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学瀛《环境法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oo 发表于 17-8-8 18:5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8116.html
目录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第—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章 环境法的界定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环境法的体系与环境立法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国家环境管理制度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编 环境保护法
 第六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环境保护法的具体制度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编 自然资源保护法
 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具体法律规定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能源法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编 国际环境法
 第十二章 国际环境法基本理论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三章 国际气候变化法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法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五章 国际废物管理法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六章 国际海洋环境法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七章 其他国际环境法律制度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法律问题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环境法学》(史学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国内外各大院校广泛采用的环境法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我国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史学瀛主编的《环境法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史学瀛《环境法学》配套辅导书(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是史学瀛《环境法学》教材的配套电子书,每章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对教材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详解。参考大量环境法学相关资料对史学瀛《环境法学》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圣才学习网│法学类(http://fl.100xuexi.com/)提供法学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史学瀛主编的《环境法学》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环境法学的师生参考。

                                                                                                                                    本书更多内容>>
                                                                                                                                                                                                                    使用说明                                                                                                   
                                                                                    

内容预览
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第—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
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环境的概念
①环境的一般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即包围某中心事物或状态以及影响中心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
②环境科学及环境法学中的环境定义
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学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在法律上的定义是以环境科学关于“环境”的定义为基础的,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环境法所规定的环境的范围同环境科学中环境的范围并不完全相同。在各国环境立法实践中,基本上都是根据本国的环境状况和特点,以法律形式将与本国经济、社会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须并且可能予以保护的环境要素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肯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形成了“环境”在法律上的定义。
(2)人类环境的分类
①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可把人类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a.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天然形成
b.人工环境又称人为环境或者经人类改造过的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②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把人类环境划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③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不同,可把人类环境划分为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④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把人类环境划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包括海洋环境、湖泊环境、河流环境等)、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
目前在环境科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把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征
①自然资源是自然界形成的,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②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可使用性,相对性,整体性和地域性。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①自然资源的分类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将之分为有限资源(耗竭性资源)和无限资源(非耗竭性资源)。
a.有限资源,是指具有一定开发利用限度的资源。它包括两大类: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b.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竭的资源。
②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很多自然资源如土壤、阳光、水、草原、森林等具有两重性——既是自然资源,同时也作为环境要素存在。
3.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
①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环境问题的种类
①按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将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a.原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它又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
b.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的国家称为“公害”。
②根据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不同,对次生环境问题又可再划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a.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入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影响工农业生产的现象。
b.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使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遭到破坏的现象。
(3)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①早期人类社会的环境问题。
②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③工业革命时期。
④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
(4)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城市污染严重;生态破坏日益加剧,部分物种面临绝种危险;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漠化趋势加剧;农业环境普遍受到化肥、农药、工业废弃物的污染;土地、森林、草原、矿产、淡水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等。
4.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1)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2)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类在依赖自然环境生存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有学者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人类—环境系统的结构分为三部分:
①物理系统,包括生物以外的各种无生命环境因素。
②生物系统,即生物圈,包括从最小的微生物到生物群落组成的各个生态系统。
③社会经济系统,包括由人类活动控制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等。
二、环境法学与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①环境科学的概念
环境科学的概念主要是研究环境(结构与状态)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规律和具体途径。
②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2)环境科学主要任务
①探索全球环境的变化规律。
②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③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2.环境法学
(1)环境法学的概念及分支学科
环境法学是指对环境保护规律,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它既是法学的一个部门,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法学的分支学科,大体可分为本国环境法学、外国环境法学、国际环境法学、比较环境法学和环境法史学五大分支。
(2)环境法学的研究方法
①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环境法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环境法学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科学。环境法学必须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与此同时,环境法学的发展也会为环境科学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而促进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环境法学与其他学科
1.环境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
环境法学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环境法学除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外,还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2)学科的交叉性。环境法学既是一个独立法学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
(3)研究方法的技术性。环境法学的交叉性决定了其研究要较多地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4)新兴的法学学科,历史较短。
2.环境法学与非法学学科
环境法学既体现社会科学属性,又体现某些自然科学属性,具有明显的交叉渗透特点。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811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2-12 17:00 , Processed in 0.08594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