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13 16:1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276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说明: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六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八章 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
 第九章 声学环境保护
 第十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第十一章 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
 第十四章 环境经济
 第十五章 环境法
 第十六章 环境标准
 第十七章 环境监测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说明:本部分严格按照林肇信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六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八章 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
 第九章 声学环境保护
 第十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
 第十一章 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
 第十四章 环境经济
 第十五章 环境法
 第十六章 环境标准
 第十七章 环境监测
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
 说明:本部分参照林肇信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教材,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目为林肇信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该教材的教学大纲和众多名校考研真题精心编写了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详解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的配套题库,包括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三大部分。最新历年考研真题及视频,可免费升级获得。具体来说,本题库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本部分从指定林肇信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本部分严格按照林肇信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每一章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参照林肇信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教材,根据各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精心编写了两套考前模拟试题,并提供详尽、标准解答。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理工类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理工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教辅图书等。本题库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环境保护概论》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题
1.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暨南大学2014年研]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D.以上答案都对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②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③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  )。[暨南大学2012年研]
A.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B.人们对大气污染的逐步认识和理解
C.人们从伦敦烟雾事件中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D.人们对环保的呼声逐渐增高导致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迅速产生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地深化,在对防治污染与破坏所采取的手段上,由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由单纯处理发展到防治结合;由局部控制发展到系统控制,防治的效果也愈益取得显著的成效。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当今人类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因此,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二、填空题
1.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时间的范围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研]
【答案】星际环境;地质环境;地理环境;聚落环境查看答案
2.环境科学知识的积累是由来以久的,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中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所谓大气污染时代之后,环境科学才迅速发展起来。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______和______的科学。“人类—环境”系统,即人类与环境所构成对立统一体,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______。[暨南大学2013年研]
【答案】发展;调控;生态系统查看答案
3.可持续发展应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3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研]
【答案】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查看答案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其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概括为三原则,即______、______和______。[暨南大学2013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研]
【答案】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查看答案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有:①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②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③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而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5.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______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__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______的苦果。[暨南大学2013年研]
【答案】环境问题;环境;环境破坏查看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环境[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研]
答: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如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2.热岛环流[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热岛环流是指城市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而郊区较新鲜的冷空气则从低层吹向市区,构成的局部环流现象。热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
3.城市热岛效应[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气温高于四周,形成城市热岛,城市市区被污染的暖气流上升,并从高层向四周扩散;郊区较新鲜的冷空气则从低层吹向市区,构成局部环流的现象。该过程加强了城区与郊区的气体交换,但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困于局部环流之中,不易向更大范围扩散,常常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物幕罩的现象。
4.环境问题[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从广义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5.可持续发展[暨南大学2013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研]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
四、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的含义及特点?[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研]
答:(1)环境的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的特点
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同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不同于所谓的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而来的。它既不是单纯地由自然因素构成,也不是单纯地由社会因素构成的。它凝聚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体现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性质和水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2.什么是环境?简述环境分类及各类聚落环境面临的环境问题。[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1)环境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这里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分类
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的深度和广度,在时间上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空间上是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张而扩张的。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因素,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人类的生存环境,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形成一个庞大的多级谱系。具体如下:
①聚落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聚落环境也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人们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因此历来都引起人们的关怀和重视。
②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系统。水、土、气、生物圈都是它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复杂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一定的生存环境和相应的生物群落组成一定的地理环境结构单元。
③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地理环境是在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在宇宙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以及星际环境之间经常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岩石在太阳能作用下的风化过程,使被固结的物质解放出来,参加到地理环境中去,参加到地质循环以至星际物质大循环中去。
④星际环境
星际环境好像距我们很遥远,但是它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视的。地球属于太阳系的一个成员,我们生存环境中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我们居住的地球距太阳不近也不远,正处于“可居住区”之内,转动得不快也不慢,轨道离心率不大,致使地理环境中的一切变化既有规律,又不过度剧烈,这些都为生物的繁茂昌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聚落环境面临的环境问题
①院落环境的环境问题
院落环境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与其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冬季取暖期间,尚有成千上万户家庭仍在使用柴灶和煤炉,致使在工业区附近院落中的大气污染,往往不是由于工业污染,而是由居民的生活“三废”造成的。
②村落环境的环境问题
村落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源。特别是农药、化肥的使用和污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此类污染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威胁人民的健康,甚至危及人们生命。
③城市环境的环境问题
a.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
b.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暴雨排水工程,从而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径流量落后于降雨量的时间)缩短;城市化还将增加耗水量,往往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常招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向水体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水质恶化。
c.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特别是近代工商业大城市的发展,往往不是受计划的调节,而是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许多城市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柏油路面,几乎完全消除了森林和草地,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几乎看不到其他的生命,被称之为“城市荒漠”。
3.简述环境问题的定义及人类面临的广域性环境问题。[河南师范大学2013、2011年研]
答:(1)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在这方面,不仅要高度注意人类活动的消极影响,以防止“公害”,保护环境,而且要更重视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以改善和创造美好的环境。
(2)人类面临的广域性环境问题
①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比如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枯竭及污染。
②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比如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森林面积锐减等。
③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包括漏油事件、农药泄漏以及核电站泄漏等严重污染事件。
五、论述题
1.结合我国人口发展或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阐述你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河南师范大学2015、2014年研]
答:(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①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
②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③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原则:
①强调公平性原则
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②强调持续性原则
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③强调共同性原则
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而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3)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①人口众多,给环境的压力大;
②燃料以煤为主,污染严重;
③中、小型企业多,污染重;
④环保投资少,技术落后;
⑤环境意识不强,素质差。
(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中,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①提高环境意识;
②实施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政策;
③控制人口、坚持发展工业、农业中的环境保护;
④解决好能源问题及环境保护;
⑤城市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2.简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研]
答: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辨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
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两者有着共同的目的性,那就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人类普遍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但也必须看到两者的差异性、互补性,特别是要看到环境保护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即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重要内容。
①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人类社会发展开始,对环境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才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要想谋求继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环境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②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如果经济按以前追求速度的方式持续增长下去,不仅生态资源承受不了这样的增长结果,而且生态环境也承受不了这样的发展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要解除人类生存威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也就是说,要发展,首先要从环境入手,不满足发展所需要的环境这个先决条件,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③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十分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并把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环境系统的支撑,没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存在价值上。
(2)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
①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任务是加快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经济发展为优化环境提供了资金支持。
②可持续发展必将提高环境效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优化环境系统的过程。环境保护是区别可持续发展和传统发展模式的主要标志。事实证明,凡是在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进步和成绩的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也随之放大。可持续发展可以创造可观的环境效益,使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投资环境获得持续的优化,这是一个人类生态与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双赢”的过程,也是理想的发展道路。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3276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23 21:37 , Processed in 0.09288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