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行政管理、管理学考研资料

[复制链接]
41#
 楼主| zhou461 发表于 07-8-1 21:17:21 | 只看该作者

考研英语复习参考书及相应的使用方法

一.阅读部分
    1.历年英语考研真题(必备)适合整个阶段使用。不建议一开始就做真题。
    2.张锦芯的200篇这本书阅读题出的很简单,这是公认的。但是有一点希望大家重视,就是它的后半部分有几章,是关于阅读方法技巧的讲解,对阅读很有帮助。我建议大家把这本书买下来,只看这一部分的内容。
    3.吴永鳞的《考研英语必备精读100篇荟萃》把张锦芯的200篇后半部分关于阅读方法技巧的讲解看完后,就可以使用本书来打基础,练习阅读了。主要使用基础篇和中级篇。高级篇太难,并且和考研题出题思路相去甚远。本书的阅读题目出得非常简单,所以使用本书的人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读懂文章,如何分析长难句上。
    4.石春祯的《考研英语阅读220篇》这本书中的阅读文章是所有考研复习书中最难的。建议不要在复习前期使用本书。可以在使用完吴永鳞的《考研英语必备精读100篇荟萃》后再使用本书。尤其是基础不好的考研者建议不要轻易使用它。
    5.曹其军的阅读复习书,索玉柱的阅读复习书这两人的书都是比较好的。如果石春祯的《考研英语阅读220篇》对你来说很难,那么就选择曹或者索编的任一本。
    6.《英语世界》杂志(必备)现在的考研阅读题,有个趋势,就是文体越来越偏向现代报刊文章。所以,考研复习伊始,就要不间断地读英语报刊杂志。而《英语世界》杂志是同类中最好的一本。就是价格偏贵(5元一期)。这本杂志,小说部分和文学部分没有必要看。阅读的时候,最好是一气呵成的看下去,不要一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看中文翻译,这样对英文水平提高不大。当然,如果你的基础不好,实在是做不到,就中英对照着看,并注意把长难句摘录下来,以遍日后再次复习之。
    以上1-6中,无论你的基础如何,1,6是必备的。就我这几年的了解,发现很多人对英语阅读如何去读,如何去解题都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所以2对与大多数人也是必备的。3-5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自由选择。但是基础不好的人(尤其是长难句还没有过关的),3是必须要买的。
    强调:个人觉得考试虫系列的《阅读手记》有害无益。首先,其上介绍的技巧纯粹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已经不大适应现在的出题形式了。其次,有些技巧如何使用是很模糊的,那些“正的不是解,反的是解”,“含义肯定的不是解,含义不肯定的是解”等所谓的技巧,你真的敢在考场上用吗?恐怕你就算用了也觉得心虚,没有底吧!再次,我要提醒一句,所谓的技巧是因人而异的。技巧要自己来总结,来发现,才能知道,也才有信心把技巧用在考场上。
    二.作文部分
    1.《全国大学生作文点评100篇》毛容贵和一个老外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本书收集了全国许多大学生优秀作文,并对每篇文章针对中国学生的弱点进行详细的点评。选文涉及各个方面,题材广。很多优美的语句摘录下来,并且熟记在胸,可以增加文章的亮色(总背一些结构框架,也只是打个骨架,丰腴的血肉还是需要这些优美语句来填补)。这本书我建议每个希望把作文写好的人都买。
    2.《万能作文(考试虫系列)》本书总体上来说还行。使用本书,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修改一篇劣质文章为一篇好的文章上。比如,阅读的时候多想想,书中是怎样把那些好的起承转合的句子用于文章中的?使用了哪些好的句子,这些句子自己学会运用了吗?使用这本书我要提醒的是,那些模式框架最好别去背,没有用的。只要把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等结构型的句子,词组记个20多句,并熟练运用就够了。死记框架,这是笨方法。
    三.词汇部分
    市面上有马德高的星火式词汇速记,谢振元的词汇复习,等等。但我觉得相比之下,张锦芯主审的《考研英语词汇一本全》更好一些。这本书把所有的词汇分成常用核心词汇和补充词汇,这样可以让使用者对核心词汇花多一些的精力记忆,而对补充词汇相对少花一点精力记忆:对于核心词汇,要求不仅能够看到单词知道词义,而且要求会使用;对于扩充词汇,只需看到单词能够知道中文意思就够了。本书没有给出烦琐的例句,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的词组,便于掌握使用
42#
 楼主| zhou461 发表于 07-8-8 20:05:12 | 只看该作者

谈考研信息获得及联系导师的技巧

一、        择专业         
首先要确定你为什么要考研,是为了逃避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学习更多的知识、还是随大流……目的不同,实现起来的决心和肯下的工夫也不同,所以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不要盲目,那只会给你带来无休止的苦恼。
    跨专业要慎重,如果你考上,复试会面临至少一科的加试,导师也会格外“照顾”你,难免会焦头烂额,所以如果真的决定跨专业,那一定要做更为充分的准备。而且万一没考上,想调剂那基本是很难的,好多学校明写出来不接受跨专业和同等学历,就算没有写,在确定调剂名单时候也会最后才考虑的。所以如果你是可跨可不跨的,一定要想清楚,千万不要一时豪情,最后全盘皆输。

二、择校
    看学校要看三点,一是学校本身的实力,二是学校的地理位置,三是自己的实力。
1、有实力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什么的,他们每年不管是报考人数人数还是分数都比较稳定,毕竟敢报那样学校的人不是早有图谋就是随便一试。
首先他们的好处在于你不会在考后跺脚捶胸,发现唯独你考的这一年分数出奇的高……而且考不上对自己的打击也不是很大。
    其次,如果你没有考上,调剂的时候腰杆也会硬的,因为你是考某某名校没有上,会被优先考虑的。 5432考研论坛是考研人的网上考研家园,主要提供考研资料下载,学习讨论等;
    最后,如果你考上了,那将对今后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背景,因为你将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然而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名校竞争会特别激烈,往往有些专业的复试分数会高到让你吐血的地步……进了复试,竞争也会很激烈,虽然说调剂的时候有优势,不过谁也不想调剂吧? 5432考研论坛是考研人的网上考研家园,主要提供考研资料下载,学习讨论等
2、地理位置。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年都是考研的热点,那里名校多不假,可往往本来水平一般的学校,就因为在了个好地方,往往身价倍增。大家不要以为在那些大城市找个相对差一点的学校就会容易考,既然你会这样想,别人也会这样想。历史证明,往往就是这样的学校容易创造一些极品的分数,他们会有严重的大小年情况,如果你不是自信可以把握分数走向,那就…… 考研,考研网,考研论坛,考研资料,考研资讯,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考研医学,金融联考,MBA,法硕
    还有就是要先考虑一下学校的远近,离你本校远近,离你家远近。如果报一个千里迢迢的学校,又没有熟人,那考前考后都不容易获得信息,往往会使自己十分被动的陷入等待,招生办的电话永远不是那么容易打通的,你的好多疑问都不是可以远程解决的。
如果你不幸陷入调剂,那你报了一个近便的学校更会使你省下许多麻烦。调剂时需要原报学校出具一些列书面材料,这往往需要你自己联系和督促,而且接收调剂的学校很多以调剂材料到达的先后顺序确定复试名单和公费名额。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办理,然后发特快专递。如果报考学校很远,那就只有无尽的麻烦了……
    分数线是按照ABC区划定的,C区分数往往比A区低好多,录取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而且C区学校现在也有很多不错的,大家都可以考虑一下。
3、自己的实力。
     一定要对自己的水平有清晰的把握,不要低估自己,更不能高估自己。不知道大家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就我周围同学的情况来看,多数都会选择名校或者中科院,而对于我们这些非名校的毕业生来说,很多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你够了复试分数,面试时被淘汰的可能依然会很大,你得有明显优秀的分数或者能力才能脱颖而出。绝大多数学校都会认你的本科学校,211毕业的有优惠。这就是明目张胆的不公平,不过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实就是这样。所以如果你来自一个二类学校,我劝大家理智一些,不要只认准名校,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水平,免得明年春暖花开时,自己一把辛酸泪。

三、复习        
首先不要把复习想成一件可怕的事情,觉得那就是没日没夜、废寝忘食,那都是不必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至于那样。
    政治: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那些辅导班都没有用,此时正是暑期加强班火热的时候,其实现在学那点到明年早忘了,大可不必画那冤枉钱。不过肯定到时候大家都报了,不报又觉得自己落后了……那些辅导班的讲义还是可以拿来复印一份的,至少不用自己去翻课本了啊,还是不错的。
    选择题一定要多做再多做。不要以为自己把基本知识学好了,到考场上也能选出来。你就算把知识点倒背如流,很多选择题也不一定能不入陷阱,而且就算经过你的分析,你能选对,到了考场上时间也不一定够啊,我们要的是选择题有一定速度。多做题的好处就是加快我们的反应能力,摸清出题者常用的陷阱,考场上不至于头脑发懵。
     问答题从去年开始就只有分析题了,这就是要我们摆脱书本的束缚,答出自己的内容,答出时代的内容。理论性的不须背的很细,平时一定要多积累政治素材,看看报纸新闻什么的,张嘴就一套一套的,批卷老师能不给高分吗?那些答一些理论的,都得不了高分。一定要联系实际,从材料里看到现在社会的情况,再引用一些党中央各大报告的原话,想不得高分都难。我今年主观部分得分45分以上,答得理论性东西也就三分之一不到。
    说到英语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多少兄弟姐妹都是被它给坑了,这东西做题不在多,找找感觉就可以,单词可得多认识点,就不多说了,没考几分,说了怕害了大家。
    专业课这东西大家都不同,就说一点,一定要多做题,可以参考所报学校前些年原题,各大名校历年真题,一般出着出着就出重了……如果只看书,到时候往往会一见题不知道怎么答好,建议大家把书上的知识点也作成一道一道问答题,以题目形式复习重点,千万不要想把所有细节都学到,事实证明那样太累,而且效果不明显……还有关注一下国际国内最新进展,到时候碰上实在不会的题,可以拿这个出来掰,老师会欣然给你一部分分数的……

四、信息的获得        
一定要注意看想报考学校官方网站的所有信息,不要只上一些综合的信息收集网站。比如调剂的时候,很多学校发的信息都很短暂,往往那些网站没有转载就已经撤销了。报考前多联系一下招生单位,他们这时候不忙,而且知道你准备报考,肯定会很热情的(一些自大的学校除外),说不定就会向你透露什么。有些学校复试根本不是1:1.2,如果生源很好,他们会招很多人去,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打听他们又没有这样做的先例。这样做的学校都比较黑,如果你人生地不熟,趁早拉倒。      
还有就是上网收集报考学校的课件和笔记等,可以为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不会心里没底。联系导师很重要,他们有可能对你透题,指点你几下,如果你愿意直接报他门下,批卷子说不定也会照顾。反正考研就是各显神通,千万不要嫌有些事情麻烦,到时候考上了,这些算什么?

五、分数和分数线
    最难熬的莫过于等分数和分数线,心力交瘁、坐立不安,没经历的人恐怕无法体会,劝大家这个时候找点事做,比如联系一下导师,先交上朋友,到时候分不够说不定还来个特批,要不就找工作,做N手准备。
43#
 楼主| zhou461 发表于 07-8-9 19:19:44 | 只看该作者

07年财政专业研究生毕业去向

进公务员系统的:
1人中共中央办公厅
3人财政部
1人中国贸促会
1人中国农科院
1人中国科学院
1人北京市财政局
1人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局
1人郑州国税局
1人北京统计局
1人海淀区审计局
1人朝阳区财政局
1人朝阳市CBD管理委员会
1人杭州市地税局

进银行的有:
4人去了农业银行总行
2人建行深圳分行
1人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
1人民生银行北京分行
1人中国银行安徽分行
1人中国邮政储汇
1人建行河南分行

进企业的有:
7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2人中国网通总部
2人中粮集团
1人广州控股
1人粤财控股
1人中信国际
1人中油国际
1人金融街控股
1人中核集团
1人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
1人中国精密仪器进出口总公司
1人中国航空工业研究所
1人鲁东制药

进学校的有:
1人西南财经大学
1人西南交通大学
1人北京理工大学
1人北京语言大学
1人中央财经大学

考博的有:
1人财科所
1人中央财经大学
44#
sjyzwk 发表于 07-8-10 15:06:59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对你说的东东感兴趣
45#
 楼主| zhou461 发表于 07-8-16 23:27:46 | 只看该作者

考研指导:从七个方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参加考试、工作或是留学都对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去年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更是体会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每次课前都有大量的阅读任务,如果不能按时保质完成,那么上课讨论时就会感觉尴尬,甚至内疚。回答老师提问时如果总以一声简单的“sorry” 应对,那无异于混日子。鉴于英语阅读能力如此重要,笔者想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教学经验,根据全球英语教学研究中证明行之有效的阅读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给各位读者的英语阅读学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为了方便阅读,本文采取问答形式:一共分为七个部分,也就是从七个方面讨论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其中前两个部分是总的介绍,后面五个部分是具体的阅读策略。希望本文对大家的英语阅读学习有所裨益。

    一、什么是英语阅读?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容易被人误解。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学术性阅读的能力。西方专家将阅读方式分为四种:掠读(skimming,旨在寻找主题),浏览(scanning,旨在定位细节),细读(intensive reading,旨在获取信息),泛读(extensive reading,旨在自得其乐)。西方人看报常用前两种方法,学术性阅读通常使用细读法,而小说一般使用泛读法。当然,即使是学术性阅读,有时也用到另外三种方法,但细读是主要方法。细读的内容主要包括:核心词汇、重要句子、话语标志、段落大意、全文内容、文章结构、修辞手段、作者态度等。对于上述内容,下文择要介绍其中一些方面。

    二、阅读需要策略吗?

    对于阅读策略,坊间常和阅读应试技巧混为一谈。广义的阅读策略包含阅读技巧,但阅读技巧只是阅读策略的一部分。阅读策略适合所有的阅读,而阅读应试技巧可能仅适用于某一门或几门考试。但是,各类阅读技巧作为阅读策略的一部分,具有一些共性,不妨讨论一下。对于阅读技巧,坊间有两种看法,其中一种是:我的英语阅读不行,那是因为技巧掌握不好,学好阅读技巧就行了;另一种是:我的英语阅读不行,完全是语言水平不够,阅读技巧对我没帮助。我还是多背单词和分析难句吧。全球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表明,阅读学习策略是有效的。但是,有效不等于万灵。所以,如果英语水平中等偏下,重点应该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辅之以一些简单实用的学习策略,这样英语阅读进步就快。例如,可以练习如何寻找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题。对于中等以及以上水平的同学,在继续加强语言水平的同时,应该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证明行之有效的阅读学习策略,使自己的阅读水平不断地提高,最终实现质的飞跃。例如,可以练习寻找文章中的话语标志(如转折等)和图示文章结构。与此相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运用技巧的能力存在反复。学习技巧时有这么一个过程:刚学会时运用顺利,阅读理解正确率大幅上升,过一段时间所学技巧运用不上,阅读理解正确率与未学技巧时相比持平或偶尔低于原来水平。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是,第一,不要将技巧绝对化和简单化,只依赖技巧而不注意相应的语言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第二,由于对技巧理解不够正确或运用不够熟练,也会造成这种情况。所以,如果所学的技巧是有根据的,而且反复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能帮助自己超越原有的阅读水平。

    三、单词不过关行吗?

    上面两个部分是对英语阅读以及学习策略的一个简单介绍。从这一部分开始,从阅读策略的几个方面作具体论述。首先是词汇问题。很多人将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不高归咎于单词不过关,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阅读能力当然还涉及其他因素,但对单词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水平。关于广度方面,可以参考这样一个标准:如果认知词汇(recognition vocabulary,也叫sight vocabulary)——看见就认识、但未必会使用的词汇——低于六级水平(基本词汇为5,500,不涉及派生词),阅读水平就会受限;如果低于四级水平(基本词汇为4,500,不涉及派生词),受限程度更高。所以,不管是否参加相关考试,大学期间的英语词汇量至少要争取达到六级水平。当然,如果所学专业将来根本用不着英语,那就另当别论了。要想顺利阅读英语外刊,如 Economist, Newsweek, Time等,要求更高一些:词汇量应达到雅思或托福等考试所涉及的范围(7000以上)。至于深度方面,主要问题是对于常见词的意思应掌握多少。常见词一般有多个意义,确切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好在这类常见词汇的意思也不是多得无法应付。它们常有两三个意思,由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习惯,其中一个意思我们最熟悉,其他意思就不甚了了。由于这类词不多,阅读中碰到了就要记下来,然后进行处理。另外,这种较生僻的意义一般都是由其最常见意义引申而来,所以可以结合后者进行记忆。此外,在文章中碰到难词时,如果不妨碍大意的理解,就不应纠缠。也可以根据该词所在的前后判断其大意。

    四、难句不懂怎么办?

    阅读时碰到的难句,很多是其中一个关键词或词组看不懂。也有部分情况是句子结构复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特点不一样,所以中国人理解有些英语句子结构有特别的困难。这样的句子结构有:分隔定语、虚拟语气、省略句、强调句等。阅读时可以把不懂的句子摘抄下来,并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中心,读多了就能把握它们的特点了。

    五、话语标志有哪些?

    话语标志(discourse indicator)主要指表明句子之间关系的连词。常见的有表示转折的,如but, however, yet等;表示因果的,如because, for等;表示举例的,如for example等。只有阅读时关注这类话语标志,才能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作者的论述逻辑。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原因是汉语的句子讲究意合(parataxis),句子之间的关系需要根据意思判断,有时并不借助连词表达。而英语讲究形合(hypotaxis),特别强调以连词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

    六、文章结构重要吗?

    与上一部分一样,这个方面也是英语阅读学习的难点。同样,由于文化和思维的差异,英语文章的行文逻辑和结构(organization)与汉语不同,具有自己固定的套路,需要认真研究。所以,如果阅读时不能把握文章的结构,就难于从总体上把握全文。英语文章之所以有一些固定的结构,也是为了方便读者,使读者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可靠的期待。例如,很多英语文章运用这么一些结构:文章开始举一个例子(进行类比);文章开始讲点奇闻轶事(大多是陈年往事);文章开始给出中心意思。不同的开头会导致不同的下文,所以只要熟悉了其中的模式,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准确度就会大大提高。

    七、作者态度如何看?

    英语阅读中的难点之一就是作者态度的判断。其实,一位高明的读者不仅要学会区分文中阐述的事实(facts)和作者表达的意见(opinions),而且要学会区分作者的意见和其他人的意见。区分事实和意见不难做到:凡是含有赞同(approval)或不赞同(disapproval)等态度的部分就是意见表述,反之一般为事实陈述。把握作者态度同样要关注作者表示意见的部分,根据其中表示意见的词汇判断态度的褒贬。
46#
1111at 发表于 07-8-29 19:30:24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管理的试题您有吗?
47#
 楼主| zhou461 发表于 07-8-31 09:5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1111at 的帖子

有企业管理的初试复试试题
48#
 楼主| zhou461 发表于 07-9-10 23:19:24 | 只看该作者

考研捷径之数学篇

数学是与专业课并列的最重要的科目,用时最长。一般总分高的学生数学分数都高,即数学是提分的一门科目。只凭数学一门课,拉十到二十分是比较容易的,而十到二十分对于考研是相当大的差距。学习数学的要点是: a. 注重基本概念、定理(就像练武时的扎马步,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b. 多动手做题(不能只看不动笔, 1 + 1 = 2 这样简单的东西也要写出来)。
1. 我的考研之路
我数学复习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大致分六轮:
1) 3 月初开学—— 6 月 15 日 :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和陈文登《复习指南》对应章节(平均四天一章)。这一遍最仔细,也耗时最多。弄完之后基本掌握了各种题型的解法和考研大纲的要求。这一轮完成后基本上数学考高分就有了信心,因为很多人连《复习指南》的书还没看过呢。
2) 6 月 15 日 —— 8 月 11 日 :这段时间我把《复习指南》又做了一遍,同时把从上一届学姐那里买的《数学大纲解析》做了一遍。这一轮完成后,虽然不能全部融会贯通,但基本建立了数学的框架体系,考研数学的信心更足了。因为很多人《复习指南》第一遍还没完呢。
3) 8 月 11 日 —— 10 月 1 日 :数学弄了两遍,基本题型已经能够解决了(《复习指南》太熟了,看着就要吐)。这时感觉做的题不多,急切希望作些题练练手,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于是从图书馆借了本陈文登的《题型集粹》,做了一遍(平均 1 、 2 天一章)。因为这段时间准备并参加了一个比赛,有些分神,所以进度较慢。
4) 10 月 1 日 —— 11 月 11 日 :把《复习指南》又做了一遍,主要目的是在很短时间内,完全建立数学框架体系,达到融会贯通。因为有了前三轮的基础,所以这一轮完成的比较顺利。但由于去外地参加那个比赛的答辩以及准备期末考试,进度依然不快。
5) 11 月 11 日 ——考前一周:基本没什么事了,全心全意备考。这段时间主要是做模拟题和真题。把买来的李永乐《 400 题》连续做了两遍,又把十年真题做了一遍(留着去年真题到考前一周做)。这时已经信心十足了。
6) 考前一周——考试:才发现时间有些紧了。迅速把《复习指南》扫了一遍,卡着时间做了一下去年真题(不管好坏,千万别忘心里去),剩下一、两天把以前总结在本子上的公式、解题方法看了一遍,感觉效果不错。
2. 参考捷径
本人是数学专业学生(今年考数一),对数学要求较高。比如我第一轮的复习
其实速度是比较快的,一般人难以做到(当然,数二、数三、数四内容少,努力学完全有可能),有些也不必做到。下面是我和其他一些研友共同探讨出来的一条路,按照这条路走完,正常的话,数学应该能拿 140 分左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 3 月初开学——暑假前:课本、课后题、复习指导书(李永乐、陈文登、其他人的也行。如果用陈的指南,现代部分做李的《现代辅导讲义》)做一遍。可以先把课本做完再做复习指导书,也可以像我一样一章一章做过去,关键是做完就行(数一可以迟一些,但不能超过放假后两周)。当然,此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刚刚做完一章,回头再看已经忘了。不用担心,这是刚开始做题少的缘故,随着数学复习的深入,自然会有质的提高(想看到整个森林,你要先一棵一棵的把树栽上)。目的:掌握各知识点和大纲基本要求。
2) 暑假放假—— 9 月 1 日开学:复习指导书再做一遍。目的: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更深入的掌握各知识点。
3) 9 月 1 日 —— 11 月初:找本习题集做一遍。有时间再把复习指导书做一遍,时间短的话看一遍课本也行。目的:提高计算能力,融会贯通。
4) 11 月初——考前一周:模拟题、真题(留一套)至少各做一遍。有时间把课本再扫一遍。目的:和考研挂钩,探寻历年出题规律,提高考研分数。
5) 考前一周——考试:看总结的东西,做一套真题。目的:查漏补缺,保持良好状态,迎接考试。
在每一遍之后都要有一个深刻的思考过程 ,看看这一遍下来与上一遍有什么不同,如果发现了赶紧记下来,若没有什么变化,这一遍相当于白看。
3. 书评
1) 陈文登《复习指南》★★★:强烈推荐。此书将不少东西模式化,优点是条理清楚,解题步骤明了,尤其是高数,相当经典。缺点是一些活的、新的题型没有跟上变化、及时修订,尤其是线代,故认为线代复习不要看《复习指南》。总体来说此书相当不错。
2) 李永乐《复习全书》★★:一直有人把《复习指南》和李的《复习全书》做比较。普遍看法是李的简单、陈的难。个人认为不能用简单、复杂来评判。李的书知识点划分的更为精细,应用的方法更为基础,或者说是让人更容易想到,这一点在 400 题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太细,也就导致稍嫌繁琐。总体来说此书不错。
3) 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强烈推荐。此书我没做过,但做过的人都说不错,且刚好弥补陈《复习指南》的不足。优点是题型多而全,一些方法比较经典,归纳的也不错。缺点是难度不够,而且过细。
4) 《考研数学大纲解析》:适合用作参考,不做也罢。上边有错误解法讲解,可以看一下。和指导书不一样的地方以此书为准(如数理统计区间估计方、圆括号等)。
5) 陈文登《题型精粹》★★:推荐一下。目前同类型的习题书不多。相比较而言,还算可以的。做完后基本能达到练手的目的。和复习指南思路相同,更难一些。总结了更多的公式和技巧,但考研一般不考。
6) 李永乐《 400 题》★★★:强烈推荐。与陈的书风格不同,是一本创新性质的模拟题。有一定难度。做完陈的复习指南,再做此书,效果相当不错。做此书重点不是看答了多少分,而是看从每一套题中学会了什么,找到了哪些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这个时候发现比考试时发现好的多,建议每一套后都要有一个深刻的总结过程。
7) 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推荐一下。主要是没发现更好的真题书。优点是有错误解法,书比较厚,解析的还行。缺点是没有采纳各家之长而达到经典的地步,个别题解析方法不全。选真题书要慎重,解析一定要详细,即选“厚”一点的。做真题一定要注意在 03 年前后的题型变化,也就是 03 年及其以后的要重点研究(各科都是如此)。
作者的话:考研结束了。本人以较高的分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近一年的备考过程中,不断有人问我:“考研有没有什么捷径?”(其实,不走弯路就是捷径)。“怎么复习才能考上?”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些考研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在考研路上行走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本文由五篇文章组合而成,写作目的是:尽我个人的最大努力帮助愿继续深造的人才们少走弯路,顺利考上研究生。
49#
 楼主| zhou461 发表于 07-9-10 23:29:13 | 只看该作者

数学考150分的经验

应该说我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错的,但之前并没有料到考研会拿到满分,这可能多少也会有运气的成分吧。回头看看考研复习过程发现的确复习的策略与方式都很到位,也算是付出了努力的结果。先大体说一下我数学复习的安排。  
  我并不赞成题海战术,尤其在数学上更是如此,数学更强调的是数学基础即对基本概念,定理的把握,这不只是能记住这些东西,而且能够知道它的来龙去脉,能够独立推导,并很清楚它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的考察点。同样数学还强调灵活的数学思维,这还是建立在对基本的东西很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单纯多做题可能会多见识一些题型,但对于一些很灵活有新意的题目就可能无法应对,这和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考研题目越来越倾向于出得活一些,而且出题的人与办辅导班的人之间的较量也越来越尖锐和直接,这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真的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不至于陷入听天由命的境地。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来自于老老实实地将基础打牢,这一点上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想不论是考研还是成就一番别的什么事情,要想成功,首先要沉得住气,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做一天算一天,同时要善于控制事情发展的节奏,不论太快抑或太慢都不好,你都得去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去解决。一个人不论处于顺风还是逆风,都要学会不断的去跟自己出难题,不断地去反省自己,自己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才能最后成功,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忠告吧。下面切入正题。  
  第一阶段:在我的数学复习过程中,打基础占了一半左右的时间。这可能和大多数人一上来就用陈文灯的书有比较大的差别。从3月中下旬到7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看课本,没有接触任何数学的考研资料。高数与线代用的都是南开上课时的教材,顺便看了看原来大一大二时买的北大双博士系列的两本学习辅导书(不是用来考研的那一套),其中线代那一本作为基础部分的练习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这一过程中课本看得很细,单是高数与线代就作了5本笔记,记的大多是一些定理,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推导,以及自己认为可以出题的切入点,这一过程现在看来很笨,但事实上越到考研的后一阶段它的效用就越发明显,而且不论考题如何变动,掌握了基础的东西,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这期间由于这种复习方式很磨人的性子,的确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所以五一的时候就借钱去泰山玩了一趟(考研中如果状态不好,一定要即时调整,放松自己)。而正是因为这次出游,回来将数学考研班给退掉了,回头想想如果暑假真的上考研班,以那种进度,我的数学肯定会出很大的问题,这次出游也算是一件很幸运而必要的行动吧。概率用的是浙大的教材,由于前面复习高数与线代时间没掌握好,到7月底我才开始看概率课本,当时还没觉察到时间的紧迫,直到系里有一位女生告诉我金融系女生那边陈文灯的书都看了3-4遍了,我才有点警醒。接下来的一个月,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却也是我考研阶段成果最丰的时候,尤其是数学,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若没有那次很不经意的对话,我想考研的结局会变的不可想象。那段时间我一般是晚上2点左右睡觉,早晨7:30就起了,真的没有觉得过累,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大学过程中学得最投入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但这也留下了一些问题,这在后面会提到。在我考研过程中这种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不经意的偶然事件最后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经历多了使我觉得有种很幸运的感觉,在关键时刻我的运气显得一直都好于一般人,当然我想这里也会有一个在关键时刻捕捉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问题,之所以提这一点是希望大家有这点意识,留意一些小事,同时不要过于计较小的得失,不要患得患失,记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上是数学第一阶段的复习  
。  
  第二阶段:从7月底起,我开始加紧看概率课本,参考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与习题的概率部分的题目,因为当时也的确没时间细细的去看了,这样大概用了5天时间,坦白说陈文灯概率的题目的确范围太小,套路过于老化,以致正对着出题人的枪眼,而且有些也过于基础,成为一种定式以后反而变成了坏事,你可能会去套一些定式,却不会留意如何从这些题目或者题型中去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这样你可以掌握一个很窄的模式,却丢掉了涵盖范围更广的东西。不过在那个时候,因为本身我的概率就学得很粗糙,对一些基本的思想都没搞清楚,基础非常薄弱,复习指南上的题还是相对适合我当时的水平的。但是仍然会很心虚,根据学微积分与线代的经验,我知道我对于概率的掌握还没到那种真正学进去的程度,思维的东西没有学到,学到的只是定式或者说是模式。要提一点就是数学含三门,可能会学完概率忘了微积分,所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逐渐缩短这种循环周期,我并不主张三门课齐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基于以上这种想法,接下来我又回到微积分的复习。这时发现微积分忘得差不多了,应该说定理,概念还是很清楚,但是手特别生,最初复习时的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一点都找不到,所以这段时间有点心慌,但由于这段时间复习强度大,而且的确驱动力非常大,所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对于大家而言,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解自己的心态,定下心来,千万不要慌张,自乱阵脚。微积分看的是陈文灯复习指南的微积分部分,没有看习题集,也没有再做别的更多的题目,这一过程花了10天左右吧,事实上可能算起来看了两遍,但我先要提一下,对于考研辅导书除了政治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本书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看好几遍,我的第二遍只是很快地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思路总结了一下进行了一下归类,整理了一些东西,算不上看了一遍书。但这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你第一遍就要看得很好,在看之前有很多同学说第一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必须看好几遍,但我看的时候很流畅地就下来了,并没有觉得题很难,只是有些题有点偏,而且这一过程中,还能发现一些更好的思路,还可以从陈的思路进行扩展,去自己总结一些思路。这些东西我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细说,这就要靠大家各自的领悟能力自己去把握了。我想这段能够顺利地推进应该是第一阶段复习的结果,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大部分题目你即便没有看专门的考研辅导书也能单凭自己想出来,这就是你第一阶段复习要实现的目标,因此第二阶段只是一个适应考研题型的阶段,锻炼一下熟练程度,第一阶段是起基础作用,甚至决定作用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我想如果你能真的体验到这种感觉,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  
  看完微积分,接下来是线代,一位上研的老乡给了一本胡金德的线代辅导(恩波的那本小册子)说很好,我也不想买新书就想将就着用吧,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经典的教材,对于提高线代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当时也是先看一遍,然后将一些好东西给记下来,也就相当于两遍吧。这一过程花了5天,因为一共是五章,刚好一天一章,当然这里的一天一般也只是一个上午,下午会看专业课中的西经,晚上一般留给英语。然后就是概率论了,这也是我觉得最怕的一部分。刚好有一天中午很烦躁没睡好,下午学习没精神,于是去书店逛了逛,准备买一本概率辅导书,这也是我考研用的第一本自己买的书,其他的都是别人送的旧版的,所以如果你经济有点困难的话,买旧版教材是一样的,关键你要真正学到东西。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姚孟臣的概率辅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那本概率与数理统计习题集的提高篇),书前有基础内容的提要,然后每章有相对较多的习题,但特点在于他的解答也非常详尽,这样的体例是最适合我的,我想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一种。至少纯习题式的书我一直就很不喜欢,包括英语在内。正是这本书使得我数学最大的一个空洞被弥补上了,而且应该说此后我才真正知道我是懂概率而不是仅会做概率题,但这一结果却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去琢磨不断地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分布函数F(x),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复习改变了对其的认识,今年的倒第二道题目肯定会做错,所以并不一定要把所有题目都做过,你也无法实现这一点,重要得是你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功底,做题不是为了做多少数目给自己一点安慰,这只是自己骗自己,而是要从做题中得到东西,包括思维的锻炼以及掌握一些比较好的题型,甚至要自己去引申一些题型。这是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这本书是我觉得考研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仍记得。  
  第三阶段:对我而言第二阶段的结束已经数学基本上就定型了,而且这时已经是8月底9月初了,政治还没开始看,专业课也只是在第二阶段看了一点,所以这一段数学开始减少,从9月到考前只看了李永乐的400题,感觉很好,题目里知识点涵盖很多,技巧比较强,题也出得比较规范,没有偏题怪题,一般2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一套,一般能在140左右,而且做数三感觉比数四相应部分还要简单些,之间还做了历年真题,觉得比较简单,一般都能两个小时拿下90分左右(大家应该注意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辅导资料,所以一定不要刚开始复习就草率地做完),但后来也发现有一点问题,就是400题的概率与线代比较强而微积分相对较弱,所以后来考前还做了几套严守权的,感觉比较难,也做了几套陈的,都不太理想,这时也快考试了,所以也比较紧张,那么这一过程中调整心态就很重要了。大家要记住平时考得好并不意味着真考试时就能出好成绩,一般都会打个折扣,所以即便你在平时模考时成绩很好,也不要掉以轻心。考前几天还是适当做几套题,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维持一下做题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上考场,一定不要过度紧张,但适度的紧张却是一件好事也不要害怕,考试的时候我才发现,平常做题与真正上考场绝对是两回事,心态的变化使得你在考场上思维会有些过于活跃无法集中,所以水平的发挥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至少我觉得做03题时题目不是很难,但却很不顺手,比如那个应用题5分钟就出答案了,可考试的时候会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于是反复琢磨,白白耽搁了20多分钟,最后时间觉得很紧张。这里数学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经历。数学最后一道题我想了30多分钟没出来,离考试结束只有8分钟了,前面的题目都是很快做出来还没有检查,这时我想放弃,回去检查前面的题目,监考老师在我边上走来走去,一时烦躁却突然冒出了灵感,2分钟搞定了这道题目,考试的时候的确有些难题是需要放弃,但有时你也许只需再坚持一会儿。此外对于会做的题目一定要拿下,把握住做题的精准度,不要无谓失分,这就要求平常复习时养成严谨的习惯以及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好了,数学这一篇就到这儿,写得比较详细一些是因为数学150分比重的确太大,而且从我周围人的情况看,如果你数学上了130,其他的不要太差,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  
  总结一下就是:  
  1:注重基础,这是许多人可能都听别人所过但又不知如何入手的一点,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到别人成功辉煌的同时你也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他(她)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考研本身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测定,一个系统的工程。  
  2:着力于思维的锻炼,它对于成绩的提高是整体性的,也是最可靠的途经。  
  3:选好辅导书。我做的题目肯定不算最多的,甚至相对许多人是比较少的,但有一点我看的书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数学的每一门我都分别选了一册我认为最好的辅导教材,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选书方法,也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没有必要将赌注都压在一本书上,也没有必要一本书反反复复地看。  
  4:稳定心态,不论复习状态或效果是好是坏,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这点上文中提到了比较多。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并不一定对任何人都有用,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定复习计划和选择复习方法,复习的主动权应该始终把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东西只是给你一个参考。
50#
zhangjiayuan 发表于 07-9-11 12:12:23 | 只看该作者
大小年很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4 19:08 , Processed in 0.56953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