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2770.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篇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篇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篇 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第四篇 环境管理与实践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说明:本部分对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经过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一篇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自然环境
  第3章 人工环境
  第4章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第5章 全球环境变化
 第二篇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6章 环境伦理
  第7章 环境地学
  第8章 环境生态
  第9章 环境物理
  第10章 环境化学
  第11章 环境经济学
 第三篇 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第12章 环境监测
  第13章 环境评价
  第14章 环境规划
  第15章 环境污染控制
 第四篇 环境管理与实践
  第16章 环境政策与法规
  第17章 流域环境管理
  第18章 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
  第19章 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
  第20章 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
  第21章 公众参与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说明:本部分严格按照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篇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自然环境
  第3章 人工环境
  第4章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第5章 全球环境变化
 第二篇 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6章 环境伦理
  第7章 环境地学
  第8章 环境生态
  第9章 环境物理
  第10章 环境化学
  第11章 环境经济学
 第三篇 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
  第12章 环境监测
  第13章 环境评价
  第14章 环境规划
  第15章 环境污染控制
 第四篇 环境管理与实践
  第16章 环境政策与法规
  第17章 流域环境管理
  第18章 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
  第19章 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
  第20章 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
  第21章 公众参与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说明:本部分参照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教材,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为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该教材的教学大纲和众多名校考研真题精心编写了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详解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的配套题库,包括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四大部分。最新历年考研真题及视频,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本题库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本部分从指定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本部分对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经过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本部分严格按照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杨志峰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理工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理工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题库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环境学概论》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篇 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______;二是能量流动是______的,______的。(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A.增加,单向,不可逆
B.减少,单向,不可逆
C.增加,多向,可逆
D.减少,多向,可逆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包括:①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②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量,从低到高就构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塔;③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能量流动的另一个趋势是把低质量能转化为高质量能,从太阳能固定到生态系统后,能量流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低质量能向高质量能转化的过程;④变动性,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断变化的,它取决于输入端和输出端消化率与新生物量的产生速率等因素。因此,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2.(多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A.致癌作用
B.物理性损害
C.生物性损害
D.化学性损害
【答案】ABCD查看答案
【解析】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表现为:①特异性损害,是指环境污染物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②非特异性损害,是指一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三类:①化学性因素,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②物理性因素,如噪声和振动、放射性物质和射频辐射等;③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三类因素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二、填空题
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运动状况等的差异,大气圈由低到高依次被分为五层:①对流层,存在对流和水平运动、雨雪云雾等天气现象,大气污染多在此层;②平流层,氧和臭氧吸收太阳辐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大气多水平运动,飞机飞行在此层;③中间层,最冷,大气对流运动,出现夜光云,有流星;④热成层,又称电离层,火箭、激光、多数流星在此层;⑤逸散层,大气稀薄,地心引力小,运动速度快的质点可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场逸散入宇宙空间。
2.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查看答案
【解析】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①悬浮物质,是由大于分子尺寸的颗粒组成的,借浮力和粘滞力悬浮于水中;②溶解物质,由分子或离子组成,被水的分子结构所支承;③胶体物质,介于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之间。胶体物质的颗粒尺寸范围为10-3μm~1μm,悬浮物质的颗粒尺寸大于胶体物质,溶解物质的颗粒尺寸小于胶体物质。
三、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从广义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一般情况下,人们多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它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2.土壤圈及其构成[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之一,平均厚度为5m,面积约为1.3×108km2。土壤圈主要是由土壤构成,土壤是指以母质为基础,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长期共同作用下,不断演化而成的土状物质,它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以及生物体四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
3.生物圈[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海平面以下10km到海平面以上9km。生物圈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使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对其他圈层的影响相当大。
4.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环境容量是衡量和表现环境系统、结构、状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概念,它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自净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作用下,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降低的速度和数量因环境结构和状态的不同而不同,是环境基本特征的表现。环境的自净作用或自净能力的大小是估计该环境容量的重要前提。
5.环境背景值[中山大学2013年研]
答:环境背景值又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6.PM2.5[四川师范大学2015、2012年研]
答:细颗粒物(PM2.5)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7.生物修复[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广义的生物修复,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或植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
8.PM10[四川师范大学2014、2013年研]
答:可吸入粒子(PM10)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9.环境安全[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环境安全具有两层含义:①生产、生活、技术层面的环境安全,是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人群健康的影响;②社会、政治、国际层面的环境安全,指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国际和平、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影响。
四、简答题
1.简述环境问题的实质。[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如下: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对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
(2)环境问题的发生,简单地看,是由于人类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无节制地对有限的环境资源进行争夺和过度使用。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然而人一旦脱离自然界,就以自然界异己的力量与自然对立。为了获得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人们就得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有目的地征服和改造自然:一方面从自然界输入能源和资源。另一方面又向自然界输出生产和生活的排泄物。正是这种“输入”和“输出”,使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天然的自然变成了人化自然。
2.什么是环境安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1)环境安全的概念
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环境安全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①生产、生活、技术层面的环境安全,主要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人群健康的影响;
②社会、政治、国际层面的环境安全,主要指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国际和平、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影响。
当代人类面临着的环境危机及问题,涉及几乎所有国家的利益。因此,环境安全既是环境问题,也成为国际上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环境安全的主要内容
①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即生物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动态安全过程,是指在基因、细胞、个体、种群与群落水平上皆处于不受威胁的良好状态。生态安全包括以下两种:
a.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给当地生物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它对整个生态系统平衡、人类社会发展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其主要表现为外来生物致使本土物种数量减少乃至灭绝,威胁生物多样性;外来病原体及微生物的传播和流行危及人群健康,如疯牛病、禽流感等。
b.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是一种经人类改造或修饰的生物体,它以特殊的生命形式介入自然界中后,可能造成另一种类型的生物入侵。转基因生物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潜藏着一定的风险。
②食品安全
发展中国家残留在蔬菜、粮食中的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普遍超标,并存在因向饲料中非法添加激素和生长促进剂而造成畜禽产品污染的问题。在受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影响的水产品中,以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染最为突出。一般认为,在人类罹患肿瘤的病因中,有85%~90%为环境因素。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越来越多的有毒、有害化学品被摄入人体,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国际贸易和社会稳定。
③健康安全
全球广为分布的地方病是发生在特定地区、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地方病按致病因素可分为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人体从环境中摄入的元素量若超出或低于一定的阈值,便可能出现化学性地方病。
④资源安全
随着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和生态环境恶化,淡水、海洋渔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权等环境资源已成了各国、各地区争夺的对象。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安全属于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安全的综合保障。
⑤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
危险废物是指在操作、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带来重大威胁的废物,主要有:Ag、Cd、Be、Cr、Pb等。
3.何谓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哪些?[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1)全球环境问题的定义
全球环境问题又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种类
①全球变暖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增无减,温室效应不断增强;从而导致低层大气的温度在自然变化的基础上叠加上日益明显的气温增量,使地表和低层大气温度升高,而高层大气温度降低,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②臭氧层耗竭
每年春天,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臭氧都会发生大规模耗损,其中心地带近5%的臭氧被破坏。与周围相比,臭氧层极其稀薄的区域似乎形成了一个直径上千米的“臭氧洞”。卫星观测表明,“洞”内的臭氧损耗状况仍在恶化之中。
③酸雨危害加剧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煤排放的S02,石油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的N02等,经过“云内形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SO42-、N02-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再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落到地面,形成酸雨。近40多年来,酸沉降引起的环境酸化,已逐渐构成了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
④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a.森林与湿地萎缩
目前,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和大平原以及沿海湿地正在大规模地转变成农业用地、高速公路、娱乐场所和城镇住宅,森林与湿地面积逐渐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湿地面积锐减和草原退化都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栖息地的改变或丧失意味着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同时丧失。
c.淡水资源匮乏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快速增长,水质恶化、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用水急剧增长,世界性水荒日益严重。
d.土地退化及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破坏了地表的辐射平衡和地—气系统的水热平衡,引起气候与环境的变化。进而,其反馈作用又会破坏植被,使荒漠化加速发展。
⑤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未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环境安全具有两层含义:a.生产、生活、技术层面的环境安全,主要指因环境污染和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人群健康的影响;b.社会、政治、国际层面的环境安全,主要指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引起的有害于国际和平、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影响。当代人类面临着的环境危机及问题,涉及几乎所有国家的利益。因此,环境安全既是环境问题,也成为国际上政府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277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3 18:16 , Processed in 0.15776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