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笔记] 2012-史上最详细的普心笔记,每天更新一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82627521 发表于 11-6-26 19:1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82627521 于 2011-6-26 19:41 编辑


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的笔记,每天更新一章...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三章 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1、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感觉即是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一些简单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3、感觉的意义: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们能够认识并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也能够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实现自我调节;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也包括信息的平衡,信息超载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由感觉剥夺实验造成的信息不足将使人无法忍受由此而产生的不安和痛苦;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材料,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堆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4、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
5、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具有反射的性质,即感觉不仅包含感受器的活动-获得外界刺激的信息,也包含效应器的活动-神经中枢对感受器的反射性调整或自动化调节.
6、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前三个是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即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7、20世纪初,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不会有很大变化.
8、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感觉编码.
9、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如视神经受到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听觉等,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是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我们直接感觉的东西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感觉,而不是外物的性质.
10、缪勒的理论合理之处:第一,他承认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第二,他承认感官的分化。缪勒的理论缺点是:第一,因为他不了解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译码过程,故他否认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否认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而认为感觉是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第二,他不了解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11、动物进化的历史告诉我们,感觉神经的分化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结果.
12、特异化理论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如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些神经元分别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激活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13、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14、人的感官只能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就是感觉阈限,感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
1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就叫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影响绝对阈限的因素有:人的活动的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等.
16、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17、韦伯定律是指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决定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即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常数K,K是韦伯分数,它越小,感觉越敏锐,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18、对数定律的前提:假定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故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对数定律以韦伯定律为基础,故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缺点是他所假定的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经为事实所否定.
19、斯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并提出了乘方定律,认为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即知觉到得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的,乘方指数n代表了心理量随刺激量变化的幅度,n>1则心理量增加的幅度大于刺激量增加的幅度.
20、对能量分布较大的感觉通道来说,乘方函数的指数较低,因而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对能量分布较小的感觉通道来说,乘方函数的指数较高,因而物理量变化的效果更明显.
21、对数定律的理论意义:它说明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根据刺激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实践意义:它可以作为某些工程计算的依据.
22、用数量估计法得到的乘方定律受到背景效应和反应偏向的影响;小范围的刺激比大范围的刺激会产生较陡峭的乘方函数,即得到较大的指数;当使用的刺激接近于绝对感觉阈限时,乘方函数的指数较大;选定的标准刺激越大乘方函数的指数越大;故在不同刺激条件下,某种感觉的乘方指数是变化的.
23、反应的凝缩是指刺激的变化范围很大时,知觉反应却只发生很小的变化这一现象,在刺激的强度很大时变化,效果更明显.
沙发
 楼主| 282627521 发表于 11-6-26 19:41: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 视觉
1、视觉是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一种经验;视觉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光,视觉产生的内部条件是视觉器官的特点,即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2、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是5*(10的十四次)到5*(10的十五次);波长范围是380nm到780nm;波长从长到短的单色光是: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从长到短的电磁辐射是:交流电、广播频带、雷达、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3、人眼的许多特性主要是长期适应太阳光的特性产生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产生由红到紫的各色光谱,这一现象叫色散.
4、视觉刺激物-光的特性,既包括光源的特性也包括具有反射作用的物体表面的特性.
5、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6、人眼是视觉器官,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人的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角膜有屈光作用,光线通过角膜发生屈折进入眼内,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虹膜中间有个孔叫瞳孔,虹膜是一种伺服-控制系统,它随着落在网膜上光线的多少而调节瞳孔的大小,内层为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其中的感光细胞有: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眼球内容物分三部分:房水、晶体和玻璃体,他们都是屈光介质.
7、眼睛的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8、眼睛的光路系统: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使物象聚焦在视网膜的中央凹部位.
9、近视觉时,晶体曲率半径下降,放大率提高.
10、在眼球外面还有三对眼外肌,分别受眼动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支配,使眼球向不同的方向运动.
11、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最外层是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第二层含有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最内层含有神经节细胞.
12、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的区别:数量不同,人的网膜上有1.2亿个棒体细胞和600万个锥体细胞;形态不同,棒体细胞细长、呈棒状、锥体细胞短粗、呈锥形;分布不同,在网膜中央窝只有锥体、没有棒体,这是对光最敏感的区域,离开中央窝,棒体细胞急剧增加,在16度到20度最多,在网膜边缘只有很少的锥体细胞;功能不同: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13、在网膜中央窝附近有一个对光不敏感的区域叫盲点,来自视网膜的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在这里汇聚成视神经.
14、当光线作用于视觉感受器时,棒体细胞与锥体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它所释放的能量,能激发感受细胞发放神经冲动,这一现象就是视觉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15、对视觉感受器来说,具有换能作用的物质叫视觉色素,它包含在视觉感受器外段成百个环体中.
16、棒体细胞的视觉色素叫视紫红质,由视黄醛和视蛋白构成,视黄醛是一种光敏集团,结构近似于维生素A.
17、在光的作用下,视黄醛的形状在变化、化学结构也在变化,这个过程叫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在视紫红质分解过程的最后阶段,出现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就能激发神经的冲动.
18、视觉的传导机制:电信号从感受器产生以后,沿着视神经传至大脑,传递机制有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颞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侧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19、影响神经信号加工的各种因素:视网膜上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的数量远远超过视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因此来自视觉感受器的神经兴奋必然出现聚合作用,由于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的数量不同,他们会聚到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上的会聚比例不同,影响视觉信息的加工;视觉系统的侧抑制作用也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
20、侧抑制是由哈特林和雷特里夫用马蹄蟹做实验发现的,即相邻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
21、由于侧抑制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
22、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受刺激时能看到闪光,与第十七区邻近的另一些脑区负责进一步加工视觉的信号,产生更复杂、更精细的视觉-受损将产生各种失认症.
23、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休伯和威塞尔对视觉感受野进行了系统研究,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网膜上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24、外侧膝状体细胞的感受野呈圆形,其中心与周围具有对抗的性质,对一个细小的光点作出反应;皮层细胞的感受野同样具有开去和关区两个对抗区域,左右排列,对线条作出反应.
25、休伯和威塞尔把皮层细胞分为简单细胞,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他们之间也存在会聚关系,且对事物越来越一般的属性作出反应
26、神经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给网膜上的、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作出反应,这种高级神经元叫特征觉察器,人类具有边界、直线、运动、方向和角度等特征觉察器.
27、视觉系统存在两条通路:一条是大细胞通路-M通路,处理物体运动时的形状信息,主要与运动有关;另一条是小细胞通路-P通路,处理特定波长的信息,主要与颜色有关.
28、视觉系统对运动方向的分析,早在视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中就已经开始了,而不只是发生在皮层上.
29、视觉不仅依赖于视觉感受器的活动 ,而且依赖于中枢对视觉器官的反馈性调节-使视觉器官可以更有效的感知世界.
30、光线的基本特性有强度、波长、空间分布和持续时间,由视觉系统对它们反应,产生明度、颜色、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等现象.
31、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的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也受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和背景亮度的影响.
32、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与物体的照度无关.
33、人的视觉系统对光强的反应范围是从10的负六次烛光每平方米到10的七次烛光每平方米,前者是视觉系统对光强的绝对阈限.
34、明度的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大小都与光刺激作用的网膜部位有关,网膜上棒体细胞分布叫密集的地方对光的感受性较高,因而明度的绝对阈限较低.
35、普肯耶现象是指当人们从锥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为出现了明度的变化.
36、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决定于占优势的波长,对物体表面来说,决定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选择性反射;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37、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三度空间的颜色立体来说明,垂直轴代表明度的变化,上端是白色,下端是黑色,中间是各种状态的灰色;立体的圆周代表各种不同的色调;从圆周到中心或黑白方向,饱和度逐渐变得不饱和,圆周上饱和度最高,圆心处饱和度最低.
38、颜色混合分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是不同波长的光线同时作用于眼睛,在视觉系统中实现的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即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是将两种颜色混合后作用于视觉系统引起的,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39、色觉缺陷有色弱和色盲;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的光来匹配光谱上任何一种波长的光,但是他们对三种波长的光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在刺激光较弱时,这些人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色盲又分为局部色盲和全色盲,局部色盲的人颜色经验范围比正常人小,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一般是由于缺乏椎体系统.
40、三色说:最初是由托马斯-杨提出来的,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他分别收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赫尔姆霍兹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拓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更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更敏感,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41、三色说的缺陷:它不能用来解释红绿色盲,因为按三色说,红绿色盲患者应该是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而黄色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装置的病人应该没有黄色经验,这与患者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相符合的.
42、对立过程理论:也成四色说,是由黑林提出的,认为视网膜上存在着三对视素,分别是白黑视素、红绿色素和黄蓝视素,他们这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前刺激时是异化作用,后刺激时是同化作用.
43、注视蓝色一段时间再注视黄色,这是会觉得黄色比平时更黄,原因是,根据对立过程理论,由于延长注视蓝色的时间,使黄蓝系统中的蓝色分子消耗殆尽,因而在注视黄色时,黄蓝系统中的黄色分子能充分发挥作用.
44、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在视觉系统的更高级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45、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分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颜色对比指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对比使物体的颜色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明度的对比效应是指某个物体的反射的光量相同时,由于周围物体的明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明度经验.
46、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马赫带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来自明暗交界处亮区一侧的抑制大于来自暗区一侧的一致,因而使暗区的边界显的更暗,同样,来自明暗交界处暗区一侧的抑制小于亮区一侧的一致,因而使亮区的边界显的更亮.
47、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大小来表示,所谓视角,是指物体通过眼睛节点时所形成的夹角,视角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离眼睛的距离,视觉小,视力好.
48、视敏度一般可以分成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和游标敏度;最小可见敏度是指视觉系统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测量这种敏度通常以白色背景上一条黑色线作为测试图形;游标敏度是用游标来测定的,要求被试能够分辨两条线段的相对移动;最小间隔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区别物体间最小间隔的能力,在医院检查视力时,通常使用E型视标和C蓝道环.
49、影响视敏度的因素:网膜受刺激的部位,背景的照明、物体与背景的对比,眼睛的适应状态等.
50、适应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一般是感受性变低了,但也有变高的,如暗适应;视觉适应可以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滞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在三十到四十分钟内完成;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在五分钟左右完成.
51、视网膜上的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都参与暗适应过程,但作用大小和起作用的阶段不同,在暗适应最初的7-10分钟内,感觉阈限骤降、感受性骤升,出现棒锥裂,先是锥体细胞其作用,然后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同时其作用,并出现棒锥裂,然后就剩下棒体细胞自己起作用.
52、在暗适应时,红光只使锥体细胞活动,而不能使棒体细胞活动,故可以缩短暗适应的时间,比如值夜班的飞行员,需要戴红眼镜.
53、研究视觉适应的意义:人们可以利用它的规律提高视觉的效果;避免在异常情况下光线对眼镜的破坏作用.
54、后像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正后像是指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负后像是指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
板凳
 楼主| 282627521 发表于 11-6-26 19:41:41 | 只看该作者
55、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是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表示了视觉系统分辨时间能力的极限;亮度与闪光融合频率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费里-波特定律.
56闪烁光的亮度而后闪光照射区域是影响闪光融合的两个因素.
57、视觉掩蔽是指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
地板
 楼主| 282627521 发表于 11-6-26 19:42:13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听觉
1、物体振动时对周围空气产生压力,使空气的分子做疏密相间的运动这就是声波,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波的物理特性有频率、振幅和波形,对应的听觉特性是音调、音响和音色;频率是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它决定音调的大小;振幅是指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它决定音响;波形决定音色;人耳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20000HZ.
3、根据发声体的振动是否具有周期性,声音还分为乐音和噪音.
4、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作用主要是收集声音;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锤骨一端固定在鼓膜上,镫骨一端固定在卵圆窗上;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后者是人的听觉器官,耳蜗分三部分:鼓阶、中阶和前庭阶,鼓阶与中阶被基底膜分开,基底膜在靠近卵圆窗的一端最狭窄,在蜗顶最宽.
5、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包含着大量的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毛细胞是听觉感受器;毛细胞的细毛突入由耳蜗液充满的中阶内,声音经过镫骨的运动产生压力波,引起耳蜗液的振动,由此带动基底膜的运动,并使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实现能量的转换.
6、声音的传导途径有三种:生理性传导、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空气传导是指鼓膜振动引起中耳室内的空气振动,然后经由正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骨传导是指声波从颅骨传入内耳,骨传导效率较差,但也排除了体内各种噪音的干扰;当声音从外耳道传至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由于鼓膜的面积与镫骨覆盖的卵圆窗的面积比为20比1,因此,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大约提高20-30倍,声音的这条传导途径为生理性传导.
7、听觉的传导机制:(毛细胞的轴突离开耳蜗组成了听神经,即第八对脑神经)听神经先投射到脑干的髓质,然后和背侧或腹侧的耳蜗神经核形成突出,这些区域的细胞轴突形成外侧丘系,最后终止于下丘的离散区,最后从下丘开始,经过背侧和腹侧的内侧膝状体,形成了两条通道,腹侧通道投射到听觉的核心皮层,背侧通道投射到第二级区.
8、听觉系统为皮层提供了同侧输入和对侧输入,且以对侧为主,故皮层的每个耳蜗神经核中都有双向的表征.
9、听觉的中枢机制:听觉系统的单个神经元编码声音的频率,不同神经元对不同的频率有最大的敏感性;皮下神经核细胞对较宽的频率敏感,而更高层次的细胞对较窄的频率敏感,人类的听觉系统的二级区对言语声音敏感.
10、音调主要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是16-20000hz,音乐的音调范围是50-5000hz,言语的音调范围是300-5000hz,人耳最敏感的区域是1000-4000hz.
11、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在1000hz以上,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几乎是线性的,音调的上升低于频率的上升;在1000hz以下,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不是线性的,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12、音响是主要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音响还与声音频率有关,不同的声压水平产生同样的响度、相同的声压水平产生了不同的响度.
13、声音的掩蔽是指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的现象,声音掩蔽有三种:纯音的掩蔽,即用一个纯音做掩蔽音,观察它对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影响;噪音对纯音的掩蔽;纯音和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14、影响声音掩蔽的因素:声音的频率、掩蔽音的强度和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时间间隔.
15、掩蔽的规律:与掩蔽音频率接近的声音,受到的掩蔽作用大,频率相差越远受到的掩蔽作用就越小,频率太近产生拍音;低频掩蔽音对高频声音的掩蔽作用,大于高频掩蔽音对低频声音的掩蔽;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即掩蔽音的强度高,掩蔽作用所覆盖的频率范围增加.
16、频率理论,又称为电话理论,是由罗-费尔德于1886年提出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是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即通过镫骨和基底膜的振动次数来分析声音的不同频率,产生不同的音调;缺陷: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和人耳可以接受超过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
17、共鸣理论:也称位置理论,是由赫尔姆霍兹提出的,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人耳基底膜有约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反应不同频率的声音,基底膜的振动引起不同横纤维的反应,进而产生不同的音调;缺陷:人耳能够接受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比是1000:1,而基底膜上横纤维长短之比仅为10:1,故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18、行波理论,是由冯-贝克西发展赫尔姆霍兹的共鸣说的合理部分,提出的一种新的位置理论,认为,声波传导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升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即基底膜的最大振幅的不同位置对不同声音的频率进行反应;缺点是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19、神经齐射理论:是由韦弗尔提出的,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四百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和声音的频率相对应,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这时将按神经纤维齐射原则发生作用,即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能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缺陷:不能反应频率超过5000hz的声波.
第四节 其他感觉
1、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为触点、冷点、温点和通点,拇指肚的触点最多,鼻尖的冷点和温点最多,前臂掌面的通点最多.
2、肤觉的意义: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人们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和触觉分不开;在视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肤觉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肤觉对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丧失了痛觉、温觉和冷觉,就不能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3、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梯度)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触压觉,触压觉分触觉和压觉两种;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这种感觉叫触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叫压觉,振动觉和痒觉属于触压觉.
4、触觉的感受器是分布于真皮层内的几种神经末梢,如迈斯纳触觉小体、毛囊神经末梢和环层小体等.
5、触觉的传导机制:触觉的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由触觉感受器发出的神经纤维到达脊髓后柱的薄束和锲状束,第二级由薄束和锲状束开始,经延脑,大脑脚到丘脑腹侧核;第三级从丘脑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6、对压力的敏感部位,按敏感高低顺序依次是面部、躯干、手指和上下肢.
7、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辨别阈限,通常用两点阈规来进行测量,手指的阈限值最低.
8、指尖和舌尖的触觉定位能力最准确,平均误差在一毫米左右,一般,由精细肌肉控制的身体部位,触觉定位比较敏感.
9、一种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的,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罗弗尼氏小体接受温的刺激,克劳斯死氏球接受冷的刺激.
10、身体的不同部位,生理零度不同,因为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温度觉还取决于受刺激的皮肤面积的大小.
11、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痛觉的作用是具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作用.
12、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触觉的传导通路:痛觉感受器的神经纤维穿过脊髓后根到达后角的灰质,在这里交换神经元,然后沿着脊髓-丘脑侧束终止于丘脑神经核,然后由丘脑发出纤维到达大脑皮层.
13、影响痛觉的因素:文化环境,经验的作用,人对伤害性刺激的认识,暗示的作用,机体的状态如强烈而持久的注意能减轻或消除痛苦.
14、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嗅觉的传导通路:刺激作用于鼻腔上不黏膜中的嗅细胞,产生神经兴奋,经嗅束传至嗅觉的皮层部位-海马回、沟内,因而产生嗅觉.
15、影响嗅觉感受性的因素:对不同性质的刺激物有不同的感受性;它和环境因素、机体状态有关;适应会使嗅觉感受性明显下降.
16、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觉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舌尖对甜最敏感,舌中、舌两侧分别对咸和酸最敏感,舌后对苦最敏感;脊椎动物没有单独的味神经,在皮层上也没有精确的定位.
17、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味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甜和咸在37度最敏感,奎宁在17度最敏感.
18、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厨师做菜越来越咸就是味觉适应的结果,人们吃过糖后再吃苹果就会觉得苹果发酸就是味觉对比的结果.
19、内部感觉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
20、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健、韧带和关节中,分别称为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
21、动觉的作用:动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动觉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动觉和人类的言语活动有密切关系,巴普洛夫指出,言语器官的动觉刺激是第二信号的基本成分,抽象思维的感性基础.
22、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
23、半规管是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当身体做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感觉纤维-毛细胞发生反应;前庭是反应直线加速或减速的器官,在前庭内具有纤毛的感觉上皮细胞上,有一种极细小的晶体叫耳石,当人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耳石便改变自己与感觉细胞纤毛的位置,因而引起兴奋.
24、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黑暗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信息传入中枢,产生饥渴、饱胀、便意、恶心和疼痛等感觉.


5#
shuyanlove 发表于 11-7-5 14:42:57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要哦 我的邮箱578063759@qq.com   谢谢了哦
6#
lixiaoxing 发表于 11-7-5 15:24:45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要,楼主辛苦,为人服务290380628@qq.com
7#
嘉伦唯玮 发表于 11-7-7 08:31:3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想要,嘻嘻
楼主辛苦398582052@qq.com
8#
yao--yao 发表于 11-7-7 10:34:55 | 只看该作者
想得到,楼主很厉害,辛苦944069421@qq.com
9#
心理学学生 发表于 11-7-7 12:13:48 | 只看该作者
报名登记啊,楼主辛苦了啊 1018736397@qq.com
10#
野风飞舞 发表于 11-7-8 16:32:28 | 只看该作者
1066002770@qq.com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6 10:31 , Processed in 0.26826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