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的过程
(博仁2010级学员 张世鑫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
2010年的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了,回想起整个考研过程,心中并没有一丝的喜悦或是失落,相反占据我内心的是在我考研以前的人生当中从未达到过的一种平静。我觉得考研并不应该是单纯的一个为准备考试而学习的过程,它还应该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现在我把我和一些研友在历史学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算不上建议,只是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我所讲的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
绝大部分考研的人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所做的每一个关于前途的重要决定都应该基于他的整个人生规划。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为了考研而考研,而首先应该想清楚考研将会对你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否则即使考上了研究生,还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回答的话,一旦在考研准备或者是读研的过程中遭遇瓶颈,我们就会怀疑当初自己所做的决定,这样的心态对于考研复习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个问题同样会对报考以及复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总而言之,如果你要考研,就把考研当成你人生规划的一部分,把考研当成手段而不是目的,考研是为了你个人追求的实现,不同的个人追求和对考研不同的认识决定了考研最终的效果。
二.关于报考
报考的问题是考生所关注的最多的问题之一。首先,如果没有想清楚第一个问题,除了一些非清华、北大等名校不上的考生,其他的考生在报考以及复习的时候肯定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学生考研是出于对历史学科的喜爱,想学到历史专业真本事以便日后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像这样的考生首先应该考虑的应该是哪些学校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拥有一定的实力,将这些学校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学校不同的侧重点和自己个人的状况进行比较之后作出选择。有些同学考研是为了在金融危机期间做个过渡,以便将来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像这样的同学就可以先考虑一下中国一线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的院校,因为这些地区的就业状况相对来讲要好一些。总之,报考应该首先服从于你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即你为什么要考研,这样就为你的择校提供了一个出发点,你对报考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其次,对于学科信息和考试信息必须给予足够的了解。以往的很多考生由于不了解历史学科以及相关专业的信息而吃亏。每个学校的优势专业、对考生的要求、复试的信息等情况都不不同的,事实上,报考必须建立在对这些信息充足的了解之上。最起码,要充分了解自己喜欢的学科和方向的信息以及自己所中意的学校的信息。最后,报考还应该从自身潜力、家庭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出决定。希望大家不要把报考看轻,因为处理不好报考,很可能会影响到复习的状况。虽然是统考,报考一般院校和报考名校的要求还是不同的,各个学校对于考生复试的要求也各有差异,考生应该对这些信息有足够的了解,提前做好备考的工作。另外,处理好报考的信息,对调剂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关于复习方法
关于历史学统考的复习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参照大纲,精读教材。
由于历史学是统考而且没有指定教材,因此参照大纲复习就尤为重要。如果新大纲还没有出来,可以先分析往年的大纲,因为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几年来基本没有变化。关于教材的选择,我建议大家选择与大纲的编写内容可以对应章节的教科书,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查找和整理内容的时间。确定教材之后,第一遍看书一定要做到仔细无遗,在形成了大概的印象之后,再来反复阅读教材,直至形成深度识记。在基本知识点牢固之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尽可能的扩展范围,但是要注意不要影响整体的复习。建议在参加考试之前,至少通读三遍教材。
2.善于理解,适时总结。
光靠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理解了知识点之后,还要适时地进行总结和整理。每一段历史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具体的进程或经过、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现代人对于它的评价,这些内容往往散落在教材当中,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才能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知识点经过梳理之后更便于识记,同时对知识进行经常性的总结也对主观题答题技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结合现实,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通过近几年对统考试卷的分析,发现统考的试题越来越注意结合现实(比如07年的科举制,09年的四大花旦,10年的《寂静的春天》和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多关注一些现实问题,将现实问题与所学的历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考试,同时也有助于历史学专业素养的提高。建议同学们在闲暇时间多读时事新闻,这也同样对考研政治有很大帮助。
以上这些是我对自己考研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对你们后来人有些帮助。但许多东西只有自己经历后才会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计划。我相信只要你功夫做到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成功不会离你太远的。总之主观的努力与坚持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