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资料] 关于发展遗传学的一点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醉茶茶 发表于 15-2-2 23:0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到很多人在分享资料,我目前看了一点发展遗传学的东西,想到论坛里还没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所以将一些文献和我自己的笔记分享一下。
      发展遗传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交叉学科。目的是运用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考察遗传和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即如何产生影响,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有篇文献说在青春期前、中影响儿童抑郁的因素不同,前是基因影响,后是环境影响)。      它最早是从有关父母教养的双生子研究开始发展起来。
      之前已说明它是发展心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结合,因此与单纯的行为遗传学是由差别的。首先,在研究对象上,行为遗传学即研究动物也研究人,主要人群为病理人群,如精神分裂、抑郁症等患者。而发展行为遗传学主要研究普通人群,其研究问题多属于发展心理学领域,如羞怯、攻击性行为、父母教养等。关心的是人类心理和行为的遗传与环境基础。其次,在研究设计和研究内容上,行为遗传学关注动物或人的某心理或行为特质是否具有遗传基础,或者说某遗传基因是否与其心理或行为特质有关。而发展行为遗传学研究不仅关注遗传效应,也考察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其对遗传的调节效应。即前者只考虑遗传效应,是静态研究,后者采用遗传-环境设计,目的在于揭示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以及如何变化的问题,是系统的、动态的研究。
      该研究的必要性:发展心理学一般认为环境与遗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但限于已有研究技术,只能测量和考察环境因素,很难深入研究遗传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个体发展,以及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问题。例如在父母教养方式研究上常采用相关研究设计和追踪研究设计考察其与儿童发展的测量指标(自尊、攻击行为等)之间的关联。推论出父母教养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方法夸大了教养对儿童的影响,忽视了儿童自身遗传因素的作用。行为遗传法虽然能揭示个体行为的遗传因素,但很少考虑环境影响,较少对社会退缩、亲社会行为等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发展行为遗传学则可以兼容两者,即考虑环境的影响,也对遗传的作用进行研究。
       发展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心理测量法二是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它又包括两种: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定量遗传主要是通过双生子和收养研究来搜集有关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发展影响的证据。它提出了“遗传力”作为遗传因素“是否”或“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指标。即个体表型(与基因型相对,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个体行为特征)差异可以归于遗传差异的比率。早期,行为遗传学将个体差异简单归于遗传和环境,之后认为同一家庭并不等于同一环境,将其又分为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遗传是指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由遗传控制的部分;共享环境是同一家庭中兄弟姐妹所共有的使他们心理行为上有相似性的环境,如家庭社会地位、父母职业等;非共享环境是使其产生差异的环境,如出生顺序的不同,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所处的同伴团体等。双生子的研究就是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某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似性。如果同卵者的相似性高于异卵者,说明是遗传作用。如果同卵者的相似性低于异卵者,说明是共享环境效应大,如果同卵者的相似性较低,则说明非共享效应较大。在收养研究中主要是关注收养儿童与其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在某心理行为特征上的相关性。如果和亲生父母相关性高,说明遗传效应大。如果和养父母相关高,说明共享效应大。但是它也受到了很多批判。1.遗传力反映的是行为变异中有多少变异与基因变异有关,而非多少可以归于基因变异。2.遗传力忽视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或者相关。不过张文新在文中针对第一条做出了回应,认为它并没有混淆遗传力的描述与解释。
      分子遗传学研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与行为遗传学的结合,目的是从分子水平上测定与心理和行为特征相关的基因,进而解释其作用。即找到能够解释该行为特质某些差异的多个基因,而非确定负责某种特质的单个基因。其揭示与心理和行为相关的基因的方法有连锁研究、候选基因关联研究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之后就是这几种方法的介绍,完全看不明白了。
      近年热点。发展行为遗传学的主要研究范式不再是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了。候选基因与行为关联研究、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和基因-环境相关研究成为研究重心。
       候选基因与行为关联研究目的是揭示心理或行为特征的遗传基础。为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需要大样本和不同研究的重复验证。目前已有研究不仅发现某种基因与某行为的发生有关,也考察这种关联是否具有种族或文化差异。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研究,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同一环境的敏感性不同,或者不同环境对携带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作用不同。即基因对环境效应或者环境对基因效应的调节作用。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素质-压力模型”。当个体处于高压状态时,具有某种不良遗传素质的个体更容易发生心理或行为问题。另外一种理论“不同易感性模型”更具有包容性,它指出某些基因型的个体既可以比其他个体更容易受到消极成长环境的影响而出现问题或障碍,也可以比其他个体更容易受到积极成长环境的影响而表现良好或优秀。即某有基因型拥有令个体变得“更好或更坏”的效应。通常用2×2实验设计,将亲生父母的一些行为测量当做被收养儿童遗传方面的指标,养父母的一些特质当做被收养儿童环境方面的指标,以此来考察遗传与环境的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分子遗传技术的利用可以探明交互作用中的因果方向,即是从基因到表现型而非相反方向。
       基因与环境相关研究与交互作用的不同是在于其反映了不同基因型在环境中的非随机分配,即好的基因型可以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好的环境。它认为个体所经历的环境并不是随意的,而有可能由基因引起或与其相关的。这种基因与环境相关的形式由三种:被动型相关,儿童被动接受与父母、兄弟姐妹等遗传相关的外在环境的影响;唤起型相关指不同遗传特征的个体会引起来自环境中他人的不同反应;主动型相关指个体在遗传特征影响下,能主动选择、改变和创造自身所处的环境。这三种相关形式同时存在于个体之中。这类研究主要源自定量行为遗传学领域,通常用双生子研究或收养研究。在研究双生子的遗传与环境相关时,三种类型的相关对同卵双生子相似性的贡献要大于异卵双生子。因为前者的被动共享更多基因和环境、对他人影响的反应更相似,主动寻求的环境更相似。这就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收养研究有三种范式,一是考察亲生父母与其被他人领养的子女之间或者分别寄养在不同家庭的双胞胎的相关,估计其遗传作用。其两者之间不存在被动型相关和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只有遗传基因以及唤起型和主动型相关。二是是求亲生父母的遗传特质与收养家庭的环境测量之间的相关。即收养儿童与养父母之间的相关研究。这里只有主动型和唤起型相关。三是多变量遗传分析,评估某一测量中遗传效应多大程度上与另一测量中的遗传效应重叠,如果重叠意味着遗传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上述所讲基本来自于张文新和张坤的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oyos 发表于 15-3-20 21:51:4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总结的不错啊,支持
板凳
beautygao 发表于 15-3-25 21:59:56 | 只看该作者
点赞哦楼主很认真是好人
地板
beautygao 发表于 15-3-25 22:00:21 | 只看该作者
顶起顶起顶起顶起
5#
beautygao 发表于 15-3-25 22:01:14 | 只看该作者
赚考元赚考元赚考元ing
6#
beautygao 发表于 15-3-26 12:50: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好人啊好人
7#
beautygao 发表于 15-3-26 12:50:52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8#
beautygao 发表于 15-3-26 12:51:12 | 只看该作者
不要理我我是来赚考元的
9#
beautygao 发表于 15-3-26 12:51:32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10#
beautygao 发表于 15-3-26 22:37:10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3 15:42 , Processed in 0.09224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