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9大纲词汇易记版(五天一轮)

[复制链接]
31#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4 12:12:5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Thanks a lot !
32#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4 12:15:1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Thanks a lot !
33#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4 12:20:0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Thanks a lot !
34#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4 12:32:4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Thanks a lot !
35#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4 12:52:4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9 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是在A.遵义会议以后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延安整风以后 D.中共八大
2.毛泽东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他所著的
A.《反对本本主义》 B《(共产党人)发刊词》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改造我们的学习》
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人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4.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A.农民问题 B.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C.分清敌我友 D.国家政权问题
5.中国新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是A.帝国主义 B.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建立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C.建立社会主义社会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以下方面是一致的
A.时代条件 B.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C.革命的目标与前途 D.革命的性质、主要任务与动力
1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工农民主专政D.“三三制”政权   11.毛泽东最早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 D.《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
12.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 A.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B.半社会主义性质C.资本主义性质 D.具有一定社会主义性质  13.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A.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14 .开始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的是  A .三湾改编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法宝是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群众路线
19.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又联合又斗争B.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C.有理,有利,有节D.“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20.毛泽东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文章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C.《(共产党人)发刊词》 D.《论联合政府》
22.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富农经济采取的政策是  A.限制富农 B.保存富农经济C.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D.逐步消灭富农     23.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A.“又团结又斗争” B.“利用、限制、改造”C.“团结、利用、改造 D.“团结、教育、改造”
24.毛泽东明确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是在
A.1954 年9 月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    26.1961 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27.毛泽东1942 年5 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B.“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C.“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28.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是在毛泽东所著的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C.《《共产党人)发刊》 D.《实践论》    29.“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要讲的是
A.群众运动B.群众的观点C.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D.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A6.A 7.B 8.D 9.C 10.B11.C 12.D 13.A 14.A 15.D16.C 17.C 18.C 19.B 20.B 21.B 22.D 23.D 24.B 25.D26.B 27.C 28.B 29.C
(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
A.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基本任务是A.反对帝国主义以求得民族独立 B.反对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解放C.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得不到自由和充分发展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的压迫 B.官僚资本的排挤C.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A.属于小资产阶级范畴B.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和阶层  C.在革命中往往是最先觉悟的部分,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D.带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保护政策,这是A.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B.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C.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决定的D.党内“民粹主义”思想和体现19.党的建设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思想建设,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必须A.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B.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
C.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D.坚持民主集中制
21.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有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自愿互利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
22.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与全行业公私合营
2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或者说其出发点和归宿是
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2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正确处理经济建设方面的关系有
A.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B.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C.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主要思想有
A.分析了商品生产的社会性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 B.中国商品生产很不发达,需要有一个商品生产发展的阶段,充分利用商品生产这一 有利工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C.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个人消费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D.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主要前提,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6.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价值规律的论述主要有A.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B.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者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C.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核算D.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27.1956 年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依据是  A.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提出的;B.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在国家需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D.它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参考答案1.ABC 2.AB 3.ABCD 4.ABCD 5.CD6.ABC 7.ABCD 8.ACD 9.AC 10.ABC11.ABC 12.ABC 13.ABCD 14.CD 15.ABC16.ABC 17.ABC 18.ABC 19.ABC 20.ABC21.BCD 22.ABCD 23.CD 24.ABCD 25.ABCD26.ABCD 27.ABC 28.ABC 29.BCD  (三)分析题1.试结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时起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2.1935 年12 月,中共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人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人共产党。”试述这种说法的依据及重大意义。3.邓尔平指出,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新道路。请阐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主要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试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学说,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5.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来办。”
请回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6.江泽民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请阐述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1)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并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最终实现。
2.答案要点:(l)中共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它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概括,反映了我们党肩负的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的高度统一,又体现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2) “两个先锋队”的概括,切合我们的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① 中共是马列主义同
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既表明了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又表明了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②同时,党又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而诞生的,从它成立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③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把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肩负的阶级和民族的两大历史使命的高度统一。(3)正是在“两个先锋队”旗帜的指引下,集合了一批又一批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优秀分子,迅速壮大了党的队伍,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使命。十六大报告又重新肯定了“两个先锋队”的说法,指出:\" ‘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提出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立足新的实际、适应新的形势,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这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答案要点:(1)毛泽东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党内最先提出“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他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如何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问题,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2)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条件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具体内容包括:①正确认识了中国的特殊国情,科学地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基本规律,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②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③阐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与基本经验。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④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并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准备条件。(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①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宝库,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②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而且率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而使中国革命走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并最终走向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毛泽东是马列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拓者,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意义。
4.答案要点:(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内的新形势和新
情况,认为在这个时候提出区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间题,是十分必要的。(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有:①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挤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②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大量表现出来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其中主要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等。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或者说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3)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想,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协调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解决人民内部之间的各种矛盾,创造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新制度和建设新国家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社会主义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人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5.答案要点:(l)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的总结。(2)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它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尹检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总结新时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走自己的路,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答案要点:(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理论依据: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要讲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实践过程,从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3)现实意义:①群众路线是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是中共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②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离开了群众路线,党就会一事无成。
第七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A.政治机会公平 B.分配制度公平 C.社会保障公平 D.教育公平
4.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6.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发展 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坚持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0.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A.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B.又快又好发展C.又好又快发展 D.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1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是A.公有制 B.非公有制 C.公平准人 D.现代产权制度
1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人民当家作主 B.健全民主制度C.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D.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2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目标是A.依法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 D.人民当家作主参考答案1.D 2.A 3.B 4.C 5.A6.A 7.A 8.D 9.A 10.C11.D 12.A 13.B 14.C 15.A16.B 17.C 18.D 19.A 20.C(二)多项选择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坚持了马克思主义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科学发展 B.社会和谐 C.改革开放 D.政治文明9.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因为它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B.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C.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10.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因为它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D.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参考答案1.ACD 2.CD 3.AC 4.ABCD 5.AB6.ABC 7.ABD 8.AB 9.BC 10.BCD
(三)分析题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新时期29 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关健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请回答(l)“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主要有哪些?(2)“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主要有哪些?(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道路?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回答:(l)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涵义以及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的原因。3.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必须”是什么?(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要求”是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1)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主要有:①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②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2)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有: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北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答案要点:(l)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①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②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3.答案要点:(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2)①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④必须坚持统筹兼顾。(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②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④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6#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4 13:19:4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终极预测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2.“环境的义是
  A.有利于维护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有利于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还使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日益加大,许多问题跨越了国界,成为“地球村”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传统安全威胁  (1)意识形态(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观念体系,社会的文化结构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意识形态自觉直接地反映经济和政治,因而具有阶级性。这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某些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并不是价值中立,它们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为某些反华机构、组织和利益集团服务的。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外事务中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人民近代斗争历史经验的结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对外关系所一贯坚持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思路点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的稳步发展,国力增强,西方国家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一直不曾停息。反对干涉中国内部事务,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工作。对此方面问题,考生可适当关注哲学中“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社会功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新表现”、“中国对外关系所坚持的根本原则”;以及邓小平理论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内容。具体要求考生做题时应在全面思考的同时,根据问题指向准确作答。
  35.【答案要点】
  (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前提。因为它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的可能性。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旧分工引起的劳动差别和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为这要求在收入分配中承认劳动差别,体现劳动差别。
  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相适应的。第一,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每种所有制形式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第二,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即经营方式多样性也是决定收入分配方式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2)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性表现在: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①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具体措施是: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长期看,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
  【思路点拨】分配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妥善解决当前收入差距扩大,实行社会公平正义也是当前社会的热点。材料1、2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分配制度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材料3则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数据分析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形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除了结合材料回答上述问题外,考生还可结合“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等内容进行准备。
36.【答案要点】
  (1)矛盾普遍性包含着两重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表现在:①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②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根据。理论是从具体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普遍性的东西,具有共性,而具体实践相对来说表现为个性、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理的哲学基础。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表现在:①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的重要著作中所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毛泽东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在新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展,从而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前进。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它们之间既有前后相承的密不可分的历史延续性,又有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内容的阶段性: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最基本的特征,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开放的学说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思路点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体系。现时期,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考生可结合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思考,采取辩证的观点,采取运动、变化、发展,普遍联系与全面的观点分析。
  37.【答案要点】
  (1)邓小平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物质前提。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在理论上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突出了发展生产力,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论依据是:一方面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直接提炼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主题的。另一方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落实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客观依据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②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完成中国共产党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关键。③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④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⑤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必然要求。
  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键是发展经济,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和深化改革,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三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路点拨】本题同样属于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的考研热点与重点的可考知识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此问题,考生可重点准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内容。
38.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困难:经济周期停滞和经济危机始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痼疾。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性失业持续存在,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持续扩大。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中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金融体制过度自由化,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存在的深层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同时又带来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矛盾。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又造成结构性失业,加速了社会分化。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中也造成各种矛盾的加剧。跨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在极大地扩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资本主义深层矛盾的本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主要表现在:① 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拉大;② 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强制第三世界国家实行西方所谓的“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动乱与冲突;在经济上,肆无忌惮地转嫁经济危机,实行损人利己的经济政策,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更大困难。
  发达国家的繁荣发展不可能长期建立在不合理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也部分验证了这一点。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表现在:①调整经济政策,建立国家宏观调节机制,包括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等,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②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经济结构不断变化。③调整经济关系,主要反映在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关系等方面。④国家垄断资本同盟得到发展。这是经济关系的调整在区域经济中的明显表现,欧洲一体化是最为突出的例子。
  尽管上述调整政策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深层矛盾没有改变,所以此次源自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共渡难关。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在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致辞中指出: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思路点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此次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破坏以及世界何时走出危机尚难评估。但是可以依据有关理论对其分析,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结合世界金融危机,可多方面全方位命制题目,如政治经济学科目,可以让考生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有关理论”分析,邓小平理论科目,可以考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所采取的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可以考查“分析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面对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从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体制的调整分析如何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以及从“当今世界南北关系现状”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指针。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条件的发展,也需要人的思想认识等主观条件的发展。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没有经历资产阶级共和国阶段,封建主义的长期影响使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文化素质水平都比较低,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思路点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于本题,考生应系统掌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重要意义”以及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并注意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内容结合起来。
政治理论终极预测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Ⅰ
  1. D【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并把它们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物质的运动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此外,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题目中的掌故生动地说明了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仁者心动”中“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2. D【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区别的,不能把二者混同。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又是必然的。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只有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行动才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守株待兔”中农夫没有正确地掌握必然性,而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当作了必然联系,因此是错误的。
  3.B【解析】自由王国是指人类的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充分认识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规律,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身主人的状态。真正的自由王国仅仅是指高级共产主义及以后的社会形态。
  4.A【解析】 纸币的流通规律要求纸币的发行量要与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相适应。“相适应”是指纸币的购买力要与它所代表的货币的购买力相一致。当纸币的流通规律得不到满足时,必然会引起购买力的变化,也是纸币本身的贬值或升值。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是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过旺时,一般会出现通货膨胀,相反则会出现通货紧缩。当通货紧缩发生时,纸币会相对升值,其购买力增强。但现实中的物价上涨并非惟一取决于货币发行量过多,而是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物价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
  5. C【解析】 资本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购买的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准备条件;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产品,生产剩余价值;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家出售商品,取得比它预付资本更多的货币,实现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的职能形式不同。购买阶段采取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生产阶段采取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售卖阶段采取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6. A【解析】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推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和土地等。其中资本市场是建立要素市场的核心内容。当前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任务和方向。第一,要重点发展和完善消费品市场,重点是培育和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第二,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的竞争,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第三,要深化价格改革,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7. B【解析】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到2000年是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提出55周年,所以考了这道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题目。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中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消灭三座大山之一,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备选项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实际上,这个考点早在1998年辨析题中已考查过。备选项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C.项“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以及D项“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备选项A、C、D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8. B【解析】 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和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年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9.C【解析】 1945年7月,黄炎培在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一个问题,即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如何跳出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问题,希望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路。毛泽东明确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窒息。
  10. B【解析】选项A是指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客观实践。所以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所以答案是B。
 11. D【解析】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参与国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12. A【解析】 十七大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表明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
  13. C【解析】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但是,相对而言,科学发展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4. B15. D16. C 【解析】 时事题
  二、选择题Ⅱ
  17. ABC【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相结合;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8. ACD【解析】社会有机体的三个基本特征:(1)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2)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3)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19.ABC【解析】马克思著名论断说明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社会才能顺利发展,反之,社会就会走向衰落甚至灭亡,社会就要通过改革或革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20. ABCD【解析】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这种深化研究和认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2)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因此,在今天,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必须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1. BCD【解析】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从这一定义上可以得出,商业资本的出现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所以A选项不正确。当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比例上限度时,它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因而也就可以提高社会总资本的利用效率。商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即它是一种流通领域的资本,流通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只是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纯粹的商品买卖活动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但是商业资本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又必需通过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2. ACD【解析】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3. ACD【解析】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一次质的飞跃。这既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又可以促进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改变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过度垄断的状况,有利于实现垄断行业的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有利于垄断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在垄断行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和改变激励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CD选项。
  24.AD【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区分问题。对中国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分析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毛泽东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B、C属于买办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25.ABCD【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对顽固派作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的论据,实际上是要回答中共为什么对顽固派要采取既要联合又要斗争政策的原因。第一,顽固派与汉奸亲日派有区别,既有抗日一面又放弃反共要求;第二,坚持团结抗战的必要性。
  26. BCD【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下半年后明显地过急过快,由此导致工作过粗,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被搁置一边,出现了“一窝蜂”的局面。同时也出现所有制结构上过于单一的情况。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几乎不存在了,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所以A选项不正确。随着清一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出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迅速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并将它固定化和绝对化,几乎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当然,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同它的成就相比较是第二位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整体上评价,应该说是成功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7. ABCD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本身不是目的,解放思想的真正目的在于排除各种习惯势力、主观偏见的束缚和干扰,从现实的实践出发去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一致与统一。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办事。所以可以得出ABCD为正确选项。
  28. ABC【解析】 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9. ABCD【解析】 邓小平始终把民主政治建设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物。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保证各项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民主政治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0. AD【解析】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判别某个国家是否为霸权主义,不能以其领土面积大小、人口的多少、兵力的强弱而论,主要看其对外政策。霸权主义本身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产物,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D选项。
  31. ACD32. BCD33. ACD【解析】 时事题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危及地球生命和社会的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社会实践的复杂问题。为此,应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创造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树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
  (2)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思路点拨】全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题主要从哲学层面考查考生对于此问题的理论素养。考生应充分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同时考生还应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进行准备。
35.(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带来机遇也具有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①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②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和升级。④可以利用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生产、金融的全球化国际风险增加,而我们的抗击能力相对薄弱;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就业问题等压力大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2)实施“走出去”战略,既要积极,也要稳妥,有重点、分步骤推进。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看,应以以下几个领域作为重点:
  ①境外资源开发。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状况越来越严重,对境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利用境外资源主要依赖现货贸易,加快境外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②境外加工贸易。目前我国轻纺、家电、机械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已十分庞大,产能过剩的矛盾非常突出。应进一步采取财政贴息、优惠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从事境外加工贸易。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应该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④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配置全球资源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品牌、国际营销网络的载体,因此,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建设经济强国的需要。
  【思路点拨】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材料1、2从事实层面叙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材料3则主要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积极举措。考生应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举措。另一方面,还应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发展的现状。
  36.【答案要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主要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2)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③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使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更具生机和活力。④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适应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⑤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大干部与党委、政府、政协干部之间的交流,优化人大领导班子的结构。
  【思路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材料1从事实层面概述了我国人大制度产生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的历史过程,表明人大制度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材料2则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与现时代的理论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反映与适应了中国国情,同时人民代表大会也需要随时代不断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完善,必须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扩大人民民主结合起来。
37.【答案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料、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思路点拨】科学发展观是现时期指导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更是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考生应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复习中考生也应注重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方面。
  38.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发展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发因素。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①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与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②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一种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③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④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⑤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思路点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也是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影响的两大问题。结合材料,考生应全面分析掌握“邓小平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重大意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
正确途径”,同时较为重要的是,还应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
  (2)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了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思路点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三农问题”历来是每年研究生政治考试分析题命题的重点与热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文件。考生对这一重点内容应结合文件精神,联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物发展矛盾的两点论与重点论”、“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等方面全面分析。具体应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政治大纲,掌握“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的举措”等内容。
37#
bangming 发表于 08-12-14 13:26:2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终极预测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此外,十年依法治国,我们在尊重保障人权、坚持依法执政大实践。(4)国际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都是ABCD选项。
  25. ABD【解析】 A项“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B项“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来源,人民武装力量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D项“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为正确答案;选项C的主观色彩太浓,参加革命的原因很多,因此C项应排除。
  26. ABD【解析】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问题上,提出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他多次提出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然存在;人口众多,文化水平不高,科技水平更谈不上;生产力水平落后,工业不发达,仅有的工业也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几乎没有,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和论断。
  27. BCD【解析】 邓小平在八大上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一方面,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地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群众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认为党的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1962年初在扩大的中央工作全会上,刘少奇又进一步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点:第一,信任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8. ABCD【解析】 “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没有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认为“穷”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我们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但是对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的认识还不很清楚。这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迫切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29. BC【解析】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在考试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常常以选择题的题型交叉来考,本题即为一例。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熟练掌握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要能把三者区分开来。选项A为党的基本纲领的经济方面的基本目标,选项D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方面的基本目标,只有选项B、C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因此,答案应为B C。
  30. ABC【解析】 D项包括在A、B、C项之中。我们反对台湾参加任何以主权国家资格所能加入的国际组织,并不反对台湾参与与其身份相符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
  31. BCD32. ABC33. ABCD 【解析】时事题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意识形态(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又称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观念体系,社会的文化结构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意识形态自觉直接地反映经济和政治,因而具有阶级性。这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某些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并不是价值中立,它们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为某些反华机构、组织和利益集团服务的。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外事务中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人民近代斗争历史经验的结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对外关系所一贯坚持的,是有科学依据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思路点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的稳步发展,国力增强,西方国家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一直不曾停息。反对干涉中国内部事务,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工作。对此方面问题,考生可适当关注哲学中“意识形态的本质、相对独立性及社会功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新表现”、“中国对外关系所坚持的根本原则”;以及邓小平理论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内容。具体要求考生做题时应在全面思考的同时,根据问题指向准确作答。
  35.【答案要点】
  (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前提。因为它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的可能性。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旧分工引起的劳动差别和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为这要求在收入分配中承认劳动差别,体现劳动差别。
  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分配是所有制的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相适应的。第一,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每种所有制形式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第二,公有制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即经营方式多样性也是决定收入分配方式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2)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性表现在: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①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具体措施是: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长期看,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
  【思路点拨】分配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妥善解决当前收入差距扩大,实行社会公平正义也是当前社会的热点。材料1、2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分配制度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材料3则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数据分析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形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除了结合材料回答上述问题外,考生还可结合“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等内容进行准备。
36.【答案要点】
  (1)矛盾普遍性包含着两重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表现在:①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②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根据。理论是从具体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普遍性的东西,具有共性,而具体实践相对来说表现为个性、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理的哲学基础。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表现在:①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的重要著作中所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毛泽东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在新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展,从而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前进。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它们之间既有前后相承的密不可分的历史延续性,又有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内容的阶段性: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致的。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最基本的特征,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开放的学说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思路点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体系。现时期,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考生可结合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思考,采取辩证的观点,采取运动、变化、发展,普遍联系与全面的观点分析。
  37.【答案要点】
  (1)邓小平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物质前提。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在理论上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突出了发展生产力,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论依据是:一方面这个命题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直接提炼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主题的。另一方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落实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客观依据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②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完成中国共产党承担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关键。③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④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⑤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必然要求。
  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键是发展经济,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和深化改革,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三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路点拨】本题同样属于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成就”的考研热点与重点的可考知识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此问题,考生可重点准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内容。
38.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困难:经济周期停滞和经济危机始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痼疾。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性失业持续存在,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持续扩大。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中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金融体制过度自由化,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存在的深层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同时又带来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矛盾。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又造成结构性失业,加速了社会分化。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中也造成各种矛盾的加剧。跨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在极大地扩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资本主义深层矛盾的本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主要表现在:① 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拉大;② 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强制第三世界国家实行西方所谓的“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动乱与冲突;在经济上,肆无忌惮地转嫁经济危机,实行损人利己的经济政策,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更大困难。
  发达国家的繁荣发展不可能长期建立在不合理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也部分验证了这一点。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表现在:①调整经济政策,建立国家宏观调节机制,包括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等,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②调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资本的社会化程度,经济结构不断变化。③调整经济关系,主要反映在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关系等方面。④国家垄断资本同盟得到发展。这是经济关系的调整在区域经济中的明显表现,欧洲一体化是最为突出的例子。
  尽管上述调整政策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深层矛盾没有改变,所以此次源自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共渡难关。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幕式,在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致辞中指出: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思路点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此次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破坏以及世界何时走出危机尚难评估。但是可以依据有关理论对其分析,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结合世界金融危机,可多方面全方位命制题目,如政治经济学科目,可以让考生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有关理论”分析,邓小平理论科目,可以考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所采取的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可以考查“分析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面对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从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体制的调整分析如何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以及从“当今世界南北关系现状”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指针。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客观条件的发展,也需要人的思想认识等主观条件的发展。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没有经历资产阶级共和国阶段,封建主义的长期影响使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文化素质水平都比较低,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思路点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于本题,考生应系统掌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重要意义”以及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并注意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内容结合起来。
政治理论终极预测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Ⅰ
  1. D【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并把它们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物质的运动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此外,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题目中的掌故生动地说明了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本质特点。“仁者心动”中“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心即精神,这里把物质的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2. D【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区别的,不能把二者混同。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又是必然的。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只有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行动才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守株待兔”中农夫没有正确地掌握必然性,而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当作了必然联系,因此是错误的。
  3.B【解析】自由王国是指人类的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充分认识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规律,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身主人的状态。真正的自由王国仅仅是指高级共产主义及以后的社会形态。
  4.A【解析】 纸币的流通规律要求纸币的发行量要与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相适应。“相适应”是指纸币的购买力要与它所代表的货币的购买力相一致。当纸币的流通规律得不到满足时,必然会引起购买力的变化,也是纸币本身的贬值或升值。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是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过旺时,一般会出现通货膨胀,相反则会出现通货紧缩。当通货紧缩发生时,纸币会相对升值,其购买力增强。但现实中的物价上涨并非惟一取决于货币发行量过多,而是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物价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
  5. C【解析】 资本循环就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购买的阶段,资本家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准备条件;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工人运用生产资料生产出产品,生产剩余价值;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家出售商品,取得比它预付资本更多的货币,实现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的职能形式不同。购买阶段采取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生产阶段采取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售卖阶段采取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6. A【解析】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是推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一般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和土地等。其中资本市场是建立要素市场的核心内容。当前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任务和方向。第一,要重点发展和完善消费品市场,重点是培育和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第二,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的竞争,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第三,要深化价格改革,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7. B【解析】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到2000年是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提出55周年,所以考了这道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题目。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中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消灭三座大山之一,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备选项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实际上,这个考点早在1998年辨析题中已考查过。备选项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C.项“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以及D项“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备选项A、C、D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8. B【解析】 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和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年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9.C【解析】 1945年7月,黄炎培在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一个问题,即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如何跳出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问题,希望共产党能找出一条新路。毛泽东明确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窒息。
  10. B【解析】选项A是指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客观实践。所以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所以答案是B。
 11. D【解析】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参与国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12. A【解析】 十七大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表明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
  13. C【解析】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但是,相对而言,科学发展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4. B15. D16. C 【解析】 时事题
  二、选择题Ⅱ
  17. ABC【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相结合;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8. ACD【解析】社会有机体的三个基本特征:(1)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2)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3)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19.ABC【解析】马克思著名论断说明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社会才能顺利发展,反之,社会就会走向衰落甚至灭亡,社会就要通过改革或革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20. ABCD【解析】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这种深化研究和认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2)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因此,在今天,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必须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1. BCD【解析】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得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从这一定义上可以得出,商业资本的出现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所以A选项不正确。当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比例上限度时,它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因而也就可以提高社会总资本的利用效率。商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即它是一种流通领域的资本,流通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只是实现其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纯粹的商品买卖活动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但是商业资本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又必需通过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2. ACD【解析】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3. ACD【解析】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一次质的飞跃。这既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又可以促进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改变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过度垄断的状况,有利于实现垄断行业的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有利于垄断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在垄断行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和改变激励机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CD选项。
  24.AD【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区分问题。对中国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分析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毛泽东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B、C属于买办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25.ABCD【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对顽固派作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的论据,实际上是要回答中共为什么对顽固派要采取既要联合又要斗争政策的原因。第一,顽固派与汉奸亲日派有区别,既有抗日一面又放弃反共要求;第二,坚持团结抗战的必要性。
  26. BCD【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下半年后明显地过急过快,由此导致工作过粗,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被搁置一边,出现了“一窝蜂”的局面。同时也出现所有制结构上过于单一的情况。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几乎不存在了,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所以A选项不正确。随着清一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出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迅速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并将它固定化和绝对化,几乎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当然,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同它的成就相比较是第二位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整体上评价,应该说是成功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7. ABCD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本身不是目的,解放思想的真正目的在于排除各种习惯势力、主观偏见的束缚和干扰,从现实的实践出发去探索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一致与统一。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办事。所以可以得出ABCD为正确选项。
  28. ABC【解析】 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深化人才工作的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9. ABCD【解析】 邓小平始终把民主政治建设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物。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保证各项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民主政治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0. AD【解析】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判别某个国家是否为霸权主义,不能以其领土面积大小、人口的多少、兵力的强弱而论,主要看其对外政策。霸权主义本身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产物,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反对霸权主义与维护世界和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D选项。
  31. ACD32. BCD33. ACD【解析】 时事题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危及地球生命和社会的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社会实践的复杂问题。为此,应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创造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树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
  (2)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资源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现状,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思路点拨】全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题主要从哲学层面考查考生对于此问题的理论素养。考生应充分认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与全球问题”。同时考生还应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内容进行准备。
35.(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带来机遇也具有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①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②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和升级。④可以利用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生产、金融的全球化国际风险增加,而我们的抗击能力相对薄弱;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就业问题等压力大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2)实施“走出去”战略,既要积极,也要稳妥,有重点、分步骤推进。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看,应以以下几个领域作为重点:
  ①境外资源开发。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状况越来越严重,对境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利用境外资源主要依赖现货贸易,加快境外资源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②境外加工贸易。目前我国轻纺、家电、机械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已十分庞大,产能过剩的矛盾非常突出。应进一步采取财政贴息、优惠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从事境外加工贸易。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应该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④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配置全球资源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品牌、国际营销网络的载体,因此,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建设经济强国的需要。
  【思路点拨】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有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材料1、2从事实层面叙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材料3则主要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采取的积极举措。考生应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举措。另一方面,还应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发展的现状。
  36.【答案要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主要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2)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③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开放、互动、畅通的关系,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使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更具生机和活力。④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适应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⑤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大干部与党委、政府、政协干部之间的交流,优化人大领导班子的结构。
  【思路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材料1从事实层面概述了我国人大制度产生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的历史过程,表明人大制度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材料2则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与现时代的理论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反映与适应了中国国情,同时人民代表大会也需要随时代不断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完善,必须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扩大人民民主结合起来。
37.【答案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料、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2)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思路点拨】科学发展观是现时期指导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更是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考生应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复习中考生也应注重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方面。
  38.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时间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发展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发因素。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①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与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②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一种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③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④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⑤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思路点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平与发展也是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影响的两大问题。结合材料,考生应全面分析掌握“邓小平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重大意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
正确途径”,同时较为重要的是,还应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
  (2)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提出了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思路点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三农问题”历来是每年研究生政治考试分析题命题的重点与热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文件。考生对这一重点内容应结合文件精神,联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物发展矛盾的两点论与重点论”、“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等方面全面分析。具体应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政治大纲,掌握“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的举措”等内容。
38#
钟素素 发表于 08-12-14 14:21:1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谢谢
39#
123【欢欢】 发表于 08-12-14 14:44:44 | 只看该作者
11111111
40#
linawei 发表于 08-12-16 17:46: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5 04:25 , Processed in 0.11521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