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国际秩序的重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uiyuewuyuan 发表于 08-9-27 20:1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国际秩序的重建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旧的国秩序已不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必然为新的国行秩序所代替。但阻碍新秩序建立的因素不会很快消失,因而国际秩序的重建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各种利益和力量相互斗争妥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秩序;和平共处
冷战结束后.旧的国际格局已被打破,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经挤全球化浪潮来势汹涌、在彻底摧毁旧的国际格局的同时,要求建立更为开放、民主、公平、进步的国际新秩序。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建构国际新秩序的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作为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国际化取向的进一步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崭新的能够适应时代要求,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并能更好地实现各国利益的国际秩序。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        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1、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秩序的重建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并提供基本的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都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经济全球化的长期健康发展要求各国建立平等互惠的政治经济关系。旧的霸权式和等级式的国际秩序已不合时宜,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人类的理性选择。在此意义上,冷战和两极体制的结束诚然有政治和战略上的原因,但更为深刻的根源在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是多极化国际秩序要求的初步表现和必然结果。
2、经跻全球化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双向扩展,
要求对国家行为施以必要的规范在广度上.世界各国存个越来越大的市场上进行合作和竞争,经济交往空前复杂,加以政治和文化等因素掺杂其中,没有必要的规范是不可想象的。在深度上,世界市场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相对优势更加重要,而要使承担分工的各国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有机的整合,也需要超国家的规范。
3、矛盾和摩擦需要协调和仲裁
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和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相伴的是国家问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矛盾和摩擦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得不到及时而妥善的解决将给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有人也许会说,现在国际上已有一套国际经济政治安全的规范存在,诸如联合国、WTO等。但是这些国际组织和规范多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操纵下制定的,带有对发展中国家不平等的性质,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变需要加以改革。同时,大量新问题的产生,也需要新的国际规范。
4、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求得到结果的公平和优惠发展条件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需要得到规则和过程的公平,而且更要求得到结果的公平和优惠的发展条件。全球化为所有国家提出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超越某些传统条件的限制,实现经济的发展和超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挑战也是极其严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基础的薄弱使它们在全球化中处于与发达国家不平等的起跑线上,对跨国公司的市场扩张和大国的强权作法难以抵御。在起点不同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要与发达国家一起共享全球化的好处,就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以争取有利的发展条件,并获得结果上的公平。而且发达国家也开始认识到,再像过去那样一味靠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来谋取私利的做法已难以奏效,也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双方都需要必要的规则来界定和规范在全球化世界中的行为,这也强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秩序的重建。
二、穷途末路的国际旧秩序
近代以来,世界在西方统治和主导下长期是等级式国际秩序。这种秩序的基本特征是:
l、金字塔式或等级式结构
少数几个西方列强(如英、法、德、俄及l9世纪的美、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作为既得利益者,它们规范和维护着既存的国际秩序,并从这一秩序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处于第二层的是西方世界中实力稍弱的国家或争夺霸权失败的大国(如比利时、意大利、北欧国家或拿破仑战争失败后一段时间中的法国)受实力限制或作为对争霸失败的惩罚,它们在国际秩序的决定中虽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没有决定权,只能服从列强的意志,跟随列强之后获得一定的权力和利益;处于第三层次的是拉美、东欧等地的一些国家,它们虽然在国际秩序中没有发言权,有时还成为列强争霸的牺牲品,但尚能保持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地位;处于金字塔底端的是广大的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它们不但在西方列强的扩张和侵略下毫无国际地位可言,而且大多数丧失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长期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以强权和利益为基本原则
由等级式的金字塔结构所决定,近现代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强权和利益原则,特别是西方列强更是奉为圭臬一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从根本上讲就是弱肉强食的历史。西方列强为获得更多的利益凭借暴力和强权征服了世界,建立了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3、以战争和暴力为维护手段
近现代国际秩序以强权和利益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没有反映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殖民地人民的意志。受到侵略和掠夺的人民当然有权起来反抗,后进的或失败的强国不甘心屈居人下,也往往通过增强军事实力来寻求改变现状,而列强为了维持其主导的国际秩序,保持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更须借助于战争和暴力的手段。由此.近代国际社会中频繁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成为常见的现象。绝大多数国际秩序都既因战争而确立,也因战争而改变。
4、非稳定状态
从单纯的结构态势看,金字塔型的等级式国际秩序似乎是最稳定的。美国学者奠顿•卡普兰在其著名的国际秩序模式分析中也坚信:“等级制国际系统的特点是它具有极大的稳定性。交流传播的渠道便利于中心控制,使任何局部地区的反叛或分裂几乎完全不可能。”但实际上,频繁的战争和冲突证明近现代国际秩序显然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由其秩序本身的不台理性和遵循的强权原则所决定。
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在冷战后愈来愈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几为的维持这样的国际秩序,必然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美国的相对衰弱都是经济全球化要求冲破一切阻力,打破不合理的旧国际秩序的结果。但苏联消失后,美国并不汲取历史教训,反而利用其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力量妄图维护甚至强化旧式的霸权秩序。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内经济持续数年的增长态势更增强了美国规划和主宰世界秩序的信心但与美国的意愿相悖,制约美国“世界霸权秩序” 的因素在不断增强共同对手的消除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西方同盟的内聚力,欧洲和日本希望在新秩序的规划和建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迅速崛起的中国也不希望国际秩序由一个或几个西方国家规划和主导;苏联虽已解体,但作为苏联主要遗产继承者的俄国并不甘心在新秩序的构建中无所作为,而是随国内政局的逐步稳定和经济状况的逐渐好转而努力重返国际政治舞台,在其传统影响力较强的地区事务中争取重新扩大影响 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使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越来越大,它们更希望抓住两极格局解体的契机消除传统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国际秩序中等级和霸权色彩的淡化。
当然,国际社会中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阻碍着人类的进步和国际秩序向和平稳定与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在政治上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有很强的势力.联台国和其它国际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大国的控制;经济上表现为发达国家仍不愿轻易放弃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仉然得不到公平发展的机会,在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中仍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平等的发言权;在社会和文化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冲突淡化后,不同文明和文化差异甚至冲突有所暴露并日趋激烈,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意识地在人权方面挑起冲突,以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从而加剧了国际秩序的不稳定性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难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社会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进程都将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这证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的 复杂的、各种力量较量的过程。
三、国际新秩序将是各国利益和实力较量妥协的产物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已经存在的国际秩序都是作为基本的外部条件与其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的,国际秩序并不是一个超然于各国国家利益之上的抽象存在,它既反映了国际力量对比状况,也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利益选择;它既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也是各国自觉不自觉地甚至是被迫地接受并生存于其中的与其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客观现实。正因为如此,在现存的国际秩序不再适应当今世界之时,世界各国也都绝不是抽象地看待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是将其看作是争取解决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国际问题的机会和途径。因此,当前世界各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构想及其为之进行的实践探索,实际上就是各国为谋求国家利益而推行的国家战略,尤其是对外战略的集中体现各国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所展开的激烈斗争,其基本内涵或深层原因,就是各国之间的国家利益的冲突。
国际间各种力量对比的态势将成为决定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因素。因为在当今世界上仍然存在着帝国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为它们的本性所决定,它们过去长期奉行的实力原则仍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顽固地表现出来,而且它们在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和军事领域中,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居于明显的优势。但是,对国际间各种力量对比的不平衡状态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如果仅从当前的状况静止地看,那么这种不平衡状况是绝对的。但如果发展地看,那么由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力量对比的态势是变化的,因而不平衡状况是相对的。另外,如果仅从单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来看,那么少数大国较之广大中小国家的实力居于明显优势是绝对的,但发展中国家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接近或一致而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就将增强其实力地位,因而从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来看,力量对比的不平衡状况又是相对的。虽然国际间各种力量的实力对比是决定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这里,各国在建立新秩序进程中能否制定和实行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策略也很重要。
在建立国际新秩序这场斗争中,可以说没有完全的胜利者,国际新秩序不会按照某一方的愿望和要求去实现,必将是各方在斗争中妥协的结果。恩格斯在1890年致布洛赫的信中曾写道“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也是如此。因为国际新秩序必须为国际社会的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才能是有效的和稳定的,而且还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各国之间相互依赖越来越深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建立国际新秩序,无法想象能单凭某一国或几国的设想和行动去完成。这就必然要求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台作,需要各国主动或被动地与其它国家寻找利益的交汇点或共容点,乃至在各自国家利益上做出必要的让步和相互之间的妥协。事实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就是在国家利益之上建设性地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当然,这必将是一个充满斗争和较量,又伴随协调与合作的曲折、复杂、渐进、长期的过程。
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以往国际秩序的传统,西方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仍然不放弃这一传统,并想在新的国际环境里实行下去。这是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最大障碍。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要求,适应当今时代的潮流和全人类求和平、求平等的愿望,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应该而且能够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经过四十余年的国际风云变幻,历史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国联合倡导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先后为亚非会议、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许多决议所确认,并写入了中国同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正式国际文件,为众多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接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了当代国际关系最本质的特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种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应当能够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发展,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一个简明而完整的原则体系,又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发展的开放系统。它确立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之上,与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并不构成排斥与冲突。
多极化的趋势和多元化的世界决定了国际新秩序只能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在未来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大国想要主宰世界都是不可能的。尽管美国想要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国际秩序,但是美国的这种领导欲与它自身实力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建立一个由“美、日、欧三极体制”共同主宰的国际秩序也是行不通的。一方面,由于美、日、欧力量对比的变化还在发展,大国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将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这种由几个大国操纵国际事务.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是国际生活中极不正常的现象,是国际旧秩序的翻版或继续,必定会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只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建立,21世纪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单一的欧美世纪或亚太世纪,也不应该由某种文明或意识形态价值体系来主导。2l世纪应该并且能够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和传统兼容并蓄、共同繁荣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美)多尔蒂.普法尔菠格拉夫.争论中的翻厨关系理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l987:(176)
[2]李晟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刘 杰.秩序重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际机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黄宏、王持明. 国际新秩序与各国战略调整[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5]谌取荣.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若干问题[A]  国际政治新秩序问题[C] 北京:时务出版杜.199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2 04:09 , Processed in 0.08916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