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文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傻姑呀 发表于 14-7-21 17: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文学复习

1、中国戏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起源:尧舜时代—北宋末期,是戏曲的孕育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日臻完善。金末元初,发展成戏剧。中国戏剧由宋杂剧发展成成熟的戏曲形态——南戏和北杂剧,南戏和北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2)、



2、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曲尽人情,字字本色”(王国维)“一空依傍,自铸伟词”“琼筵醉客”《单刀会》、《西蜀梦》、喜剧《救风尘》、悲剧《窦娥冤》;王实浦《西厢记》;白朴“放浪形骸,期于适意”,词曲《天籁集》“词语严,请寄高远”、《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曲状元之称)《汉宫秋》。



4、窦娥冤的主题借窦娥悲剧的成因来揭示社会的黑暗:高利贷的剥削,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间接原因)社会秩序的混乱,流氓无赖的横行,(直接原因)贪官酷吏的草菅人命。(决定性原因)核心是揭露社会的黑暗。



5、西厢记的主题和人物、艺术成就:主题,王实甫《西厢记》以同情封建叛逆者的态度,写崔、张的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

人物形象:崔莺莺的性格:封建贵族叛逆者的典型。其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做假——装模做样、外表矜持、内心热烈。张生:叛逆者。(傻——痴情、志诚;软弱、书呆子气、可笑)。红娘:(俏——俏皮、幽默、风趣、机智、可爱)。



艺术成就:一、在体臸上的突破。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臸,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臸,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二、成功的人物塑造。王实甫的笔下的人物并非某种概念的化身,也不是某种类型的脸谱,而是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1张生:虽是一介书生,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臵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2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3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臹、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臸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三、《西厢记》的词章之美。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中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3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四、充满浓郁戏剧性的喜剧效果。通过崔张红三者之间的性格不同而产生的许多误会性矛盾冲突,使剧情妙趣横生。1夸大人物性格中的某些缺点和弱点,使之具有喜剧性2突出人物性格中的幽默气质3故事安排的地点具有讽刺性喜剧效果。



6、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也称戏文,形成于南宋初年,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是宋以来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又叫“永嘉杂剧”,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7、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南戏长度不限;由副末开场;角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演唱角色不限;用南曲;分四声;曲调比较轻柔婉转;伴奏以管乐为主(笛、鼓、板,杂剧以弦乐为主)。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张协状元》是比较可靠的早期南戏剧本,写书生张协在五鸡山落难时与贫女结婚,富贵后忘恩负义,同《赵贞女》、《王魁》是同类的题材。《宦门子弟错立身》写金国河南府同知的儿子完颜寿马和走江湖的戏班女艺人王金榜的爱情故事,题材和石君宝的《紫云亭》相似,从内容到形式都看得出杂剧的影响。另一种《小孙屠》里出现的南北合套曲,`说明南戏已注意吸收杂剧的乐曲来丰富自己。



8、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合称“荆、刘、拜、杀”。

9、元散曲是宋金时期在北方流行的一种入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语言以俗为尚,口语化,散文化,审美取向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代表元代诗歌创作最高成就,故称元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



10、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的思想及艺术成就:思想,作品虽然对象苍蝇争血那样的现实表现了激愤,对封建社会的功名富贵表示了鄙视,但其主要内容是消极厌世的情绪和超然物外及时行乐的思想。这套散曲在艺术上是成功的,它不是抽象的论道,而是通过抒写主人公在特定情景里的爱恶来表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语言精炼而流畅、豪放泼辣,毫无吞吐含蓄之感,对封建王朝的灭亡,对守财奴的行经,尽情痛骂;对隐居生活尽情赞美,对争名夺利的行为,极端厌恶。这种语言风格和散曲特有的鼎足对与博喻的应用有关。



1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思想:它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表现了当时文人忧郁而又看不到出路的处境。作品虽然短小,但由于所描绘的景物,表达的情感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成为一直传诵的名作。

艺术特点:1、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词人将九种不同景物和谐地组织在秋天夕阳之下,既有以凄景烘托凄情,也有“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而作者的羁旅愁思则通过景物自然展现,使人联想无穷。2、句式工整,语言凝炼。前三句为鼎足对,且句中自对,九个名词,无一动词和虚词,但刻画准确;(楼船夜袭瓜洲渡)“夕阳西下”句把前面的景物统一于“夕阳”这个总的背景之下,使前面的景物描写不至于散乱;最后一句点明主旨,使得前面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因为是“断肠人”眼中的景物,所以才会如此凄凉,妙合无垠。确是“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作。



12、睢景臣的代表作《高祖还乡》的思想内容:高祖还乡事,见于《汉书·高祖纪》及《礼乐志》,明记他的“威加海内归故乡”。作者却偏偏从他的贵为天子的得意处来泼冷水,通过他的一个乡邻的观察与回忆,揭了他的底。它主旨深刻:把封建帝王向人民示威的庄严仪仗彻底拆穿,把皇帝的神圣外衣彻底剥掉,暴露出了其流氓无赖的本来面目,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秩序的极端蔑视,反抗精神极强;构思巧妙,用乡民的眼睛观察,用乡民的口吻叙述,质朴自然妙趣横生;语言俚俗生动,痛快淋漓,幽默诙谐泼辣,富于艺术感染力。



13、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思想内容:作品写景(潼关之险)—怀古抒情(历代兴衰)—议论(百姓疾苦),指出无论封建统治是兴还是亡,人民都不能摆脱苦难的命运,它揭示了统治阶级与人民的根本对立和封建政权改朝换代的实质,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清醒认识。全诗感情沉郁,气势雄浑,结语尤为警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7 14:59 , Processed in 0.08977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