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标题: 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心理学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SweetBlooD    时间: 09-1-22 19:44
标题: 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心理学分析
这次全球经济大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世界范围的经济大危机(由金融危机所引发),其实主要就是一个信心危机。由于金融界的某个环节、某个部分出了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管理的不信任,于是产生了大范围的金融危机。由金融危机再进一步引发了实体经济的大危机…… 这一系列的危机或连锁反应的背后的要害就是信心危机或信任危机。因此,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心理危机。
为什么一不景气都不景气?为什么购买力持续下降(政府怎么鼓励消费也没用)从而导致市场萎缩?为什么失业不断扩散(失业当然是由于市场萎缩造成的)?真的是人们手里一下子都没钱了或钱少了吗?不一定也!因为出现了普遍的不信任(对市场、对世界的前途、对他人),所以大家有钱也不敢花(投)了,所以才一下子造成整个市场的萎缩,所以才导致失业率上升、生产不得不萎缩、各种市场一起萎缩(商品市场、证券市场等等)…… 人们在这个时候都对手里的资金的安全特别小心了,所以,都宁可卖也不买(赔钱也卖,为了让手里有更多的钱以便保安全),那当然就造成市场萎缩(物价下降、购买力下降、流通下降)了。
经济学作为“最严谨与最成熟的社会科学”,美国,中国乃至世界,那么多著名经济学家、诺奖获得者,为什么不能事先预测到并阻止如此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难道他们都是吃白饭的吗?
我认为是经济学这门学科出了问题。
经济学一直其建立在数学定量与模型同构基础上的严谨性而自豪,这是有其理论基础的。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公理性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相当于数学里的1+1=2,也就是说,它是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基础,绝大多数主流经济理论都是在此假设下展开的。
这个假设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理性经济人:追求财富最大化的人
理性经济人的两大特征:无限利己、无限理性
无限利己:一切经济行为的出发点为追逐个人利益
无限理性:1.对认知对象有完全解读的能力;2.具有稳定一致的偏好;3.在不确定条件下,产生最优化的行为
经济人的两大隐含假设:信息对称、无限意志力
根本观点:经济行为是由外在因素所决定,不考虑内在因素
所以我们可以明白,这个“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把经济行为的内在因素即人的心理排除在经济学之外。
但我们知道,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人,而管理学家,心理学家西蒙早在40年代就在注意资源有限理论等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存在所谓“完全理性”的人。因此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已经系统地偏离了人类真实的经济行为。但当时的经济学界并没有重视这个观点。
因此,经济学仍然自我感觉良好地在脱离现实的“经济人”假设前提下进行研究,将他们的智力用于复杂模型的构建上,经济学的研究也逐步退化为数学模型的研究,甚至在一个极端情况下,经济学被等同于数学。
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真的可以仅仅通过数学来准确表达吗?
将严重性系统偏差的经济理论用以指导人类的经济行为,最后肯定是要吃苦头的。正是由于经济学家们忽略了经济行为的主体——“人”的心理,最后酿成了如此严重的心理经济危机。
因此,仅从经济层面上来应对这次危机,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重视经济社会中每个人的心理因素,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才能让世界经济又可能开始良性循环,由萧条变成景气、繁荣,而这正是只有我们心理学人能做到的。
作者: 蓝希    时间: 09-1-22 19:48
沙发占座~~~
作者: 贝克汉姆    时间: 09-1-22 20:15
经济危机很严重,但主要是在金融领域,对于实体经济的破坏还不是那么严重;更深层次持续更长久的是危机心理,即使危机结束,危机心理仍将持续
作者: 贝克汉姆    时间: 09-1-22 20:16
经纪人的假设是有条件的,社会学讲究有限理性,决策除了理性逻辑还要考虑情绪逻辑,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对消费影响更加深远
作者: 静夜思    时间: 09-1-22 21: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心墙有个窗    时间: 09-1-24 12: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笔为剑    时间: 09-1-24 13:36
原帖由 心墙有个窗 于 2009-1-24 12:52 发表
唉,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呢?为什么中国对心理学的认识还这么初步呢?
真正的经济危机来了,可是我们看看,有多少人想到用心理方法去救世呢?
天啊!


全世界都对心理学的认识很肤浅,不光是中国。美国有想到用心理方法去救世吗?
作者: 贝克汉姆    时间: 09-1-24 13:43
救世跟救市是两码事,经济问题主要还是要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心理学主要还是要着眼于个体问题,从认识个体价值入手,挖掘人的潜能,解决人的问题
作者: SweetBlooD    时间: 09-1-25 09:16
原帖由 贝克汉姆 于 2009-1-24 13:43 发表
救世跟救市是两码事,经济问题主要还是要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心理学主要还是要着眼于个体问题,从认识个体价值入手,挖掘人的潜能,解决人的问题

确实,经济问题要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
只是你可能没有看明白我的观点.我认为经济学通过\"经济人假设\"将心理学排除在外,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学的发展,造成经济理论系统性偏离了实际,因此产生了当今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
所以经济学需要一场革命来引入心理学,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
作者: 贝克汉姆    时间: 09-1-25 12:34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想说的是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几乎所有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之上,这个假设只是一个理想条件,并非一定要与现实重合;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如果说经济学排斥心理学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成立,只是研究取向和作用的范围不同而已,我大一的时候也对经济学很有兴趣,看过一本经济心理学的书,结合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经济问题,这说明科学理论之间并非是对立和相互排斥或者相互竞争的关心,而是互相补充,这个跟心理学内部的很多矛盾类似。

我们研究无论研究心理学还是经济学,归根倒吸是研究人和社会,所以有很多东西需要从超越某一学科领域的高度来看,但是首先还是必须要承认各自的研究取向和领域,并不是说经济问题就不能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只是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作者: 贝克汉姆    时间: 09-1-25 12:45
另外,我觉得你有点夸大经济危机中的心理因素。经济危机主要和本质上还是经济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其中消费这个环节是非常关键而很难控制的,但主要跟收入分配有关,因而我们国家在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拉动内需,同时在增加人民收入上做文章;对于经济危机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引发的心理问题,首先,它不是主要矛盾;其次,政府或科研机构很难运用政策和技术大规模集中解决,这也是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特点决定的。

经济学中引入心理学的革命的说法目前看来还不成熟
作者: 心墙有个窗    时间: 09-1-25 13: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weetBlooD    时间: 09-1-25 22:05
原帖由 贝克汉姆 于 2009-1-25 12:34 发表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想说的是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几乎所有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之上,这个假设只是一个理想条件,并非一定要与现实重合;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如果说经济学 ...

说到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边界,详细讨论下去,恐怕就要说到我最近在写的一篇论文的内容了.
经济人的假设是现代经济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这我在前面就已经提到了.但从西蒙开始,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一直存在,由于只有反例却缺乏理论体系,一直被经济学界所忽视,直到心理学家Kahneman(注意资源有限理论的提出者)在经济学的著名期刊发表了\"不确定因素下的决策:前景理论\"并由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理论不仅否定了经济人假设并代之以有限理性的行为经济人假设,并且用前景理论替代了经济学的核心决策理论即期望价值理论,因此它代表了一门新学科的奠基:行为经济学.而我认为行为经济学就是以心理学作为学科基础的经济学.
学科边界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但当整个时代和科学背景不同的时候,这个边界并非不可逾越.例如,在行为主义统治心理学的那段时间,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只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人的内部心理不应该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当时心理学为自己定义的学科边界,但随着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发展,最后这个边界被打破,才有现在那么多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如果一个学科超越了其既定边界,那将代表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认为,\"经济人\"假设在现时已经严重束缚了经济学的发展,突破其限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文中我会从发展历史,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三方面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的观点.详细的内容现在不好透露,希望论文很快能成文,到时我会在论坛中贴出,大家一起讨论.

另外,经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是不一样的学科.经济心理学属于心理学,是对一些经济现象进行心理学角度的分析和解释.而行为经济学属于经济学,是引入心理学作为学科基础的经济学.

[ 本帖最后由 SweetBlooD 于 2009-1-26 11:41 编辑 ]
作者: SweetBlooD    时间: 09-1-26 12:03
原帖由 贝克汉姆 于 2009-1-25 12:45 发表
对于经济危机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引发的心理问题,首先,它不是主要矛盾;其次,政府或科研机构很难运用政策和技术大规模集中解决,这也是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特点决定的。

我说的不是经济危机中的心理因素与问题,而是经济本身.现代的经济学由于缺乏心理学作为其基础,导致理论与实际有系统偏差.思考一下,如果指导国家经济政策的消费决策理论是有偏差的,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 本帖最后由 SweetBlooD 于 2009-1-26 12:25 编辑 ]
作者: mp-jane    时间: 09-1-30 12: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贝克汉姆    时间: 09-1-30 14:46
没有一门科学是包罗万象,完全齐备的,除非你想回到大哲学或者说大科学时代
作者: SweetBlooD    时间: 09-1-30 21:57
原帖由 贝克汉姆 于 2009-1-30 14:46 发表
没有一门科学是包罗万象,完全齐备的,除非你想回到大哲学或者说大科学时代

是的.但是每一门学科都是在不断超越其本身的边界而发展的.
在当今,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就好象医学可以以生理学作为基础;经济学所研究的脱不出人的经济行为,以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为学科基础也很正常,不是吗?
作者: xiaoregou    时间: 09-2-2 10: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iger111    时间: 09-2-2 11: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贝克汉姆    时间: 09-2-2 15:46
原帖由 SweetBlooD 于 2009-1-30 21:57 发表

是的.但是每一门学科都是在不断超越其本身的边界而发展的.
在当今,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就好象医学可以以生理学作为基础;经济学所研究的脱不出人的经济行为,以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为学科基础也很正常, ...

经济学的确脱不出人的的经济行为,但经济学并非主要研究经济行为,而是生产方式,各学科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和借鉴是必要的,但不能混淆学科之间的界限,经济学和心理学是研究领域的根本差别,虽然都关于人类行为,但侧重的方面是不一样的
作者: s511-cxj    时间: 09-2-8 08: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ebece    时间: 09-2-12 18: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lykingjia    时间: 09-2-13 22:05
标题: 回复 #10 贝克汉姆 的帖子
比较同意你的观点,比较客观。我专业是经济,自学心理学,其实两个学科有交叉的部分的,比如你说的经济心理学啊市场组织行为学之类的。相比觉得楼主的论断有有点主观了,数学只是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奥地利学派就有忽略数学模型而用心理学规律分析经济问题的倾向。而且,觉得楼主关于经济危机的论断又有点太简单了,我觉得经济危机发生了,要引导消费心理,最终依靠的还是乐观的经济形式,经济政策
作者: flykingjia    时间: 09-2-13 22:17
标题: 回复 #14 SweetBlooD 的帖子
心理学又如何确定正确的政策指导呢?要知道国家面对的是宏观经济而不是单一的个体或群体,当我们把心理学结论作为规律应用时,这个规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不管是经济学还是心理学都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进行统计上的分析时,我觉得经济学和心理学是不谋而合的将个体的矛盾忽略了。我也觉得心理学在微观领域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国家政策这个宏观的层面上,我们很难证明出来心理学和经济学谁的作用更大更准确
作者: cheshui    时间: 09-3-5 15: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Free考研资料 (http://tool.freekao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