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9 13:3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8647.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1篇 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1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2章 城市建设
  第3章 住宅与聚落
  第4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5章 宗教建筑
  第6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7章 建筑意匠
  第8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第9章 清式建筑做法
 第2篇 近代中国建筑(1840~1949年)
  第10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11章 城市建设
  第12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13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14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第3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15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16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17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18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19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
第二部分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说明:本部分按照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绘图题进行分类,精选重点院校考研真题,所有试题均有详尽答案。
 第1篇 中国古代建筑
 第2篇 近代中国建筑(1840~1949年)
 第3篇 现代中国建筑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建筑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教材。但由于该教材信息量大,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给学生在学习该教材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了潘谷西主编的《中国建筑史》的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3D电子书]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2.[3D电子书]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送手机版]
  作为潘谷西主编的《中国建筑史》(第6版)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3.精编典型例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针对每章的内容精选了典型例题,所选典型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解析详尽,并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扩充。
  4.免费更新内容,获取最新信息。本书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考研真题和答案解析。对于最新补充的考研真题和答案,均可以通过免费升级获取。
  圣才考研网(www.100exam.com)提供全国各高校建筑专业考研考博辅导班【一对一辅导(面授/网授)、网授精讲班等】、3D电子书、3D题库(免费下载,免费升级)、全套资料(历年真题及答案、笔记讲义等)、建筑类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考研辅导图书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为潘谷西主编的《中国建筑史》(第6版)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与传统图书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1.互动学习:摇一摇,找学友,交友学习两不误  摇一摇,找到学习本书的所有学友,可精确查找学友的具体位置;与学友互动,交流学习(视频、语音等形式),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圈内有学霸解答本书学习中的问题,并配有专职教师指导答疑解惑。

2.720度立体旋转:好用好玩的全新学习体验  圣才e书带给你超逼真的3D学习体验,720度立体场景,任意角度旋转,模拟纸质书真实翻页效果,让你学起来爱不释手!

3.手机扫码即可阅读,精彩内容,轻松分享  圣才电子书扫码即可在手机阅读,随处随学。可以不用客户端不用账号,简单方便!
4.质量保证:每本e书都经过图书编辑队伍多次反复修改,年年升级  我们拥有一支强大图书编辑团队,他们专门从事图书的编辑工作,对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等教材教辅深入研究,以及各类职称考试、考研考博的历年真题进行详尽仔细研究与分析,掌握考试命题的规律和方向,并结合行业最新前沿动态,不断分析整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把重要考点全部固化为试题形式,形成精准领先及时的备考e书。同时,依托北京高校资源,我们聘请知名高校众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严格审核圣才e书,确保质量。
5.免费升级:更新并完善内容,终身免费升级  如购买本书,可终生使用。免费自动升级指我们一旦对该产品的内容有所修订、完善,系统立即自动提示您免费在线升级您的产品,您将自动获得最新版本的产品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次购买,终身使用。当您的电子书出现升级提示时,请选择立即升级。
6.功能强大:记录笔记、答案遮挡等十大功能  本书具有“知识点串联列举”“划线添加笔记”、“答案自动遮挡”、“全文检索”等功能。
  (1)知识点串联列举——相同知识点内容列表呈现,便于读者记忆和复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考试教辅量身定做】

  (2)划线添加笔记——使用颜色笔工具,划一条线,写笔记,提交纠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3)答案遮挡——先看题后看答案,学习效果好。【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4)全文检索——输入关键词,本书相关内容一览无余。【圣才电子书独家推出】

7.多端并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平台同步使用  本书一次购买,多端并用,可以在PC端(在线和下载)、手机(安卓和苹果)、平板(安卓和苹果)等多平台同步使用。同一本书,使用不同终端登录,可实现云同步,即更换不同设备所看的电子书页码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本书的部分内容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及相关资料。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比如作者姓名或出处在转载之前已经丢失,或者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等,因而可能没有注明作者的姓名或出处。如果原作者或出版人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圣才学习网(www.100xuexi.com)是一家为全国各类考试和专业课学习提供辅导方案【保过班、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的综合性学习型视频学习网站,拥有近100种考试(含418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合计近万小时的面授班、网授班课程。
  如您在购买、使用中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全国热线:400-900-8858(8:30-00:30)
  咨询QQ:4009008858(8:30-00:30)

  详情访问:http://lg.100xuexi.com/(圣才学习网|理工类)
圣才学习网编辑部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1篇 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1.木构建筑的优势
(1)取材方便
①在古代,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大量茂密的森林,包括黄河流域,也曾是气候温润、林木森郁的地区。
②木材易于加工,利用石器即可完成砍伐、开料、平整、作榫卯等工序。
(2)适应性强
木架建筑使用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是水乡、山区、寒带、热带,都能满足使用要求。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加上唐宋以后使用了类似今天的建筑模数制的方法,各种木构件的式样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对各种木构件同时加工,制成后再组合拼装。
(5)便于修缮、搬迁
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
2.木架建筑的缺陷
(1)木材越来越稀少,到宋代,建造宫殿所需的大木料已感紧缺。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了发展的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各地城镇因火灾而烧毁大片房屋的记载不绝于书。在南方,还有白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也是一大缺点。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二、木构架的特色
1.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1)穿斗式(又称“串逗”式)木构架
①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②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

图0-1 穿斗式木构架示意图
(2)抬梁式木构架
①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②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图0-2清式抬梁式木构架示意图
2.斗栱
斗栱在宋代又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1)斗栱作用
①在柱头上的斗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
②在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上的斗栱,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作用。
③在角柱上的斗栱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也是主要结构部件。
(2)斗栱的主要构件
栱、斗、昂。向外悬挑的华栱是短悬臂梁,是斗栱的主干部件;“斗”是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栱的作用相同。
(3)斗栱的挑出距离
当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屋檐伸出相应加大时,斗栱挑出距离也必须增加,其方法是增加栱和昂的叠加层数(即出跳数),每增加一层华栱或昂,斗栱即多出一跳,最多可加至出五跳。

图0-3 宋式斗栱承托屋檐示意图
三、单体建筑的构成
1.单体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1)“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人们只需观察柱网布置,就可大体知道建筑室内空间及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
(2)“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在各类建筑物中,除了最高等级一类的殿堂建筑需要表现庄严华丽的气氛,构作天花板遮住梁架外,一般建筑都是无保留地暴露梁架、斗栱、柱子等全部木构架部件。
(3)“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2.屋顶的作用
屋檐、屋面、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屋顶进行种种组合,又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
四、建筑群的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1.庭院
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在易受自然灾害袭击和社会不安因素侵犯的社会里,这种封闭的庭院是最合适的建筑布局方案之一。庭院是房屋采光、通风、排泄雨水的必需,也是进行室外活动和种植花木以美化生活的理想解决办法。
2.庭院围合方式
(1)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2)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3)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3.庭院布局方式
(1)将轴线延伸,并向两侧展开,组成三条或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但其基本单元仍是各种形式的庭院。
(2)是纵横轴线方向都作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社稷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图0-4 中国古代建筑群总平面举例
五、建筑与环境
1.善择基址
无论城镇、村落、第宅、祠宇,都通过“卜宅”、“相地”来对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小气候、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勘查,究其利弊而后作出抉择。
2.因地制宜
即随地势高下、基址广狭以及河流、山丘、道路的形势,随宜布置建筑与村落城镇。
3.整治环境
对环境的不足之处作补充与调整,以保障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如开池引流、修堤筑堰、植林造桥、兴建楼馆,以满足供水、排水、交通、防卫、消防、祭祀、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4.心理补偿
采用文学的和风水的手段进行补偿,这一雅一俗的两种举措,都是为了满足心理平衡的需求。
六、建筑类型
1.行政建筑
(1)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帝王宫殿、中央政府各部门及府县衙署、贡院、邮铺、驿站、公馆、军营、仓库等。
(2)市政建筑
为全城报时的鼓楼与钟楼、望火楼,以及官办慈善机构如惠民药局、养济院、漏泽园等。
(3)防御建筑
城垣、城楼、窝铺、串楼、墩台等。
2.生活建筑
(1)居住建筑
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的城市与乡村住宅,所有建筑中占的数量最多。
(2)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商铺、会馆(商贾集会场所)、旅店、酒楼、作坊、塌坊、水磨房、造船厂等。
(3)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官办学校有国子监、府县儒学、医学、阴阳学,私学则有各地的书院;观象台供观测天文、气象之用,是古代的科研建筑;藏书楼、文会馆、戏台、戏场等。
(4)园林与风景建筑
皇家园林、衙署园圃、寺庙园林、私家宅园,以及风景区、风景点内的楼、馆、亭、台类建筑。
3.公共建筑
(1)礼制建筑
以天神为首的坛殿,如天坛、大享殿、日月星辰之坛等;以地神为首的坛庙,如地坛、社稷坛、山川坛、先农坛、岳镇海渎以及各种山川神庙;以祖先为核心的建筑,如太庙、官员家庙、帝王品官的陵墓以及各种圣贤庙等。
(2)宗教建筑
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基督教教堂、摩尼教寺庙等。
(3)标志建筑
风水塔、航标塔、牌坊、华表等。门楼、钟鼓楼以及其他高耸的建筑常兼具标志性。
七、工官制度
1.概述
(1)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工官”集制订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采办材料、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3)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有作为的“工官”,较为突出有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和明代蒯祥、徐杲等。
2.历史时期的工官
(1)自周至汉,国家的最高工官称为“司空”。汉代以后代之而起的是“将作”。秦至西汉,称为“将作少府”,东汉以后改称“将作大匠”,唐宋则称“将作监”。大匠和监的副手称为“少匠”、“少监”。
(2)隋代开始在中央政府设立“工部”,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山泽、舟车、仪仗、军械等各种工务。明清两朝在工部设“营缮司”,负责朝廷各项工程的营建。清康熙以后,则在内务府另设“内工部”(后改称“营造司”),承担清代特有的大规模行宫和苑囿的建造。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两种发展模式
(1)在工官掌管下建造的官式建筑,其设计、预算、施工都由将作、内府或工部统一掌握,不论建筑物造于何地,都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的差别性,但能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2)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由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因地制宜,建筑式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864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9 00:03 , Processed in 0.09066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