笔

第二类:形而上学——精神研究精神自身,不存在有形的东西。Eg.研究为什么会有笔的存在。



马克思“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

“形而下”是为了摆脱痛苦,但永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只有“形而上”才能让人感到快乐(精神),即精神快乐在于“形而上”的创造。

超越一切个人经验,不以你经验为判断准则研究,否则就成为自然科学,即“形而下”。

二、主要观点

1、对世界的看法

外面世界看起来是稳定,实际上是变化多端的,人的安全感低,所以希望去操纵这个世界,前提是了解这个世界。实际上我们没有改变这个世界,因为操纵不了,甚至我们改变了,换来更大不稳定性。这过程中人不断成长。人不能主宰自己也不能主宰世界。



2、对痛苦的超越(核心)

超越个人经验体验

个人能自由从事自由的高水平发展(追求形而上学的精神体验)eg:“吐你一口口水,你就是佛了。”就是说,忍得住,超越痛苦,才能成仙成道;并非痛苦不存在,而是觉得无所谓。

三、自我发展的方法,个人和超个人。

前三势力对人的部分经历进行解释,主要集中于“形而下”。第四势力认为应该解释人的“形而上”部分。

形而上观点:生命的痛苦永远不会停止,若学会超越痛苦,便可以痛苦与快乐并存;

自我意识发展与超个人的发展同步。

四、治疗方法

超越痛苦≠消灭痛苦

解决问题为了生存,不是为了消灭痛苦;因为痛苦不能消失,所以,只能在“形而上”(精神领域)寻求摆脱。

***属于超越个人心理学范畴

1、中枢化 各种各样心理因素的平衡

静坐调息法(1956年底刘氏)——气功

2、冥想(传达价值观的基本方法)解除目前某种极端的心理因素对目前心理状态的支持

松弛后放松传达

①横膈膜呼吸放松,

②长时间看一点,意识模糊,离开当时支持精神思想的那个事实。

③系统引导方法

a、引导幻想  接触内在自我,想象;主动诱导、体验一段时间安定与平衡。

b、主动幻想  通过肢体部分的主动幻想

3、生物反馈

通过一定仪器信号反馈报告、控制自己情绪变化,使心理得到平衡。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6)don’t grow up

eg:  你小时候长得可漂亮。(现在不行了)

    你长大了,我就老了,你也在外面了,见不到你了。

(7)don’t success  

eg: 你做不了的。(如做饭)

(8)don’t be you  不要成为你自己

eg: 如果你是男孩就好了。

(9)don’t be same and don’t be well  不要太理智,也不要太健康。

Eg: 平时不关心小孩,生病时才关心,让小孩觉得什么都比不上生病。太理智也不受关注。

(10)don’t belongs  不要属于任何团体。

Eg: 不要和成绩差的人玩。



6、抚慰      获得认可的一种方式



(1)、积极的抚慰  eg: “我喜欢你”等友善的语言和身体语言来表示接纳。

(2)、消极的  eg: 贬意、忽视、嘲笑、压抑、剥夺人的尊严。

(3)、有条件的  eg: 如果你怎样……我就……

(4)、无条件的  eg: 我愿意接纳你,因为你是你。



抚慰发生在抚慰经济之前。一天得不到抚慰就不舒服。积极抚慰,有助人积极成长;但消极抚慰有时比积极的还要受欢迎,因为有早年训喻,要与先前一致;消极抚慰比没有抚慰更受欢迎;人有抚慰饥饿症。



7、策略游戏

在一系列的进行的沟通中,结果其中至少有一个玩者觉得不舒服。

游戏本质是:一般人认为游戏是增进人际交往(经历),但其真正的本质是阻止人人们亲密感(人生脚本一部分)

Karpman:每个游戏都可以归为三种角色:压迫者(A)、牺牲者(B)、拯救者(C)

游戏铁三角理论:         A                             

                                             学会游戏策略

                                             成为抚慰替代品

                  B              C

eg:牺牲者扮演弱者而获得权力,压迫者期望别人打他,打后他可以大喊大叫引起注意

帕尼:越会使用游戏策略,心灵的距离也越大(因为交往中相互的形态达不到平衡)

eg:       父亲(压迫者)





孩子(牺牲者)          母亲(拯救者)



8、收集赠券            在游戏中收集不愉快的经历,继续抚慰饥饿症的未竟者。

咨询是为了寻求自己这种心理距离的证据,来证明他是对的



9、生命脚本(一种认识,早年已经形成,别人赋予的)

人按照早年形成的生命脚本来   引进父母的信息、由父母训喻决定,用于维持早年决定所玩的游戏策略、调整我的决定所收集到的赠券、对我们人生戏剧如何演出和收场的期望。



10、生命位置

帕尼:人共用4种生命位置  《你ok,我ok》



(1)我好,你好

主体与环境互相认同

(2)我好,你不好

认可自我,不认可环境,主体多防卫(人群比例最大)

(3)我不好,你好

否认自己,承认环境,归罪于自己

(4)我不好,你不好

典型特征:反社会

既使自己不好,也希望别人受拖累



(2)(3)会主动寻找帮助,(1)(4)不会。

人生的的脚本位置如果没有受大的冲击是不会变的

三、治疗程序与方法

一、结构分析



(1)污染分析

1、父母的自我污染

P污染A    由偏激、偏颇的态度造成,受教条所管理

eg:不要与不同于我们的人来往



2、儿童的污染

C污染A    个体以情绪管理的方式存在

eg:每个人都在挑剔我    我喜欢现在就要   

3、同时污染

既不讲理,又情绪化。既教条,又歪曲



(2)排斥作用

1、不变的父母

幼小的时候就有成人状况(如 神童),成人口语,以教条管理

2、不变的成人

以理性自居,把社会教条化、理性化,没有情趣,深不可测,过于理性,得不到情绪体验,难受

3、不变的儿童

以儿童自居,以儿童的心态出现,用儿童的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好处



(3)沟通分析

1、互补沟通(对称沟通)  对方用的形态与自己的对应

eg:A:“我们去游泳吧”  B:“(不喜欢)游泳好,但我没有时间(或怕冷)”

立场相同,但行为不同

2、交叉沟通

eg: A:“我们去玩吧”   B:“我才没空跟你玩”

3、暧昧沟通

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信息,太暧昧了难以交往

eg:A:“我带你参观教室” B:“我对建筑很感兴趣”(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立场)



可以让来访者记录自己的谈话,然后再作分析



二、脚本与生命位置分析

eg:“我好,你也好”的人,没有创造性,因此,不是最好的生命位置

帕尼:四种生命位置不是绝对的,但多变也不行



三、家庭塑形(心理剧)

让当事人想象一种这样的情景,包括家人和最亲密的人,让他当导演、编剧。请其他人扮演



四、仪式和消遣的分析

人的一些固定的行为习惯、仪式(反映人希望得到抚慰)



如 强迫症

打发空虚无聊,缺乏刺激,不被人爱,无意义与感觉

咨询者:“你想做什么就直接去做,而不需要通过这些仪式表达”通过分析仪式来揭露当事人想掩饰的是什么



五、游戏策略分析(实际上就是对当事人的整体行为进行分析)

帕尼:人的生活是自觉和不自觉的使用游戏策略的过程。在沟通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反而会得到很糟的感觉



六、脚本分析  (脚本是由别人撰写的)

生命脚本 和 世界观 差不多

人按照脚本去发现生活的意义,在发现意义的过程中人失去了自主性。这是因为这是童年的脚本,而没有了现在的自主性

人本主义的契约概念

人的生活受早期契约影响,所以生活带有强迫性



脚本分析一般用于治疗

指出当事人所依循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其生命脚本从那儿来,应该如何改变

如果不能理解生命脚本的意义,那么人便成为脚本的牺牲者。因为脚本逼人玩游戏策略,玩弄诡计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4)、解迷:精神混乱现象

当事人的表述复杂混乱,却没有实质的东西 e.g.:过分幽默、过于内化、过多发问

(5)、混淆:自我和环境的混淆(分不清内在体验和外在体验)

7、能量和能量障碍

精神和生理综合的能量,若不能把这种能量充分发挥出来,精神会处于紧张状况,且会通过生理变化表现发挥出来,而当事人并不自觉察出来。Eg:强迫症。

(1)、能量的发挥要有价值

(2)、能量的发挥是否有障碍

(3)、寻找能量发挥被阻碍的方式

(4)、进一步寻找未竟事物

二、治疗的目标和过程

1、目标

(1)、对自己越来越多的觉察

(2)、承担自己拥有的经验,让…………转移到自己的情感

(3)、发展技巧获得价值观,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又不伤害别人

(4)、觉察自己所以知觉、对知觉内容思考

(5)、能接纳自己行为的结果和责任

(6)、从受环境支持 转化为 内在支持

(7)、逐渐能向他人求助和向他人提供帮助b

概括:马斯洛——生活是定型、沉浮    我们一直扮演我们的角色,却很少创造我们的存在。



2、治疗者功能和角色

向当事人挑战:促使当事人动用、觉察他的感觉,用眼睛、耳朵接触当事人,而不是用抽象思考分析、判断。

Eg: 观察他抖手、脚、声音等分析他能量阻碍地方咨询,不需要太多理性。



3、过程:当事人承受起来,找出僵局,当事人纠缠的地方,把外在知识转化为外在知识。当事人总是扮演懦弱、愚蠢、无助的角色来操纵环境,而让咨询者扮演一个能者的角色。所以,完形治疗拒绝同情当事人的遭遇。

三、语言技术(重要) 关注当事人语言的特点

1、它说(it talks)eg:“现在交朋友很难啊”

2、你说(you talk)eg:甲:“你穿得挺好看的”乙:“你要是穿得不好看,别人会看着你的”

“你”泛指所有人

3、提问题  当事人会因为咨询者回答不出问题而得意

所以,应该要让当事人用陈述句陈述自己的问题。罗杰斯认为有的问题反映了咨询者的价值观 eg:你为什么去减肥?or 你为什么不去减肥?



4、否定语言的力量

当事人:“不愿……但是……”一方面把自己限定在某个角色,另一方面又否定该角色的价值。咨询者应该引导当事人用这样的陈述表达:“可能……也许……”

把绝对的语言改为相对的语言



判断当事人有否改变的标准:当事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在语义上是否发生了变化

eg:绝对的语言转化成相对的语言

四、方法与技术

1、对话练习

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把当事人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两者立场的斗争来达到平衡

典型形式:hot chair(空椅子)技术

辅导员必须控制当事人对这另外一张椅子谈话,使当事人可以站在对方角色的立场思考,可以体会对方的立场,使内心达到平衡,承担相反的观念。

(所以,在争论时,让对方重复你讲的话是有用的)



2、绕圈子(团体治疗)

先由辅导员讲一句话,再依次把这句话传下去,那句话要有反有正。(如何确定?)

指导语+讨论 仔细考虑,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行为,冲击性大,平时人们不会随便,不敢说碍于情面不能说

eg(1)、“我不喜欢你,你熄了灯还讲话,我希望你改变,我们做好朋友”

讨论:当你批评别人和被别人批评时的感受如何?



3、“我负责”(先陈述一句话,再加上一句“我对这件事负责”)

建立自我责任感,纯机械方法,避免当事人自己感觉的投射。

eg:我感到很无聊,但我会对这样的无聊负责



4、投射

Perls认为,个体容易看得别人身上的缺点,因为这正是自己身上的缺点的投射——讨厌别人,其实是讨厌自己



5、倒转技术(体验与当事人相反的行为)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另外一面

eg:让认为自己很温柔、顺从的人表演一个女巫(邪恶、叛逆),扩大认识,感受到自我否定的部分。当事人的困惑在于掩饰了的自我的一部分



6、预演练习(在团体中预演现实的角色,看如何达到别人的要求)

舞台恐惧:怕忘了台词。所以当事人花很多的时间来控制自己预演的方法

大部分舞台恐惧是:(1)、怕上舞台后忘了台词(2)、真的忘了台词以后紧张   前者占主要



7、夸张练习

目的:让当事人把细微的身体语言夸大,把矛盾的语言夸大,让当事人觉察这些微妙的线索

方法:夸大动作、手势、表情,到激烈的程度,使其内在意义更清晰

eg:“我去,不,没去,去过公园了”“我很自信的,我常常问别人的意见”大声说



8、感觉留置(与未竟事物有关)

停留在当时的感觉,充分体验,让压抑的情感流露出来



9、梦境治疗

Perls:梦是现状的表现——把梦演出来(1)、记录(2)、写成剧本(3)、找齐角色,演出来

弗洛伊德:梦是过去的表现

阿德勒:梦是现在的需求

荣格:梦预示着未来



评价:短、平、快,有效而危险,因此,使用完形治疗时要小心,很容易就创伤当事人的心理。完形治疗的滥用是危险的,治疗者也可能用这些技术愚弄当事人。初学者和能力不足者应小心。

交往分析

《人玩的游戏》

一、基本思想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产物

人在社会交往中有一种固定的形态,其中包括成人、儿童、父母

二、内容

1、抚慰经济

社会通过父母的语言、行为塑造儿童,通过尊重、关怀,把社会观念加在儿童身上。

大人在喂小孩时,把观念也喂进去。父母代表社会观念在喂小孩。

儿童出生时都是王子、公主,父母把他们变成了青蛙。

观念喂大→自我意识在形成,即父母提供生理和精神营养。



2、抚慰饥饿症

儿童吃去观念后→自我→想吃和过去的观念一致的观念。

Eg:小时候,父母常对他说:“你要长得漂漂亮亮、老老实实。”那他以后就希望别人对他说:“你很漂亮,很老实。”这样心理才一致,平衡。

早期教育:抚慰经济史,是父母操纵的结果,非有目的地教育,但结果是必然的。



对精神病的解释:找不到与过去经验一致的经验



3、人性观

Berne反对反应决定论,也反对唯心主义论。所有人都有能力超越抚慰模式(人本主义);人在成长当中应向抚慰模式挑战。所以,咨询者决不能接受当事人的诉说。



4、自我状态:

P   自认权威(父母形态)“应该、必须”

A   逻辑思维形态(成人形态)“因为……所以……”

C   情感冲动(儿童形态)“我就喜欢……”

Berne:人们在交往中只以一种形态,那就有病;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在不同交往中采用不同形态,3种形态应达到平衡,体现在不同的情况下3种互相转换。



5、早年训喻——小时候被灌输的典型的社会生活观念



(1)don’t 不要

(2)don’t be 不要成为这样(致命性的)

eg: 我真希望没生命,我就不会这样。

   只要你爱我,我就为你付出生命,所以不要那样。

(3)don’t be close  不要信任,不要爱。

Eg: 不要老靠着我。

(4)don’t be important  不要成为重要的人。没有让孩子感觉到意义的感觉。

Eg: “妈,树上有只鸟。”“这有什么新鲜的?!”(这一点都不重要)  

(5)don’t be child  不要小孩子气。(我长大了就有人喜欢我)

大人老想着小孩长大,摆脱幼稚,成为神童。
 楼主| 徐静蕾 发表于 06-2-24 21: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许(禁止,法律)

契约——不

                  不许不(提倡,道德)

存在就是“不中求是”

从死亡————延伸到有“价值感”————需要契约。但是,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价值体系,若要按照契约行事,则无法生活,因为契约间是有矛盾的

个人总是在“不”的体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些契约,管理自己的生活

“我在故我思”:我选择了这样的生存,所以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人的行为必须在契约中考察,契约保证了社会的发展,但禁锢了个人的发展

二、如何看待精神病(广义)

缺乏精神生活存在的本质

名曰“存在综合症”——对“不”和“是”缺乏认识,咨询就是要发展这些认识

存在综合症的表现:

1、逃避死亡

患者在死亡之前没有把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潜能上,而放在逃避死亡上。生活无意义感,生活是为了逃避而不是创造。

2、(社会意义上的)孤独感、无奈感、期望得到保护,也就是精神上需要被人认同、支持。若没有别人就认为自己不能支配自己。

3、人必须规划生活(“不”中求“是”),但没有能力作困难的选择

当面对困难时就有危机:

(1)、妄想与固执:妄想自己能同时作多种选择,而兼顾到所有契约

(2)、忧郁:害怕过困难的生活(害怕自由自在的生活?)

(3)、内疚:放弃选择的权利和责任。带着内疚的选择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参照的是内疚而不是实际情况

(4)、强迫:不敢参与现实生活的借口。不敢想象将来的生活,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逃避出来。

三、存在人本主义的应用

1、治疗原则:更多的指出对人的存在的条件的适合途径,在“不”当中的存在的思考。

2、目标:①让当事人注重“成为什么人”而不是 只专注于“是什么人” ②让当事人认识生活的意义,认识自己的创造力,开发潜能  ③激励患者接受治疗的挫折体验,相信自己能够改变

Perls皮尔斯《进出垃圾堆》  萨特《存在与虚无》《呕吐》

四、治疗程序和技术

1、程序

(1)、协助当事人认定自己界定知觉的方式、生活的意义、对世界的假设、对事物的价值判断        

感觉:我们在思辨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能把现在的感知对象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

统觉:带有个人意识倾向的感知觉

发生在当事人身上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但是,为什么只有他前来咨询?所以,应该关心当事人为什么来咨询,而不是事情的本身

(2)、鼓励当事人思考自己价值观的来源,从探讨中顿悟价值观与重建态度。

Berne《人玩的游戏》《你ok,我ok》

(3)、把了解到的事情和改变了的态度变为现实。

2、技巧

(1)、观察(图像式想象)    扩展意识范围,集中意识倾向

a、当事人突破安全感,交换整个过程(隐私)

b、双方对当事人的自我作出评价,让他领悟在许多方面受经验束缚。

c、虽然不能改变生活中的这些事情,却可以改变对这些事情的反应

d、自己并非注定有一个过去,也并非一定有一个与过去一样的将来

他的现在是由过去的期望决定的,未来由现在的期望决定,面对的应该是现在的期望

e、过于担忧死亡,难以歌颂生命

f、能够接受自己的限制,才能接受自己的价值

咨询师不应该对患者说具体该怎么办

人要是完美,就体会不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责任

使当事人明白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来支配自己,鼓励当事人采取比现在更充实的存在方式

个人是生命的决定者,拒绝把责任推卸给其他因素。若推卸给别人,就是逃避选择的权利

无能=不会选择自由



当事人主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自己曾经用了什么方法,让别人控制了自己

2、鼓励当事人探索更充实的存在方式(更有价值感)e.g.:“你已经以这种方式生活了很长时间,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能否换一种更充实的存在方式?”

3、缺乏一致性、真实性、可靠性    eg“我不想伤害他的”    这与自我意识有关

只有自我认同不良的人,才渴望得到别人的掌声



(3)追求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放弃这种追求方式)

当人有陌生感和失落感时,最容易迎合别人的期望,用自己取悦别人,若这种取悦失败,则更痛苦,这是地位追逐的游戏。



(4)让当事人明白追求的意义。受限制的存在是人们接受治疗的原因,人本主义认为,真正的存在是“不中求是”——选择,被他们所选择的东西限制了,就放弃了他们再选择的权利,一天不作新的选择,一天不能好。所以,要注重现在、具体的事,而不是那些伟大的理想



有存在就有选择,有选择就有期望,有期望就有焦虑,所以,焦虑是积极的,所以要忍耐、接受焦虑,而不是焦虑焦虑

在治疗中,如果当事人没有焦虑,则改变的机率很低。焦虑由不确定性引起,要忍耐不确定性,让当事人在焦虑中思考,接受焦虑。

(5)觉察死亡与存在的问题

死亡与存在纠缠,为了成长而放弃一些生活方式,不是生命的死亡,而是生活方式的死亡,必须让一些生活方式死亡,也就是不存在。



对存在人本主义的批评:缺乏严紧的科学精神

影响:

1、罗杰斯的“镜子理论”——咨询师要让当事人明白自己是什么

2、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问题(自我包括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

两种自我的差距是精神病的来源

现实我:三个自我的       体现

理想我:

它们之间差距小了会引起自卑,差距大了会引起狂妄、精神分裂

3、自我扑克

完形(格式塔)治疗  Perls

一、主要概念

1、人性观

个人能有效的处理个人的生活,能够有效的觉察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Perls名句:真正的知识是由知觉者立即体验而产生的

2、此时(the now)

不问why,而问what、how,鼓励对现在的觉察

表现现在,从过去发展到现在,而不是纠缠于过去。

但不忽视过去,只是不把过去看成用过去解释现在,这是自欺欺人,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已经对过去赋予了某种意义。

3、        未竟事物:一件未做完的事,因为收到社会的压抑,人的情绪在过去的事件中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情绪体验没有充分表达。

把没有表达出来的充分表达,充分地体验。

4、逃避。越悔恨,越逃避;缺乏/掩盖想象力。

5、神经官能症的各个层次

从外到内:虚假层(迷失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恐惧层(人们避免被别人看到自己否定的一面,担心暴露自己。这是自我相对成熟,能看到自我人格否定的一面)——僵局(当事人认为,没有别人帮助,没有环境支持,就无法生存成长。所以人设法操控环境。人要超越这种感觉)——内爆层——爆发层(不为痛苦和快乐所束缚,很理性)

往往,人的感情判断对于理性判断,但还常常认为自己的感情判断就是理性判断

6、接触与抗拒接触(自己的内心经验)——自我防卫

Polster抗拒接触的5种形式:

(1)、内化:不加批评的接受别人的批评赞扬。小时候培养出来的“听大人的话”——懒惰、缺乏创造性

(2)、投射:不承认自我的某部分,反而投射到环境(他人身上)中去

(3)、回射:把我们愿意为别人做的事情转移到自己身上(因为怕攻击别人,所以攻击自己)

e.g.:受到批评后,本应该责备他人,却转为责备自己“我该死”

自我批评:害怕攻击别人而攻击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9 06:06 , Processed in 0.09726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