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文胜《广播新闻》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4 20:1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225.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上 编 认识广播媒介——广播新闻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广播的前世今生——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讲解
 第二章 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轨迹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讲解
 第三章 广播的传播特点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讲解
 第四章 广播节目的基本类型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讲解
中 编 掌握广播媒介——广播新闻的操作实务
 第五章 广播新闻的表现元素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讲解
 第六章 广播新闻的采录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 广播新闻的文本特点及写作要求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 广播新闻的编辑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 不同体裁的广播新闻报道(之一):广播消息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章 不同体裁的广播新闻报道(之二):广播专稿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一章 不同体裁的广播新闻报道(之三):广播现场报道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二章 不同体裁的广播新闻报道(之四):广播新闻评论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三章 不同体裁的广播新闻报道(之五):广播新闻访谈节目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四章 不同体裁的广播新闻报道(之六):广播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下 编 热爱广播吧——广播的明日之路
 第十五章 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内容简介                                                                                            


新传媒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广播新闻》(成文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广播电视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广播与电视”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成文胜著的《广播新闻》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成文胜《广播新闻》的辅导用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广播与电视相关资料对成文胜《广播新闻》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精选了典型题,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最新补充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后期会进行修订完善,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新闻传播类(www.100xuexi.com)提供新闻传播学等各种考试及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成文胜《广播新闻》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广播与电视的师生参考。

内容预览
上 编 认识广播媒介——广播新闻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 广播的前世今生——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的诞生
1.理论的建立推动了技术和设备的发明
(1)理论的建立
①1864年,英国的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波存在的设想。
②l873年麦克斯韦尔出版了《电磁论》,建立了电磁学理论,这个理论突破了导线传播,论证了电波传播的可能性。麦克斯韦尔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技术和设备的发明
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从l884年起,首先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存在的理论,后又发现了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并找到了测量光波和电磁波的科学方法,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电广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2.无线电信号的成功传送
意大利青年发明家伽利尔摩·马可尼和俄国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仪器—无线电收发报机,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真正使无线电通信进入实际运用阶段。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实现了人们远距离传播信息的愿望,但此时的技术还只能传送电码符号。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1)1876年3月10日,美籍苏格兰人贝尔无意中实现人类第一次通过电话传送语音。
(2)1906年12月24日,费森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的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播放歌曲和《圣经》,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传声实验。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
4.电子管的发明和应用
真正使无线电通信成为重要实用工具的是电子管。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铭经过多年的实验,造出了二极管。1905年,美国科学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人们利用那些电子元件与电子管构成相关的电路,来研究和制造新式的收音机,无线电广播才得到普及。
5.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
为适应多接收者的声音传播,接收终端收音机的发明应运而生,之后收音机的逐渐推广更是促进了广播的普及。首先提出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人是美国马可尼公司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尔诺夫,他被誉为美国广播通信业之父。
6.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的诞生
(1)l920年11月,全球第一家商业电台,西屋电气公司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开办的KDKA电台诞生。KDKA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KDKA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虽然这只是广播的开始,但它的诞生极大地刺激了广播事业的蓬勃发展,其深远意义就在于这标志着广播将成为报纸威力和影响力的分化力量。
(2)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巴黎电台成立于1922年2月,为法国第一家正式电台。
(3)1922年,苏联共产国际广播电台在莫斯科开播,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电台。
(4)1922年11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成立,后经政府批准,改组为公共广播机构。
(5)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把一套广播设备私运到上海,在上海设立“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广播电台”,开创中国境内广播事业之先河。
二、广播传播技术的日益进步
1.从近地传播到卫星传播
近地传播指的是电磁波沿地表传导的模式,卫星传播指的是利用通信卫星上装载的无线电收发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模式。前者受到技术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难以实行大范围的信号覆盖;而后者可以跨越地表阻隔的障碍,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范围,实行无障碍通信。
(1)近地传播
声音广播的近地传播主要有不同波段的无线电广播模式和有传输导线的有线广播模式。
①无线广播
频率在300千兆赫以下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声音信号是传统的声音广播的主要传播形式。无线电广播需要采用高频电磁波(超短波)来传递信号,按照对电波的不同调制方式,声音广播最先实现的是调幅广播(AM),后来发展了调频(FM)广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立体声广播。
a.调幅广播。即振幅调制的广播,是将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加到高频载波上,使高频载波的振幅随广播节目音频信号的大小而变化。按照使用的无线电波长,调幅广播又分为长波、中波和短波广播。
b.调频广播。调频在技术上是将音频信号电波加于载波上,不改变载波振幅的高低,而是改变载波频率的疏密,也就是说振幅不变,频率相对发生了变化,并使这种频率的变化随广播节目音频信号的大小而变化。
调频广播方式的出现是广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进程,它的应用标志着广播技术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
②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是一种“通过导线或光导纤维所组成的有线传输分配网络,将广播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设备”的广播声音传播方式。具有抗干扰性,可有效控制接受范围。
从历史发展来看,有线广播的产生先于无线广播。
(2)卫星广播
卫星广播是在通信卫星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广播传播形式,可以通过通信卫星直接向听众播出节目,不需要地面的广播发射网加以转播,所以卫星广播又被称为“直接广播”。其最大好处在于容量大,覆盖面广。
2.从模拟传播到数字传播
(1)数字广播的特点
数字广播用数字编码技术和解码技术来完成信息的采集、录制、播出、传输和接收的全过程,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对象化、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被认为是继调幅(AM)、调频(FM)之后的第三代广播,是广播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的优点是:
①音质纯净,能提供CD级的立体声音质量,信号几乎零失真。
②能抗噪声、抗干扰、抗电波传播衰落,适合高速移动接收。
③每个广播电台所使用的频带非常窄,不仅在同样的可利用的频段中,可利用的频率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在同一个频率上面可容纳更多的信息。
④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均能采用同一技术,向全球直接播放数字音频广播。
⑤能够提供传送数据等多种新业务,可以将所有的模拟信号都转化为比特,传送包括音频、视频、数据、文字、图形等在内的多媒体信号。
(2)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广播
①数字音频广播(DAB),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音频数字编码、数据压缩、纠错编码以及数字调制技术,对广播信号进行系列数字化的广播。
②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是在数字音频广播DAB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广播系统,能同时传送多套节目、数据业务和活动图像节目的广播。
③数字调幅广播(DRM),将数字化技术引入调幅广播,极大地解决了调幅广播固有的抗干扰能力差、音质一般的缺点。
④数字卫星声音广播(DSB),用卫星来传送DAB数字声音广播。
3.接收终端越来越小巧
(1)晶体管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调频广播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收音机的价格下降,体形变小,其伴随移动和赏心悦目等方面的优势越发凸显,而这种变化又带来了广播收听方式和收听习惯的变化。
(2)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出现了数字广播、卫星广播和网络广播,与数字广播和网络广播相伴而来的是广播收听设备的数字化。晶体管收音机也由分立元件,发展出集成电路收音机、数字显示、数字调谐收音机和最新最时髦的无线网络收音机。
三、广播传播功能的逐步完善
广播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1.文化娱乐
(1)1922年5月,英国广播公司现场播出全世界第一次广播剧。l924年1月,英国伦敦广播电台播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原创广播剧《危险》。此后,许多广播电台纷纷创作广播剧,使得这种利用电波传播的表演艺术很快成为世界性的娱乐节目。
(2)20世纪30年代,美国广播创造出“肥皂剧”这种新的节目品种。
(3)20世纪50年代,为了应对电视的挑战,广播开始逐渐转变自己的传播功能,音乐节目成了广播固守的阵地。电台利用自己的优势,大量播放古典音乐、乡村音乐等适合听但不适合看的节目。
(4)到20世纪末,广播已经呈现专业化、类型化发展的趋势,广播为人们提供的可娱乐的方式和内容也日益丰富。
2.信息传播
作为大众传媒,传播信息应该是广播最重要、最本质的社会功能。广播虽不是为了传播新闻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其传播的优势就使其成为新闻传播的工具。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人保持着每天尤其是每天早晨打开收音机,获取最新信息的习惯。
3.舆论宣传
(1)广播所具有的广泛的群众性、无远弗届的渗透性、如见其面的亲切感、引人入胜的感染力,使得广播能产生出统摄人心的社会宣传作用,进而被政治活动家们视为可以利用并加以控制的重要政治工具,以帮助实现其政治目标。因此,广播一直是各国进行政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要阵地。
(2)长期以来,广播都是我国进行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要阵地。对内政治宣传,广播一直发挥着有效的舆论引导的作用,对外宣传上,广播亦有奇效,并且在冷战中显现了独特的作用。
(3)从80年代开始,环球广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环球广播的特点主要是“环绕全球”、“昼夜不停”和“传播新闻”。这一方式突破了对象地区和广播时间的限制,便于及时播发新闻,有利于扩大和加强宣传效果。
4.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本质在于,它是行使自身权利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监督的一种直接民主的形式,是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功能。当广播作为大众传媒日渐发展成熟的时候,它的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便愈加凸显出来。事实上,世界各国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在利用包括广播在内的大众传媒的这项社会功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公信力和吸引力。
5.公共服务
从狭义上讲,广播的服务功能主要是指广播通过天气预报、时间播报、生活顾问、法律咨询、旅游指南、节目预告、寻人启事、交通信息、受众点播、热线投诉等服务性节目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提供咨询和便利。如果再延展来说,广播的公共服务功能应该包括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公共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社会不同群体的基本文化权利,拓展受众参与的渠道,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和参与权等。
四、广播节目形态的不断创新
从广播在大众传媒中的地位变迁及社会影响力的变化来看,广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报纸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广播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和电视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各国广播事业的管理体制与方法不同,其广播的节目形态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1.报纸占主导时期的广播节目
在广播出现后的第一个十年(1920~1930)里,广播新闻只不过扮演“跑龙套”的角色,在全部节目中所占的比例还较小。在节目内容方面,电台因不具备新闻自采能力,很少有自己的新闻采编队伍,播出内容多是报纸、通讯社的稿件,时效总是落后于报纸。新闻节目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由播音员简要地播读当地报纸的新闻;新闻广播的时间不固定,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出现比较规范的播音节目表。
早期的广播还未成为报纸的竞争对手,两者和平共处、互相支持。此时的报纸并未意识到来自广播的威胁。广播剧是这一时期最为辉煌的节目形式。
2.广播占主导的黄金时代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广播的黄金时代,也是广播节目的发展成熟期。在这个时期里,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动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广播新闻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且,广播新闻开始出现能发挥自身特长的节目形式。
(1)开始独立采集广播新闻
①报纸和通讯社的“断奶”压力激励了广播的发展。广播电台不得不于l933年自己走路,开始独立搜集、采写新闻的活动。
②广播长于现场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特点也在这一时期显露出来,一些地方电台通过播报地方新闻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③竞争使广播逐渐走向独立与成熟,广播新闻的时效提高,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多样。
(2)开始出现具有广播特点的新闻节目
对于广播来说,有一定规范的定期节目,形成于20世纪的中期。广播节目包括喜剧、音乐会、体育、戏剧、讲座和新闻评论等。广播新闻报道形态不断创新,开辟出广播新闻的一片新天地。
①板块节目。l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新闻板块节目结构形式被广播网普遍采用。
②广播讲话。如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③公众事务报道。开先河的节目是《时代报道》和《美国城镇空中讨论会》。
④新闻联播和广播新闻评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慕尼黑危机”事件的反应情况进行“世界新闻综合报道”,成为广播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跨国多点“新闻联播”。
⑤现场报道。1940年8月,爱德华·默罗开始主持播出广播史上著名的《这里是伦敦》节目。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现场报道,也是国际广播界现场报道的典范。
二战中,广播记者的空前创造精神使广播新闻报道形态更为丰富,现场报道、电话采访、连线访问、新闻分析、新闻评论等成了广播新闻报道的基本体裁和样式,新闻节目在广播中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播的辉煌实际上离不开广播新闻的辉煌,只有当新闻节目成为媒体的龙头节目并在公众中享有较高威信时,这种媒体才可能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3.电视占主导时代的广播节目
(1)背景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的开播标志着电视传播的正式诞生。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国家,迅速普及的电视,以其声画并用的传播方式对单纯依靠声音的广播电台造成巨大冲击。广播保留下来的节目类型主要为新闻、短特写和特别报道等几种,到1956年,新闻广播时数高居各类节目之首;到了70年代,新闻甚至成为广播网存在的主要理由。
(2)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播逐渐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开始重新定位,广播内容的“窄播化”、受众群体的“小众化”和节目的本地化成为最大的变革。这个时期的广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①广播的类型化
广播电台不再坚持以综合节目来吸引广大的听众,转而开始寻找特定的受众,逐渐转向一家电台就做一种节目类型,为特定的听众提供专业化服务。专业台提供的节目内容专一,连贯一致,更便于听众收听。在各类专业电台中,新闻台虽然数量不是最多,但影响力却最大,堪称龙头台。
②广播的分众化
分众化是指将类型化节目划分为更为细小的单元,以满足特定小众群体的需求。创造“听众细分法”。进一步促进广播的“窄播”趋势。如今,根据受众差异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分众化传播,已经成为当前广播发展的趋势。
a.从节目内容的角度,专业广播被进一步细分,每一个电台都拥有一群相对固定和忠实的听众。
b.广播通过对受众市场的细分,专业化电台种类进一步增多。
c.利用收音机便携易带等特点,拓展其服务范围,开办交通台、气象台等。
③广播节目的本地化
进入21世纪,节目本地化逐渐成为广播发展的又一个方向。由于人们对本地信息,特别是自己所在社区的信息最为关注,于是为迎合听众的兴趣,发挥自身作为区域化、本地化的传播机构的特点,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纷纷开办“社区电台”,尽量将自己报道的视野范围局限在本地区、本社区,节目构成也基本以本地新闻、时事、社区活动、娱乐为主,受到了当地听众的欢迎。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5822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23 15:22 , Processed in 0.1035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