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发!2013肖四点题视频,经典!

  [复制链接]
541#
乐晨童馨 发表于 12-12-25 12:52: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亲啊!会好好看
542#
小雨霏霏 发表于 12-12-25 12:57: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谢谢诶
543#
蜗牛崽崽 发表于 12-12-25 12:58: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544#
じo星辰←守候_v 发表于 12-12-25 13:04:11 | 只看该作者
亲,思想道德修养文言文最容易出选择题的题源
1、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①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志士,他们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
    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天下者,夫之,与有责焉耳己。”(顾炎武《日知录》)意思是:保卫天下,就算没有任何地位的平民百姓,也有参与的责任。他认为每个人都应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2、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诗经》 “夙夜在公”,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尚书》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贾谊的《治安策》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这种提倡“先义后利”和反对“见利忘义”的思想,不但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我国当前的道德水平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 “仁者自爱”。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中华各民族始终互相交融,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谦敬既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中国传统道德认为,礼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左传》上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中国传统道德在提倡谦敬礼让的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择善而从”。老子曾以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的事实,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在中国古人看来,诚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信是指一种诚实不欺、遵守诺言的品格。孔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成为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
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道德需要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要实现这种追求,就应当明智。孟子把智看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认为“是非之心,智也”。在古人看来,“明智”则必须“好学”,学习既包括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也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礼记·中庸》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求人们通过勤奋学习,学以成德,学以成性,“变化气质”。
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认为“仁”这种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对人们来说,并不是遥远而不可达到的。人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也非常重视“修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
545#
gu0802 发表于 12-12-25 13:08:08 | 只看该作者
jhhgkhjhgkhg
546#
流年的棋子 发表于 12-12-25 13:08:40 | 只看该作者
!!!!!!!!!!!!!!!!!!!
547#
37号楼梯 发表于 12-12-25 13:09:10 | 只看该作者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548#
waj668668 发表于 12-12-25 13:09:20 | 只看该作者
好,louzhuhaorena
549#
879891572 发表于 12-12-25 13:14:46 | 只看该作者
[r:1][r:1][r:1][r:1]
550#
肖加油 发表于 12-12-25 13:15:3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0 06:46 , Processed in 0.08811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