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染病学复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sijuan 发表于 14-6-7 16:4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sijuan 于 14-6-20 00:21 编辑

一,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二,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三,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四,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五,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不出现症状、体征、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结局:1,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
                   2,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六,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结局:1,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
                  2,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
                  3,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七,潜伏性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 ,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中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故不具有传染性。


八,病原携带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九,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可引起宿主损伤,称为机会性感染。

十,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次出现的情形。


十一,复发: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注意: 隐性感染最常见。



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沙发
sherlock221 发表于 14-6-8 10:49: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1
板凳
 楼主| lisijuan 发表于 14-6-8 13:45:39 | 只看该作者
需要明确的是: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地板
 楼主| lisijuan 发表于 14-6-8 23:5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sijuan 于 14-6-18 21:59 编辑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HFRS发热期、少尿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及措施:
临床表现:
       ①发热期临床表现:发热(39-40℃之间,多为稽留热和弛张热,热程多为3-7天)
                                      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毛细血管损害(充血、出血、渗出水肿征)
                                      肾损害(蛋白尿和镜检发现管型)

       ②少尿期临床表现:尿毒症
                                      酸中毒(呼吸加快和Kussmaul深大呼吸)
                                      水肿
                                      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和低血钙)
                                      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发热期:抗病毒(利巴韦林,1g/d,持续3-5天)、
                       减轻外渗(平衡盐溶液或葡萄糖盐水1000ml)、
                       改善中毒症状(物理降温,重者地塞米松5-10mg静滴)
                       预防DIC(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注射液)
         少尿期:“稳、促、导、透”,稳定机体内环境
                       促进利尿(20%甘露醇125ml静注)
                       导泻(甘露醇25g或50%硫酸镁40ml)
                       透析治疗


透析治疗的适应症:少尿持续4d以上或无尿24h以上,或出现以下情况者:①明显氮质血症,血BUN>28.56mmol/L,有严重尿毒症表现者
                                                                                                                   ②高分解状态,每日BUN升高>7.14mmol/L
                                                                                                                   ③血钾>6mmol/L,ECG有高耸T波的高钾表现
                                                                                                                   ④高血容量综合征。


流行性出血热原发性休克的原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引起血容量下降。

流行性出血热大出血原因:1,血管壁的损伤
                                          2,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
                                          3,肝素类物质增加
                                          4,DIC


出血热少尿期补液量为:补液量为尿量+呕吐量+500~700ml
5#
 楼主| lisijuan 发表于 14-6-9 00:08: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sijuan 于 14-6-18 20:37 编辑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肥达反应(Widal test):采用凝集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多数患者在病程第2周出现阳性,第4—5周可上升至80%,阳性可持续数月,对伤寒病人有诊断价值。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象    WBC↓,在3-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尿粪常规
     2、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尿培养等
     3、血清学检查
         (1)肥达反应
         (2)抗伤寒杆菌抗IgM、IgG体检测

一周血,二周清,三周大小便阳性,骨髓各期均可见。


治疗伤寒患者其抗菌素的使用疗程为:退烧后10天~2周。

伤寒常见的病理损害部位为:回肠下端淋巴结

伤寒的并发症:肠出血(最常见,第2~3周)
                         肠穿孔(最严重,第2~3周)
                         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心肌炎(第2~3周)
                         支气管炎,肺炎,急性胆囊炎,脑膜炎

伤寒血培养阳性率最高是在第一周

伤寒极期神经系统症状是由于内毒素作用造成的。

伤寒玫瑰疹多出现于病程7~14天。
6#
 楼主| lisijuan 发表于 14-6-9 12:03:20 | 只看该作者
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可以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的极期。
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等。
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回归热: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度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等。若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
7#
 楼主| lisijuan 发表于 14-6-9 12:2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sijuan 于 14-6-18 18:33 编辑

细菌性痢疾

菌痢: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重要的临床依据为:早期出现循环衰竭与休克  
鉴别中毒性痢疾与乙脑的检查:肛拭子或者盐水灌肠检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楼主| lisijuan 发表于 14-6-9 13:2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sijuan 于 14-6-18 21:30 编辑

1,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脑膜炎双球菌,以A群为主)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部分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本病冬春季多发,儿童多见。

2,首选的抗菌素:青霉素。此外钩体病首选也为青霉素。

3,流脑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直接传播。

4,流脑出现颅内高压引起的症状时,快速静注20%甘露醇。

5,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瘀点,瘀斑。
9#
 楼主| lisijuan 发表于 14-6-9 13:3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sijuan 于 14-6-18 18:53 编辑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传播,夏秋季流行。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抽搐,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部分有后遗症。

鉴别诊断:
     1、中毒性菌痢:年龄(10岁以下)、季节(夏秋)及临床表现(高热,昏迷,抽搐)相似。
          (1)起病更急
          (2)早期出现循环衰竭
          (3)无脑脊液改变,无脑膜刺激征(无脑实质损害)
          (4)大便检查有改变。

     2、结核性脑膜炎:
          (1)无季节性
          (2)常有结核病史或病灶(尤肺部病灶)
          (3)起病缓,病程长,以脑膜刺激为主,早期无意识改变。
          (4)脑积液有明显区别~氯化物降,葡萄糖降
   
     3、化脓性脑膜炎:
          (1)无季节性,流脑在冬春季
          (2)多有原发病灶。
          (3)以脑膜刺激症状为主
          (4)流脑多有皮肤瘀点
          (5)脑脊液为化脓性改变
          (6)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有细菌
     4、其他病毒性脑炎:以血清学学检查为依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10~20×109/L. N 80%以上。
          脑积液:压力高, WBC50~500 ×106/L,蛋白质略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1、特异性lgM 测定(早期诊断)
                        2、其他抗体。(流行病调查)
         病毒分离:病程一周内脑组织。(不常用)



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为: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乙脑最常见的并发症:支气管肺炎

预防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是:灭蚊及疫苗预防接种
10#
宁萱co 发表于 14-6-13 08:06:26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搞不清隐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1 20:45 , Processed in 0.13582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