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2015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课程代码:037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9 13:5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0312.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辛亥革命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史纲要》(李捷、王顺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公共必考课的指定教材。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根据教材和最新考试大纲精心编写了《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试真题和答案解析。对于最新修订完善的内容,均可以通过免费升级获得。
  圣才学习网│自考(zikao.100xuexi.com/)提供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的考生。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zikao.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自考)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 复习笔记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⑤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
a.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b.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2)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
①康雍乾盛世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康雍乾盛世”。
②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是:
a.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b.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困苦;
c.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d.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e.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①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制定符合本阶级利益的各项政策,以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并利用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工业革命的推进,大机器生产逐渐替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2)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①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②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经济危机的发生,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以此摆脱危机,由此,他们把目标瞄向中国。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a.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b.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勒索巨额赔款,对中国财政造成了极大地负担,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公开掠夺。
②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
③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2)政治控制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①控制中国内政;
②操纵中国外交;
③把持中国海关;
④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⑤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
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具体表现有:
①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②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③对华倾销商品;
④对华资本输出;
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
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①宗教渗透和侵略;
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③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2.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国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b.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第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
第二,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了。
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a.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c.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d.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e.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后来,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f.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动。
①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仍依靠地租剥削为生,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但自身也有了很大变化。
②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③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a.近代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中国资产阶级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第一,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他们最初充当外国洋行的雇员或代理,在帮助外国资本家积累资本的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等积累财富,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密切联系,提高自己的经济、政治地位,并投资新式企业,成为资本家。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大都拥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济力量比较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密切;中下层所办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较少,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
b.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
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了它不可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④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a.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中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比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一些。
第一,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其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第二,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洋务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
第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产业工人队伍又一次得以扩充。
b.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3.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①两对主要矛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对主要矛盾,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a.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b.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c.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①两大历史任务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a.两大历史任务的区别
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着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
b.两大历史任务的联系
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第二大任务即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完成创造条件。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第二,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③1884年,中法战争时期,香港的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罢市;
④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a.1867年,美国海军人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今恒春)登陆时被击毙,侵略军被打退。
b.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部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闻知割台消息之后,表示与台湾共存亡。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与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牺牲。
d.从1895年6月到10月,台湾军民对抗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万多人。
⑤1900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①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朝的许多爱国官兵英勇奋战,拼死抵抗。以关天培,陈化成,海龄为代表。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军舰多艘。以史荣椿,乐善为代表。
③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法舰攻基隆、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的守军击退。
④1885年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击退。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今友谊关)取得镇南关大捷。
⑤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以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为代表。
(3)反对外来侵略的意义
①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②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
③那些不畏强暴、赴汤蹈火、血染沙场、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①边疆危机
a.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
b.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
c.法国则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②瓜分危机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
a.俄国一直把中国东北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马关条约》后,俄国各种借口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东北全境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b.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
c.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滇、桂、粤三省便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d.1898年2月,英国要求清政府不得将长江沿岸各省租与他国,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6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7月强租威海卫。
e.1898年4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把福建省让予他国,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f.美国由于来得较迟,便于1899年9月至11月间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中国面临着被彻底瓜分的危险。
(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①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b.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遏制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图谋。
②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a.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历史局限,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
b.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互相勾结的本质,曾一度为清政府欺骗;
c.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d.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杀: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遏制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图谋。
3.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有:
①社会制度的腐败;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2)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抵御外国侵略以外,还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1839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b.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c.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②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a.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b.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c.l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
d.当时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e.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031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10:12 , Processed in 0.08430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