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笔记] 帮你梳理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uhongwu84 发表于 08-2-29 11:1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框架:
1、总体感觉
2、该书框架
3、各部分内容详述
1、总体感觉
冯忠良、伍新春的《教育心理学》与陈琦、刘儒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我感觉两者都是高质量、高水准。但我个人感觉二者各有侧重,冯、伍的《教育心理学》更侧重基础理论的阐述,具有理论高度,而与教学实际联系不是很紧密;适合对象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而陈、刘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相比而言更注重基础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相结合,而理论高度不如前者;不仅适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适合还中小学的老师使用。
2、该书框架
   该书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它们分别是
(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试图解决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问题,并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方法、程序。
(2)学习理论。
该部分可以说是该书的核心和亮点。主要介绍了不同流派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早期的不能称其为理论的学习观点,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认知理论、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以及最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刚刚介绍到我国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心理。
该部分主要从学习本身、学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四个方面阐述的。学习自身方面,主要介绍了学习的实质、机制、类型、特点;学习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方面,主要介绍了学习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该方面与发展心理学联系密切;学习动机方面,主要介绍了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的迁移方面,主要介绍学习迁移的机制、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以及在教学上的应用。
(4)知识的学习
    该部分先概述了知识以及知识掌握,然后按照冯忠良(1992、1998)划分的知识掌握的三阶段:领会、巩固、应用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5)技能的学习
该部分采用总分形式。先总述技能,介绍了技能的特点、类型、作用、操作技能形成的理论、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影响技能形成的条件。然后分别介绍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及其形成的阶段、及其培训;
(6)社会规范的学习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概述社会规范及其学习、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与条件、社会规范的背离及其纠正
(7)教学设计与成效考核
该部分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3、各部分内容详述
3、1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谈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就不得不分别考虑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学层面上,19世纪后半期,各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对应进行了一系列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改革。一些教育家在教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比较有代表性的裴斯塔洛奇,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客观上推动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层面上,从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心理学就挣脱“他的母亲”哲学的怀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出来。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为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可能。
谈到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要谈到三个人及其所代表的趋势:赫尔巴特、莫依曼、桑代克,有许多像赫尔巴特一样的学者,不断地尝试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其中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法”影响深远,至今中国的传统的授课都有受其影响的影子。作为冯特的学生的莫依曼是“实验教育运动”的倡导者,该运动为测量、实验、统计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起推动作用。桑代克最突出的贡献是创建了一个完成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有人认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从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算起。
从桑代克之后,教育心理学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几个: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流派、人本主义学派、以及最近的建构主义学派。在此不一一介绍,后面将详细介绍。
(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作者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教育学的一门学科。目前该观点在西方教育心理仍然很流行,但是其使教育心理学没有自己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第二类是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比如莫依曼所提倡的实验教育学运动以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这种倾向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使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一度成为当时教育心理学的中心内容。此外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多数持该观点。第三类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以桑代克和奥苏伯尔为代表,桑代克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一度受到推崇,但因其研究成果的局限性而逐渐衰落,奥苏伯尔提出教育心理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建设一个独立的学科。也一度受到赞同。但二者在证明其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的理论依据薄弱,内容体系缺乏内在联系。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作者认为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的产物,它具有双重任务:一个是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规律,从而使得心理学科学在教育领域得到纵深发展;一个是研究如何应用学生的学习规律去改革教育的心理学原则。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客观性原则,即学生学习心理的来源、发展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其次,系统性原则,即心理是一个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制约的统一体。再次,实践性原则,理论要紧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最后综合创造原则,即在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
书中作者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观察法的优点是当前性、直接性、真实性、不要求观察对象合作,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费时、主观性、不可控性。访谈法的优点是深入性、灵活易控制、适用范围广,缺点是费时、费力、访谈效果取决双方合作情况。问卷法的优点是不受人数限制、适用范围广、结果易定量统计处理,缺点是调查不够深入。测量法除了居于问卷法的优点外,它比较问卷更定量化,更精确。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其中实验室实验法就要较高的内部效度,但缺少外部效度,能否推广到现实学习、生活中还得打个问号。自然实验法相对实验室实验法具有普适性,得到的结果能较好的推广到现实中去。但它也缺点是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3、2学习理论
(1)早期学习观点
这一部分不能称为其为学习理论,只能说这些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言论或文章涉及到有关学习的观点,譬如:柏拉图的理念回忆说,沃尔夫的官能训练说,夸美纽斯、卢梭的自然展开说,赫尔巴特的统觉团形成说。
(2)学习的联结理论
学习的联结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巴浦洛夫、华生、格思里、赫尔、斯金纳。他们各有侧重,但他们所提的学习理论有一个共性是认为,一切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桑代克通过猫的迷笼学习的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巴浦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实验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得出其规律,如:条件的获得、消退,刺激的分化、泛化,恐惧性条件作用,高级条件作用。作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摒弃了意识,认为心理学只研究行为的变化。而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是S-R。认为学习实质在于形成习惯。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认为学习即是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认为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内驱力和满足需要,是有机体于环境保持平衡。斯金纳也是行为主义者,他的操作条件作用说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并将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即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并指出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3)学习的认知理论
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格式塔流派、布鲁纳、奥苏伯尔。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黑猩猩问题解决的箱子系列实验和棒子系列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是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认知—发现说指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他的结构教学观指出教学的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法提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奥苏伯尔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并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为学习理论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比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布鲁纳告诉我们除了接受学习还有发现学习,奥苏伯尔告诉我们接受学习不等同于机械学习,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托尔曼、加涅、班杜拉。托尔曼通过小老鼠的位置学习实验和猴子的奖励预期实验得出认知—目的说: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为我们指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并将每一个学习动作分解成八个阶段并安排相应的教学设计。班都拉扩展了学习的途径,认为除了直接经验学习,还有观察学习,并得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并通过经典的儿童观察习得攻击性行为的实验得出结论:行为的结果只影响行为的表现,不影响行为的学习。并指出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
(5)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思潮,该流派的人性观是人性自然、人性本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给我们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及认知和情感并重的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以及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罗杰斯的有意义的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不是一个意思,在罗杰斯看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时只涉及心智不涉及情感的“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最新的理论思潮,传入中国也不是很久。它包括不同取向: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取向、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但他们有些共通的东西: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关于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唯一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的假设。同时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而是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而这种建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关于学生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关于学生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生活中,形成丰富的经验。对各类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对一个新问题没有看法,他也能够根据已有经验、逻辑推理对新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经验,而应该以学生已有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3学习心理
(1)学习的实质、机制与类型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学习的实质都有不同的理解,上面学习理论已经给了详细介绍。冯忠良老师在这里给学习下的定义是:学习是个体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或经验结构的构建过程。随后又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角度讲学习的机制。最后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学习进行分类。根据学习的主体,将其划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机器的学习。根据学习的水平,雷兹兰将其划分为四个水平,加涅将其划分为八个水平。根据学习的性质,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根据学习结果,分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根据学习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2)学习与个体发展
学习与个体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此学习教育心理学应与学习发展心理学相结合。该部分作者分别将学习与个体的心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3)学习动机
该部分主要讲了四方面的内容:概述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的关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理论。概述学习动机方面主要讲了学习动机的实质、基本结构、种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方面,通过启发式教学、适当的动机水平、充分及时地反馈、妥善进行奖惩、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归因训练六个途径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理论是学习动机这章最重要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分别向我们讲述了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我本科的毕业论文就写的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因此对这部分内容情有独钟。
(4)学习的迁移
   该部分主要讲了四方面的内容:概述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理论、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以及迁移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概述学习迁移方面主要讲了学习迁移的定义: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并对学习迁移进行分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关于学习迁移机制的理论,早期有形式训练说、相同因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理论、分析—概括说,现代的有符号性图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情境性理论以及作者提出的经验整合说。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相似性,即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相似性;二是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经验的水平、组织性、可利用性;三是学习的定势。最后讲了迁移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应精选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教材,按照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处理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3、4知识的学习
(1)知识概述
这部分讲述了知识的定义、类型,知识的四个表征——概念、命题、表象、图式以及作用——指导活动、促进能力提高、制约问题解决水平。
(2)知识掌握概述
这部分讲述了知识掌握的定义、类型,影响知识掌握的因素以及关于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作者对知识的掌握,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对知识掌握的类型的划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影响知识掌握得因素: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关知识的准备,心智技能的掌握,教材结构。知识掌握的阶段理论中,图式理论指出知识的掌握分为生长、重构、协调三个阶段;“三水平论”指出知识的记忆分为情节记忆、语义记忆、程序性知识的记忆三种水平作为图式理论的补充。冯忠良老师将知识的掌握分为三个阶段:领会、巩固、应用
(3)知识的领会
    知识的领会可分为两个认识环节:教材的直观和概括。教材直观就是学生对教材感性的能动的反映。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教材的概括是抽象思考、理性认识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过程。
(4)知识的巩固
该部分主要讲了概述知识的巩固、知识识记的方式、影响知识识记的因素、知识的保持和遗忘四个方面的内容。概述方面,讲了知识巩固的实质、类型、作用;知识的识记的方式分为:视觉编码、语音听觉编码、语义编码、语言中介编码;影响知识识记的因素有: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对材料加工的精细度、对所学材料进行合理组织、运用多重编码、觉醒状态;知识的保持和遗忘向我们讲述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知识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经验干扰说、提取失败说、知识同化说。以及识记学习中防止遗忘的具体办法。
(5)知识的应用
该部分主要讲了知识应用的特点、作用、一般过程、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应用的特点是:应用范围一般限于同类事物,应用不同于领会,应用不同于解决实际问题。知识应用的作用是:应用是知识掌握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应用促进广泛的迁移,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有助于能力形成。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是:审题、联想、解析、类化。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知识的领会与巩固程度,问题的特征,应用知识的心智技能。
3、5技能的学习
(1)技能及其形成概述
该部分讲了技能的实质、特点、类型、作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技能的定义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是::不同于本能行为,通过学习形成;不同于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活动方式。作者讲技能划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技能的作用是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是活的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2)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得出操作技能形成的三阶段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亚当斯的两阶段模型得出操作技能形成的两阶段是言语—动作阶段、动作阶段;金泰尔德两阶段模型得出操作技能形成的两阶段是获得运动观念的阶段,固定化—多样化阶段。
(3)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是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划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4)作者对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的划分
    作者将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划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
(5)作者对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划分
    作者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划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
3、6社会规范的学习
(1)社会规范及其学习概述
    该部分主要讲述了社会规范的定义、特点、类型、作用以及社会规范学习的定义、内在机制、意义。
(2)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
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主要有:交往需要、规范本身的类型特点、规范行为的社会反馈、认识与体验的一致性。
(3)有关社会规范学习的理论
该部分主要从社会规范的认知理论、情感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三个方面阐述的。社会规范的认知理论主要讲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皮亚杰将5-9岁界定为规则绝对、父母权威的“他律道德”阶段。9-12界定为规则相对、权威弱化或消失的“自律道德”阶段。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第一水平为“前习俗水平”,行为受结果决定,未将社会规范内化。第二水平为“习俗水平”儿童认同父母、满足社会期望。第三水平为“后习俗水平”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社会规范已完全内化。
社会规范的情感学习理论,该书主要谈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主要有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企图调和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既满足需要,又遵循现实。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包括理想和良心。理想促使人表现好的行为,良心抑制人的不好行为。行为学习理论主要讲述了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图拉德儿童观察攻击性行为的经典实验告诉我们行为的结果,只行为的表现,不影响行为的学习。并划分了观察学习过程划分为四个环节: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4)社会规范的接收过程与条件
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划分为依从、认同、信奉三个阶段。其中,依从分为从众和服从。社会规范从众学习的条件有群体的一致性、内聚性、群体成员专长,个体的文化背景、个性差异、性别差异;社会规范服从学习的条件有奖惩、情景压力。社会规范认同分为偶像认同和价值认同。学习的条件有榜样的相似性、地位、行为的性质、行为的后果,模仿,消除义情障碍。社会规范的信奉学习的条件是对规范价值的认识和社会规范的情绪体验。
(5)社会规范的背离及其纠正
该部分罗列了社会规范背离的原因和对其纠正的原则。在此就不赘述。
3、7教学设计与成效考核
    该部分阐述了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及教学媒体的设计。并简要的介绍了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信度—一致性,效度——有效性,难度——难易,区分度——能够有效区分。以及教学测验的类型和作用
沙发
stefaye 发表于 08-2-29 17:50:02 | 只看该作者
[s:2] 谢谢楼主,正好可以看了
板凳
heidi87 发表于 08-3-26 15:10:41 | 只看该作者
[s:2] 实习中,留着以后看,
地板
sc5281 发表于 08-4-4 04:56: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斑竹啊
5#
freess 发表于 08-4-4 15:52:37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6#
freess 发表于 08-4-4 15:58:44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7#
aizone 发表于 08-4-19 19:10:0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啦~[s:9]
8#
壹零 发表于 08-4-20 22:31:38 | 只看该作者
挺好,谢谢了
9#
bulbul727 发表于 08-5-23 17:58:41 | 只看该作者
先收下
留着以后慢慢研究
谢谢~
10#
cherry9234 发表于 08-6-7 18:31:47 | 只看该作者
谢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7 12:04 , Processed in 0.24159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