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名解--圣巴托罗缪之夜和《至尊法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rincesspeng 发表于 08-12-22 23:3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圣巴托罗缪之夜
这个名解
还有《至尊法案》
沙发
5306208 发表于 08-12-23 08:37:44 | 只看该作者
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4日晚12点)

事件起因
1572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的美丽的女儿玛歌年方18,被母亲-瓦卢瓦王室真正的掌权者,嫁给了19岁的那瓦拉的亨利.
  这个亨利说起来还是玛歌的双料表兄,首先亨利二世的父亲弗朗西斯一世(就是玛歌的祖父)的亲妹妹是那瓦拉的亨利的外婆,并且亨利所属的波旁家族和瓦路瓦王室同出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玛歌的父亲亨利二世是个美男子,他的妻子凯瑟琳相貌平平,他们四个儿子都是孱弱丑陋,并且短命,据说这四个儿子有一种遗传怪病,就是流血汗.但是他们的女儿都艳名远播.玛歌很漂亮甚至比他的姐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王后伊丽莎白更美,伊丽莎白本来是王太子卡尔洛的未婚妻但是被公公腓力二世(也是英格兰血腥玛丽的丈夫)取来为王后,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尔》就是说的这回事.
  婚礼定于八月在巴黎举行,这个婚礼对于当时得法国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十六世纪路德在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传到了法国,当时执政的弗朗西斯一世是个思想相当开放的君主,当时已经可以控制天主教会.刚开始对这个运动还是比较宽容.但是后来由于新教徒把发对天主教的传单贴到了王宫,惹火了这位国王,认为这些人危害了国家统一.于是大肆杀戮了新教徒,镇压反对天主教的运动。等到1559年,亨利二世死后法国的宗教改革基本成形,于是法国的新教称为胡格诺教.这时弗朗西斯二世为法国国王,他是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的长子,继位时年仅十五岁.他的未婚妻是苏格兰的玛丽·斯徒亚特(后来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杀死),年轻而孱弱的君主,他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大贵族自是不肯乖乖就范,于是最有实力的三个家族相互角逐,觊觎统治法兰西的权利,他们分别是吉斯家族, 位于法国西部的大贵族 , 位于法国和西班牙间的法国南部地区的波旁家族,位于法国中部的 Montmorency-Chatillons . 在这三个家族中,吉斯家族势力最为强大的而且是极其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逐渐控制了年轻的弗朗西斯二世,从而成为法国真正的统治者.
  其余两个家族虽然也有人信天主教,但是由于政治原因支持胡格诺教派,尤其是那瓦拉的亨利的妈妈珍妮.亚尔培.而她的丈夫-亨利的父亲那瓦拉国王,法国国王的将军则是个天主教徒.据说珍妮信新教起初并不完全是政治的原因,因为亨利的爸爸长期不在那瓦拉,所以有很多\"天主教的\"情妇,于是珍妮向负心的丈夫及宫廷里一切妨碍她的人挑战而改信新教.珍妮是个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是弗朗西斯一世的亲外甥女,而凯瑟琳·美第奇不过是意大利商人的后代,因此实际上心里很鄙视她。
  实际上就算是那两个家族的很多主要领导者是雨格诺教,全法国的的胡格诺教教徒不过只占不到百分之十.但是由于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对于吉斯家族来说这两个家族实在是不可小觑的敌人.所以说这几个家族间的矛盾纯粹是政治上的竞赛所引起的,而外在表现为天主教会和新教教会的冲突.
  弗朗西斯二世是个短命鬼,继位一年就死了,年仅十六岁,而后凯瑟琳的第二个儿子继位这就是查理九世,是年十岁,这时凯瑟琳开始摄政.这个家伙小时候倒还健康可爱,样子也不错,但是后来很是肥胖,凯瑟琳太后颇为讨厌这个面目可憎,软弱无能的儿子,而比较钟爱三子亨利.瓦路瓦,他就是后来的波兰国王和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
  虽然凯瑟琳是个相貌平庸的女人但是却是一个聪明和铁腕的政治家.她知道吉斯家族强大的势力对她和他的儿子绝对是个威胁,于是她在政治上开始扶持其他的两个家族用以和吉斯家抗衡,但是由于那两个家族和胡格诺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客观上支持了它的发展,所以胡格诺教派在那时期得到迅速壮大.但是凯瑟琳本人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不想让任何一个贵族控制国家,更不想要法国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于是经过一番斗争,凯瑟琳还是决定了帮助吉斯家族打击新教徒,她先是协助他们刺伤了海军上将柯里尼(重要的新教领袖之一)在这之前,她已经毒死了珍妮,并使这个谋杀看起来像珍妮死于肺病)并且协助吉斯家族策划了以天主教的玛歌同新教的亨利婚礼为诱饵来消灭前来参加婚礼的新教首领及各地的新教教众,这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缪之夜屠杀。

事件经过
  让我们想象一下那天的情形,8月18日婚礼举行,从那天开始全巴黎的人开始庆祝婚礼,无论天主教徒还是全国各地赶来的新教徒,无论宫廷,贵族,还是老百姓,全城狂欢,大家受到一场隆重的婚礼影响都几乎陷入癫狂,并且新教徒们想,这样的结合可能会使新教合法化,所以格外的兴奋,无数其他的方的新教徒都赶到巴黎参加这场婚礼,22日海军上将遇刺的消息传出,无疑又给人们脆弱而兴奋的神经重重一击.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互相憎恨漫骂,23日,情势似乎对天主教徒很不利,新教徒群情激昂,发誓要找到刺杀柯里尼的凶手及策划者.吉斯手下的人被逮捕,法院开始审判,国王也发出狠话,有罪的人决不轻饶,所以亨利.吉斯(玛歌的情人之一)带着他的人暂时离开巴黎,一切好像对凯瑟琳来说好像很糟糕.然而她沉稳而自信,她先允许他的儿子查理九世派遣新教士兵把守海军上将柯里尼的官邸,并且派新教徒们的新王后玛歌去探望病情.这时的玛歌从心眼里是同情新教徒的,在她看来新教徒们虽然粗鲁,但是但是他们现在没有防备,象羊羔一样,而且他们还有良心.在此期间凯瑟琳秘密接见安汝公爵就是亨利.瓦个瓦(查理九世的弟弟,她的宝贝儿子),法国人,还有一些意大利人,最后连同他们胁迫查理九世同意处死柯里尼.
  于是24日凌晨,亨利.吉斯已经悄悄返回巴黎,他首先来到柯里尼家,当即杀死了柯里尼,于是以教堂的钟声为信号,全城的武装的天主教徒保卫团出动了,这事先都是准备好的,他们带着白臂章和带有白十字的帽子,向尚在熟睡的新教徒们发动了袭击.当夜巴黎血流成河,死掉的新教徒的数量是有争议的(就像台湾现在说的1.28万死伤人数有争议一样)各个立场得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数字,有人说当晚死了2000,有的说3000,还有说6000的.以后的几周,这种屠杀扩散到法国各地,死亡人数一般来说历史学家们认为是70,000人.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上升中的王权遭到了削弱.因为新教徒怎么会善罢甘休, 因此建立自己的政权和中央对抗.从而导致了法国第二次宗教战争.

事件后续
  按照大多数欧洲史书的描述,最开始查理九世和皇太后都是真心想把女儿嫁给波旁的亨利的。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
  1、新教首领柯里尼唆使查理九世对西班牙开战,这个与皇太后稳定国内的政策是矛盾的
  2、柯里尼对查理九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个是皇太后无法容忍的
  这两个个条件加到一块,使皇太后认为法国朝政有可能落到新教徒手中,而他们的政策将会导致灾难。皇后的三儿子安茹公爵以及吉斯公爵利用了这一点,使得皇太后倒向他们一边,但说服查理九世还是一个问题,于是他们倾向于刺杀柯里尼。
  但是,这次刺杀失败了,柯里尼只受了重伤,巴黎的新教徒很不满,开始骚动,查理九世也声称一定要查处凶手。
  这时皇太后秘密告诉国王,她就是那个凶手,而且现在新教徒已经蠢蠢欲动,如果不先下手为强,新教徒会在巴黎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懦弱、无主见的查理九世崩溃了,下达了屠杀新教徒的命令,而实际执行屠杀的是吉斯公爵、安茹公爵以及他们手下的天主教极端分子。
  亨利与玛格丽特的婚礼事先就是一个圈套的说法现在看来是不太可靠的。
  这次屠杀全法国大约有五万新教徒被杀,几乎所有的新教徒领袖都遇难,只有波旁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因为宣布改信天主教而躲过一劫。但是新教下层民众没有屈服,他们据守拉罗舍尔,天主教军久攻不下。
  后来波旁的亨利以及孔代亲王都逃出巴黎,于是宗教战争再度爆发,查理九世病死后,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天主教一方分为三派:
  国王亨利三世一派,天主教极端派吉斯公爵一派,天主教温和派阿朗松公爵(也是国王的弟弟)一派, 再加上波旁的亨利带领的新教徒,于是又是一场混战。
板凳
5306208 发表于 08-12-23 08:38:36 | 只看该作者
至尊法案(Supremacy Act)
  1534年颁布,宣布英王亨利八世不仅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宗教上的最高统治者,英国所有教会不再听罗马教皇的指挥。
  从宗教史角度看,自1054年基督教公开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以后,英国原本也是一个天主教国家。
  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大背景下,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同意他与王后离婚为由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
  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与罗马教廷决裂后的英国教会称“安立甘教(AnglicanCommunion)”,又称“圣公会(Anglican Churches)”,具有国教的地位。由于英国与罗马教廷的决裂是经由亨利八世的改革来进行的,而且亨利八世并没有宣布放弃天主教信仰,改革后的英国国教安立甘教保留了主教制等天主教传统,因此,有人把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与安立甘教并列为基督教的4大教派。但这种说法并没有被广泛接受,人们一般都认为,英国安立甘教属于新教中的一个派别,与德国的路德教(又称“信义宗”)、瑞士的加尔文教(又称“归正宗”)共同形成新教的三大派别。这样,英国的安立甘教就成为一个既有罗马天主教传统、又有新教特点的教派。由于上述历史原因,特别是对英国国教内部的天主教残余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其他新教教派观点和思想传人英国并造成巨大影响后,使英国宗教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趋向。
  英国的宗教改革
  Henry VIII was above all responsible for the religious reform of the church. There were three main causes: a desire for change and reform in the church had been growing for many years and now, encouraged by the success of Martin Luther, many people believed its time had come; the privilege and wealth of the clergy were resented; and Henry needed money.
  最重要的是,亨利八世负责进行教会的宗教改革。改革原因有三个主要方面:改革教会的渴望已有多年,现在又受马丁路德成功的鼓舞,许多人认为时机已到;人们痛恨教职人员的威望和财富;亨利需要钱。
  The reform began as a struggle for a divorce and ended in freedom from the Papacy. Henry VIII wanted to divorce Catherine of Aragon but the Pope refused. Henry’s reforms was to get rid of the English Church’s connection with the Pope, and to make an independent Church of England. He made this break with Rome gradually between 1529 and 1534. He dissolved all of England’s monasteries and nunneries because they were more loyal to the Pope than to their English kings. The laws such as the Act of succession of 1534 and the Act of Supremacy of 1535 made his reform possible. He established the church of England as the national church of the country, and he made himself the supreme head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改革以争取离婚而开始,以脱离教皇而告终。亨利八世欲与他的西班牙皇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但是教皇拒绝了。亨利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英国教会与教皇的联系,成立独立的英格兰教会。1529年至1534年间逐渐地与罗马脱离了关系。他解散了所有英国的修道院和修女院,因为后者对教皇比对英国国王更忠诚。1534年的《继位法》和1535年的《至尊法案》使改革具有了可行性。1535年他获“英格兰教会最高首脑”之称号。
  Henry VIII’s reform stressed the power of the monarch and certainly strengthened Henry’s position; Parliament had never done such a long and important piece of work before, its importance grew as a result. His attack on the Pope’s power encouraged many critics of abuse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England was moving away form Catholicism towards protestaintism.
  改革的三大影响:亨利的改革强调了君主权力,自然加强了亨利的地位;议会以往从未做过如此漫长而重要的工作,自然其重要性也有所加强;他对教皇权力的打击鼓舞许多人批评指责天主教会,并希望从天主教转向新教。
  安立甘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与路德宗、归正宗合称新教三大流派,中国常称
  圣公会。该宗在英格兰为国教,称英国国教会。联合王国其他地方及其他国家的圣公会均非国教,组织上也不从属于英国国教会。
  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 1533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其后,这项改革运动又得到爱德华六世的支持。玛丽一世曾重修英格兰与教廷的关系,伊丽莎白一世则又恢复了英格兰教会的独立。其时通过的伊丽莎白法案在崇拜惯例上有所改革,在教义、教规上仍保持天主教会传统。17-18世纪时,清教徒和福音派主张进一步改革。19世纪的牛津运动则再次强调公教会原则,这一时期在政教关系上也有所改革。由于从英国传布到世界各地的圣公会陆续建立独立教会,安立甘宗乃逐渐形成。
  安立甘宗没有世界性的统一组织或集权领导机构,宗内各教会间不相从属,习惯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名义上的领袖。安立甘宗以《圣经》为教义基础,在持守传统教义的同时主张在具体解释上兼容各家之说,在天主教和其他新教宗派之间采取中间立场。在教会管理上保留主教制,并承认其有继承使徒的性质,但也让平信徒参与教会的管理。安立甘宗赞成宗教改革,但主张尊重《圣经》和教会传统,认为两者之间应保持平衡。在崇拜中使用《公祷书》,但允许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故宗内有各种派别,如高教会派、低教会派、广涵教会派、福音派等。安立甘宗自称是使徒所传圣洁公教会的一支,保有《圣经》及古代教父以来所传承阐释的正统信仰,只承认教皇为世界众主教之一,尊重国家权威但不从属之。英国圣公会要求教牧人员遵奉《三十九条信纲》,但不要求平信徒信守,该宗其他教会一般并不特别重视此信纲。安立甘宗的圣职分为主教、会长(相当于其他宗派的牧师)、会吏三级,基本教政单位是教区,大部分地区由教区组成教省,有一国含数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数国及一教区含一国或数国等不同情形,职务名称和组织机构各地不一。
地板
5306208 发表于 08-12-23 08:41:0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都跟宗教改革有关,好多名词百度一搜就出来了,不过名词解释肯定还需自己总结,这个太长了。
5#
zbest0221 发表于 08-12-23 08:48:27 | 只看该作者
至尊法案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审判教徒,镇压异端;国会法令规定,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集宗教会议,不得制订新的教规,现行教规必须由国王指定的“三十二人委员会”审查通过,凡与国家法令抵触的条文一概废除。改革后的宗教称为“安立甘教”(国教),它与天主教和新教有些不同:教会最高首脑是国王而不是教皇,教会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按照行政区划划分教区,用英语做礼拜;在教义方面,它兼有天主教的教会拯救灵魂之说与新教的信仰得救之说,因而处于新旧教之间的地位。
我看楼上的朋友总结的有点多,小整一下
圣巴托罗缪之夜 我也不大清楚 麻烦楼主参见下楼上的答案,自己总结了!
6#
7740910 发表于 08-12-23 18:54:52 | 只看该作者
圣巴托罗缪之夜
1572年8月23—24日夜间,胡格诺派的重要人物正聚集巴黎,庆祝其领袖波旁家族的亨利的婚礼。亨利·吉斯(吉斯公爵之子)以巴黎各教堂钟声为号,率军队发动突然袭击,杀死胡格诺教徒2000多人。由于24日正值圣巴托罗缪节,因此这一血腥的夜晚在历史上被称为“圣巴托罗缪之夜”。
7#
7740910 发表于 08-12-23 19:12:39 | 只看该作者
名次词是愁人啊,看不完的看
8#
 楼主| princesspeng 发表于 08-12-25 07:3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7740910 的帖子

谢谢了 很简洁的。
9#
jackowen 发表于 08-12-25 15:17: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太有用了!
10#
173270293 发表于 08-12-25 19:41: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8 06:16 , Processed in 0.092243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