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的就业情况基本上是这样的,至少在北京来说差不多是这样了。至于大家能去哪里,主要还是和个人的职业规划有关,当然很多同学是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的,当然也不要紧,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就会发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了。
现在从认同度上来讲,法学院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去考国家公务员和垄断国企,当然大型外企也不错,愿意把律所作为第一选择的法学院学生还是相对比较少的(愿意读博士的更是寥寥无几,相信当律师和读博士是很多刚入学的法硕的最大愿望,或是成为职业人士,或者证明自己有学术能力,但是慢慢大家会觉得这不太现实,新来的你不信么?我跟你打赌,呵呵)。
从公开收入来看,当然投行(此处特指外国投行,国内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就不要混同了)是最高的,其次是咨询公司和欧美大型律所、然后是大型垄断国企,接着应当是大型跨国公司(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外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总行、内资顶级律所和国内证券公司,再往后是房地产公司,再往后应该是地方国家机关和商业银行分行,最后应该是国家公务员和一般律师事务所。
投行应该收入最多,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很多bonus,当然应该说法学院想进投行还是十分困难的,其实不仅仅法学院,即便是学金融出身的想进top investment bank也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投行招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另外顶级投行即便在大陆招人也很少是核心部门,比如ibd, pe,hd之类的,一般都是support division,比如IT部门,operation division,之类的。比如今年morgan stanley在大陆招了六个operation division,再就是IT,据说北大的那个去摩根的,在申请ms Asia 的时候被拒掉了,转而申请us 成功了,但是具体是什么部门不太清楚,不过估计进核心部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另外几家也是一样,比如goldman, UBS。所以这些投行在招人的时候,大家看看,当成开开眼界就行了,如果非得这棵树上吊死,估计非死不可。看看各个院校法学院的就业情况就知道了,国外top ib几乎没有,投行招人主要限定在大陆四所高校(北清复交,)的经济管理学院(主要招金融专业的),要求gpa至少5%。
其次是咨询公司,主要的咨询公司,比如麦肯锡、bain、bcg、booz;accenture,bearingpoint等等。分号之前的是战略咨询公司,后面两个是流程咨询的代表。但是与投行一样,gpa至少top 5%(CAN和BP可能要求相对较低,top10%?),咨询公司号称不限专业,但是还是倾向于招经管的,工科也有去的,特别是accenture, bearing point招IT比较多,当然后两个算不上是top咨询。法学院毕业的学生要想去咨询也是基本上不可能,至少我在北大隔壁的学校,包括法学硕士在内的几届学生,还没听说有人去这些咨询公司的,如果有人有幸能去,我宁愿相信是这个人的潜质好,而不是法学院的功劳。这些公司的工资也很高,entry level的话15w-20w不等,当然accenture和bearing point和那些没法比,但是也决不会少于十万的,还会有一定的奖金。还是那句话,法学院的学生对于这些咨询公司看看也就罢了,不是主攻方向,开开眼界还是有好处的。
重点说说欧美top律所吧,我觉得对于一个想把法律进行到底,又想过富裕生活的法学院学生来说,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现在比较好又在招人的律所,比如说clifford chance, freshfields, Baker & McKenzie,lovells, DLA&PARTNERS等等,工资从8k到15k不等,比如cc和ff月薪差不多都是15k,lovells大概是8k。这些律所招人还是比较少的,一般也比较少通过校园宣讲会的方式招人,很多律所在校园设奖学金,有的需要写文章,大家如果想进去的话,这是比较好的机会。当然去这些律所首先要英语很好,至于好到何种程度,呵呵,向native speaker看齐吧,至少翻译的功夫要比较好,不然怎么写memo阿。去这些外资律所还是很困难的,每个院校每年去的人数一般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如果死心塌地想去这些律所的话,不妨先在好的内资律所干一两年,然后再跳过去,还是那句话,重点还是要把英语搞定。当然去这些外资律所的坏处在于和去其他外企一样的天花板问题,另外这些外资律所是铁定不解决户口的,如果你care户口的话,这应当算是一个disadvantage。
然后说说垄断国企吧,大家一般都比较熟悉这些垄断国企的名字了,比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移动等等,再补充一些吧,可能对于在校生对这些名字不是很熟悉,神华、中化、中粮、五矿等等。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国资委的网站上去看看央企名录,大概上也就是垄断国企的名录了(当然也有个别比较一般的)。现在垄断央企几乎成了毕业生的首选,原因很简单,所谓大家的dream work比如投行和咨询,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每年去那些公司的全国加起来也没多少,牛校(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名校,想通过研究生阶段来“漂白”的也被排除在外)里的牛人还要运气好才能进,因此大家也很现实。如果说投行咨询要的是牛人,那么垄断央企要的也是牛人,不过要求的牛人是有关系的牛人。当然没有关系的话,也是有进这些垄断国企的机会的,最好张的帅一些(至少我们院去这些公司的还是挺帅的),业余爱好多一些(比如唱歌跳舞、弹琴、体育之类的),垄断国企的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小,至于能不能学到东西,能学到什么还是看个人。一般来说垄断国企的培训也是不少的,但是里面的人还是比较缺少职业精神,垄断国企多是甲方,又有钱,有问题当然外包出去了,所以如果去垄断国企作法务的话,不要指望在法律技能方面有很大的长进,更多地是增长组织协调能力吧。至于能拿多少钱,由于公司不同,差别也是很大的,垄断国企除了在试用期工资相对较低外,转正后都相当可观,另外就是奖金构成了收入的很大部分,保守地讲,刚入职的年收入小十万问题还是不大的。这些公司也很难进,大家可以看看北大法硕的去的人数。我可以负责地说,千万不要以为北大法硕为增长法律职业技能而不屑去垄断国企(当然的确有人是不屑于去的),进不去是人少的最主要的原因。
然后说说大型跨国公司吧,比如P&G, Mars, GE,nestle, shell,强生等等。这里没有提google,ms等等,因为这些IT公司对于法学院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如果法学院的同学进入google,ms的话,多半也就是HR,operation之类的辅助部门,去法务部的可能性都很小,因为这些公司的法务部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招从律所跳出来的人,原来学电子或计算机的可以去碰碰运气是不是能进这些名企的知产部,不过据我所知可能性极小,这些公司的知产部或是直接要学IT的,要么可以到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挖人,招毕业生可能性不大。如果法学院的同学去这些公司,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去做MT,一来不限制专业,二来这些公司以快销为准,大型外国公司在公司还是以销售导向,所以如果能去做MT的话,还是不错的。至于薪水,差别也是比较大的,pg是7.2k,Mars的比较有诱惑力9.2k,nestle比较少4.2k,GE也不多5k。准备去这些公司的同学,一来还是要练好英语(看来英语这个问题说到什么时候都不为过),二来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性格外向一些的比较适合这类工作。注意,如果去这些公司的话,基本上与法律的关系不是很大,这也是大家需要首先想明白的问题。
接下来说一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外资商业银行和内资商业银行总部。我个人认为这些公司基本上处于一个量级,尽管有很多人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好一些,比如工作清闲,性价比较高,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垄断国企的硬伤一样,即清闲的对价是专业技能的丧失。外资商业银行主要有HSBC,citi group, standard charters,db, abn等,工资是有差别的,大概7k-8k吧,法学院去得学生还是比较少的,一来专业算不上对口,但主要还是招人也很少的原因。这里重点谈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简称“四大”),包括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毕马威(KPMG),安永(Ernst&Young, E&Y)和德勤(Deloitte,DTT)。四大每年在校园招聘中都比较吸引眼球,一来公司名声不错,职业发展路径比较明确,二来提供的就业机会实在不少(这比起很多作秀打广告的公司要实在很多)。比如拿北京07年校园招聘为例,PwC招600,KP350,EY400,DTT250,这比动辄只招十几个甚至几个的公司要实在很多,而且四大的确如宣讲中所说的,确实是不限专业的,这对于想进入商界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公司的核心部门还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法务部门还是比较边缘化的,我个人实习后的感受)。四大一般分为三个部门(当然个别有差异),即审计部、税务部和咨询部。尽管貌似法学院的同学进税务部最“对口”,但是进审计部也是完全可行的,而进咨询部则几乎不可能。审计部每年招人比例占80—90%,也是四大的核心部门,相对收入也比税务部要高一些。审计部和税务部的基本工资是一样的,今年是硕士5.5k,另外如果出差和加班的话有一定的补助。之所以说审计部能比税务部挣得多一些,主要是出差和加班的机会多一些。关于四大的全面介绍,大家可以从网上方便地搜到一篇《冷眼看四大》的文章,里面介绍的比较详细。另外关于四大和外资商业银行的区别网上也有人写过,大家google一下就知道了。四大与律所一样,都是培养专业人士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培养会计师,一个培养律师。四大相对于律所而言培训比较完善,而且工作方式还是以大家合作为主,一般一个项目会有几个到十几个的人组成审计小组,工作的又基本是年轻人,所以这点比较好,随着项目变化,人员组成也会变化。至于律所,各个所的风格不同,有的分为金融组,并购组,诉讼组等不同的部门,有的所则进去直接跟不同的合伙人,前一种方式还好,至少会接触一些不同的人,另一种方式则有点儿听天由命的意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跟的合伙人。总体而言,律师还是个“单人项目”,即便有合作也多是纵向的,即跟合伙人之间,组合也较为固定,而会计师的合作是“集体项目”,合作包括纵向也包括横向。律所风格不同,所以能不能接触到客户,主要还是取决于带你的律师,比如有的律师从客户里接了活直接分给你,这样就没有机会接触客户了。会计师是一定要接触客户的,不然怎么审计啊,这一点还比较好,至少给了你解除外界的机会,工作一定时间跳到客户那里也是有的,而四大在这方面也比较开放,不很在意跳槽。四大不介意大家的专业,入四大之前大家也没有考CPA的必要,重点还是英语要好(当然没有投行咨询和外资top律所要求高),善于沟通,最好实习经历丰富一些,另外对行业和工作内容比较了解。
然后说一说内资律所吧。国内比较好的内资律所,比如说君合、海问、方达、金杜等,稍差一点儿的还有中伦金通、通商等等。君合、海问规模比较小,是北大人的大本营,但是对于法硕的歧视却是近乎赤裸裸的,甚至不如外资所能接受法硕,君合和海问都比较保守,比如海问到现在合伙人的数量也不过二十几个。金杜是律所中比较另类的,发展的比较快,比较具有规模效应,所以招人比较多,质量上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进国内好所的首要前提还是英语要好,另外一定要通过司法考试。当然如果两者只能选择其一的话,我可以明确地说英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如果司法考试没有通过的话,可能简历无法通过。律所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仁者见仁的问题,但是我看见很多牛人同时拿到上面律所的offer和国家公务员或四大国有银行总行的offer的时候,多数人还是不太犹豫地拒掉律所的offer而直奔国家的怀抱。律所的缺点比较明显,首先从收入上看,并不是很高,君合和海问的entry level大概6-7k,而金杜大概是5.5k,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基本上没有加班费。另外就是除了金杜、海问能解决一部分户口外(进去的人不是都能解决,我是俗人,又提到了户口),其他律所几乎不能解决,原因是法律专业不是北京紧缺专业,所以人事局控制的比较严(从这一点上还是可以看出金杜的规模效应还是有好处的)。另外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自己子女去官办的地方,律所毕竟是私人的,很多老观念的人还是比较排斥的。但是律所的好处也比较显而易见,首先专业技能上成长比较快,至少在翻译能力上提高比较明显(呵呵,我在律所实习后的感受),其次从长线收入上看,还是比较可观的。当然,如果是女生的话,去当公务员可能的确是更好的选择。
再谈谈证券公司,由于现在大牛市,所以各个证券公司也都挣钱挣得盆满钵满,所以大家又看到证券公司的利好。国内比较好的证券公司,比如中金、中信、银河、国泰君安等等。前两个是第一梯队,收入(包括奖金)上看甚至不低于外资投行了(当然中信还是要比中金少),其他的算第二梯队。证券公司最好的部门当然是IBD了,不过法学院的同学进入一线证券公司IBD的可能性还是很小,不过可以考虑FI部门等等。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其一是承销费,另一个重头就是经纪费,大家可以在网上随便搜一下公司的收入情况就能明白了。对于有承销项目的公司,经纪费收入的重要性可能不那么明显,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证券公司还是离不开看天吃饭的命运,股市好了,交易活跃了,自然效益也就好了,相反,在去年以前的漫漫熊市中,很多证券公司纷纷倒掉或重组了。国内的证券公司(除了第一二梯队)还是不太规范,培训也不是很完善,如果学法律的去证券公司的法律部或者稽核部,在金融或法律知识的增长上也不会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