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hee922 发表于 07-10-16 16:4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商鞅为什么变法?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其政治、社会作用怎样?

  (提示)商鞅变法的原因:①战国初年,秦是一个由贵良统治的国家,国力很弱,因而要变法图强、提高其政治地:立。②旧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急待改革.公元前359年和前350年,商鞅主持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的内容是①编制户口,定“连坐”之法;②推行小家庭政策;

重农抑商:④奖励军功,严惩私斗;⑤制定十二级爵,规定各爵位占有田宅、臣妾奴婢数量和衣服的等次。第二次变法的内容①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②以县为行政单位;③废井田、开阡陌;④统一度量衡。

变法的意义:①在土地私有制方面,基本上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地主所有制。②在政治方面,基本上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又实行了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③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势力进一步发展,为秦始皇滁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霍?主持修建这些工程的人是谁?属于哪个国家7   .   •

  提示)①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和郑国渠.②都江堰是秦国人李冰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是韩国人郑国主持修建的.

3,‘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和作用?   ,

  提示:①’合纵’与•连横”分别为关东六国和秦国在战国时所采用的政治,军事策略.关东六国为抗拒强秦而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秦为拆散各国联合,破坏‘合纵”,以便各个击破,在关东积极分化六国,称为连横’.

②‘合纵’使关东六国暂时结成军事同盟,抵御了秦国东进,使各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连横’使秦得以利用‘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关东六国,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4,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厚因是什么7   .

  提示:①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经济的发展要求消除割据状况。人民普遍厌战,要求统一.②只有秦具备了统一的条件;关东六国改革不彻底,政治落后黑暗,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没有力量完成统一大业。秦国妁改革彻底,政治上已基本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经济上彻底废除了封建领主制,建立了以地主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军事上奖励军功,士卒勇敢善战,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秦的疆域大j战乱少,因此国力强盛,首先统一中国
5.应当怎样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势力,是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上述情况促使汉武帝采取强硬手段加强中央集权。

  ①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一,改革政治体制,建立中朝。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即决策机构,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员,提高尚书令的地位.



6.评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提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他在位的贞观年问(公元627—649年),由于他励精图治,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比较安定,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其主要内容有:①唐太宗君臣论治,以亡隋为戒,不敢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鼓励农耕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徭役、兵役不夺农时.②选贤任能,•兼听络谏。唐太宗用人唯贤,从各阶层各方面提拔了许多贤能的文武奇才,抑制了士族地主的势力.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唐太宗君臣比较能够纳谏和进谏,形成封建社会少见的良好玫风气。唐太宗经常鼓励臣下“直言极谏”,魏征在进谏方面尤为突出,唐太宗能够兼听纳谏并及时纠正一些错误,使贞观年间的政治比较修明.⑧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唐代的租庸调较隋代的负担为轻,并使“输庸代役”成为常制,农业生产不致因徭役而中断。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良好。④善于处理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他在位期间,击败东突厥的侵扰,发展与西域的交通.以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加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他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对其领袖人物予以信任,因而被尊为“天可汗”,受到拥护和爱戴。



7简述唐代均田制及租庸调法的内容和作用。   

  提示:均田制:①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受田百亩(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十八亩)。老男、病残者、寡妻妾,僧道、工商业者,给田各有差。②受田足的地方叫宽乡,不足的叫狭乡。狭乡口分田减半给受。③永业田可传子孙,口分田则人死后还官。身死无力葬者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宽乡者并准许出卖口分田。买入的田地不能超过应受田限额。④王公以下均有永业田:在职的官吏又给职分田与公廨田,都按级别分授。唐代均田制与以前的不同点:①以丁为单位,一般妇人不再受田;②取消了奴婢的受田;③僧道及工商业者可以受④官吏受田的规定比以前更加详细完备,各级官吏均可受田,而且普遍可受永业田.⑤买卖土地的限制比前代放松了。

  租庸调法,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租栗二石,调绢二丈和绢二丈和绵三两(麻乡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叫做庸。如政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全兔。额外加役每年最多不超过三十天.

  唐初的均田制造就了大批自耕农,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将“输庸代役”推广并制度化,使农民不因徭役而耽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土地买卖的限制放宽,给土地兼并开了方便之门.

8.唐初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

  提示:唐承隋制,基本上沿用三省六部制,但又有所调整和发展。唐初最重要的变化是宰相名额的扩大和政事堂的设立。唐初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又用一些官晶较低者,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街行宰相之职.尚书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同中书门下”头衔方为宰相。政事堂是宰相议政之所,一切军国大政都在政事堂会议上讨论商定,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唐初宰相名额扩大,起用一些较低级官员为宰相并削弱中书省职权,其目的在于加强皇权,防止宰相专权。中央还有一台(御史台)五监、(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机构,分掌各项事务。其中重要的是监察机关御史台,御史台负责弹劾官吏,参预大狱的审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在州县之外,又设立了“道”.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玄宗时改分为十五道.唐朝的官僚机构,使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和中央,对人民的统治作用也加强了。
9简汀短坡墒枰椤贰?br />
提示:唐律承袭隋律,集汉魏以来诸朝法律之大成。唐律从唐高祖时开始制订,唐太宗时修订完成,唐高宗时又由长孙无忌等对律文做了统一解释,称为“律疏”与律文同具法律效力,律与疏统称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系统的一部封建法典,唐律的刑名分为笞、杖,徒,流,死五种,并沿袭隋律,将谋反、不孝等定为十恶不郝之罪,同时还制定了‘八议”等条款,给贵族官僚以种种特权。

10.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及其童义。

  提示:唐朝的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字、明法•、明算等科。武则天时又增设武举。制举是由皇帝临时决定科目和时间的考试,不经常举行,在科举中不占重要地位。增加常举考试的主要有国子监和州县的生徒,以及自学并经州县考试合格的乡贡。制举考试平常人和现任官吏均可参加。诸科之中,惟进土科最为重要,主要考政论,诗赋等,须有才学,明经科主要考帖经,重在儒家经典的背诵记忆。考中以后,只是取得作官的资格。要正式作官,还必须经吏部考试合格,然后授官。吏部考试称为“释褐试”,即脱掉民服,改换官服之.意。制举考中以后,可以立即得官或升官。

  唐代科举制度适应庶族地主兴起的历史趋势,为地主阶‘级各阶层通过考试参与政权开通道路,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台基础,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积极作用。但本质上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工具。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真实作用,

11.简述改土归流   

  提示:所谓改土归流,即把永久世袭的土官改为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明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即开始施行改土归流。清初对西南少数民族,沿袭元明以来的土司制度,即以少数民族酋长世袭当地土官。•雍正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根据之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大规模地“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后,清廷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府、厅、州、县,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这大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西南边防的巩固。

12.简述驻藏大臣。   ’

  提示:清雍正年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乾隆年向,又进一步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和他们一起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禅的继承人题,也必须由驻藏大臣监临决定。有关西藏的一切人事,

政,财政经费、军事、外交等事宜,都由驻藏大臣负责理。


13.简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提示)清朝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但又有所改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集中达到空前程度

  一,加强对中央和地方政权的控制。

  ①在中央设军机处。清初设有内阁和六部,但有满洲贵族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实权,康熙时,设南书房,再分内阁之札以加强君权。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任军机大臣。皇帝的命令由军机处发出,各地公文直达皇帝之手.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也被废止。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取消六科封驳职权,将其改隶都察院。皇帝更加专断,

  ③废除宫廷宦官十三衙门,以其事旧内务府,排除宦官对皇权的干扰。

  ④在地方上,各省设总督,巡抚,边地设都统、将军,大臣等。他们代表皇帝掌握地方军政大权,随时由皇帝任命撤换,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 八旗兵约二十万人,绿营兵六十余万人,分驻京师和全国各地,构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三,大兴文字狱 对在文字上稍有触犯者即加以杀戮,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借题发挥,以此加强思想控制。

14.简述地丁合一制度。

  提示:清代的地丁合一是在明代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现的改革。清朝赋役制度因袭明代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后因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使无地少地贫苦农民无力负担丁税,被道”或迫或欠’,又造成人口数字不实的严重问题.为了保证丁税征收和掌握人口实数,清政府实行了改革,首先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下令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银的根据,其后“滋生人口,永不姬赋’.后来又在广东,四川等地实行地丁合一,雍正时期开始普遍推行。地丁合一就是摊丁入亩,也叫丁随地起,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是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分推在土地税内,按亩合并征收。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此外还将地

丁以外的其他赋役也合并在田赋中征收。从此以后实行按田,征税,田多税多,田少税少,无田者不负担丁税。

  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进步的改革,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中国古文字的创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商代已有文字,现在已发现的文字资料都是商代后期的遗物。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在少量铜器上亦铸有一些文字,称为铜器铭文。

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凡遇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大事,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每次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都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章。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在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十万多片,所记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四千五百字左右,今已确认者约有两千字左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将汉字按其构造分为六种,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谓之“六书”。甲骨文虽仍以象形为主,但基本上具备六书。如象形:■、鱼,■、月;指事:■、上、■、下;会意:■、明,■、涉;形声:■、河,■、鸡。有些卜辞的文字整齐,笔画均匀,刻技熟练,字形美观,足证此种文字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了。

卜辞一篇约四、五十字,最长的有百字左右。铜器铭文长的有四、五十字,短的只有一、二字或五、六字。
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奴隶主的残暴统治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例如商王常用人祭祀祖先、鬼神。一次用人祭要杀奴隶数十人至数百人,最多达五百人。有的奴隶被砍头、焚烧、宰割或活埋。如用火烧死女奴以求雨,将女奴投入水中以祭神等。奴隶主还用人殉葬。少的用一二人,多的用数十人,二三百人,最多达四百多人。安阳武官村的商王陵墓仅在墓室与墓道内已发现殉人七十九个。殉人有大人、小孩;有男人、女人。生活奢侈的事例极多。妇好墓的殉葬品多达一千四百多件,仅青铜器就有四百多件,其中多数为酒器。商纣王(帝辛)“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①又大修离宫别馆,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大小贵族无不沉湎于酒色。于是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尚书•微子》曰:“小民方兴,并为敌仇。”奴隶们和破产平民们的反抗斗争在发展。 商朝后期,除了统治者生活腐朽、统治残酷以外,还连年对外进行战争。纣王之父帝乙征夷方达二年之久。他死后,纣王即位,更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几乎将国内青壮年都征发出去。国内矛盾加剧。这时渭水流域的周族已建国,而且日益强大,乘商国内空虚之机,发兵进攻商的别都朝(zhāo招)歌(今河南淇县)。纣王将俘来的夷人编成军队迎战,在朝歌南郊牧野大败,自焚而死。商朝建国六百余年,至此灭亡。我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也至此基本结束。
西周的封建领主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封诸侯,建藩卫”,简称“分封制”。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荀子•儒效篇》曰:“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初封时就是半独立状态,在封国内亦实行分封制。国内土地的一部分归诸侯直辖,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他的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情况分土地给士,士直接统治、剥削庶民。封国内的层层分封制也是与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就是嫡长子世袭制。这样的层层分封,形成为一座政治宝塔,压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自天子至士,为各级贵族,庶民主要是农业劳动者。
孟子所说的“井田制”是个什么样子?

孟子对这一剥削形式设想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当然各贵族对公田、私田的划分或分布,因地因人而异,不一定绝对如此整齐划一,孟子也说“此其大略。”古人把这种劳动产品再分配的方式“雅化”为“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公即诸侯。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许买卖。
齐桓公称霸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他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相号召?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是齐桓公。齐在春秋前期,已是东方大国,占据了今山东的北半部。可是公元前七世纪前半期,政治黑暗,剥削残酷,阶级矛盾一度很尖锐。这时齐桓公继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曾经商,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改革内容主要有三项:
1.“案田而税”——这一改革是适应齐国当时的土地占有情况制定的。当时齐国的井田制在破坏,公田荒芜,私人开垦的田地增多,但却不登记,不纳税。“案田而税”就是不分公田(井田)还是私田(开荒田)一律按田地的好坏或产量高低征税。这样不仅扩大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承认了开荒私田的合法性,稳定了社会秩序。当然也实际削弱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放弃了井田制,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寓兵于农”——就是把农业人口的编制与军队编制统一起来。齐划都城及其附近为二十一乡;商工六乡,士农十五乡。此十五乡每乡二千户,每户出卒一人,共二千人。五乡出士卒一万人,为一军。士农十五乡组成三军,每年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这个办法加强齐国的军事力量。

3.士农工商专业分居——专业即“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①而且按职业分别居住。这样既保证了社会生产需要,也避免了人们因谋职业生活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齐国改革之后,国势日强,奉行“尊王攘夷”政策。这时山戎侵燕,齐桓公率军北伐山戎,保卫了燕。稍后,狄人又连侵邢(今河北邢台)、卫(今河南滑县东),齐桓公又救邢、卫。齐桓公救患扶危的行为,得到一些诸侯的拥护,威信大增。就在此时,南方的楚国不断北侵,威胁中原。公元前650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的军队伐楚,与楚军对峙于陉(今河南郾城县东南),双方互不退让。后齐、楚在召陵(郾城县东)订立盟约,双方撤兵,史称“召陵之盟”。齐桓公这次出兵,虽未与楚作战,但却打击了楚北进的锋芒,暂时消除了楚对中原诸国构成的威胁,因之进一步得到中原诸侯们的拥护。

向戌“弭兵”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果怎样?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激烈,江、河流域所有的大小诸侯国几乎都卷入战争,兵连祸结,没有宁日。中原各国所受战争的灾害最为严重。郑国在七、八十年中,遭受战祸七十多次,宋国遭受战祸四十多次。楚不断围宋、围郑,许多小国也受灾害。既要从楚,又要从晋,只有“牺牲玉帛,待于二竟(境)。”因此,小国普遍厌战。晋、楚两个大国势均力敌,疲于攻战,也各想暂时休战。“弭兵”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弭兵”运动是由经常处于四战状态的宋国发起的,前后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大夫华元向晋、楚两大国提出倡议,双方勉强响应,各派代表会于宋,订立盟约。可是才过三年,楚国首先撕毁盟约,北侵郑、卫。公元前575年,晋、楚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楚大败。

第二次“弭兵”运动是由宋大夫向戌倡议的。当时晋国的六卿(赵、韩、魏、知、中行②、范)之间,争权激烈,无暇外顾。楚又东面受制于吴,不敢北进。其他小国多有内争,自顾不暇。所以这次“弭兵之议”提出,很快得到各大小诸侯的响应。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卫、曹、许、陈、蔡、邾、滕共十四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国较大,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

向戌“弭兵”之会是在晋、楚两大国势力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这种形势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
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产生的原因怎样?

春秋时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控制力已几乎完全丧失。诸侯们对他们封国内的土地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属于他们的。对于人民的占有权也是这样。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新的原则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④这一原则的改变,是土地国有制破坏的标志。从此,天子不能控制“天下”的土地,诸侯也不能控封国内的土地,贵族们也无力经营管理他们所分到的井田。有权有势的人,强占田地为己有,不少农奴逃跑,到边远地区开荒耕种。《诗•齐风 •甫田》曰:“无田(同“佃”)甫田,维莠骄骄”。“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甫田”就是大田、公田,“骄骄”、“桀桀”是野草茂盛之象。《汉书•食货志》(上)曰:“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至此,井田制在迅速破坏。
在井田制尚未瓦解的情况下私有土地的来源

1.赐田转向私有——周天子或诸侯赐田,不一定赐给封君。也就是不一定是“授民授疆土”,由于土地所有可以和政治统治分开,就出现了纯经济利益性的赏赐。如赵简子赐给名医扁鹊“田四万亩”①,赵烈侯赐给两位歌唱家田“人万亩”②,这些赐田都转向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

2.贵族之间通过转让关系,将部分土地转向私有。——这种情况在西周时已经出现,春秋时期更有发展。

3.贵族之间互相劫夺土地,据为己有——春秋时期,贵族之间劫夺土地的情况是严重的。诸侯、卿大夫、嬖(bí敝)臣,小吏都参加了这种劫夺斗争。甚至还发生了晋大夫郤(xì戏)至与周简王争田之事,双方相持不下,请晋侯评理。有些人将他人杀掉,以霸占其土地。这类田地中的主要部分为井田。

4.开荒地据为己有——当时由于已有了铁器,青铜工具也很锐利,所以开垦荒地者很多,其中有中小贵族领主,也有逃亡的农奴和平民。开荒地一般不向国家登记,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
鲁国为什么“初税亩”,初税亩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后果各是怎样的?

私田一开始,不向国家纳税。私田越多,不纳税的田地越多,拥有大量私田人越富。可是公家(诸侯),却由于公田的歉收或荒芜,经济日益困难。于是,出现了“私肥于公”的现象,这对于诸侯是很不利的。各诸侯们为了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最早进行改革的是齐国和晋国。齐国的赋税改革叫做“案田而税”,也叫做“相地而衰(cui崔)征”。晋国的赋税改革叫做“作爰田”①。稍后,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初税亩”②,是最著名的一次赋税改革。初税亩就是开始实行以亩积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也就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相继进行赋税改革的,还有楚国于前548年“书土田”,“量入修赋”;郑国于前538年“作丘赋”,③秦国于前408年“初租禾”④。意义基本相同。赋税制度的改革在一定时期中扩大了诸侯们的税源,充实了府库;可是,各国实际放弃了实行已久的井田制度,也放弃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承认了土地私人占有制。这就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略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原因和经过?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在政治上也引起很大变动。主要是许多诸侯长期陷于争战之中,经济困难,政治权力日弱;而且不少卿大夫却拥有大量的土地,掌握了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这些卿大夫在经济上损公肥私,在政治上干预君位继承,废嫡立庶,甚至将国君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最后篡夺君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晋在春秋中期,政权已逐渐为六卿所控制。所谓六卿,就是赵、韩、魏、知、范、中行氏六家①。后来,赵、韩、魏、知四家联合起来,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并瓜分了两家的土地。至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又联合起来,消灭了知氏,晋国的政权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国的绝大部分土地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赵氏占据晋的北部地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都城;韩氏占据晋的中部地区,以平阳(今山西临汾)为都城;魏氏占据晋的南部地区,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①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今山西翼城东和闻喜)两小块土地,“反朝韩、赵、魏之君”。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至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侯,而三分其地”。②晋亡。

田氏代齐 齐国的田氏原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公子完在齐桓公时,因避陈之内争,逃来齐国,姓田氏,任齐“工正”。③春秋中期,田氏势力逐渐强大,在向贫苦民众放贷时,用大斗借出,小斗收入,民众很拥护他。公元前490年,齐景公死,贵族国氏、高氏立景公的儿子公子荼(tú途)为国君。田氏乘机发动武装政变,打败了国氏、高氏,立景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阳生为国君(齐悼公),田乞为相。

田乞死后,其子田常(田成子)继续为相。前481年,田常又发动武装政变,把几家强大的贵族如鲍氏、晏氏等全部消灭,并杀死了齐简公,另立简公之弟(ào奥)为国君(齐平公),政权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国君实际成为傀儡。到田常的曾孙田和时,于前391年废掉齐康公,自立为国君,完成了田氏代姜氏之齐的过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诸侯
沙发
chenguangliang0 发表于 07-10-21 08:48:0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疑点!!!!!!!!!!!!!!!!!!!
板凳
xiaorenzi123 发表于 07-10-21 21:19:21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吗!!!!!!!
地板
yufeng0373 发表于 07-10-21 21:4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论坛里有了,资料版里。
不过感谢楼主!
5#
yufeng0373 发表于 07-10-22 13:27:24 | 只看该作者
辛苦楼主,感谢楼主!!
6#
goodday123 发表于 07-10-23 21:37: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s:2]
7#
Maske 发表于 13-1-10 21:23:34 | 只看该作者
帮了大忙了的说=w= 谢谢L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7 01:35 , Processed in 0.11236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