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向往蓝天白云 于 2013-3-22 14:29 编辑
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介绍 一、本学科点的特色与优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并拥有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金融信息工程技术省级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数字媒体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以及软件工程等几个省部共建的特色实验室。 本学科拥有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博士为骨干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5人;博士和在读博士53人,博士后6人。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的40岁以下青年教师达12人,在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和金融信息工程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1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近30余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65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多项;发明专利5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点始终坚持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宗旨,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中凝练出9个特色鲜明的重点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游戏与动画、信息检索与Web信息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理论与算法、高性能计算及并行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信息安全。学院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学院所培养的学生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工作作风优良、动手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他们中毕业后有的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有的已成为著名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等。 真诚欢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报考我院。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金融信息工程中心和数字媒体国际合作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为研究生开放所有相关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并提供助学与助研机会。 二、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 1.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计算机游戏与动画 3.信息检索与Web信息处理 (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2.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 3.软件工程理论与算法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 1.高性能计算及并行处理 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3.物联网技术与信息安全 三、招生说明 1.毕业证书 颁发“山东财经大学”毕业证书 2.学位类型 我院招生的全部是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 3.学费 我院招生的研究生全部是公费。 4.师资与经费 我院的硕士生指导教师90%具有博士学位,平均每人主持国家或省部级课题1项以上,经费充足。 5.毕业生去向 我院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有:出国、继续深造、公务员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等。 四、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1-88596228 联系人:韩老师、赵老师 附1: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介绍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艺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其相应的数字媒体产业将是我国今后数十年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依托山东经济学院成立的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开始建设,2006年对外开放,2008年获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立项。现有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以博士为骨干、老中青各年龄段分布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3名,博士比例达70%以上。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的40岁以下青年教师达10人。 本实验室主要从事几何设计与可视媒体计算、并行处理与科学计算可视化、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动画与游戏等方向的基础理论、算法及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方向。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风正派、和谐合作、勇于创新的学术团队。该团队具有良好的数字媒体技术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和学术修养,技术创新能力强,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1项,以及一批省级或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数据可视化和计算机动画等方向的基础研究、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多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厅鉴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多项;在《IET Image Processing》、《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55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开发了“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基于GIS的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监控与预报远程可视化原型系统”、“子午轮胎X光图像缺陷自动检测系统”、“过敏源图像分析系统”等应用系统,经济效益1亿多元,社会效益显著。实验室积极推进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美国、新加坡、香港、韩国等地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及国内IT企业、知名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