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2011年教育学考研资料收集贴

[复制链接]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4 13: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收集资料,汇总到一起,方便自己查阅,也共享于大家,呵呵,希望我也能做成一个包子铺,需要的朋友们都来拿啊!
逐渐收集中……(可以直接在这里点击链接,也可以到楼层里去看,呵呵
--------------------------------------------------------------------------------
2楼:教育学考研指导:教育学专业简要介绍
2楼:2011年教育学考研备考建议
3楼:教育部直属高校重点学科(教育学)开设情况简表
4楼: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分数线
4楼:2007—2009年自主划线34所高校教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
5楼:2010年全国硕士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5楼:2010年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
--------------------------------------------------------------------------------
真题:201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
真题:201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点评
--------------------------------------------------------------------------------
6楼:《教育学》绪论
7楼:《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10楼:《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1楼:《教育学》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2楼:《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
15楼:《教育学》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18楼:《教育学》第六章 课程
21楼:《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上)
22楼:《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中)
25楼:《教育学》第九章 教学(下)
34楼:《教育学》第十章 电化教学
37楼:《教育学》第十一章 德育(上)
38楼:《教育学》第十二章 德育(下)
39楼:《教育学》第十三章 美育
40楼:《教育学》第十四章 体育
41楼:《教育学》第十五章 劳动技术教育
--------------------------------------------------------------------------------
42楼:《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总结
45楼:《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小型练习题

[ 本帖最后由 奋斗2011年 于 2010-4-2 10:08 编辑 ]
 楼主|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4 13: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教育学考研备考建议

随着考研人群的数量越来越大,考研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在校生,有在职的,也有全职考研的,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一个成功的佼佼者,就要早做准备。目前,2010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未开始,已有许多考生在积极准备2011年的考试。那么,2011年的考研又该如何备考?博仁教育中心总结历年辅导经验,给2011年的教育学考研学子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参考教材推荐
教育学考研,除了教育技术学、部分院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学校自主命题,其他专业都是全国统考,这对各位考生来说,增加了考试准备过程中的明确性和公平性,但由于国家命题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没有指定参考书,给考生带来了一些迷茫。教育学教材种类繁多,备考的时间和精力却有限,参考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备考的质量。如何选择备考教材?博仁教育中心在博仁名师和历届学员的推荐下,总结了一些重点推荐教材,供考生选择。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或《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伍新春     
《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            
或《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学习其他教材。
二、注意收集报考院校的信息
在备考过程中要对报考院校信息进行收集,如历年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复试要求等,对于报考院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朝着目标去复习、备考。
三、认真看大纲和历年真题
2011年的考生,可以以2010年的考试大纲为参考,了解教育学基础综合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分值分布、各科考查范围等,对教育学考研有个基本了解。另外,在备考时,还要找到历年真题,至少分析一年真题的题目,对考题有个最直接的感受,总结出题特点,让自己在备考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
四、备考初步复习建议
(一)重视参考教材,认真研读
在备考的初级阶段,首先要认真学习参考教材,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不推荐只看大纲解析,大纲解析都是浓缩性知识点,不能提供全景知识。跨专业的考生尤其要重视教材的作用,首先要通读教材,初步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在比较广的知识背景下,学习教育学理论会容易的多,答题的时候也会比较轻松,尤其是论述题,往往都要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等,如果只看大纲解析,思维广度不够,答题点必然狭窄,考高分是比较困难的。
(二)总结考纲知识,做好笔记
学习的第过程中,一定要整理笔记,归纳整体的知识框架,以利于以后的复习,也有利于大脑中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这里要强调,不要偷懒,有的考生从网上下载别人的笔记,自己不做总结,打算背背就可以了。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可以的,别人的资料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笔记还是要自己总结和归纳,这样,大脑会有一个思考和加工的过程,理解深入,记忆也容易和深刻。考试的时候答题也会更容易一些。
(三)对大纲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应该踏踏实实,全面复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有所侧重,但是不要简略或刻意遗漏。尤其是教育研究方法这个科目,有的考生在备考时,认为它占得分值少,就选择直接略过,不作为复习科目,减少自己复习时的学习量,这种人为选择考试科目的结果,吃亏的是自己,教育研究方法必考30分,刻意不复习,就直接扔掉30分,你不复习,你的竞争者在复习,谁也不能保证剩下的题目自己能答的特别的好,或许,有些考生的最终失败,就败在自己人为的偷工减料上。重复强调一下,一定认真对待大纲里列出的每一个考点。
(四)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首先,重视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各个科目联系紧密,如教育学原理中涉及到许多中外教育史的内容,也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中国教育史中也涉及到外国教育史中的内容。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避免单纯学习一科,把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割裂。应该相互联系,思考着学习。
其次,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教育事件的过程及发展。如中国教育史的选士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这样的延续和发展,这些选士制度是单独的,也是紧密联系的,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纵向联系。
再者,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将某一现象或思想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或地区出现的现象或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中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之间的联系,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教育的影响;现代时期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中国陶行知的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等。
   (五)重视思考,关注现实
在复习的过程中,最要避免的是死读书,读死书,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切勿认为教育学就是把书背背就可以了。教育学感觉简单,挖深并不容易,涉及的面比较广,联系实际比较紧密。每一位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重视思考,关注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教育现状、教育热点、发展趋势等,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唯有这样,才能理解深刻,轻松和快速的掌握考点。

注:版权归博仁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电话:010---58808856
博仁教育网站:http://www.jiaoyuxue.com/default.htm
 楼主|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4 13: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直属高校重点学科(教育学)开设情况简表


初始资料来源:教育部                            单位:个
序号        单位名称        教育学        序号        单位名称        教育学
01        北京大学        1        37        中国海洋大学        0
02        清华大学        0        38        中国石油大学        0
03        复旦大学        0        3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
04        南京大学        0        40        中国地质大学        0
05        中国人民大学        0        41        北京林业大学        0
06        浙江大学        1        42        北京邮电大学        0
07        上海交通大学        0        43        东北师范大学        1
08        武汉大学        0        44        东华大学        0
09        西安交通大学        0        4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
10        中山大学        0        46        重庆大学        0
11        中国农业大学        0        47        河海大学        0
12        南开大学        0        48        华东理工大学        0
13        中南大学        0        49        华中师范大学        0
14        北京师范大学        5        50        上海财经大学        0
15        吉林大学        0        51        武汉理工大学        0
16        四川大学        0        52        中国药科大学        0
17        华中科技大学        0        53        中国传媒大学        0
18        天津大学        0        54        北京化工大学        0
19        厦门大学        1        55        北京外国语大学        0
20        东南大学        0        56        长安大学        0
21        同济大学        0        5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0
22        大连理工大学        0        58        湖南大学        0
23        南京农业大学        0        59        江南大学        0
24        北京科技大学        0        60        上海外国语大学        0
25        东北大学        0        61        西南财经大学        0
26        中国矿业大学        0        62        中国政法大学        0
27        北京中医药大学        0        6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
28        电子科技大学        0        64        西南大学        1
29        东北林业大学        0        65        北京语言大学        0
30        华东师范大学        4        66        合肥工业大学        0
31        华南理工大学        0        67        华北电力大学        0
32        华中农业大学        0        68        陕西师范大学        0
33        兰州大学        0        69        中央财经大学        0
34        山东大学        0        70        中央戏剧学院        0
35        西南交通大学        0        71        中央音乐学院        0
36        北京交通大学        0        72        中央美术学院        0
 楼主|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4 13: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报考学科门类(专业)        A类考生*        B类考生*        C类考生*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哲学[01]        280        37        56        270        34        51        260        31        47
经济学[02]        315        47        71        305        44        66        295        41        62
法学[03](不含法律硕士专业[030180])        315        46        69        305        43        65        295        40        60
教育学[04](不含体育学[0403])        300        42        126        290        39        117        280        36        108
文学[05](不含艺术学[0504])        340        51        77        330        48        72        320        45        68
历史学[06]        290        40        120        280        37        111        270        34        102
理学[07]        280        38        57        270        35        53        260        32        48
工学[08](不含照顾专业)        275        37        56        265        34        51        255        31        47
农学[09]        260        32        48        255        31        47        250        30        45
医学[10](不含中医学[1005])        285        39        117        275        36        108        265        33        99
军事学[11]        300        48        72        290        45        68        280        42        63
管理学[12](不含MBA专业[120280])        315        47        71        305        44        66        295        41        62
体育学[0403]        285        39        117        275        36        108        265        33        99
艺术学[0504]        320        42        63        310        39        59        300        36        54
中医学[1005]        275        37        111        265        34        102        255        31        93
法律硕士[030180]        315        47        71        305        44        66        295        41        62
工商管理硕士[MBA][120280]        155        50        85        145        45        77        135        40        68
照顾专业(一级学科)*        260        37        56        250        34        51        240        31        47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        240        31        47        240        31        47        240        31        47


备    注: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
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照顾专业(一级学科):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①报考地处二、三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②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楼主|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5 09: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http://bbs.freekaoyan.com/thread-422814-1-1.html
 楼主|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6 13: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学》绪论
1、 教育学:(中大00,上海师大03、04,四川04,南师大02,交大02研)
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规律:(华南师大02,武大03研)
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3、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 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但是,如果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经验汇编,仅仅满足与教育经验的介绍,那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科学,这也是错误的。
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历程)(西南师大03、04研)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自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在中国经历了三四千年。代表著作包括《论语》、《学记》,其中《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在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自17世纪开始,1623年英国学者培根首次将教育学划分为一门独立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一阶段中,教育学已经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重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育学问题。但由于历史局限性,教育理论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等经验学科逐渐兴起,这些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学,其中最著名和影响较大的有:1861年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20世纪初以德国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实验教育学”,美国实用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杜威的教育学说,使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20世纪以来,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的著作,有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等。)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智力开发和运用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新的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在理论上日益深化,在内容方面也更加丰富。代表著作有美国布卢姆的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总之,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不仅是教育理论的源泉,而且是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教育学是在实践和理论相互作用、不断反复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着的。
6、怎样运用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常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你掉屎桶”→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你掉进屎桶就知道方法了。
(1)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调查法:就是通过调查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调查法工作步骤:①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步骤和方法。
经常采用的调查的方法:观察、谈话、问卷
  (3)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教育上的实验,在实验前应进行周密地考虑,精心设计,作出周详的方案,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假定,要把假定建立在对历史、现状的周密调查研究上,假定实验后效果一定比之前效果有显著优点,否则将对实验者发生难以弥补的损失。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及时记录并长期保存。实验结束后应写出详细报告。
 楼主|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7 14: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南开04,武大02、04,东北04,交大01研)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的,系统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的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广义与狭义教育的区别?(西南师大03研)广义上的教育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有的教育,而狭义上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再结合各自概念来回答。
2、 简评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武大03研)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北航03研)指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表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侧面来表述其内涵的:一是从教育者培养人的过程来谈,如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一是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谈,如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新一代身心发展的工具,教育对人的发展细分起来,应有三层涵义:(上海师大03研)
第一,人是人,人不是动物,人生下来就带来了人在进化、在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历史的烙印。年老一代为了维持和延续人们的社会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从事生产劳动和适应现存的社会生活,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因此,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
第二,人的本质不仅是它的自然实体,人还是社会的实体。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
第三,人在其现实性上,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 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南师大02研)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觉地去支配世界、改造世界,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资产阶级的一些学者,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动物也有教育,企图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是反科学的。
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4、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大02,西南师大03、04,交大01研)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南大03研):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者(武大04研):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睹的活动,它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离开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活动。
受教育者(北航03研):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挑选那些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相互关系: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5、 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的异同?(广州03,上海理工04)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中大05研)
(1)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yòu)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
(2)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教育是从古代教育发展来的,与古代教育有某些共同特征。但现代教育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发展的,具有区别于古代教育的特征;同时由于现时代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差别,因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体地位、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民主性→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性→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更注重智力发展,重视人各方面的潜能,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今日晴好 发表于 10-2-27 2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收藏这页了,很好,谢谢哦!
 楼主|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8 13: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今日晴好 于 2010-2-27 20:45 发表
已经收藏这页了,很好,谢谢哦!

不客气,为了我自己,也为了大家,呵呵
 楼主| 奋斗2011年 发表于 10-2-28 13: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4)(上海师大01研)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南大03研)
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华中师大04)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②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③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状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④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总之,应该承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其他内容考过)
环境(南大03研)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他因参与其中而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家庭生活,还包括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所有这些方面的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外界自发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都是我们所说的环境。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和行为习惯。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但是,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离开人的实践 ,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那种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环境的消极的适应者,认为生长在某种环境中的儿童,就只能消极地成为某种样子的人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常考题
①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
②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面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
③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明确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教育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年轻一代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知识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主要依靠成人所给予的教育,不象成年人那样还可以依靠工作实践、自学来增加知识。因而,教育对年轻一代的发展作用比成年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因此,教育对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现代社会中,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的人能够参加工作和做好工作。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争取各方配合教育学生,教育的效果更好。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武大02,北师大96研)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到决定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离开这些活动,就谈不上任何发展。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教育要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中大00,北师大96,上海师大04研)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只有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行之有效。
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具有一定顺序性,教育教学工作就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在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
②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具有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对接受施教的内容、方法能力也不同。
③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不同,所受的社会环境机和教育影响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的发展程度是有差异的。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性,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4 16:19 , Processed in 1.53527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