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大学世界史讲义8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水倾城 发表于 07-10-27 20:5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苏东关系
苏南冲突
苏南两党的分歧由来已久,早在二战期间,两党就已存在矛盾,主要是在给南斯拉夫援助和建立人民政权问题上,双方存在重大分歧。
19483月到5月,联共(布)中央和南共中央交换了7封信件,阐明了各自的观点,苏共对南共提出了多方面的指责,说:南斯拉夫有反苏情绪;南共放弃了党的领导作用,在建设中没有贯彻阶级斗争原则;党内生活不健全,缺乏党内民主;南外交部有英国间谍,等等。南共不同意这些指责,并一一进行解释,但苏共不同意南共所作的解释。19486月,南共被开除出情报局。
导致苏南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苏共的大国主义,苏联企图控制南斯拉夫的政治、经济、外交,企图要南斯拉夫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南斯拉夫则力图维护民族独立,按照本国的具体情况,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内政外交。
苏联对南斯拉夫内政外交的粗暴干涉,情报局对南斯拉夫不公正的决议,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在兄弟党和兄弟国家之间破坏了平等和独立自主的原则。由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中断了同南斯拉夫的贸易,使南斯拉夫的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情报局对南斯拉夫的决议公布后,在东欧各国党内纷纷开展所谓反对“铁托分子”的斗争,使许多共产党员受到冤枉,有的被开除出党,有的被判刑,有的被处死。
苏南关系的破裂一方面给南斯拉夫造成严重困难,另一方面也迫使南斯拉夫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率先走上改革的道路。为了生存,南斯拉夫首先调整对外政策,与西方国家建立起经济贸易关系,使原来依存于苏联经济圈的国民经济转向适应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与此同时南斯拉夫在政治、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
50年代起,南斯拉夫开始实践“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自治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享有自主管理的权力,同时也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权力,但是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这种自主权是不充分的,而且企业的“工人自治”与国家的计划管理经常发生矛盾。针对这个问题,南斯拉夫从1965年起推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试图在自治制度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原则,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市场调节的比重明显上升。南斯拉夫成为原来建立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中最早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
但是,南斯拉夫的改革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认识上的局限,在实践中遇到很大难题,始终没有解决好所有制与市场经济、中央调控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南斯拉夫是第一个冲破苏联模式束缚、展开探索性改革的东欧国家,他虽然没有最终走出一条成功的新路,但他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战后波兰的三次危机与政局变化
苏南冲突发生后,为了防止波兰效仿南斯拉夫,苏联对波兰领导曾进行了清洗,波兰工人党总书记哥穆尔卡被指控为“铁托分子”和“右倾民族主义者”,被开除党籍并被逮捕。在苏联策划下,194812月,波兰工人党与社会党合并,组成波兰统一工人党,新党的领导机构完全按照苏联模式制定了国家的体制和发展路线。
1956年春,苏共召开“二十大”,对斯大林进行批判,这在东欧各国引起震动和反响,波兰社会从上到下出现了改革求变的潮流,长期压抑的社会矛盾顺势迸发,在此背景下,1956年夏天爆发了波兹南事件,这是战后第一次危机。
波兹南是位于波兰西部的一座工业城市,19566月,该城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降低赋税,发起请愿活动,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满足工人要求,矛盾激化,请愿活动发展为反政府示威和骚乱,当局出动军队镇压,导致5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事件发生后,波兰党和政府作了慎重处理,满足了工人的部分要求,平息了群众的情绪,并乘机调整政策,推出改革方针。7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举行二届七中全会,检讨了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错误,并就政策调整做出一系列决定。为了加强改革派力量,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治局还决定在10月召开八中全会,改组中央领导层,推举哥穆尔卡出任党的第一书记。
哥穆尔卡执政后,针对当时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采取了调整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他还顺应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兴起,提出走“波兰道路”的口号,准备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哥穆尔卡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迈开步伐,就在内外的阻力下停滞不前。1958年以后,波兰的发展道路又回到传统的“斯大林模式”的轨道上,经济形势又逐渐趋于恶化。由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粮食和消费品供应日益紧张,人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国家的财政赤字则不断上升。在经济停滞的情况下,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波兰政府只好通过提高物价谋求摆脱困境。但是,工资的冻结和物价的上涨明显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超出了群众的忍受度,这样第二次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19701212,波兰政府决定从第二天起对肉类等67种食品和日用品大幅度提价,此举激起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1214,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工人首先举行罢工和抗议示威,当局进行武力镇压,酿成流血事件。随后,事态继续扩大,工人的罢工斗争蔓延到其它城市。在这种形势下,波兰统一工人党于1220召开中央全会,决定解除哥穆尔卡的职务,由盖莱克接任第一书记。同时,政府宣布两年内冻结物价,以此平息事态。
盖莱克上台后,吸取前任教训,试图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手,稳定社会。19711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六大通过“高速发展战略”,提出“高速度、高消费、高积累”的口号。但是,在不改变体制模式和发展路线的条件下要大幅度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是很难做到的,为了实施“三高”战略,波兰政府大借外债,企图用外来资金刺激经济增长。这种措施一度表现出成效,70年代上半期,波兰的经济增长率有明显提高,但好景不长,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框架内外来资金的使用效率十分低下,而外债的偿付负担却逐年加重,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外债剧增,外贸入超,财政赤字再度大幅上升,政府不得不又一次使用提高物价的方法来摆脱困境,从而第三次酿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198071,波兰政府决定把议价肉类的价格提高60%,此举立即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应,各地逐渐形成有组织的政治性罢工和示威行动8月中旬,格但斯克工人率先组成联合罢工委员会,由瓦文萨任主席,委员会向政府提出释放政治犯、建立自由工会等21条要求。迫于群众示威的压力,波兰政府宣布改组,总理被撤换。830,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中央全会决定同意工人组织自由工会。95,第一个独立自治工会在格但斯克宣告成立。同一天,波党再次召开中央全会,解除了盖莱克的职务,选举卡尼亚担任党的第一书记。
波兰领导层的变动和政府缓和矛盾的措施未能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与此同时,政治反对派的力量乘势而起,形成了全国性的组织。1980922,全国各地独立自治工会的代表在格但斯克聚会,决定成立全国性的独立自治的“团结工会”。1110,波兰最高法院批准团结工会依法登记,承认其合法地位。此后,大部分工人脱离党和政府领导的工会,加入团结工会。瓦文萨领导的团结工会实际上成为与政府对立的反对派政治组织。
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卡达尔的改革
1956年春,随着苏联展开对斯大林的批判,匈牙利也兴起了要求民族自主和改革的潮流。317,布达佩斯的一批新闻界、文学艺术界和教育界人士成立裴多菲俱乐部,他们组织各种会议,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评论时政,批评以拉科西为首的党和政府照搬苏联模式,要求恢复前总理纳吉的职务(纳吉因提出改革政策被开除出党)。裴多菲俱乐部的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但是,拉科西拒不接受党内外的批评,站在群众的对立面,并用“反党反人民”的罪名镇压裴多菲俱乐部。拉科西的倒行逆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使社会动荡加剧,也引起苏联当局的不安。717,苏共领导人米高扬到布达佩斯参加匈党中央会议,决定让拉科西下台,由格罗接任党中央书记,增补卡达尔为中央书记。但是,领导人的更换未能使局势稳定下来,因为格罗继续奉行拉科西的路线,党内外的不满情绪不仅没有平息,反而进一步增长。
106,在群众的压力下,党中央决定为被处死的前外交部长拉伊克等4人举行国葬,布达佩斯30万居民自发上街为拉伊克送葬,这是群众对当局的一次大示威。1021,哥穆尔卡出任波兰党中央第一书记,消息传到布达佩斯,引起连锁反应。第二天,裴多菲俱乐部和布达佩斯大专院校学生团体联席会议向党中央和政府提出多项要求,主要内容是:清算拉科西的罪行,将其开除出党;改组党的领导机关,由纳吉出来主持政府工作;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撤走苏联驻军,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等。格罗对此反应迟钝,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群众的不满和愤怒终于以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1023,布达佩斯的大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当局先是下令禁止,后见阻挡不住又解除禁令。游行队伍迅速壮大各界人士纷纷加入。晚8点,格罗发表广播讲话,对游行示威进行谴责,声称要镇压“暴徒”。这犹如火上加油,事态急剧恶化,一部分示威者冲击电台,与保安部队发生冲突。当晚,电台、电信局、党中央机关报、印刷厂和一些警察局被示威者占领。
鉴于形势严重,当天深夜召开党中央紧急会议,决定由纳吉出任政府总理,同时决定全国戒严并请求苏联出兵维持秩序。25日,在匈党中央会议上,格罗被迫辞职,卡达尔接任第一书记。这时,事态继续恶化,由于部分军人和警察加入示威者行列,武器弹药也流入示威者手中,形成了武装群众和苏军及匈保安部队的对峙。在此情况下,纳吉政府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局面,而是企图满足示威者要求,以此来缓和局势。1028,纳吉政府决定解散原国家保安机关,更改国徽和国庆日,并要求苏军撤出布达佩斯。与此同时,政府还释放了几乎所有的在押犯人。在这些举措的综合作用下,形势更加复杂,各种政治势力乘机而起。1030,纳吉宣布结束一党专政,组成多党联合政府,并准备退出华约组织。纳吉政府的政策取向和匈牙利的局势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层中引起严重不安。为了阻止匈牙利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并防止匈牙利事态向其他国家蔓延,苏联与阵营各国紧急磋商后,决定出兵干预匈牙利。111日起,大批苏军开进匈牙利,占领首都布达佩斯和各重要据点。当天,纳吉宣布推出华约,并呼吁联合国干预。同日,卡达尔宣布解散已瓦解的劳动人民党,成立社会主义工人党,随即离开首都,秘密前往苏联,与纳吉分道扬镳。114,卡达尔在匈牙利东部的索尔诺克宣布成立工农革命政府,并以新政府的名义请求苏军进入,帮助恢复秩序。同一天,纳吉眼看大势已去,逃到南斯拉夫大使馆避难。117,卡达尔政府迁回布达佩斯,到11月中旬,局势被平定。
十月事件过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减轻事件的后遗症,1956年底,政府宣布,凡因动乱而逃往国外者,只要在1957315日前回国,一概不予追究。在经济方面,卡达尔政府也采取了宽松政策,修改五年计划,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允许农民退出强制组织的合作社,鼓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搞“第二次合作化”,并取消农产品的义务征购,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对农业的投资。这些政策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卡达尔的个人威信也有很大提高。此后,卡达尔开始推行渐进的经济体制改革。
19649月,匈牙利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制定改革的总体方案,19665月,匈牙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196811,改革方案开始实施。实行新体制后,匈牙利经济表现出比过去较多的活力,工业年均增长率从60年代下半期的3.8%,上升到70年代上半期的6.2%,农业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度进入经互会国家前列。但是,匈牙利的渐进式改革并没有最终突破计划经济的框框,而是在面临突破时陷于停顿。

思考题:
1 战后初期苏联为恢复工业采取了那些措施?
2 战后初期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状况。
3 关于斯大林历史地位的评价。
4 简述战后波兰的三次危机。
5 波兹南事件  匈牙利事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9-29 11:12 , Processed in 0.16542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