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1、概述:《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约成书为战国早期,相传为传述春秋而作。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朝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并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揭露暴虐昏庸、贪婪荒淫之辈,肯定忠良正直之士。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成书于战国初年。语录体是其文体的基本特征,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其中已有萌芽。《论语》的文学色彩则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孟子》】《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而成,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书中表达了孟子要求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激越情感和刚直个性。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和气势浩然的文风是其散文的主要特征。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庄子》是先秦说理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共33篇。它的哲学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以“道”作为其基础和最高范畴。 《荀子》】荀子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主张“性恶论”及隆礼重法。《荀子》一书现存32篇,是其学说及思想的集中体现。荀文以其清晰的说理、论辩的透辟和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
【《韩非子》】韩非子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他将老子主张的“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并将前期法家的法、术、势三者冶为一炉,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文多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峭犀利、锋芒毕露,所向披靡,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