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问题汇总 2010年考研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592860469 发表于 09-5-8 16:3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09年刚考完,还有一些电子所的资料,要是要的话,给我发邮件吧,来信必复。mengxianglong5928@163.com
衷心的希望你们下载完后回复一下,呵呵。。。

[ 本帖最后由 592860469 于 2009-5-29 20:1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cnn07playboy 发表于 09-5-11 14:37:5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板凳
 楼主| 592860469 发表于 09-5-14 11:5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592860469 的帖子

这么好的帖子,怎么没人回复呢?
地板
k0k0k0k0 发表于 09-5-14 14:18:5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支持!
5#
 楼主| 592860469 发表于 09-5-18 07:41:44 | 只看该作者

中科院电子所概况

[编辑本段]概况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是1956年根据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和发展“无线电电子学”等新技术的四大紧急措施而创建的我国第一个综合型电子信息科学研究所。建所以来,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共获得了4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100多项分获国家及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发表、出版了大量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电子所已形成微波成像雷达及其应用技术、微波器件与技术、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微传感技术与系统四个主导领域。
  中科院电子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微波成像合成孔径雷达(SAR)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单位。近30年来,完成了几代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制和大量关键技术的攻关,并承担了我国第一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与处理系统等国家重大任务,已成为我国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应用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电子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微波器件与技术的研究单位之一,长期以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急需的特种微波器件的研制任务,为我国卫星、雷达、导航、加速器等高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电子所长期以来致力于高功率红外气体激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高功率高重复频率脉冲红外气体激光技术的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我国传感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和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电子所在生化微传感器和微系统及新型真空微电子器件等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并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电子所已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互访的专家学者达百余人次,共有200多名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出国留学深造。电子所还多次成功地主办了国际和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会议。编辑出版的《电子与信息学报》(原《电子科学学刊》)、《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在国内外发行,享有较高的声誉。
  电子所高度重视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等七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研究生导师8 0多人,其中博导近4 0人。
  为迎接全球知识经济的挑战,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知识创新工程的伟大战略,做为科学院创新工程建设的首批试点单位,电子所正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以国家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为在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闻名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地、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基地、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编辑本段]现任主要领导
  所长:吴一戎
  党委副书记:薛秀清
  副所长:孟宪民 丁赤飚 刘濮鲲 张国庆
[编辑本段]期刊介绍
  1. 《电子与信息学报》http://jeit.ie.ac.cn/cn/dqml.asp
  《电子与信息学报》 原名《电子科学学刊》,2001年更名。它是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高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本刊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讨论,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为我国四个现代化服务。《电子与信息学报》主要刊登有关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研究简报。本刊还设有综述评论和学术讨论等栏目。《电子与信息学报》为月刊,EI源刊。
  2. 电子科学学刊(英文版)(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http://je.ie.ac.cn/cn/aboutjournal.asp
  电子科学学刊(英文版)(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电子学领域最早的英文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主办,现在为双月刊,单月出版。从2007年1月第24卷第1期开始与Springer合作,纸本和网络版同时出版。
  CN号为 CN11-2003/TN,ISSN号为 0217-9822。
  主要报道有关电子与信息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研究快报。包括的领域有:通信包括信号估计、移动通讯等,雷达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数字电子线路,模拟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以及与电子与信息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等。
  读者对象主要有从事电子与信息科学方面工作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的师生、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研究生等。
  3. 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
  电子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我国(包括港台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内发表的有关无线电电子学方面的论文和专著、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信息科学与信息论、集成电路与微电子学、真空电子技术及电子管、绝缘科学分支最新动向等。
[编辑本段]硕博招生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gucas.ac.cn/index.asp
  ◆本所招生信息:http://www.ie.ac.cn/Info_www/news/ColumnIndex.asp?ColumnCode=E11
  ◆电子所研究生部 E-mail:zyguo@mail.ie.ac.cn Tel:010-62553321
  学科介绍:
  1.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化专业,其理论基础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数字信号理论。涉及信息的获取、传输、记录和处理等全过程。覆盖了通信、雷达、导航、遥测、遥控、遥感和电子对抗等工程领域。本学科又与电子科学、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研究领域相互交叉。在这一领域,电子所重点在于机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等相关技术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要研究方向: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技术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技术
  星载微波成像雷达系统技术
  微波成像雷达新技术新体制
  机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系统
  多极化多模式成像雷达技术
  小卫星轻型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压缩
  合成孔径雷达星上实时处理技术研究
  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检测与成像研究
  2.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是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传播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点,也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和创新一批富于创新的高级人才,对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研究方向:
  遥感数据处理技术
  星载SAR定标信号处理技术
  星载SAR定标系统研制
  光学卫星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技术研究
  遥感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机载聚束SAR实验系统研制和成像处理研究
  高分辨率SAR成像算法
  遥感图像中的目标识别技术
  综合遥感图像信息处理系统
  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
  3.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是电子器件、激光器件和光器件的基础,我所自1960年建立本学科以来,在微波电真空器件、传感器技术和激光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技术优势。四十多年来,为我国卫星通信、雷达、电子对抗、导弹制导、粒子加速器、可控热核聚变装置、微波遥感、生物医学以及材料加工等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的应用领域研制出了多种高水平的关键器件,取得了多项填补国内空白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本专业重视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强调高技术创新,不断扩大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目前已和美、日、英、法、俄、德等国家的大学与研究所建立了固定的学术联系。本专业重视年青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常派出到国外进行合作研究或进修,许多毕业的研究生已成为本专业的研究骨干和课题负责人,也有许多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本专业的培养依托微波器件与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部、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功率微波与电磁辐射院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1)微波电子学、大功率微波器件
  空间行波管放大器
  大功率栅控行波管
  宽带行波管
  宽带大功率单注、多注速调管
  大功率微波在材料制备和加工方面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毫米波回旋振荡器和放大器
  超大功率微波电子系统
  阴极电子技术
  微波电子器件的仿真技术
  (2)传感器技术
  集成微光、机、电系统理论及技术基础
  基于 MEMS技术的 DNA生物芯片及生化微系统
  多功能生物传感器在线检测系统
  氨离子敏场效应管及小型固态PH传感器
  “电子鼻”及智能识别系统研究
  真空微电子传感器及系统
  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微波功率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与系统
  无线传感器网络
  (3)激光的产生及应用
  高功率高重复频率TEAC02激光器
  高功率激光调谐技术
  激光推进技术研究
  激光雷达技术研究
  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
  大功率高电压电容充电电源
  放电引发脉冲化学激光器
  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其应用于高功率激光的研究
  激光在医学、化学、材料加工和大气污染探测应用中的基础性研究
  高气压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动力学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是电子学的重要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一,它着重研究电磁波,特别是微波毫米波、超宽带电磁波传播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本专业的培养依托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功率微波与电磁辐射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高性能、多功能和专用微波成像系统及相关技术
  微波成像的信息、图像处理与分析
  微波成像新体制、新概念、新技术
  电磁场理论与三维电磁场的解析与数值方法
  超宽带电磁学理论与技术
  天线与电波传播
  电磁兼容与电磁干扰
  THZ成像方法与技术
  探地雷达方法与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干扰与对抗技术
  5.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介于固体物理学和无线电电子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技术科学。微电子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关键技术基础,它推动着人类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本专业的培养依托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及微传感器技术:包括,MEMs器件设计、加工制造;MEMs封装; MEMs微弱信号检测及处理电路等。
  集成化微纳传感器芯片系统(SOC)技术等。
  集成电路芯片(IC)设计技术:包括,传感及数模混合信号SOC设计;可编程逻辑芯片设计;RF通讯集成电路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等。
  6.生物电子学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是上世纪发展最快和影响最大的两门科学,它们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乃至于对人类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刻而重要的影响,生物电子学(Bioelectronics)正是由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这样两个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生物电子学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电子信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及医学临床的有关信息工程问题,同时运用生物医学科学中最新成果推动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预测未来30年,信息,生物和纳米技术将是世界技术发展的主流,多学科交叉和融合为科学技术的更大发展和创新带来契机,在这样的形势下生物电子学将会得到更为突出的重视和更为迅速的发展。生物电子学是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一个学科。随着集成电路程度的提高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接近极限,我们将迎来分子电子学时代,继续延续着摩尔定律,生物电子学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社会将对该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极大的需求;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希望临床医学诊断日益快捷、准确,最终实现面向个性化论断的便携式系统,因此迫切需要既掌握先进电子技术,又具有医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开发。
  新型的医学诊断仪器和系统;
  生物传感器与生物芯片;
  生物医学无损检测技术。
6#
 楼主| 592860469 发表于 09-5-18 07:5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592860469 的帖子

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十大理由


转载自: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3869
<FONT color=#ff00cc size=4>1. 至高的学术机构,理想的科学殿堂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最高学术机构,是中国的科学殿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一所研究生院型大学,她只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而没有本科生。学生全部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因而能够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促成各种学术思想、各种学术流派的彼此交融,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新方法的诞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殿堂里学习,接受培养、训练和洗礼,岂不荣耀和自豪?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2. 大师领衔,名家荟萃,培养实力雄厚
  中国科学院大师云集,人才济济。有300多位两院院士、2000余位博士生导师、4500余位教授和研究员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他们有培养研究生的丰富经验。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这里读研究生,能得到大师点化,一流科学家真传。你想经常与大师切磋么?你想与久仰的大师朝夕相处么?你想时刻聆听大师的教诲么?你想让大师指点迷津么?你想成为明天的大师么?报考中国科学院,走近科学大师!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3. 学科门类众多,培养规模宏大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有1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遍布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设有1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科学院有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在理科的数、理、化、天、地、生,以及工科的力学、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和导师队伍,有处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项目、良好的科研条件、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途径以及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学生可获得宽广的知识面,得到大范围的能力培养。为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在学科交*领域获得突破性成就打下宽厚的基础。
  现在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8万人,有强大的规模效应。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4. 培养模式独特,教学风格别致,适应研究生特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内成立最早的研究生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科学院特点的独特的培养风格。其中“两段式培养模式”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学生在第一年集中进行基础课程学习,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两年到研究所,利用研究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科研环境进行科研实践和论文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学习,将学习融于实践。
  研究生有别于大学生,不应再满足于单纯地被“教”,仅仅被灌输一大堆知识,而更看重被“带”,受到真正的科研训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不仅精于“教”、同时也重于“带”。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在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不少人是各自学科领域内的学术领衔人物。他们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他们最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最掌握学科发展方向,最知道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的学习中,特别是在后两年的科研实践中,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由导师言传身教,带着你亦步亦趋地进入科研前沿。你身临其境,是否能更快进入角色?是否更易得窍?是否会学得更扎实些?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5. 学风踏实、学术气氛活跃、学术交流频繁、国际交往多
  中国科学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朴素踏实的学风。崇尚勤奋进取,崇尚真才实学。中国科学院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密切联系和频繁交流营造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活跃的学术气氛。除了“两院院士系列讲座”、“学科前沿进展系列报告”等大型系列学术讲座外,各种学术会议、学术研讨和国内外众多来访者带来的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紧密接触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中国科学院的导师们由于科研需要,与国外交流很多,与国外学术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有较多的出国机会。不少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能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也有一部分可以出国参加学术活动。校友遍布海内外,提供了对外联系的纽带。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6. 一流的科研设施 良好的学习环境
  研究生要真正学到科研本领,离不开科研条件,离不开科研设备。特别是对一些实验性较强的理工学科更是如此。中国科学院是国内科研实力最强、也是科研设施最先进的科研单位。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对科研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改造,许多设备是国际一流的,其中不少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良好的设备条件给研究生进行高水平的创造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中国科学院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现代化的办公、科研条件。研究生可利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查阅图书资料,也可在各分院或各研究所的图书馆有针对性地查阅专业文献。大多数研究所都设有网络工作站、配备有电脑,可供研究生使用。研究生也可随时通过互联网快速便捷地查找所需资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设施良好,正在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注重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出版了大量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并鼓励使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和英语授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不断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7. 招生规模大
  中国科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都在8000人以上,并逐年按较高的比例增加。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8. 在学期间待遇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设有普通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和多种冠名奖学金;研究所也分别设有各种奖学金,并有各种补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全面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三助)制度,各研究所根据科研岗位的设置、科研项目需要及科研经费情况,分别设立不同类别的\"三助\"岗位,按相应标准发放岗位津贴;就相同学科来比较,研究生的月收入一般高出同地区的高校。部分研究所的硕士生平均每月可拿到一千多元。详细情况可登录研究生院主页 </FONT><a href=\"http://www.gscas.ac.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cc size=4>http://www.gscas.ac.cn 点击“培养单位”查看。\"</FONT></A><FONT color=#ff00cc size=4>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9. 培养质量优良,优秀毕业生众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前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自1978年成立以来,已培养毕业研究生5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特别是在科研和新兴高技术行业。其中一些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已成为各自学科的学术领头人、杰出青年或学术骨干,还有一部分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有大量毕业生出国继续学习或工作,在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都享有良好的声誉。众多的学友,相互激励、相互提携,为新的毕业生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奠定了基础。 </FONT>
<P><FONT color=#ff00cc size=4>10.毕业后就业机会多
  由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生知识面宽,眼界开阔,动手能力强,深受国内外欢迎。毕业生既可在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也可进高校进行教学工作,还可到相关专业的高科技公司做技术开发。中国科学院正在进行的知识创新工程,需要大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参加,这为研究生院的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真正有志于成才的、有胆识的考生们,报考中国科学院,走进科学的殿堂吧!这里有大好的机遇,这里是拚搏的战场,这里能圆你青春的梦想,这里能铸就人生的辉煌。让科学大师、学术巨匠带着你,阔步走向科学的颠峰!
</FONT></P>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7#
 楼主| 592860469 发表于 09-5-18 07:56:56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我的考研经历----中科院电子所

转载:我的考研经历----中科院电子所
-
(不好意思,声明一下,是转载)
我的考研经历----中科院电子所
题记:下了火车,呼吸着广州潮湿而温暖的空气,感觉格外的熟悉,回想刚刚过去的十天,让人担忧过,让人兴奋过,但现在,却平静了下来。作为一个考研的过来人,我觉得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一下,希望能够对有志于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我知道考研过程中独自向前摸索的艰辛,我感谢在考研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我希望通过对自己经历的描述,减少学弟学妹们的一些不必要的探索,而把精力放在主要方面。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本校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今年一月份参加的考研,初试成绩396,其中各科成绩分别为数一127,专业(信号与系统)128,英语65,政治76,这个成绩在400+以上的人以堆计的今年并不算高,却比我预想中的好一点点,尤其是专业课,我本来估计也就在100来分,但数学由于今年的试题比较简单,我以为能够拿140+的。我报考的是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复试分数线369。30号英语面试完后,4月1号出了成绩,我顺利地通过复试,成为电子所06届硕博连读的一名学生。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电子所的复试十分残酷,从69人中选出35个,其余的都得淘汰,而我的初试成绩在六十九人之中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但同时我又认为,幸运得建立在一定的努力之上,为了考研,我像许许多多的考研人一样,付出了许多……

一:准备初试

关于开始准备初试的时间,每个人的看法都各有不同,听说有的BT人士,从大一刚进校就着手准备考研,结果考了470多,我想这都是应该的。可是大一就准备考研,得失去多少大学期间应该拥有的快乐呢?
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的。当然,考研的念头是一直都有,可同时我又想到工作其实也挺有乐趣(因为在网上看着一个个白领似乎生活得也挺恰意的)。在两者之间我难以做出选择,但到了大三的寒假,时间已经不容我再犹豫了,由于大学四年我并没有做什么实际的项目,没有参加过什么大型的比赛,只是拿了些奖学金,所以我想直接去工作的话可能竞争不过那些动手能力强实际项目多的同学,而做其他的,没什么技术性的工作,我又不喜欢。于是就征求父母意见,他们是不反对,但似乎也不太热情,就抱着让我试一试的念头。好吧,试就试吧,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旅。
一开始我是向着华南理工大学去努力的。毫无疑问,华工的通信是广东是最强的,并且华工离我们学校近,又有师兄考过那儿,拿些信息来会比较方便。虽然说05年华工的高分令我心存顾虑,但我通过对比,发觉我们学院以前都有过师兄能够考到个三百七八去参加复试,我应该也不会没机会。于是我就开始关注华工的研究生院网站以及找师兄拿往届的华工试卷,刚好好多个我们年级的同学都说要考华工,于是也就增添了交流的途径。
大三下学期着手找想考院校的信息无疑是好的,现代通信业发达,可以通过许多种途径去寻找相关的信息。如果想考的院校有认识的师兄/姐在的话那自是再好也不过了,没有的话可以求助于该校的研究生院网站,最好就直接打电话过去咨询相关信息。许多院校的研究生院都会提供往年的试卷作为参考,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千万不要舍近求远,花大价钱在网上买所谓的专业真题,要真是真的还好,假的的话那就可后悔莫及了。这也是我后来才发觉的道理,切记:研究生院,电话咨询,有时候不能够太依赖于网络。
感谢一个很好人的师兄,我拿到了华工往届的专业课真题,看到那份试卷,我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看错了,竟然在那一份份试卷上既要考信号又要考电路,可我问那参加过考试的师兄他又说他只考了信号,这个问题我直到现在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华工用的信号与系统是奥本海姆版本,跟我校的本科教材不同,于是我又开始了寻书之旅,一直到我决定改旗易帜,改报中科院,手头也没拿到那本书,兴许这也是冥冥之中的一个原因,让我选择了电子所(写着写着,又有些宿命论的味道了,我不喜欢这样)。
大三第二个学期,返校后我开始准备。我的计划是在兼顾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准备数学和英语。数学我用的是陈文灯的教材,并且是05版的,因为便宜,通过对比,我发觉陈是一个很懒的家伙,除了将章节编排打乱了一下之外,其他就没改过,看了一下07版的,似乎还是这样,晕!英语我打算先过词汇关,选择的是星火的《巧记速记》五薄本版,厚厚一大本不但背来背去费力,看起来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光看词汇不行,还得通过做阅读来保持一种感觉,听说吴永麟的100篇还行,刚巧也发现了一本打折的05版,于是就收了下来,简简单单的开始了第一轮复习。后来我发觉,我的第一轮数学复习其实没啥效果,因为我把复习的顺序给倒了过来,先看线数,再看概率,最后看高数,原因是我觉得高数两本书太厚了,看完得好一段时间,而线数跟概率内容相对来说内容少得多,看完之后却是两门科的完结,说起复习进度来也有成就得多。这种做法的愚蠢直到我发完线数之后才发觉,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懂多少,我所追求的进度,为了比旁边一起考华工的同学看得快,其实根本就是十分之不明智的。即使是一个星期把数学三门课都看完了但什么也没记到或理解那又有啥用呢,相当于没看,只可惜我悟出这一点时比较晚,等我重新回过头从高数开始复习的时候,我发觉陈的书我根本没看多少,暑假就轰的一声到来了。
跟数学相比,英语倒是进行得比较有序,我按步就班的将词汇一本本看下去,直到看到第五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词汇量其实已经差不多了,也就没继续往下看,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是觉得光看单词太慢了并且见效不明显。怎么说呢?打基础的东西,可能都是这样吧,但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踏实点,认认真真的把考纲上那五千多个单词都过一遍,如果能够做到完全没有不熟悉的词汇,那么我想考研英语及格应该没问题。一边背单词一边做阅读,因为我的英语底子还算可以,吴的阅读虽然说难,但也不会难到让我做得不敢再做的地步。但我想,哪怕是刚做时做五个错五个,那也是没要紧的,只要你肯去总结,发觉自己为什么会做错,是看不懂文章,还是看不懂选项,还是看懂了选项但不知道怎么跟文章中信息对应起来,这些东西都得通过对文章的仔细分析,慢慢积累,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感觉有了,做阅读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了。
大三下学期我只是初略的把数学的三本课本给过了一遍,英语把词汇关过了一点,再准备一下专业基础课的期末考,暑假就来了。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其实我大三第二个学期做的考研工作并不太多,重点在暑假跟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再次看了我上面写的东西,我觉得自己前面的的说法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前面我说过考研信息就好就是打电话去学校的研究生处询问,但这仅仅是对于已经定下考研目标的同学而言。至于现在还没定下考哪所学校的同学,考研论坛还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能够让你了解更多学校近年来考研的情况,从而使你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决定。
可以这样说,直到大三下学期我才真正的开始认真学习。以致于当时我常常对别人说:这学期自修的时间比以前的加起来还多。却不知这才是艰辛的开始,但现在回忆起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还得上专业课,所以不敢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考研上面,天天都有去上课,但上课完之后去自修也成了正常状态。那个时候我们还在龙洞,我跟另一个考研的同学经常一起自修,彼此督促,因为当时觉得时间还比较充裕,想想离考研的日子似乎还有好一段时间,所以大家都觉得比较轻松,复习也不是抓得太紧。当习惯了自修之后,就开始后悔自己以前干嘛没有珍惜时间,否则该学会了多少的东西啊!
暑假来得很迟,七月中旬才放假。由于大四时必须搬来大学城,所以我们搬到了里区去住。好几个考研的同学都决定利用暑假的时间在校好好复习。事后证明,暑假的确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期,如果利用好这段时间的话,只要后面保持住状态,那应该都不会考得太差。我回家了五天,回校之后便发觉进度落后同学许多。心里免不了着急,于是就加速看陈的复习指南,有时间看得快竟然一天看四十页,速度的确是惊人,但弊端也同样明显,就是我只是把书中的题目看了一遍,而没有想过自己去做。做的只是每章之后少许的习题。如果大家看过数学考研高分人的经验谈,人家一般都是说自己先想过该怎么做这道题目之后再看解答的,我也觉得这样更好,虽然起初看起来费力,但自己想过之后理解自是更加深刻,也不会忘记得太快。这时候考纲和考试分析出来了,因为词汇关算是勉强过了,事实上真题根本就不会出现太多很难的单词。所以英语我就开始做考试分析,利用整个暑期,把考试分析里面几年的试题看了几遍,真题就是比模拟题高明得多。我建议考研的同学如果英语基础还好的话,可以暑假就开始研究真题了,总之真题的研究是多多益善,套用人家的话,就是要做到“十年真题中没有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没有一句不理解的句子,没有一个不明白的选项”,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话,考研英语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当时的水平做英语阅读时好时差,但大致都能够维持在三十分左右,所以信心也就这样建立了起来。不过现在回忆,一直以来我只是注重阅读,而忽视了写作和翻译,其实写作也是一个大头,三十分的写作,如果很早就有意识的锻炼的话,那可是拉分的好地方。政治我报了博闻的强化班,八月份上的课,效果还是有一点,但是由于上课的时间断断续续的拉了好些天,把数学和英语的复习计划都给打乱了,等我上完课之后,暑假也几乎快要结束,而我连线数也没有看完。所以打算报班的同学最好考虑到这一点,然后制定比较适合的复习计划。
在这里我用到了复习计划这个词,其实对于复习计划,一直以来我都没有一个很明晰的标准,我只是想着尽量多看一点,尽量看快一点,比如说在暑假结束前数学最好就能够过一遍,英语应该做多点练习培养做题的感觉,政治应该对全部有个大概的掌握。而专业课,我一直到九月份开学才买来郑君里的书,开始复习。
说到专业课的的选择,这是我考研目标的转折点。那是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舍友有个北方交通大学的同学来宿舍小住了几日,期间交谈自然也就聊到了他们那边考研的情况,然后他就提到了中科院自动化所,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动化所那幢高大的楼房,并说出了一个更加诱人的情况,中科院的所每个月补助据说上千,言谈中他笑着跟我们说可以试试考中科院的。也许当时他只是笑谈,但却触动了我。如果分数差不多的话,与其考很大可能要自费并且高分的华工,不如拼一下中科院。于是我开始打听中科院各个所的情况,看看哪个所我比较感兴趣。通过在网上的查询,最后我选中了电子所,尽管我本来打算研究生期间学习移动通信,因为3G正在兴起,我觉得在这个领域可能会大有作为,而电子所所进行的研究是关于雷达跟机载卫星的。当时一舍友决定和我一起考中科院(虽然他后来报志愿时改填了中山大学,现在他去了复试,希望他能够成功),于是我们便打电话过去问了上一年的复试线和招生人数,并通过舍友在北京的同学去电子所拿到了历年的考题,随着专业课真题的到手,更加坚定了我考电子所的决心。
专业课指定的《信号与系统》教材是郑君里编的,开学后我去华工那边买回了书便开始了专业课的复习(这套书及其习题答案学校大学城图书馆都有,如果有用得着这套书的同学不妨过去那边借),复习过程中发觉郑的书虽然看起来比较吓人有两本,而且写得比较繁琐,但跟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看起来也是颇为有趣的。通过对专业课考纲和历年真题的了解,知道了第二本书只考三章,这便减轻了许多的工作量。
开学后搬来大学城,我们四个考研的住在了一起,开始了大四的考研生活。由于此时距离考研只剩下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于是在上完第一周的课之后,大家便很少在课堂里面出现了,除非老师点名而又有人提前通知。我一直相信如果你决定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就得放弃某些东西。忙完刚开学时的一些琐碎事情之后,我继续看线数,十月之前我把线数看完。又花了将近十天的时间,结束了概率论的课本,由于时间紧迫,大家再也不觉得有时间可以被浪费了。每天八点左右开始学习,十一点四十分去吃饭,之后睡午觉,下午两点半左右开始,五点半左右吃饭,洗完澡后七点左右开始继续晚上的努力,十一点半左右回宿舍。从暑假开始我就把电脑给封了起来,一方面是我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要报考学校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怕自己克制不住贪玩而耽误了考研。在这种关键时期,能够减少诱惑之源总不会是坏事。但人不可能每天都保持高强度的学习状态而不会感到厌倦,我也同样如此,所以做些不大花时间的休闲或者锻炼还是要的,实在是学不下去了,就不要勉强自己,跟研友们交流一下,彼此开开玩笑,甚至去看看电影,那也是无伤大雅的。考研期间我们都比较注重饮食,确保每天所需的营养是学习的本钱。由于成天看书,一天经常是说不了几句话,回到宿舍之后,大家便变得群情激昂:憧憬着考上之后应该干嘛干嘛,实现自己长久以来渴望的愿望,或者就彼此的学习状态进行交流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人缓解压力。我想这也是考研宿舍的好处,有着相同感受的人聚在一起,总能够迅速的产生共鸣。
暑假期间我买了本石春帧的220篇阅读,虽然每次做完四篇之后都能够让我觉得颇有些自得,因为没有低30分的,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名不符实,网上有人推荐说此书如何好如何好,但在我看来,其阅读生词多,题目出得简单,与真题形式根本不符,没有必要全部做完,最好就不要买了。一般来说最好对于每种题型都有针对性训练的资料,至于哪种资料比较适合,大家可以问问考过研的师兄/姐,我用的作文是王若平的万能作文,十年真题是张磊的号称红宝书的版本,这个学期开学初去了一套书店发现有套张剑编的也不错,只要能够做到不留死角的翻译,然后就是编排格式能够让人做完一遍之后才看到答案,那样的话我认为就行了。十月份之后英语我基本上就是看真题,虽然期间买了毕金献的试卷来做,但那阅读做得简直就让人想吐血,做了两套之后我就没往下做了。一直到正式考试,我也没有真正的花三个钟时间模拟一下英语或其他科目考试的全过程,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每次写作我都觉得难以为续,好不容易写出了几句话,马上又迫不及待的去对照范文然后觉得惭愧然后便写不下去了。相信很多考研的同学到时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我的方法就是背句型跟背了几篇范文,甚至为每一段制定好规则,应该用上哪些短语和连词。这个方法虽然笨并且不变通,但也是无奈之举,好在正式考试时我的写作还算顺利,只是有点不够时间。
将数学指南过完一遍之后我开始看陈的题型精粹,时间已是十月中旬,真题却是还没做几套,眼看着时间所剩无几,而在剩下的时间段还得分配许多给政治以及专业课,所以没把题型精粹给做完,我便开始做真题。与对待英语真题的看法一样,我认为将数学历年真题做多几遍是很好的,毕竟那才是衡量考研数学难度的标准。虽然自测了许多年的真题,我的成绩却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水平,跟别的同学比较时一度让我陷入了沮丧之境。复习到后期时,听到别的同学说真题简单,很容易就拿140+,而我往往只能够达到120的水平,不免为自己在正式考试中的表现担忧起来。一般是两天一套真题,一天自测一天分析,我以这样的速度结束了对十年真题的训练。有些较早年份的真题陈书中有记载,但我还是没做出来,只悔当初看得太快太草率,但却也不能将时间之轮翻回去了。接近十二月份时开始做李永乐的400题,那题是难得可以,所以偶尔拿个120分也能让我得意半天,觉得自己数学水平还是可以的嘛。但我也没做几套李的试卷,考前半个月,我开始重新背公式和翻看真题,做的题目相对来说少来许多。本打算营造出一种随时上战场都能够投入战斗的氛围,但在踏入考场的前夜,我还是觉得准备不足。(对于背公式,我还想再多说一点,最好能够把常见的公式都抄在一个本子上,经常性的翻看,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政治在上完强化班之后,将近一个月没有再碰,到再次接触时,又几乎把那些东西给全忘了,只是看到辅导班发下的教材上做的笔记才想起曾经有过那么一回事。后期把不少的时间都花在了背诵政治上面,还花了不少的心思从各处弄了好些据说颇有些来头的资料,结果到考场上一看,就没有哪个考研辅导大师是说中了的。这还不打紧,更加不可饶恕的是,这个学期我去听了一个辅导班的广告,那名师竟然说他们是百分之八十九的命中率,骗人不打草稿,晕。不过在后期听听那些人吹也好过自己胡乱的摸索,只是不要太在意,以为其说必考就必考,到考场时看到不是自己熟悉的题目便傻了眼。
专业课是最令我烦心的一门课,一直到考前几天我才把真题给做完,当时很怕,因为准备似乎的确不够充足,如果因为专业课的问题而考不上,那就真是太遗憾了。再以飞快的速度看完一点习题后,考试便来了。原因是我准备得太迟,而由于要兼顾其他科目,也没有敢花过多的时间在这科上面。不过后期我把每个晚上都留给了专业课,在那段时间还是学了不少东西。
几个月时间现在写起来觉得过得很快,但在当时,每天都得充分的利用起来,成天的都在学习,习惯之后倒也不觉得怎么辛苦了。事实上选择了考研,本来就应该付出些代价。看到别人找到了好工作,或者成天都在很清闲的玩游戏,看电影,不免生出些同人不同命的感触。也许有的人就此放弃考研,开始找工之旅。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你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在感触之后迅速的收拾心情,投入到复习之中。现在的付出是为了以后更大的回报,也许你可以这样激励自己。虽然还得冒着考不上的风险,但很多事实都证明,只要真真正正的付出过努力,上线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当然,报考的学校太好那又另当别论,因为你努力了,别人或许比你更努力。
8#
cosmmb2 发表于 09-5-18 15:00:3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呵呵,可不可以知道你打了多少分?
9#
 楼主| 592860469 发表于 09-5-19 11:22:4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考研故事】考研路漫漫,你我同走过

我的考研故事】考研路漫漫,你我同走过  


http://news.gscas.ac.cn   时间:2008-10-17 8:42:30   来源:征文   作者:杜利利
【字体:大 中 小】      



昨天的我,考研的学习还基本上是我每天的生活的主题;今天的我,走进了中科院,享受着这里的宝贵资源。那一年前的“我与中科院有个约会”的小小的我,现在终于梦想成真。这其间的每一天,都仿佛历历在目,他提醒我,人生需要拼搏,需要奋斗,爱拼才会赢。

我大学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由于高考的失利,家里人担心我复读会有压力,不同意我复读,所以我一直把希望寄托于考研的再次腾飞,可真正着手于考研的复习还是在大三的下半学期和大四的上半学期,那时我们还有课,而且都是我喜欢的且比较重要的专业课,这时的我特别彷徨,也许现在很多正奋斗于考研一线的朋友们也有类似的体会,我想我不能犹豫不定,老师告诉我考研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考验,我选择了双管齐下,虽然学习苦点,可从不落下需要上的课,好多同学此时都不去上课了,我不为所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对于考研各科的复习,我根据自身的情况,分析了一下,我是个理科生,一般都不是很重视文科方面知识的学习,而是偏于逻辑推理的能力。所以我对各科做了如下的安排:

我的政治选择了报考辅导班,政治强化班我觉得对于好多理科生都是需要的,几天的辅导就能让我飘忽忽的感觉到自己的政治水平上了一个水平,再也不像先前那样惧怕政治的汪洋大海了,增强了学习这门课的信心,搞定他是不在话下的。而且这样还能省下不少的时间给别的科目,给自己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英语,由于我的英语基础打得还挺好,所以花在他上面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不多的,不过我会保证自己每天都抽出来点时间看它,单词是需要过关的,再有最重要的就是去研究历年真题,有时会花一下午的时间去做一篇阅读理解,然后认真的去研究其中的出题思路,单词在语境中的准确意思,和一些长难句的分析也尽量要求到位。把每一篇文章都仔细的整理在一张纸上,回头再细细地看,却也发现以后做真题会越来越顺手,因为历年的出题思路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数学,是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的,特别是对于我考数一来说,要求的知识点多,难度也大,课本是首先需要仔细看的,我在暑假期间也报考了强化班,把数学的所有的重要的知识点都让老师给过了一遍,题型也都介绍了解题思路,心里也找到了方向,当然这时不报辅导班自学也可以,很多数学考的很高的分的人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我这人有时喜欢走一些捷径,然后就是去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算是又把知识点打理了一遍,然后又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没弄很明白的地方,然后就是历年真题的控制时间的做完,评价自己的能力,也算是查缺补漏,又找了几套模拟题来做,最后不到半个月的时候,又买了一本超越135,又把知识大扫荡了一遍,心里终于放平稳了,考试也发挥了正常的水平。对于数学,就是得耐得住性子,肯下苦功夫,再配上适当的方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不要老去做一些难度非常大的题,来显示自己的水平,其实最近几年来数学的考核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

接下来就是专业课的复习了,我是从九月份才开始的对专业课的复习的。对于当时我所报考的声学所来说,只提供了一本复习书,就是郑钧里的信号与系统,还有两年的真题,对于这么庞大的复习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可以说,课本有点浅,题有点难,而且会涉及到很多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所以我又借了两本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的书,还有两本信号与系统的题集,我就做啊做,终于有点成就感了,然后我就做各大著名院校的真题,收获也蛮多,最终终于收获了我的08年考研。

至于学习方面的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地方,就是总的来说,根据自身的情况,定一个全局的大计划,使自己能够统筹的坚持到开始考试的那一天。然后,每天定量的给自己定一个小计划,包括今天完成数学到哪里,英语到哪里等等。既不要定些空的自己完不成的计划,也不能太轻松,否则会飘飘然的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其实还差的很远。尽量完成每天的计划,做好每一天。而且每天或早上或晚上睡觉前要记得在脑子里再像放录像似的把今天所学的重点回想一遍。你就会掌握的比较好一些。还有,要给自己的考研立一个座右铭,这也是支持自己坚持下去的支柱。我记得我在离考研还有一个月的时候,鼓励自己“日精于勤,月将于成”,每天一点一滴,终于走到了最后。

其实,一路走来,以一个过来人来评价,考研并不难,那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在那一段日子里,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他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充满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的信心。同时,那些岁月也教会了我要拥有一颗爱人爱己的心,每天才能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至今犹记得当时我们几位研友一起讨论问题的情形,还有我们的并肩作战,艰苦岁月里的互相鼓励,还有我男友的时时的牵挂,他几乎把我的考研看的比他自己的还重要,这些都是时常充溢我内心的暖流,我很幸福,也会感恩。

这些是我考研一路走来的一些心里体会,希望能够与你们分享,你们如果能从其中获得一点感悟,而能更利于你们的人生之路,那你们的喜悦我也将与你们共同分享。
10#
libralk 发表于 09-7-15 01:26:5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支持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14:21 , Processed in 0.0893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