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战心理学考研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漠西北 发表于 14-1-7 09:2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漠西北 于 14-3-22 19:47 编辑

二战心理学考研经验——那些不吐不快的事儿
      5号考完,休息了一天,总算有足够精力好好把这两次的考研心得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了,复习的时候就想等考完一定要把前后两次中的一些东西不吐不快~~
      因为本人是个非常强烈的完美主义+强迫症+细节狂,所以脑子里的这点心得可能要啰啰嗦嗦一大堆了,如果是想直接为考研找捷径的亲们,可以直接绕过了哈~~
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个人觉得能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的经验,因为我觉得就像成东青说的那样“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正走在弯道上,那么你已经离成功不远了。”
     至于想写的东西,我大概打了个框架,可能会分几篇上传,大家如果有特别想知道的,可以参考以下的具体内容会在哪一篇上传的内容中:
考研前言: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考研+考研是考312还是347?+考研必备三法宝三灵魂+考研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简介
考研阶段一:让你赢在考研起跑线的一个重要能力+如何进行考研的基础阶段
考研阶段二:暑期考研复习,你最应该注意什么?+考研重头戏—如何备战每年9-11月
考研阶段三:一冲到底,勇往无前的考研冲刺总动员


今天先把前言发上来,其中如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给我留言哈,大家共同讨论~~

考研前言(一)
(一)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考研
       简而言之,即分析你考研的目的。
       经历过两次考试,为考研尝试过各种方法,各种辅导机构,各种参考资料,无论是其中哪一种,在考研的最初都会给你反反复复强调和激励的,就是两字:目标。
       你为何而生,为何而死,为何而学,为何而选择,为何而放弃,为何……咳咳,不好意思,又开始秀华丽丽地忧郁范了……回到正点。虽说我这段开始的这一句看上去很扯,或是在你看来这些个问题很深奥很玄乎,或是看上去好像又要重复那些千篇一律,所谓梦想所谓励志的废话!你认为自己完全已经把要考研的原因想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根本不会再想这些问题,鄙视我这种无聊的重复主义者。但是我却可以明确告诉你,每个励志考研的考研人在一年的考研生活下来,却一定会把这些问题翻来覆去“煎、熬”个四五遍以上,无一例外。
             对于这些问题的纠结大概会起于大三上或是大三下:这个时段,你就可以隐隐约约闻到空气那躁动不安、迫近的危险气息。几乎班上的大部分人都会开始频繁地提及一个问题,马上大四了,我毕业了要去哪里?而你,便因为这不同寻常的气氛,也开始试图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
     是直接就业,是出国留学,还是选择在校园里再待几年继续做个高学历知识型分子?亦或是选择如今父母都倍加崇尚的一项光荣职业:公务员?
     可以说以上四个选择,涵盖了所以你将最有可能面临的抉择备选。
     为了让你真正了解其他三个选项对于考研的影响,从而让你对自己选择考研的坚定性进行判断,我想把我经历过的两次关于这个选择行为的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
选项一:就业。
     如果你已有意愿选择考研,那么你对就业真的真的很认真地对其进行了打叉叉的心理活动过程吗?
我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就业”这个选择可能将会是你大四上考研最后冲刺阶段心态的最大阻碍之一。如果你在一开始就没有对这个选项,进行过深刻的“排除分析”,那么它会成为你考研的硬伤。让你在考研的最后煎熬倍至。是可以把你送到“考研失败”最低层的直达电梯。
     有没有这么夸张?当然有。
     因为大四上,你考研最后一拼的时刻,就业选项对你最直接最冲击的影响方式——校园里招聘会——将以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在你心里留下痕迹。你或许会在同学或是父母的怂恿下,忍不住想要去试试运气。如果身边恰好有一开始就选择就业同学幸运地签到一份好工作的消息传来,再加上你最近复习不顺利的烦躁心情,我敢保证,99%的人都会选择去小试一下身手。你或许会心理觉得,既然有个不爱学习连考研都不愿参加的人都能签到一份好工作,那我为什么不行?
     于是在招聘的旺季,你狂热地跻身于攒动的人群中寻找一份中意的工作,几经辗转这个看不上那个去不起,最后发现开始觉得不错的工作被先到的人得走,很差的工作你又因为自尊不想去,最后在失望中,你突然想起,不对,自己还在考研!!对,只要考上了研究生,我就不会比那些找到好工作的人差,于是你又重新投入“考研”宏愿中,把这条你放弃了的道路又重新拾起来,但浪费了十几天时间的你却会惊慌地发现,为什么我以前能记起的知识点现在却记不住起来或是十分模糊?然后你又十分不情愿地再去重学一遍,因为你知道你的进度已经比那些一直都在学习的人差了太多,你会开始恐慌,开始害怕考不上,然后各种想解决途径,买好几本的参考书,听好几个不同机构的辅导课,在日益增加的焦虑中,这里补一点那里丢一点,最后结果,不言而喻。
     这个是我身边发生的例子。我现在还能想起那时的情境,因为抱着“试试无妨”或是“要是幸运能找到”的心理,大家都邀约去看看那传闻已久,只有大四学生才能享此殊荣的场面。可,最后能寻觅到好工作的人,真的是没有一个。反而是面试几天后回来第一句就对我后悔说:“阿欣,你是对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工作,我不应该为此浪费了这么多时间的!”可这刻就算后悔,浪费的时间终究是不能弥补了。
     我其实能理解大家这种行为,因为毕竟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博士毕业,最终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努力,既然有其他通向这个最终目的地的途径,为什么不试一试?可是关键是,如果当初你已经想好了考研这个道路才是你达到目的地的方法,那为什么你不坚定下去?你已经为它付出了很多时间,这个时候考虑其他,不觉得这样很浪费的时间吗?如果你一开始就是打着很多种退路而把考研作为其中之一,那么我介意你还是花更多时间在其他道路上吧,因为考研并不是可以三心二意的人能够掌控的一条道路,所以如果你只是把考研当备胎之一,我劝你还是直接把它从你的选择中剔除吧。不要浪费时间了。
至于如何才能让这个选项不造成你的硬伤,我会具体在“考研所要经历的阶段”里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选项二:留学
     这个可以说是对考研影响最小的一个选择,因为就我的观察来看,大部分的人只是把留学做为考研失败后的一个无奈选择。不过我个人还是那句提醒,如果你有一边留学一边考研两边兼顾的想法,那你趁早打消。因为雅思托福这东西我是亲眼看到它是如何把我室友折磨地死去活来的过程,如果你以为自己可以牛逼到两方都考虑,那你最终会发现,出国这东西,会耗掉你半年的体力心力,它不仅考验你的英语牛逼程度,更考验的是你收集信息,申报学校,打印资料,和家庭资产的综合过程,一个不小心深陷进去,对不起,没有“影分身”招数的你完全会“分身乏术”。
选项三:公务员
     不知道你在告诉你的父母你要考研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同时要求你一句:“你随便也准备一下公务员考试吧!公务员这个职业很不错,又稳定又轻松,要不你也考考看嘛?”还身在大学充满对未来抱负的你,可能会极其不懈于“稳定与轻松”这样的形容词,你觉得人生就是要出去闯荡,人生充满机遇,而稳定,算哪门子的事?你可能只是觉得生性保守的父母只是盲目地跟随大众对你提出了这个建议,你觉得这只不过是个小小建议,不需要在意。
     可是,如果当你因为考研失利,不得不加入毕业大军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稳定这两字对你有多大的含义,对你的父母以及你的尊严有多大含义。当初的那个小小建议,将会变成强制性的要求。在你还没来得及转变思路的时候,你的父母一个电话过来,直接把你送上了公务员的考场。
     当你毕业照拍完,准备跟父母雄心壮志地商量着要去北上广闯出自己的一番名堂时,却瞪大了眼睛发现你的父母居然发动了身边所有的亲戚,对你进行劝说,说现在社会如何如何,你就算在外边找到了工作,可是能买得起房,能存的下定款,能将来赡养你的父母亲吗?你沉默不吭声,父母亲以为你懂了,而你心里却在想,你们这群肤浅脑子就是一根经呆板的家长懂什么叫梦想懂什么叫机遇吗?你不甘心,依旧试着反抗,试着不理父母甚至绝食反抗。你的父母在犹豫,考虑是否要让你去试下,毕竟外面的机遇是很大。当你暗自兴奋为自己的抗争比V字手,一通给已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同学电话,让你刚燃起来的心火“噗呲”一下熄灭。
    你的同学会轻轻地提醒你,她在大城市打拼的不易:大城市的工作节奏快到你想不到的累,大城市的物价让她不得不兼两份工还每月月底光,大城市是有很多机遇,可是一个机遇上百人争。就算你是211或是312,开始的3个月,你只有3000不够养活自己的工资让你不得不舔着脸问父母要钱,你谈不了梦想,因为在这样的大城市里没人会想去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要怎么做不重要,关键是你上司想要怎么做”。她叹息地对你说。她会告诉你她也正在迷茫是否要辞了工作听从父母意愿加入考公大军。曾经和你一样激情四溢的同学的经历让你心生疑虑。
       你开始动摇,你的父母看出了你的动摇。他们不再劝说,而是说你可以自己再去问问多打听,不过先把考公务员的书买了,一边看书一边想下一步。你觉得先把书买了也没关系,然后书到了,你开始坐在家里毫无心思地随意翻着书,心中纠结着是否要鼓足勇气出去闯闯,你徘徊在“如果不出去试试怎么知道会不会有天大的机遇等着自己”和“要不先考考试试,也许一次中了,我先找个工作先干着要是不好再换”的选择,时间渐逝。
       跟你一样没找到工作的初高中好友也回到了家乡,你们互诉心声。家长和身边的亲戚轮着你问:“找到工作了吗?在哪工作啊?”这样让你尴尬的想死的话题,你和你的小伙伴们不甘又毫无办法地只能隔三差五出来闲聚。说这个社会如何不尊重人才如何轻贱学历。说自己是多么讨厌听到“稳定”这两个字。然后你们闲逛一天后,又不得不苦着脸回到家中感受家里沉重的气氛。一日一日过去,你发现你的认知在改变,你开始觉得稳定也不错,你开始为了不在亲戚面前触伤尊严,也一场一场地事业单位国考省考地去考。你茫然着,困惑着,你觉得好像失去了什么,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当初那个执着要考上研究生的自己,现在变成了一个在父母和那些靠父母已找到一份超级令人羡慕的工作的富二代权二代的脸色和嘲讽中只求赶紧考上一个单位的悲哀小丑。
      如此这样凄凉。
       以上说这样的经历,是我身边绝大部分一战失利的人都必要经历的过程。说这些经历,一个是为了让现在思考要2015年考研的应届毕业生了解一下当你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你将会面临的困难与迷茫,以及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如果最坏的结果你辛辛苦苦努力了一年却没有考上所要面临的东西,反之让你思考和坚定考研的必要性。
还有一个就是对于那些在挣扎纠结是否要二战的战友们,像你们倾诉我的历程,或许能让你们产生共鸣知道大家都是如此经历过这些日子的人,心理有个支撑好受一些。并且我也会说说我是怎么在当今社会的考公潮流中坚持当初己心的原因,给正在纠结的大家做出一些小小帮助。


今天写的有点晚了,明天再继续。
-----------------------------------------------------------------------------------------------------------------------------------------------------------                                                                                                     

                                                                                           考研前言(二)
       接上。继续跟大家讲讲我的抉择经历。
       一战是13年的时候,作为一个平常专业课学的还不错,时不时被老师同学认为在心理学这块略有建树的我,在这个媒体、书籍都宣讲“要敢于坚持自己,敢于坚持梦想”的大时代,我毫不犹犹豫地做出了“一定要在心理学这块做出成绩,一定要跟最好的导师学习”的这个激情澎湃的宏梦。
      经过同学的介绍,我了解到首都医大的杨凤池老师在心理咨询这方面的专业和为人的正直品行,恰逢北京是我最爱的城市,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上天为我准备的机遇,我一定能考上!怀着无比的信心,我开始了考研准备。
由于对着自己的自信,以及我们是我们学校心理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在没有学长学姐的建议和指导下,在一战的时候,我们班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了像华南、华中等心理学一线学校,可以说我们班18个考研全都是靠自己的摸索还有就是靠彼此间互相分享信息,我想绝对不会有比我们班更团结的考研团体了吧!
     不过,或许是因为我们身处的学校和本身是第一届的关系,我们还是在专业课这方面吃了大亏。我们大部分都是从12年的3月就开始准备的,所以可能是战线拉的太长的缘故加上本身觉得自己在校时是心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课学得不错而掉以轻心,最后大家考出来的结果都不理想。所以这也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复习考研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搜集资料,听取意见,尝试各种适合你的方法,直到找到你认为效率最高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样的准备会让你高出考研水平N倍!也就是说不论考研最后出什么偏题怪题,你都能轻而易举的拿下!……咳咳,这个暂时先说这么多,我会在下下篇里,重点讲考研三大法宝。
     说回抉择问题,在经历了一战的惨败之后,我深刻分析了问题所在,第一:自己报的学校高于当时那个考时自己的水平。当初选首医,是同学内部消息告诉我因为杨凤池老师历年只招一个,又是在北京,大多数人不敢报,导致的结果是12年考上的是一个总分才320,还是调剂的人入选了。得到这种消息,谁人不为之振奋?!我义无反顾的报了!可是当我考完,分数出来的时候傻眼了,连国家线都没过?我一开始以为是报在北京的原因,后面才知道是双重影响(当然最直接的原因是自己没学好),如果只招一个,那么势必改分会特别严,就算首医不是312也不是985,但它好歹只招一个呀!
      我的经验或许可以给15年考研的同学提个醒:我知道很多一战的同学都想一次上,所以可能都会偏向一些城市比较好,但是分数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学校例如华科、苏州大学等等,可是你反过来想想,你这么想全国有多少这么想?还有你以为这个学校只要330,可是这只是她入初试的成绩,并不代表过复试的同学只要330、就跟我当初以为进首医只要过国家线一样,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标准,我后面反思,正是这种觉得反正只要过一个很低分数的心理,导致我看书什么都只看表面,没有深入探讨过,考题一难全露馅!所以无论你是选北大,还是选云南,你应该以高于其30分的准备态度去对待它!否则,你只有期待考试考的全都是你会的,不是你不会的!像今年14年,我考完之后翻QQ,微博留言,发现有蛮多都是抱怨说今天的试题考的很偏,不考测量也不考统计什么的,全是实验,而且还有一道大纲里没有的30分综合题!可是我想说,去年也有人这样说,去年也有一道大纲里没有的综合题,去年考的也很变态,我们都满心期待国家线会下降或是大家都考的不好改分会松一些,可是最后呢,国家线不降反升,改分不松,至于严不严就不知道了。今年,看来也是没有指望会下降的。
      所以你看,考试就是这样,它不管你对什么很在行,它不管你想考的是哪个学校而你心中认为的考试难度标准线是多少,她考她的,它反映的是那几个出题的高校想要学生们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水平,去年他们重视统计,好,统计题目很多,然后今年大家以为统计会考的很多,所以大家都去攻统计。去年考了主要实验,今年肯定不会再考,可是结果如何?今年考了两道实验简答,一道实验综合,不知考倒了多少学生!!
我想表达的是,无论你是一战二战的考生,你都应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问问自己,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精力,自己对于考研初始是一个怎么水平。三者加权,从你准备考研的那一刻起,到每年1月开头的那几天你能不能达到我说的,无论考题如何出,你都应该达到高于考试30分的水平。
      说完一战,我想着重说说我二战的经历。说起来还蛮曲折的。
      北京3月出成绩,出成绩那一天我知道自己自己过不了,所以就打算找工作。首选地是北京,因为北京的心理学发展很好,也因为我喜欢北京的人文环境。我一边实习一边投简历,幸运的是我大概投了5分左右就找到了一份我很想从事的心理咨询实习生的工作,就在我满心欢喜的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爸妈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完全的不赞同!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们却觉得一个女孩到北京打拼很危险,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与其花时间在不可能有成就的首都不如留在家里考公务员,稳定!!
      当时我恨透了稳定这两字!就因为这两个字,他们让我放弃了我觉得对我是很好历练的一次机会,他们还不惜派出了他们在北京的老同学,去调查那个我实习的地方,搞得别人对我鄙视不已,后面干脆不要我了,因为他们觉得我对他们不尊重!我真的无法言说当时那种揪心的感觉那种深深的痛苦不被理解的感觉!我不知道有多少是被父母逼着回家考公考老师的同学,但我清楚地明白这个命令式的被迫对于大部分一开始对考研持着无比向往的有志向的人来说,是多么痛苦又无奈的一件事。他们不理解我想要一边在北京工作,一边攻读在职研究生的想法,他们觉得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很浪费时间。而我当初的想法是,先在北京工作2年,然后一边读在职,因为在职只需要星期六星期天上课,而且他不像统招一样,考试那么严格,基本上你只要有一定水平都可以考上,最重要的是在职虽在国内不受认可,但是她的毕业证在国外是受认可的,我选择在职可以更容易地接受到像中科院、北大这种顶级老师的传授。大概再工作个5、6年,我也就有可以初步有出国的资金,然后考奖学金,在国外读下去。不过,我的爸妈非常不理解,对于出国,这是他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对此,沟通没有办法。他们固执己见。这条路,在我们家走不通。
       我试图发现其他接近梦想的梯子。
       我还在4月雅安地震的时候积极投过简历想要去当志愿者,再一次,爸妈否定了,“不安全”他们严肃的对我说。
去四川无望。我终于忍不住反抗了,和他们争吵,最终我和半勉强的父母达成了让我出去闯荡一年的协议。我认为离我想要的生活不远了,我自由了。
       我开始确定我要去的城市,北京,我受伤了。广州,不是太喜欢。后面大学同学都想要我去杭州,我们班有4个以上都在那里找工作,彼此能有个照应。就在我满心欢喜要去杭州的时候,我爸却说要我在家准备一个月后的九江公务员考试。我不知道如何说当时的心情,好好的约定一下子就破灭了那种心支离破碎的悲恸?
       我还是不甘心,试图找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说服他们。后面在逛豆瓣的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里萌生。我想去西藏徒步旅行,不带上任何熟人,在网上结伴旅行。我想去问问别人,我想去多看看这个宽广的世界,我想找到救赎自己的道路。
      几经磨合和朋友的帮助下,我顺利出发了。7月24日到8月24号,我在路上。一直以来的旅行梦,我实现了。我在路上看到了很多事,结交了不少同伴。他们是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有,对我做出考研抉择影响最大的是其中两个。
一个是跟我在网上会和的是一个杭州台州女子,去年刚考上公务员,比我大三岁,也是毕业后去过大城市工作两年,后来在父母的要求回来考公的。她的经历一度让我打破了对公务员的厌恶,甚至很向往这个职业。她是在台州一个小县城工作,工作场所只有两个人,都是女生。平常她们相互轮班,每个月她们都有商量好可以有10天出去旅游。所以至从她考上公务员,她有相继到过厦门、北京等各个地方玩过。干着一份大家都向往的稳定工作,又可以随时出来玩,工作之余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可以一边工作还可以轻松旅行,工作之余自己写个小说,兼个职,生活也相当满意。最重要的是,爸妈也会十分认同这样的状态。几乎,我也完成认可了考公这件事。旅行一个月后,我回到家,连公务员的书都买好了,就等加入考试大军。
       而我身边的朋友,在这一个月里思维上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无论是先前坚定要出去闯的还是已经找到一份月薪很高的朋友,都放弃了他们先前的想法,转而加入考公大军。都是因为身边的亲戚,对他们孜孜不倦的灌输。
      似乎,我的这个选择在当时的他们看来,是必然的选择,他们默认了这种改变。只有我清楚,我心里的一块在默默哀叹。
      准备一直到了九月初,临近先前说的九江考试,我看着自己买的参考资料,又翻到一战时的考研书,我在想,我真的甘心吗?努力了一年,之前的那些努力甘心就这样没有了吗?我又陷入了矛盾。很显然,我现在选择的这条路,是公然的最好选择。可是,我心里不喜欢。因为我知道自己之所以选这条路,只是因为看重了它的清闲,它的稳定,它潜在的被世人认可的地位。可是我不喜欢。我在想考上了之后,我是不是一辈子就要捆在那里,每天上班无所事事,无聊到连电脑都不想玩,做一个永远干不出实事的相关部门的小小职员?我在等着传说中只要考上了公务员就可以有大把时间干自己事情的生活,有人在网上开店,有人业余兼职,有人在职考研寻求更高职位。耳边多的是朋友告诉我关于考上公务员业余生活的丰富与多彩,我几经要被劝服了。
        这时候另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女子的经历让我改变了选择。是我在拉萨投住的旅馆的老板娘,她有在外8年的旅行经验,后面在拉萨开了一间客栈,只收姑娘的小屋。她说我的经历是大部分现在人都会经历的,我跟她说了那个杭州台州女子的经历,她反问我说:“是所有人都会像她一样那么幸运吗?你敢保证你工作了之后还有激情再实现你当初的想法?当你陷在一个一个波澜不惊的环境里,你还有跳出来的勇气吗?”
        9月初的时候我回想起了她的话,我问自己,你还有勇气吗?或者说你还能有敢于打破束缚的勇气吗?如果你考上了一个公务员,你觉得你的父母会让你辞职吗?在三年以内是不可能的。三年之内会发生什么?你会被父母要求相亲,你有可能会组建一个家庭,你会开始柴米油盐的生活,那时的你,有时间有精力再说“我爱心理学,我想把它作为我的终生目标和职业”吗?或许你早在一个犄角旮旯里,守着一份你之前从未想过会去从事的工作一辈子,你的未来这样子没有关系吗?
我辗转反侧,焦虑地睡不着。
       于是我把所有我将如果选择重新二战的将会遇到的困难和后果一一列出:
1、        父母的阻挡 亲戚的不理解与讽刺
2、        再次考研 将会耽误你半年找工作的时间 如果考不上 那么半年之后你既无工作经验又错过了考公务员的最佳时期,到时     候将是万分痛苦
3、        考上了研究生又能怎样?与考上公务员比,你为何选择它?
       我针对这些问题,一条条列出了我的原因:
1、        研究生是我的能力所在,我更适合学术,也更适合从事类似教书或是辅导员一类的工作,并且最重要的是,我有很大机会可以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职业,比起稳定与安逸,我更喜欢自我实现
2、        虽然与考研相比,公务员能让我更快脱离家庭的束缚,也能让我父母更快放心,我也能更快赡养他们,但是如果我在研究生期间可以自己兼职赚生活费,并且把在研究生阶段才能更好发展的像是“成为作家”和“帮助其他人解决心理困惑的辅导员”,那么总体来说跟考上公务员没有区别。我不会在研究生期间再花爸妈太多的钱,研究生之后辅导员这份工作也很稳定,也达到了父母的要求。而且我说不定能跳出江西,找一个还不错的二线城市发展。我未来的家庭也能相对受到更好的教育。
3、        虽然经过一段时间长期的冷战,我还是说服了我的父母,同意让我考研。而且我也不是全然没有考虑过二战失败后,会对自己造成的后果。我在二战前就已经参加了一个网站小说写手的比赛,考研后我就能成为他们的签约写手和网站编辑。所以在14年考完的2月4月成绩出来这段时间,我不会赖在家里当蛀虫,我有工作赚钱,爸妈也不会过于嫌弃我。我没有打无后路的账。
4、        最差结果我不能调剂,我还可以继续考公,虽说困难更大,但是至少我为的梦想再次努力过。9-12月你在家考公务员也是考,考研也是考,为什么不选个你喜欢的呢?反正公务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考上的,我宁愿为我的梦想再拼一次。
        综合以上理由,我选择二战考研。
       这是一个长期选择与影响的过程。不是你突然说你想要二战,然后不顾家里的反对与父母的担心就去考了的,你必须把你所有将会面对的困难都考虑在内.你必须去尝试真正适合你的,不是说一时头脑热,看到一篇励志文章说二战是多么牛逼多么激情四射,就一股脑地投入进去。            
        你要想,你对你父母还有照顾他们的义务,他们已经渐老,唯一能使他们不放心的就是你还没有一个稳定未来。父母希望你稳定是他们的一片苦心,而你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也没错,可是,你还有多少时间陪伴他们呢?我的父母已经将近50,最好的情况是我还有40多年的时光陪伴他们。如果我再去外面闯荡,直至成家,大概也还要10年时间。或许这10年之后我还不能留在他们身边照顾他们。所以如果以一年我能回家一次看他们,我也才还有30次的机会尽孝道。30次对于养育了自己一辈子的父母够吗?
       我的家庭虽不是大富大贵,我的父母没有给我提供像富二代那样的物质条件,但是从我出生起,我的父母对我倾注的心血不比任何人少,我怎么忍心他们老了还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呢?
       我相信所有的朋友都是一样的,有一个关心爱护你们的家庭,我也知道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的人身上都有一份沉沉的重压,可是当你考虑了所有结果依然得出可以一试的决定,那么,你已走在胜利的大道上,是通往人生的大道上,不只是考研,你拥有了很多。你重新面对你曾经的失败,你重新实现的你当初执着的梦想,你面对压力面对挑战面对生活的现实,依旧有勇气坚持自己,未来不管发生什么,你都是胜者。
------------------------------------------------------------------------------------------------------------------------------------------------------------------------------------------
考研前言(三)
接上。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考研是考312还是347?+考研必备三法宝三灵魂+考研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简介。
关于,如何排除上两篇里我说的三个选项对考研抉择的影响,我将放在下一篇“考研阶段一:让你赢在考研起跑线的一个重要能力+如何进行考研的基础阶段”
(一)312?347?傻傻分不清楚~~
在初入心理学考研的时候,总会有些同学为这两个代码弄得头昏脑涨,搞不清两者间的区别。大部分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听到的都是312的统考方式,对347了解不多。我今天就把自己当初搜集到的一些信息分享给大家。
312心理考研:又名心理学基础统考综合
看名字,大概也能猜到,是对心理学研究的规律和现象的大综合。这也就是告诉大家一个讯息:选择考这类型的模式就是要把所有你知道的国内心理学大家们出的书籍全部都要学习掌握到。它的这种模式也就决定了你必须做到对教材的全篇熟记。你必须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一大堆“说的内容差不多,但总有一些不一样的内容”的教科书,你要学会的是对其的归纳整理还有灵活运用。重点的是“全面”。
统考科目:心理导论、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统计测量、实验心理学
学制:三年
347:应用心理硕士
也如标题所说,是偏重应用的。不像学术在研究生阶段是继续研究国内外的学习理论,注重的心理学的技巧。国内这方面刚刚开展起来。不过有渐渐偏重的趋势。就教育部下达的通知来看,13年之前是偏重学术的,考研的学生有70%多是报312,但教育部希望在未来截止2015左右,将347的人数放至50%。所以未来347是趋势。
学制:两年  这就是347的好处,比312少一年,但学费不是公费,不过未来应该有公费说不定。
麻烦的点:大多是学校自主命题 所以在最开始确定了学校之后就不能改,因为要改考试资料和范围也要跟着改
统考科目:与312有部分交叉,但加入了像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注重实操的科目
(二)考研必备三法宝三灵魂
三法宝:一学长/学姐+一适合自己方法+一收集资料途径
三灵魂: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不骄不躁
先将三法宝吧。为什么把学姐学长放在前面呢?因为自己就是吃了这个大亏,前面我也说过,我是我们学校心理学专业第一届,在没有老师也没有前辈的指导下,初次考研的我们都大多在专业复习上吃了亏。也没有前辈指点我们如何选取适合自己水平的心理学院校,在学习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也没人可以告诉我这是必须要经过的途径,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毕竟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而且当考试焦虑时也没有个帮助你调整心态的人,因为身边的人都焦虑,是没有办法给你提供什么好建议的。所以如果有一个靠谱学姐/学长帮助你,你就等于站在了考研的战略制高点。
一个靠谱的学姐/学长= 一套较成熟的考研攻略+市面考研资料行情+一个共情咨询师+复试指导
再来说说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说前辈指导是考研的战略制高点,那么一套适合自己考研复习的方法就是整个考研的精髓。我曾听过一个学妹跟我说,其实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一直努力。我听到这个时候不忍反驳她,那个时候已经11月,接近考研尾声,她需要的是坚持到底的恒心而不是突然而至的改变引起的焦虑。本来她说的这句话是绝对没错的,其实只要一个人能够把所有要考试的东西运用到滚瓜烂熟,谁还管你方法是什么,但是关键是心理学不同,心理学光专业考就有7门,最重要的是七门一起考,你所要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不光体现在记忆量上还体现在对知识的理解上。要知道的是如果一个知识点记错了,可能面对你的就是一道30分的综合题的错过。
所以对于专业的复习时要讲究复习技巧的,在了解知识点,在运用知识点,熟悉知识点上,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和记忆方法。而这个方法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这不是废话,因为无论考400分的还是考200分的他们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对你有效也不一定对你无效,关键是你用他的方法时,有没有达到效果后那种成就感的高峰体验,有没有促进你自己的学习心得或是有看书看着看着就一个接一个的蹦出灵感idea来?
如果经过一年或是半年的学习你能做到考前对自己学习方法的信任,就证明你考研的成功了。经历过两次考研,第二次准备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吸取上一年的教训,不断地改善自己学习的方法,具体到每一个科目,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我甚至在想,有什么其他一目了然地方式能够让我更好地学习专业、学习政治英语,到最后2014考研完了,我有满满一堆自己总结的材料。这让我感到很满足与自豪。不局限于考研本身,而是在拓展自己的能力与思维广度。
至于如何一步步养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涉及到下面这个法宝了。
考研,其实也可以说是一场信息战。个人收集信息的能力就在这体现出来了。当你感觉自己专业或是有哪一门学得不好,或是长期纠结于一个问题时,你求而无所,你要怎么办?有人会说,度娘啊!没错,度娘确实是万能的,但是他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候我就一个心理真题的问题求助度娘时,度娘的回答不是过长,写的太专业,就模棱两可,一开始本来以为懂了,后面越弄越糊涂。所以对于不用的科目,确实要有一套能够在关键危机时刻救你于水火的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是论坛,可以是qq交流群,可以是微博媒介,或者兼有几者,但最重要的是,你要善于使用它,而不是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然后等考前手足无措时才想起这么个东西可能有用,到时候真的会很浪费时间。
尤其是考试前三天,恰逢元旦,大家心情一样紧张。那时候无论是谁都会找各种各样的方法试图让自己在考前更有底气。有人报点睛班,有人拼命往网上下载押题集,有人昼夜昼夜刷微博看那些名师最后说还有哪些哪些资料要看,同学,这么多资料,你来得及看吗?
同学,你的大脑是人脑,不是无限硬盘好么?你真以为匆匆浏览一遍,你就能过目不忘啊?
所以啊,每每到了这等时刻,人总是会忍不住回忆往昔。先是抱怨说两天前不应该贪玩和同学出去吃好喝好一顿花了一天时间然后后面一天又想起昨天的high而不愿学习又偷懒了一天,不然也不会轮到这最后三天要背的东西这么多!!
接着,又开始后悔起应该在考前一个月的时候,把该背的该写的该练的都练完。最后,开始无尽地自我哀叹觉得自己一定考不上,因为纵观整个考研,自己真正努力貌似只要最后两个月?!然后,你会在夜晚辗转反侧,想着是不是要放弃干脆明年再考?然后你的室友告诉你,都准备了这么久了好歹去考考碰碰运气啊?所以,你满心期望这次考试可以简单点再简单点。可是当你考完英语,你觉得这次英语怎么这么难,天,你听着周围的人说干脆明天不考了反正英语也过不了线,然后你想,算了我也不考了,然后对周围同学劝阻的同学许下豪言,我明年再来,一定誓上北大!
明年,谁知道又是怎样一番风景。
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自己揣摩用意。
我就不再多说什么,接着讲三灵魂。
这个我就简单讲,因为就我反反复复写了这么一大长篇文,估计很多人都看烦了,因为其实全篇不管是明讲还是暗讲,我都在强调“坚持”两字。(什么?你没看出来,同学,那麻烦你要再看一遍了)
关于坚持我不在多说,我只讲一句我至今还印象深刻,也是鼓励我坚持到考研最后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去年考上北大的学姐给我们分享学习技巧时说的:
“我问过我所有的学姐,她们都说,考北大一点都不难,只要坚持每天看书就行了。每天坚持看书的意义不是说你一定要早上6点起床然后看到个1、2点再睡才叫看书才叫学习,而是你每天一起床,无论是9点还是11点,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并且除了看书其他都不想。不要以我上个厕所或者喝口水这样的借口不看书,所谓的5分钟放松,不过是你想逃避当前的困难而已。”
大家都是读书读过来的,我想每个人心里都问过自己,为什么在以前,我就比那些所谓的学习尖子差。为什么我考到这个学校,而他们能考上清华北大?
如果要归咎于遗传问题,我想没有人会肯再愿意学习了吧。那是要归咎于什么?
努力呀。这两字只要每个人肯,谁不能做到?哈哈,说是这么说,可是这道理哪个人不知道?连老师都知道,但是你听过老师的吗?老师叫你再勤奋点,再努力点,再上课多听点,你听了吗?
不是大家不听,而是大家哪里没试过努力呢?谁没有看过一部励志片之后心情澎湃地买了一大堆的练习册准备突破人类极限,一夜做完的冲动?可是做到一半,不是这里卡壳就是那里死都得不出结论,面对如此不上不下囧境。一般人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安慰自己说要么明天或是吃个苹果再来做做?
哎,讲到这里,我都不忍心问,你多少次在吃饱喝足之后重新迎面解决过之前碰到的难题?关于永不放弃,我想不用再强调了。
最后再扯一段关于“学霸与学渣”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有一句信条,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再差的学校,再差的班级都会有一个被敬仰的学霸。
学霸总是被仰望的,学霸总是被人用目光注视的。不过我问句,学霸在成为你们的学霸之前是在哪里混的?用不好听的话来讲,学霸如果沦落到与你相同的一个学校的地步,那么可以说它总是有它失策的地方或者说之前也有够一段不忍提起的灰暗过去。或许它在以前的班级也不过是个学渣,只不过相对于你们的不计划,相对于你们的不努力,它稍微努力了,稍微对未来有着计划,那么它就注定了在一开始成为你们眼里的学霸。而且也注定了成为你大学时期不可或缺的一位学霸。要问为什么?
敢问,哪位光荣从学渣上升为学霸的同学愿意抛下此等光环,愿意抛下被人认为四学习榜样的机会?虽说这么讲有些功利,但是只要学渣作为学霸的潜能一旦被开发,试问谁人还能阻挡它问鼎天下的决心与信心?
所以,同学,学霸的自信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你们给的。反之,如果你能做到上诉所说的一点点要求,你离成为学霸,也不远了。
学霸是用来学习的,但也是用来超越的。抛开那些所谓名校生就一定优秀的定律,因为他们注定是被用来超越的。
PS:补充一句,上传给大家个文件,是当时给下届学妹做的一个关于心理学院校的选择的PPT。是按照方向分类的。也加了一点347的内容,如果偶们感兴趣,可以下载一下。

      接下去关于考研阶段的文章: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850804-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水月龙灵 + 20 + 5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norsa 发表于 14-1-7 12:46:56 | 只看该作者
说,是不是处女座
板凳
xiaoqi92 发表于 14-1-7 16:24:25 | 只看该作者
哎,太有同感了。楼主继续。
地板
水月龙灵 发表于 14-1-7 19:14:29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等你续集,继续加分
5#
西南—默默 发表于 14-1-9 21:05:05 | 只看该作者
高端文章 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了~~
1.今年也有超纲的大题么?
2.读研真的不花家里什么钱 我从开学到现在没花家里一分钱~
很羡慕你的旅游经历~~~~~
加油 等续集
6#
悠弥北北 发表于 14-1-10 00:13: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居然是个妹子~文章很高大上,同为二战,想的远没有楼主这么深刻,加油~期待我们都能有个好结果!
7#
 楼主| 漠西北 发表于 14-1-20 10:57:54 | 只看该作者
悠弥北北 发表于 2014-1-10 00:13
楼主居然是个妹子~文章很高大上,同为二战,想的远没有楼主这么深刻,加油~期待我们都能有个好结果!

那个 ,谁能告诉我一下如何上传文件呢?我只是上传一个100KB的ppt都超限吗
8#
笔为剑 发表于 14-1-20 11:06:26 | 只看该作者
西南—默默 发表于 2014-1-9 21:05
高端文章 不知道该怎么评论了~~
1.今年也有超纲的大题么?
2.读研真的不花家里什么钱 我从开学到现在没花 ...

读研要不要花家里的钱,取决于两点:1,要不要交学费;2,自己能不能赚钱(包括国家奖学金)。
但总的来说,读研的开支远小于读幼儿园的开支。在北大读个学术硕士的开支远小于在北京读个中档幼儿园的开支。
9#
笔为剑 发表于 14-1-20 11:08:13 | 只看该作者
漠西北 发表于 2014-1-20 10:57
那个 ,谁能告诉我一下如何上传文件呢?我只是上传一个100KB的ppt都超限吗

论坛最近改版,有些地方没设置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不好意思啊。
10#
xmky 发表于 14-1-20 20:40:46 | 只看该作者
很认真地看完了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同二战,深有体会,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5 21:19 , Processed in 0.0948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