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中南大学两院院士风采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02
标题: 中南大学两院院士风采
王淀佐院士

黄培云院士

金展鹏院士

周宏灏院士

曾苏民院士

曾庆元院士

夏家辉院士

黄伯云院士

刘宝琛院士

刘业翔院士

钟掘院士

古德生院士

左铁镛院士

何继善院士

姚开泰院士

陈国达院士(已故)

陈新民院士(已故)


[ 本帖最后由 wangshuo1688 于 2007-2-12 11:15 PM 编辑 ]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03
标题: 王淀佐院士
简介

       王淀佐,男,汉族,1934年出生,辽宁省锦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
  王淀佐教授是著名的矿物工程学家,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淀佐教授长期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他治学严谨,著述甚丰,发表了200多篇科技论文和多部著作。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和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王淀佐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还是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院士。

[ 本帖最后由 wangshuo1688 于 2007-2-12 11:04 PM 编辑 ]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05
标题: 黄培云院士
简介
       黄培云,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共党员。
  黄培云教授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8年起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黄培云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粉末冶金学家,是我国粉末冶金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创立的粉末压型理论和烧结理论,进入了当代国际材料科学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引起了国际粉末冶金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他还通过合作在合金相图计算、快速冷凝等诸多领域内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对我国航空、航天、原子能和兵器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曾二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黄培云教授曾任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前身)副院长,现任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南大学学术顾问、博士生导师。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06
标题: 金展鹏院士
简介      
       金展鹏,男,汉族,1938年11月生,广西荔浦人,中共党员,1963年中南矿冶学院研究生毕业,1978至1981年瑞典皇家工学院访问学者。
  金展鹏教授长期从事相图计算以及相变动力学的研究,发展了合金相的热力学模型,提出了高效研究相图的扩散偶微区成分分析方法,合作提出了阶段性亚稳相转变理论和推导亚稳相组织图的方法,评估和计算预测了一系列合金体系、氧化锆基陶瓷体系和人工晶体体系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相图,并建立了相应体系的热力学和相图数据库,发表了论文170多篇,被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材料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五十多种国外期刊广泛引用,并作为建立新理论、发展新方法、设计新材料、阐明新现象和制定新工艺的依据,在国际学术界声誉卓著,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培养了5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大部分都在欧洲、亚洲、美洲成为国际相图界的骨干。
  金展鹏教授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合金相图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学会理事,现任国际相图计算杂志副主编、美国相平衡杂志顾问编委、亚太材料科学院会员。现为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07
标题: 周宏灏院士
简介        
       周宏灏,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62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1984年至1991年美国Vanderbilt大学访问学者。
  20多年研究成果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率先证实药物反应种族差异并阐明机制,推动了该领域研究,使各国在药物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开始重视种族因素;阐明多种药物代谢酶在我国多个民族中的遗传多态性,发现民族间的药物代谢和基因频率差异;提出和证实基因剂量效应及作用规律;阐明环境和遗传在药物代谢中相互作用规律;克隆CYP2C19*5;发现药物代谢酶基因剂量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调控作用,率先开展中药遗传药理学研究;开发了首张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创建了我国首个个体化用药咨询中心,率先将遗传药理学理论用于临床。
  我国遗传药理学开拓者和带头人。发表SCI论文110篇,SCI引用1436次(他人引用1227)。美国3种大学教材、5部专著引用。主编《遗传药理学》中、英文专著和全国研究生教材、《药理学》本科全国教材等6部。省、部一等奖4项(一项中华医学奖)。创建我国独家遗传药理学研究所,首开《遗传药理学》研究生课(英文讲授)。培养硕、博士101名,为我国造就了遗传药理学专业队伍。62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各国大学作专题报告,4家国际杂志编委,2个国际学会理事,美国、埃及、香港3所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09
标题: 曾苏民院士
简介      
       曾苏民,男,汉族,1932年1月生,湖南双峰人,中共党员。
  曾苏民院士是我国著名压力加工专家,先后在东北工业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和西南铝加工厂工作,曾任西南铝加工厂总工程师,是国家首批晋升的教授级高工,曾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苏民院士长期从事精密模锻工程技术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压力加工重大技术难题,形成我国大型模锻生产技术体系;研制出快速模锻工艺,开发一系列重要模锻用铝合金品种,用于波音飞机等;创造出多向大变形技术,细化合金基体组织;开发系列锻件热处理技术;将国产模锻推向国际市场,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TC11钛合金材料盘模锻件工艺研究”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YL型烟气轮机用GH132合金大型涡轮轮盘和K213合金精铸叶片的研制”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0
标题: 曾庆元院士
简介
       曾庆元,男,汉族。1925年出生,江西省泰和县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南昌大学,1956年清华大学土木钢结构研究生毕业。
  曾庆元教授长期从事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的教学和研究。创立了一套崭新的列车一 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其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出了大跨度斜拉桥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及刚构架、系杆拱桥、板桁组合结构桥梁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列车-轨道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及高速无缝线路轨道结构横向动力稳定性分析理论。他提出的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是对动力学理论的重大改进及对Hamilton变分原理的重要补充;提出的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是对结构矩阵分析的本质变革,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先后获詹天佑成就奖,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曾庆元教授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1
标题: 夏家辉院士
简介      
       夏家辉,男,汉族,1937年2月出生,湖南省桃江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夏家辉教授长期从事人类与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在该领域卓有建树,研究成果1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4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次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或一等)奖。他是在世界上最早将人类显带染色体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为主创建了“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6年以来,该室以“基因治疗新载体”的研究为核心,直接引进国外资助研究经费达288万美元,1998年11月在世界上最先克隆了神经性高频听力下降的耳聋疾病基因,实现了在我国本土上克隆遗传病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夏家辉教授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在建国50周年时由人事部记一等功。并于1999年获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湖南光召科技奖、科技部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1
标题: 黄伯云院士
简介
       黄伯云,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中共党员。
  黄伯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0至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学校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教授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为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国家飞机刹车材料重点工程和创立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9项,8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主编等。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3
标题: 刘宝琛院士
简介
       刘宝琛,男,满族。1932年出生,辽宁省开源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62年获波兰科拉克夫矿冶大学技术科学博士学位。
  刘宝琛教授长期致力于采矿工程及岩土工程研究。创建了时空统一随机介质理论;提出了裂隙岩石通用力学模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开采影响下地表移动及变形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系列微机软件。这些成果已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刘宝琛教授1994年5月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副院长。现任国际岩层力学局委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组员、国际隧道会议组委会委员、湖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3
标题: 刘业翔院士
简介
     刘业翔,男,1930年9月生,湖北武汉人,195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79-1982年留学挪威工业大学。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业翔教授是我国著名冶金、材料及工业电化学专家,在轻金属冶金、熔盐电化学、功能电极材料、新能源材料及冶金过程模拟、控制与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率先研究了高温熔盐电解电催化,并应用于铝电解工业,锂盐阳极糊技术、TiB2阴极涂层技术、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及铝电解智能控制系统等经推广应用,节能增产效果显著;研发的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部分已中试投产。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一等奖、光华科技二等奖、湖南省光召科技奖和湖南省“科技之星”称号等,有专利6项。
  刘业翔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48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余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3本。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现为中南大学学术顾问,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及轻金属学委会主任委员、美国TMS学会资深会员,欧洲ISE会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6
标题: 钟掘院士
简介
     钟掘,女,汉族,1936年9月出生,河北省献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
  钟掘同志长期从事机械工程和材料制备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大型材料制造装备,复杂机电系统设计与技术集成,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制造装备等方向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近50余项,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在金属材料制备原理与技术装备、塑性加工界面技术、复杂装备设计理论与故障诊断等研究中获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其中,她发现多种装备驱动系统中存在封闭力流;轧机机组中存在多类机电耦合、工作介面动力耦合;大型水压机运行中的巨大附加载荷;高速轧机的自激振动等事实,提出复杂机电系统耦合设计与解耦控制等相关理论,促进了复杂机电装备设计与运行监控理论的发展;她与课题组的同志一起发明了电磁铸轧技术、快凝铸轧技术,为我国高性能铝材生产的发展开发了新的超常制造模式;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所提出的“极端制造”主题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她的课题组在新发展的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制造方向的研究中发现制造参数与制造体的多种微结构演变及器件性能的定量关系。她的研究成果共获有关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女职工”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钟掘教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与材料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委,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成员等。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7
标题: 古德生院士
简介
       古德生,男,汉族,1937年10月生,广东省梅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
  古德生教授长期从事采矿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开创和发展了振动出矿技术与矿床连续开采技术新领域及其有关理论体系,发明了颠振型振动出矿机,研制出多种新型振动设备,创新了多种采矿方法,创造了多项新工艺;在研制连续作业机组与采场连续工艺方面有重大突破,使我国地下金属矿连续开采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他先后获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获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1995年止,为国家创经济效益累计6.3亿元,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古德生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8
标题: 左铁镛院士
简介
       左铁镛,男,汉族,1936年9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
  左铁镛教授1958至1991年在中南工业大学任教,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司司长、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左铁镛教授长期从事材料科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专长于金属材料及其塑性加工,特别是在难熔金属材料及加工方面造诣很深。他承担多项“六五”、“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一批系统的创造性的重大研究成果,为我国国防、军工、电子工业用基础材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1项,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左铁镛教授现任的学术职务主要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19
标题: 何继善院士
简介
       何继善,男,汉族,1934年9月出生,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何继善教授是著名的应用地球物理学家,曾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现任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何继善教授长期从事应用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系统的研究,他创立和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为核心的电场理论,建立了包括伪随机激电理论、电流场与金属矿晕理论,频率域非线性地电化学场理论的地球物理系统学术体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并多次获省、部级奖励,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何继善教授现任的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会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20
标题: 姚开泰院士
简介
       姚开泰,男,汉族,1931年4月出生,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
  姚开泰教授自1975年以来一直从事人类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鼻咽癌的实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等项工作。他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获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国家教委、卫生部、湖南省科委、省教委、卫生厅共3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技代表大会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多项省、部级奖励。1990年获首批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次被评为全国、省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
  姚开泰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白血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21
标题: 陈国达院士(已故)
简介
       陈国达(1912~2004),男,汉族,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共党员,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
  陈国达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曾任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前身)副院长,中南大学学术顾问、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总中心主席,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兼地洼学组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起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陈国达教授最突出的贡献是于1956年发现大陆地壳的新构造单元──地洼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壳体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地洼(活化)构造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找矿,取得显著成效。地洼学说的诞生被列入世界科学技术史年表。
作者: wangshuo1688    时间: 07-2-12 23:22
标题: 陈新民院士(已故)
简介
       陈新民(1912.11~1992.12),男,汉族,安徽省望江县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
  陈新民教授是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受命筹建中南矿冶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是中国冶金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从事冶金物理化学理论、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在国内外发表几十篇重要科学论文;他把物理化学应用于冶金、材料等学科,形成了我国有特色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陈新民教授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担任过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湖南省主任委员。
作者: shenghe516    时间: 07-7-18 2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sccsh    时间: 07-7-31 02:57
名腿!!!!!!!!!!!!!!
顶!!!!!!!!!!!!!!!!!!!!!!!!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