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0-6-15 00:4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一鲁迅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
《热风》  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
《坟》  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  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
《南腔北调集》  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  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二心集》  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
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  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上篇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
(一)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1、        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2、        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 华家的精神愚昧。  《故乡》 闰土的心灵麻木。  《祝福》 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 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  《在酒楼上》 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
《孤独者》 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 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        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1、        情节结构模式
○1看/被看
《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
○2离去—归来—再离去
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故乡》 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
《祝福》 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
《在酒楼上》 无可附着的漂泊感。
2、        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狂人日记》 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 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
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阿Q正传》 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 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
《在酒楼上》《孤独者》 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        继承、突破与创新
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  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
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

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        《朝花夕拾》
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
  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  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
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
2、“漫笔式”写法
任心闲谈。  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  《狗·猫·鼠》

(二)        《野草》
1、“独语体”
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  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理思考。
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1生存困境与选择  《死火》《影的告别》《过客》
○2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  《这样的战士》《复仇》其一、其二《求乞者》
○3自我命运与形象  《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
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  《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
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下篇
一、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        时代的忠实记录
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
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
2、        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    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
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②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揭示现实人生弊病与思想文化困境。批判一切奴役和压迫,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深刻性和尖锐性。
2、反常规的思维下的犀利与刻毒
①批判心理和灵魂   《论“他”》《论照相之类》
② “推背式”思考方法   《小杂感》
③独辟蹊径的思路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杀错了人〉异议》
④反常规的联想:  神圣的戏谑化、历史与现实重合
《小品文的危机》《商贾的批评》《新药》《隐士》《现代史》
《看了魏建功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申明》《重三感旧》《“感旧”以后(下)》
3、“贬锢弊常取类型”
① “个”与“类”的统一:抓住本质勾勒“共名”。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小杂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上考研艺之一瞥》《“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书信360108》
《二丑艺术》“二丑”  《一点比喻》“带头羊”   《“题未定”草(二)》“西崽”
《答杨村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革命小贩”    《书信3605》“革命工头”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奴隶总管”  《扑空》“洋场恶少”
②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4、主观性
释愤抒情的歌哭,主客体的融合。
《纪念刘和珍君》在沉默与开口间的困惑,显示内心的痛苦。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汉语表意、抒情功能的极致。  常用“拗体”,打破语言的束缚。
大词小用、庄词谐用、雅俗杂用、搭配错位、名词动用、戏仿……

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
1、“起死”:古今杂糅的新阐释。
《补天》 女娲创世时的精神苦闷,破坏与创造共生的无奈。
《奔月》 英雄的平庸化,冷落背弃和倦怠寂寞。对先驱者命运的思考。
《理水》 古今一炉的“油滑”。  《采薇》 “先王之道”的本相。
《出关》 老子哲学的本质。 《起死》 神圣哲学的戏谑化。杂文的眼光、手法、语言。
2、庄严与荒诞:互补与消解。苦涩的幽默,洒脱后的悲凉。
《补天》 女娲的伟大和后人的荒诞。 《铸剑》 万民观瞻的狂欢消解复仇的神圣。
《理水》 夏禹凯旋成为无聊的谈资,上层世界与平民世界的对立以合一为结局。
《非攻》 墨子止楚伐宋后一系列的倒霉遭遇。

二.散文
第一个十年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
  1、杂文的盛行
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化传统”。
  2、《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
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
李大钊        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结合。《青春》《新纪元》
陈独秀        充满战斗意气,激烈畅达。《偶像破坏论》《反抗舆论底勇气》
钱玄同        批评儒家思想,痛快淋漓的文字。《随感录四十四、四十五》
刘半农        寓庄于谐,更有艺术性。《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
鲁 迅        《新青年》主将,《语丝》派坛主,散文诗鼻祖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1、周作人
    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闲适、知识性的一脉。
①“美文”和“言志”
引入“美文”的概念。
提倡抒发个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
②闲谈体
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
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③“文抄公体” 30、40年代
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
  2、其他作家
①俞平伯
《杂拌儿》《燕知草》  《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
②钟敬文
《荔枝小品》  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  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  情思清朗。
③冯文炳
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
  1、冰心
“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①空灵清丽的风致
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往事(一)·七》  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山与海的对比。
②文体的自觉追求
“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  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朱自清
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  缜密婉转中温柔敦厚的气质。匠气。
《背影》《荷塘月色》《儿女》  执著地表现人生。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
写景抒情。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
  3、其他作家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        赤子之心,佛理的渗入,平易淡远和悲悯之色。
梁遇春        《春醪集》《泪与笑》        英国随笔的影响。懒散的绅士风度,标新立异。
许地山        《空山灵雨》《落花生》        宗教气氛的渗入,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叶圣陶、郑振铎、茅盾        写实的“人生派”,“五卅”时的愤怒呼喊
瞿秋白        《饿乡纪程》《赤》        中国报告文学的先声。         
叶圣陶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炽热的反帝激愤,急雨般节奏。
《藕与莼菜》  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
郑振铎 《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  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
《山中杂记》  真率、俊逸。
茅盾   《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
《宿莽》集 旅日散文,低沉格调。 《叩门》《雾》《卖豆腐的哨子》
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
   
沙发
 楼主| 范老师 发表于 10-6-15 00:49:30 | 只看该作者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1、郁达夫
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
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带有时代病的感伤。
《归航》  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
《还乡》《还乡记》  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
《一个人在途上》  感人肺腑的至情。
  2、郭沫若
《月蚀》《卖书》  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
《路畔的蔷薇》  青春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1、“语丝”派
①“语丝文体”
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  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
②林语堂
最热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后创办《论语》而分化。
《剪拂集》  讥刺的盔甲中每每包含幽默。
  2、“现代评论”派
①徐志摩
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
《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
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动。繁复华丽。
②陈西滢
《西滢闲话》  贵族化立场,但行文流畅,富幽默感。

第二个十年
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刊物
《论语》半月刊1932.9    《人间世》1932    《宇宙风》1934
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小品文。
  2、写作立场
追求对现实冷静超远的旁观。
除去讽刺的酸腐辛辣而得淡然之味。自由主义立场,“热心人冷眼看人生”。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针对强调文艺的社会使命的观点,创造解脱性灵,广达自喜,潇洒自在的散文笔调。
  3、左翼文坛与林派刊物的论争    《太白》《芒种》
  4、林语堂的散文创作
《大荒集》《我的话》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惯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多国民性改造及传统文化转型的思考。《谈中西文化》
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
从容睿智的幽默,轻松自然的行文结构,娓语式笔调。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

二、左翼作家的散文
  1、“鲁迅风”杂文
①瞿秋白     
《乱弹及其他》集  《民族的灵魂》《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美国的真正悲剧》
尖锐的政论色彩,善于抓住本质勾勒典型,善于创造新的杂文形式。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运用马阶级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
②唐弢
《推背集》《海天集》  《谈礼教》《看到想到》《东南琐谈》《〈周报〉休刊词》
简明有文采,政论与艺术散文笔调结合。从历史和现实生发,笔锋锐利。
《乡音》 叙事抒情散文。  《落帆集》 散文诗。
③徐懋庸
《打杂集》《不惊人集》  针砭旧物,触及时事,摘取生活片断中外掌故,拙直质朴。
《揣》《“泼臭料”》《过年》《赏月》《上帝的心》《神奇的四川》《秋风偶感》《苍蝇之灭亡》
《街头文谈》 通俗性文艺从话。
  2、风格多样的小品散文
茅盾        力图在小品篇幅中全景式反映社会生活。
艾芜        《漂泊杂记》《山中牧歌》        西南边陲的浪漫风情,朴素清新。
叶紫         《古渡头》《夜雨漂流的回忆》        善于镂刻人物,烘托气氛。
萧红        《商市街》《桥》        明丽亲切哀婉,絮语笔调,诗化。
吴组缃        《黄昏》《泰山风光》        小说化倾向,人物、环境刻画。
郁达夫        《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清新秀美,才情纵横。
巴金        《旅途随笔》《短简》《控诉》        揭露黑暗憧憬光明,朴素酣畅。

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1、京派散文
①何其芳
《画梦录》 雕琢的精致,力矫散漫浅露的流弊。诗情洋溢。艺术的独创性。
《梦后》《岩》《黄昏》《雨前》 “独语”的调式和感觉结构,意象迷离,想象奇特。
《还乡杂记》 思想与艺术的巨变。
②李广田
《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追求朴野无奇的境界。
《桃园杂记》《山水》《山之子》  故乡风物人情,素淡中见情思。
③吴伯箫
《羽书》  内容充实,文字沉着,笔力壮阔。讲究炼句。
④师陀
《黄花苔》《江湖集》 哀叹北方山野的凋零,哀婉的田园诗风味。对小人物的同情。
⑤沈从文
《湘行散记》集  湘西特异的山水景致和风土人情。
《箱子岩》《桃园与沅州》  乡村中国的眼光,质朴的生命形式。
《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
  2、其他抒情小品
①缪崇群
《唏露集》《寄健康人》《废墟集》《夏虫集》《石屏随笔》《眷眷草》
平实婉曲叙述中咀嚼人生真味,以情动人。还有写景即物、纪实随笔
②丽尼
《黄昏之献》  散文诗集。青春梦幻消逝后的空虚和怅惘,忧郁美丽的黄昏气息。
《鹰之歌》 仍多展示自我的心理历程。讲究文体之美。
③陆蠡
《海星》《竹刀》 青春回忆题材,感情厚实,文字浓重。
  3、“开明”派散文
    积极的人生派,讲操守重理念,平淡中高远严谨有韵致。
①丰子恺
《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  写灾难性现实,体物入微,疏淡隽逸,朴讷而明亮。
《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记》
②夏丏尊
《平屋杂文》  素淡的文笔,遐想和情思,结构缜密完整。
《白马湖之冬》《钢铁假山》《猫》
③叶圣陶
《未厌居习作》  状物写人针缕绵密。
④“科学小品文”
《中学生》杂志和刘薰宇数学小品、贾祖璋生物小品。曹聚仁历史小品。

四、报告文学与游记
  1、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①早期报告文学
明生        《旅中杂感》        《每周评论》        欧游通讯。
亿万        《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        《每周评论》        报道“五四”。
        《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        《劳动者》周刊      
周恩来        《旅欧通信》        天津《益世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晨报》        报告文学先声。
阿英        《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集        较早的报告文学结集。
    ②1936报告文学热潮
夏衍        《包身工》        早期报告文学代表作。
宋之的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茅盾        《中国的一日》集        编选1936.5.21全国的事件
③报告文学的盛行
邹韬奋        《萍踪寄语》《萍踪忆语》集        欧苏见闻,政治性社会性。
萧乾        《流民图》《平绥琐记》(《人生采访》集)        北方难民和塞外风光。
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合)        西安事变、长征、陕北
  2、国际题材的游记
朱自清        《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纪实,语言洗练。
李健吾        《意大利书简》        历史文物的描述,博学机智。
郑振铎        《欧行日记》        研究资料的搜集和记录。
小默        《欧游漫忆》        政论色彩。
胡愈之        《莫斯科印象记》        政论色彩。

第三个十年
一、报告文学的勃兴
  1、新闻性的战地报告
丘东平        《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        反映淞沪战役。
骆宾基        《救护车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东战场别动队》        上海军民抗日热情。
曹白        《呼吸》集《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敌后穿行》        感情色彩浓烈
丁玲        《孩子们》        姚雪垠        《战地书简》
徐迟        《大场之夜》        宋之的        《从仇恨生长出来》
以群        《台儿庄战场散记》        蹇先艾        《塘沽的三天》
碧野        《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二集        老舍        《“五四”之夜》
  2、职业记者的通讯
范长江        《台儿庄血战经过》
萧  乾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一个爆破大队长的独白》《岭东的黑暗面》
        《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
  3、人物纪实性散文
①沙汀《我所见之H将军》(《随军散记》)
素描勾画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貌,小说手法,言谈细节。
②人物特写的流行
卞之琳        《第七十二团在太行山一带》        周立波        《王震将军记》
刘白羽、王余杞        《八路军七将领》        陈荒煤        《陈赓将军印象记》
  4、介绍解放区的通讯
赵树理《孟祥英翻身》

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1、国统区杂文
《野草》(1940桂林创刊)作家群。《新华日报·新华副刊》《新蜀报·蜀道》
①聂绀弩
《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集    抨击腐朽事物和黑暗现实,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多用反语讽刺,平易质朴中见深沉。
《我若为王》    构思奇特,批判封建制度,反映专制统治的现实,并揭示封建奴性。
②秦似
《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集    广博的生活和历史知识基础,舒缓有致,文化气息浓重。多揭露抗战中官僚统治的积弊。
《随谈两则》    批评“浮生若梦的人生哲学”,并讨论国民性普遍的弱点,如话家常又诙谐精到。
③冯雪峰
《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集    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症结,尖锐的诗的政论。文笔曲折深透且亲切,充分展开杂文的新机能。善于绵密说理,比喻新鲜,有历史的脉络和哲理的渗透,语言浑厚思想锋利,但有时不够明快。
④其他
夏衍《此时此地集》《长途》《劫后随笔》《蜗楼随笔》
孟超《长夜集》《未偃草》    宋云彬《破戒草》《骨鲠集》
  2、上海“孤岛”杂文创作
《鲁迅风》、《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更有现实批判性,更真切痛快。
①唐弢
《劳薪集》《识小录》《长短书》集    尖锐泼辣富于批判性,扫荡一切社会病毒,侧重从历史角度发掘社会病的渊源。注重形象性,流露出感情和诗意。
《从奴隶到奴隶》《略论吃饭与打屁股》《氓》《丑》《逃与趋》    勾勒世相,讽刺西崽、汉奸、奴才等的可鄙无耻。
②巴人
《窄木集》    多对敌伪汉奸的挞伐,还善于以简约之笔勾画社会脸谱。
③周木斋
《消长集》    多思辩性杂文,在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中,发微知著,深入浅出。
④其他
柯灵《市楼独唱》、阿英《月剑腥集》、孔另境《秋窗集》《横眉集》
  3、沦陷区杂文
①周作人
《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口甘口》《立春以前》    杂文小品化,随笔和杂文有时难以区分。多补白式读书札记与回忆文字,闲聊中仍关注思想革命命题,也有“亡国之音”,文风更平易通脱。
②其他
文载道《文载道文抄》《风土小记》、纪果庵《两都集》    注重博识和情趣的“学者的言志的散文”,以平民化的知识者的心态写作,“文抄”中新意叠出。
  4、解放区杂文
集中于1942整风之前。《解放日报》《谷雨》《抗战文艺》、《轻骑队》(1941)
多针砭革命队伍的不正之风,富有时代气息。    丁玲、萧军、艾青、王实味

三、小品文的多样风致
  1、萧红
写逆境中的心情,抗战中的社会见闻。
《回忆鲁迅先生》    捕捉日常的生活化细节,随意点染,不拘格套。
  2、何其芳
《星火集》《星火集续编》    保持深情、沉思和想像交织的同时渗入了刚健之气,由沉醉幻美转向关注现实。
  3、巴金
《梦与醉》《黑土》《无题》《龙·虎·狗》《废园外》《旅途杂记》《怀念》集
激越的民族意识下深沉的爱憎。
《废园外》    美丽的花园的堕毁,年轻生命的夭折,悲惨的战争图景,凄苦哀愁的气氛。
  4、李广田
《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灌木集》    摆脱沉郁,社会感加强。
《灌木集》    乡土意识,传统风致,纯朴意境,诗的静美。清醇的文笔。
  5、冯至
《山水》集    战时西南艰苦生活中明心见性的思索,永恒的美。以诗的笔法写散文。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平常的山乡风物。
  6、“立达”派
艺术水准相对保持,但更多面向社会。
丰子恺        《率真集》        《辞缘缘堂》《防空洞中所闻》《胜利还乡记》        灾难的中国今日
叶圣陶        《未厌居习作》《西川集》        纯朴的爱国之情
  7、梁实秋
《雅舍小品》    重议论,以日常事物为题,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遣趣交织,人生体味艺术化。余闲的调剂品,优雅怡裕,舒徐自如,有生活的真趣和愉悦。
《雅舍》    陋室的可爱个性,知足自娱的豁达俊逸。
  8、钱钟书
《写在人生边上》    议论人生百态入微透骨,文字汪洋恣肆充满机智幽默。太尖刻。
  9、王了一
《龙虫并雕斋琐语》    批评时政及社会习俗,琐事琐议,设喻巧妙,风格朴雅。
  10、沈从文
《湘西》集    艺术上更精熟。也有对生活的体悟与冥想,追求玄秘韵味。
《常德的船》《辰溪的煤》    写尽湘西风物,鲜明表现下层生活,细密流动的叙述。
《生命》    梦幻的感触,无序的默想,类散文诗的华丽笔触,疲倦中的淡淡忧伤。
  11、张爱玲
《流言》集    庸常生活陌生化,重在体味人生,描绘多用意象,议论显示机智。
《公寓生活记趣》    城市生活琐事。
《更衣记》    清代以来服饰时尚的流变,略带调侃,审美层次的玩味。
  12、苏青
    《浣锦集》    “乱世中当盛世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追求,平实直爽,世俗中的隽逸。
板凳
zoe2010 发表于 10-8-2 11:43:18 | 只看该作者
[s:10]  [s:7]
地板
zoe2010 发表于 10-8-2 11:43:31 | 只看该作者
[s:9]
5#
zoe2010 发表于 10-8-2 11:43:45 | 只看该作者
6#
zoe2010 发表于 10-8-2 11:43:57 | 只看该作者
[s:6]
7#
zoe2010 发表于 10-8-2 11:44:09 | 只看该作者
8#
依梦琳 发表于 10-8-2 11:48: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9#
依梦琳 发表于 10-8-2 11:49: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10#
依梦琳 发表于 10-8-2 11:49:50 | 只看该作者
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5 02:22 , Processed in 0.103073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