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中月绕云 于 14-8-20 15:27 编辑
《现代汉语通论》遇上“纠客” 邓春来 丁健纯指导
摘要
邵敬敏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编写思路清晰,理论框架完备,较好地反映了近年来现代汉语各分支学科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现代汉语教材。虽然该教材经过第二版全面修订,全书已趋于完备,但仍有些许瑕疵。笔者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教材上的疑点或缺漏,分章节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其中的主要错误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通论》;疑点; 缺漏; 错误类型
由邵敬敏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下面简称《通论》),获得了三大荣誉:1.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国家对外汉办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必读参考书;3.台湾省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认证推荐书目。邵教授在本书后记中自豪地写道,“现代汉语教材中,能够全部进入这三个书目的恐怕这是唯一的一本。” 《通论》能够获此殊荣,离不开主编的统筹规划,离不开编委的通力合作,也离不开“纠客”不断献疑。
“纠客”是一个网络词语,纠客是一群爱较真的人,他们在意细节,因此能发现常人所不知或忽略的错误,而一旦发现错误,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通过网络告之于众。简言之,纠客就是爱找错的人。纠客具有精益求精之精神,他们为了挑错找漏,绝不放过任何细节。作为学者,也要具备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不断攀登学术高峰。我将以纠客的做法,善意地给《通论》找漏洞,献良策。
一、 语音部分
《通论》12页,“大千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风在呼呼地吹,水在哗哗地流,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人也会发出打鼾声或哈欠声。这些声音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是,这些都不是语音,因为它们没有任何意义。”[1]说得过于绝对。如小鸟遇到危险时发出的叫声,就传达了一定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是让同伴能避开危险;或者小鸟求偶时发出的叫声,是为了引起异性注意,也表达了一些含义。因此,说这些声音没有任何意义,太绝对了。
《通论》15页,“(三)社会属性”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汉语普通话中n和l分属两个不同的音位,但在有些方言中却同属一个音位,没有区分意义的作用,例如:四川人和南京人说起来,‘男子’与‘篮子’不分,‘女客’和‘旅客’不分。”学者朱文豪提出,有些四川人对于‘女客’和‘旅客’能够区分。将例子中四川人删去,改为“南京人说起来,‘男子’与‘篮子’不分,‘女客’和‘旅客’不分。”表述更准确。[2]
《通论》49页,声母和韵母配合的特点,“舌尖中音d、t、n、l虽然都能与开口呼韵母配合„„这四个声母也都能与齐齿呼韵母配合,但能和韵母ia配合的只有l,而且只有一个字读liǎ(俩),这些配合细节只能在声母、韵母配合关系总表上才能看出来。”大概是编者疏忽,舌尖中音d也可以和韵母ia配合,有一个字,嗲di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302页)[3]。同样334页,附录三,普通话声韵配合总表,遗漏了声母d和韵母ia配合的音节——嗲diǎ。
《通论》52页,2.互补原则“归并为一个音位后,这四个音素称为/a/音位的四个变体。”3.音感差异原则“相反,/a/的五个音位变体都是低元音,一般人感觉不到它们的差异,归入同一个音位就理所当然了。”2.互补原则称/a/音位有四个变体,3. 音感差异原则又说“/a/的五个音位变体”,前后不一致。实际上,/a/主要音位变体有[a]、[A]、[ɑ、[ɛ四个。
《通论》58页(二)儿化韵的读音规律“2.韵尾收i和n的韵母(in、un除外),儿化时失落韵尾,原主要元音卷舌。”打印错误,un要改成ün,因为韵母un儿化时,失落韵尾,原主要元音卷舌,如:un[uən——uər] 没准.儿 打盹.儿,完全符合规律2。韵母ün儿化不属于这种情况。“5.i、u韵母后增加元音[ə并卷舌。这一类韵母还有in 、un” 打印错误,un要改成ün,因为下面举了韵母ün的儿化的例子。韵母un[uə和 ün [yn]发音不同,写法相近,容易混淆,我们需要特别留心。[4]
二、汉字部分
《通论》81页“(一)部件(3)根据可拆还是不可拆:由两个和两个以上基础部件组成的部件叫合成部件。”笔者根据语感,认为“和”应改成“或”,“和”表示联合关系,“或”表示选择关系,这里,两个基础部件与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只选其一,因而这里用“或”更准确。
《通论》88页,练习题六、根据汉语拼音从四个字中选出正确的一个填入下列成语:(7)相形见zhuō拙,似乎有问题。笔者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并没有发现“相形见拙”这个成语,只看到“相形见绌chù”,我也没听过“相形见拙”这个成语。因此,建议编者把题目改成(7)相形见chù绌。
三、 词汇部分
《通论》116-119页,构词法基本类型 复合词与单纯词、合成词并列不妥。教材这样叙述,“从构词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单纯词(二)合成词(三)复合词”把复合词与单纯词、合成词并列起来,值得商榷。教材116页写道,“汉语构词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一般首先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再分为派生词和复合词。”前后叙述不一致。实际上,从构词法角度看,按照构词语素的多少(一个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这一标准,现代汉语词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我们列出《通论》给三者所下 定义,“单纯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复合词是指由词根和词根组合而成的词。”显然,复合词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词,至少含有两个语素,当归属合成词一类,只能与重叠词、派生词并列,不能与它的上位概念合成词并列。
《通论》118页,“近几年新兴的类后缀还有……”所举的例子ABCDEF都属于新兴的类后缀,后面的例子GHIJ则属于新兴的类前缀。例子与前面表述不相符,应该在例子GHIJ上头补上一句“近几年新兴的类前缀有:“GHIJ”。
《通论》135页,(一)社区词的特点 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所以,有许多只是在通行香港的词语……”语序有误,要改成“所以,有许多只是在香港通行……的词语”才通顺。
《通论》122页,“第三,综合简缩:即既采取截段简缩,又采取分段简缩。例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人代会” 。上述两个例子简缩都不准确。生活中,一般的简缩路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政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特指国家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简称为“全国人大”;而“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系统,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简称为“人大”,包括“全国人大”、“省人大”、“县(市)人大”、“乡(镇)人大”等等。“人代会”是民间对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一种通俗的简略说法,不是规范的简称。可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人代会”,各有其特定含义,而且相互有别,后者不是前者的简称。[5]
《通论》141-142页,“成语结构的凝固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结构关系的稳定,不能随便改变次序。例如‘虎踞龙盘’、‘知己知彼’不能说成‘龙盘虎踞’、‘知彼知己’。”表述正确,只是例子略有不妥,现代汉语中,人们一般不说 “知彼知己”,但是成语“知己知彼”的出处《孙子·谋攻》这样用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虎踞龙盘”可以说成“龙盘虎踞”,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577页,“虎踞龙盘,也说龙盘虎踞。”
《通论》147页,“三、概念义和色彩义”这一小节,对大的解释为“‘大’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面积、体积、数量、力量或强度方面超过一般对象的属性的认识。”这个解释不够严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更全面,“人们对某一事物面积、体积、数量、力量或强度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跟‘小’相对)。”《现代汉语词典》强调了“大”是一个相对概念,可以跟一般对象比较,也可以跟特定对象比较。例如,一个体积为3立方米的箱子比一个体积为1立方木的箱子大,而对于5立方米的箱子来说,3立方米的箱子则又是小的。[6]
《通论》148页,(二)雅俗色彩义 “触龙之所以能在‘欲唾弃面’的僵局下取得最终说服赵太后出兵的效果,可以说首先得益于雅俗得体、敬庄有度、不卑不亢的语言运用。”这处例证典型,很有说服力,但是书上引用典故出了小错误。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出自《战国策 赵策》,“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弃面!’”原文只有“必唾其面”,引用的“欲唾弃面”当为“必唾其面”之误。触龙不是说服赵太后出兵,而是说服她派人将长安君送往齐国作为“质”,与齐国结盟,齐国才出兵。“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通论》161-162页,“1.同素颠倒词,即语素相同但次序相反的词。例如:裁剪/剪裁”。162页上头,裁剪/剪裁作比较,第一个“裁剪”误写成“裁减”教材162页,在“2.异形等义词”中,“含糊/含胡/含乎/含忽”一组词中的“含乎”“含忽”,《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因此,把“含乎”“含忽”收录在这部现代汉语教材中似乎不妥。
四、 语法部分
《通论》172页,“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语言的构造规则。”这是一个病句,教材248页,“(八)目的复句 第一,前行分句表示目的,常用关联词语是‘为了’。”172页的句子前面已经用了“目的”这个词,后面又用“为了”表示目的,不是语义重复吗?
《通论》176页,“趋向动词的语法特点是常用在另一个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实际上,趋向动词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后作补语,例如:好起来、坏下去、红起来等等。为了表述更严谨,能否改为“趋向动词的语法特点是常用在另一个动词后作补语,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后作补语,表示趋向”。
《通论》178页“(八)副词 副词的语法特点是只能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前句意思是副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其他句法成分,后句说“少数还可以作补语”,自相矛盾。不妨改成,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通论》186页,“(一)实现的功能和潜在的功能 在确定某个词的词类时,我们不能只根据它在某个具体语法结构中已经实现了的语法功能来判断,而且必须考虑到它所有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要考虑到它潜在的语法功能。只有这样,我们的判断才会正确。例如,‘他很同情’和‘确实不错’,如果只根据‘同情’受‘很’修饰,就说它是形容词;只根据‘确实’可以作状语而认为它是副词,那就错了。因为‘同情’还可以带宾语,因此应该是动词,‘确实’还可以‘很’修饰,应该是形容词。”这段话前面论述精辟,很有启发性,但是后面例子有两处不妥。第一,大概编者一时疏忽, “确实”一词属兼类。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确实’词条,1、形容词,真实可靠:确实性,确实的消息。2、副词,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他最近确实有些进步。这件事确实不是他干的。”根据‘确实’还可以‘很’修饰,应该是形容词,这种表述不全面,编者忽略了“确实”一词在词组“确实不错”中已经实现了的副词功能。第二,“因为‘同情’还可以带宾语,因此应该是动词”,这话有语病。关联词“因为”与“因此”语义重复,实际上,两个关联词都删去,两个分句语义上存在因果关系, “‘同情’还可以带宾语,应该是动词”就通顺了。
《通论》190页“(三)述补词组 述补词组前后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把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弄颠倒了,应改为“述补词组前后是被补充与补充的关系。”或者删去“前后”,改为“述补词组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7]
《通论》192页,“(三)介词结构 介词结构是指介词跟在其他词语后面组合而成的结构,”显然顺序颠倒了,介词结构是指其他词语跟在介词后面组合而成的结构。例如,在1981年/对系主任/由于工作关系等等。
《通论》240页,在“二、象似性原则”这一小节里,例句“(5)他在这里工作了前后三十年。”例句后面的解释为“‘三十年’、‘五十’是时段、年龄,搭配的却是方位词‘前后’、‘上下’。”书中的解释与前面的例句不一致,例句中没有“五十”、“上下”这两个词,可能遗漏了这两个词,应该补上“他五十岁上下,在这里工作了前后三十年。”[8]
五、 语用部分
《通论》259页,“(二)受话者 受话者必须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句子所提供的每一关键信息,发现所需填补的每一语义空白,从而在他在语境的知识中寻找相关的因素加以填补或推理。”其中后一句“从而在他在语境的知识中寻找相关的因素加以填补或推理”语句不通顺,应当改作“从而在他的语境的知识中寻找相关的因素加以填补或推理。”[9]
六、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大学生也未必都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因此,作为一本现代汉语教材,《现代汉语通论》理应介绍标点符号的知识,但遗憾的是,第二版对标点符号知识只字未提。教材再版时,编者能否考虑增加标点符号一节?可以用附录的形式呈现,并不影响全书的理论框架。
综上所述,除去最后一条六标点符号,笔者一共收集了《现汉通论》24处错误或疑点。笔者把它们分为八种类型,这24处地方值得商榷,其中3处错误可以同时归属两种类型,按类型计算,实际上出现了27处错误。笔者对这些错误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
出错类型说明:
1病句主要指书中某些句子犯了语序有误、语义重复、前后矛盾或句式杂糅等语病。例如135页,172页所犯错误。
2考虑欠周全包含用语过于绝对或者表述不全面,例如12页,15页所犯错误。
3打印出错包括了遗漏词语。如58页,162页的错误。 4存在争议 例如88页,116-119页的情况。
5论证不严密指例子和理论解释不一致或者例子有误的现象。例如118页,141-142页的错误。
6知识性错误,与其他学科知识有关,跟现代汉语知识关系不大。例如122页,148页的错误。
7前后表述不一致 例如52页,116-119页出错类型。 8用词不准确,笔者只发现一例,81页。
统计表中,出现概率最低的三种错误分别是用词不准确、前后表述不一致以及知识性错误,这三类错误出现很少,表明编委们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教材编写水平高,教材质量过得硬。
例证不严密这种错误出现概率达到11.11%,笔者一共发现三处错误,这表明编者对正文相当重视,而对例子的筛选有待加强。存在争议部分出现概率不低,也达到11.11%.部分教材内容存在争议实属正常现象,无需多言。编写教材,打印出错,似乎难以避免。不过,一部出众的现代汉语教材上几次出现的印刷错误,就好比白玉上瑕疵,令人惋惜。
病句这种错误类型出现概率最高,达到25.92%.当然,其中几处病句尚有争议,但教材中存在病句的事实不能否认。作为现代汉语教材,出现病句不奇怪,关键是及时修改。期待《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早日出炉。
考虑欠周全这种错误类型出现概率仅次于病句,达到18.52%.主要原因是用词过于绝对或者表述不全面,具体表现在“没有任何意义”、“只”这些词语的选用上。吕叔湘先生说过,写文章尽量不把话说得太满。王力先生说道,说“有”易,说“无”难。这些语言学家的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做学问或编书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现代汉语通论》虽然出现了上述错误或疑点,但瑕不掩瑜,它是我用过的最好的现代汉语教材之一。笔者整理搜集《现代汉语通论》上面的疑点,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打磨玉石上的瑕疵——使《现代汉语通论》这本精品教材更完善。最后,希望《通论》第三版早日面世,希望更多的读者选用它。
参考文献
[1]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朱文豪.《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胡文婷. 小议《现代汉语通论》瑕疵[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第2期. [5] 陆昌萍.《现代汉语通论》瑕疵指要[J].语言学刊 2009(2). [6] 朱文豪.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7] 朱文豪.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8] 朱文豪.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9] 朱文豪.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10]百度网 www.baidu.com
附上Word版,方便大家打印出来对着书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