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二)(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shi 发表于 06-4-14 02:2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自镇压二次革命后,实行总统独裁制,大权独揽。1915年8月,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F.J.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认为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于君主制。杨度在袁的示意下串联了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和严复,联合发起成立筹安会,公开进行复辟帝制活动。但袁世凯故作姿态,表示改行帝制"不合时宜"。于是梁士诒等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制造"民意",并与筹安会争功。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国民代表一律"赞成"君主立宪,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大会总代表,上书推戴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袁接受帝位后,改总统府为新华宫,并发行一种以他的头像和龙作图案的纪念金币和银币,准备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极。袁帝制自为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新青年》
    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刊物 。初名《青年杂志》,第2期起改名为《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月刊。陈独秀主编。群益书社发行。宣传科学与民主,发起批孔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1921 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7月休刊 。1923年6月 , 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理论刊物在广州复刊,为季刊。曾发表《新青年的新宣言 》,指出刊物应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 。1925 年4月改月刊,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为基本任务。

二十一条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1915年 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不敢立即表示接受。消息一经传开,反日舆论沸腾。欧美列强对日本损害他们在华的侵略权益一致不满,纷纷给予抨击。正式谈判于1915年2月2日开始。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引诱于前,以武力威胁于后,企图使袁世凯政府全盘接受。中国人民反日爱国斗争日趋高涨,日本见事态严重,便一面宣布第五项为希望条件,属于劝告性质;一面提出新案,内容与原要求一至四项基本相同,仅将若干条文改用换文方式。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应允。袁世凯指望欧美列强干涉落空,又怕得罪日本,皇帝做不成,便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于5月9日递交复文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外,全部接受日本的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
   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袁政府事后也不得不声明此项条约是由于日本最后通牒而被迫同意的。此后历届中国政府均未承认其为有效条约。


辛酉政变
    中国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又称北京政变。1861年8月21日,咸丰帝在热河(今河北承德)病危,立6岁长子载淳为皇太子。次日 ,咸丰帝病死,肃顺等8人即以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名义总摄朝政。9月4日,定明年改元祺祥。八大臣不让奕䜣分享权柄,仅命他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时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和东宫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召醇郡王奕䜣密商罢斥肃顺等人。9月5日,奕䜣奉太后召赴至热河,参与密谋。不久促御史董元醇出面奏请两太后"权听朝政",在赞襄政务王大臣8人之外,更派亲王一二人参政。9月15日,朝廷会议董折,辩论激烈。八大臣决定对董折发诏驳斥。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离热河回京。肃顺、奕譞等护送咸丰帝灵柩后发。两太后抵京后,即召见先行返京的奕䜣,部署对策。11月2日,太后下诏,历数载垣、端华、肃顺等罪状,并令载垣、端华、肃顺解任听勘,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处。不出一日,又下诏将肃顺等3人革职拿问。11月3日,任命奕䜣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桂良、沈兆霖、文祥、宝鋆并为军机大臣。7日 ,下诏废祺祥年号,以明年为同治元年。次日,再下诏咸丰帝留给慈禧、慈安皇太后的"同道堂"、"御赏"印及印文命载垣、端华自尽,斩肃顺于市;景寿、匡源、杜翰、焦祐瀛皆革职,穆荫革职后发往军台。随后,又清除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党羽。11日,同治帝载淳正式即位。从此两太后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最高权力,历时47年之久

扶清灭洋"
   "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在此之前,四川大足起义军于1898年春夏间提出"顺清灭洋"的口号。同年在湖北、云南的反教会斗争中也出现了"保清灭洋"的口号。这类口号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中相继出现,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扶清灭洋"的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扶清灭洋"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帝后党争 
  帝后党争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光绪为中心的帝党与慈禧为中心的后党之间的权力争斗,因其交织着对民族危机和国家改革的不同态度,故又含有新旧之争的性质。帝党主要成员有翁同龢、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等官僚士绅;后党主要成员有李鸿章、荣禄、刚毅等握有军政实权的重臣大吏。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党争围绕和战问题展开,帝党主战,后党主和。甲午战后,帝党倾向变法图强,逐步与维新派结盟以反对后党;后党则顽固守旧,阻挠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党争趋于白热化。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后,后党强行罢黜帝党首领翁同龢,逐回原籍,同时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节制北洋三军。光绪帝则将堵塞言路的礼部六堂官怀塔布、许应騤等革职,将阻挠新政的李鸿章等赶出总理衙门;对谭嗣同等维新人士特别赏给官品,令其入值军机,参与新政。但手中无实权的光绪帝毕竟不是慈禧太后的对手。八月初六日,后党发动政变,幽禁光绪,捕杀维新党,惩办支持变法的帝党官僚。帝后党争以慈禧再度"训政"、总揽最高统治权而告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计分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7章,共 56 条。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 、居住 、财产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此外,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 临时约法是辛亥革 命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进步。1914 年5月废除,由《中华民国约法》取代。

庚子赔款


中国清政府偿付八国联军侵华的赔款。

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与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驻华公使,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款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关也归海关管理。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各国的分配率以俄国最多,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还本付息定在上海办理,先由汇丰﹑德华﹑道胜﹑汇理﹑正金五银行经收。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行,参加组成银行委员会,所收本息摊交各国所定银行。清政府以关税收入仅能抵偿旧借外债,为筹还赔款计,将年额2121万余两摊派各省﹑关,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在偿还该赔款时银价跌落,各国坚持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到1905年,镑亏积欠120万英镑(合银800万两)。4月26日清政府为支付这项差额,向汇丰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年息5厘,20年还清,本息合计1525000镑。以关税及山西省烟酒税厘金作抵,债票按97%在伦敦发行,市价 99%~103%。这项借款实际是庚子赔款的追加负担。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缓付5年,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和俄国缓付部分,都拨作国内公债基金。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1925年法﹑日﹑英﹑比﹑义﹑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
沙发
jane5622 发表于 06-10-27 20:23: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
板凳
许晴芷 发表于 07-5-21 10:06:34 | 只看该作者

hen hao

真的很好啊!
地板
许晴芷 发表于 07-5-21 10:11:5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再多整理一些出来么?
5#
zhuzierzisile 发表于 07-10-29 00:06: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6#
haijiegong 发表于 08-10-3 14:1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lishi 的帖子

真的谢谢啊
7#
jindy0509 发表于 08-10-14 08:26: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s:2] [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8 05:52 , Processed in 0.09522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