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习材料,古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iuliuqiuliuliu 发表于 08-9-19 17:5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汉语一二单元知识点
绪 论
  古代汉语一般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系统,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文言。
  学习重点为古汉语词汇。
  学习方法为大量阅读,背诵名篇,使用辞书,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
一、字詞:
1. 邑, 說文:“國也, 從囗。先王之制有大小,從卩。”“邑”後變爲“右耳刀”,表地名。
2. 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從邑, 者聲。《周禮》:“距國王百里曰都。”《左傳•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
3. 厭,此是壓之古字。作滿足講, 古字爲猒。《說文•甘部》:“猒, 飽也, 足也。從甘肰(肰,犬肉也)。”後以“厭”借爲之,厭則加土爲壓,猒字遂廢。
4. 鄙,《說文•邑部》:“五酂爲鄙。”段注:“五百家也。《春秋》經傳“鄙”字多訓爲邊。”
5. 斃, 《說文•犬部》有獘, “頓仆也。……《春秋傳》曰:與 犬,犬獘。或從死。”杜預注:“斃,踣也。”
6. 聚, 《說文•乑部》:“聚, 會也(按, 乑, 衆立也。從三人)。一曰邑落爲聚。”此處聚爲動詞。杜預注:“完城郭,聚人民。”
7. 襲, 《說文•衣部》:“左衽衣也。從衣, 龖省聲。”“襲擊”爲假借義。
8. 寘, 《說文新附》:“寘, 置也。”
9. 既,《說文•皀部》:“小食也。”表示進食之後,34. 與35. “即,36. 即食也”正相反。引申爲“完了”之義。
10.獻,《說文•犬部》:“宗廟犬名獻,犬肥者以獻。”
11.羹,《說文》釋爲“五味和羹”。小篆從羔從美。
12.舍,《說文•亼部》:“市居曰舍。”假借爲捨,後爲假借義加手旁。
二、語法
1.雙賓語:謂之京城大叔。不如早爲之所,永錫爾類
2.複雜謂語:爾有母遺(連動)、使居之(兼語)
3.前置賓語:姜氏何厭之有、敢問何謂也、其是之謂乎
4.判斷句:制,岩邑也
5.使動用法:驚姜氏,無生民心
6.兼詞:虢叔死焉,公伐諸鄢
7.分數表示法: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小九之一
三、通假字、古今字
1.莊公寤生。(寤通啎)
2.食舍肉。(舍後作捨)
3.闕地及泉。(闕通掘)
4.永錫爾類。(錫通賜)
四、文化知識
1.古女子貴族女子姓名: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武爲公之諡號,姜爲申國姓。
2.城牆長度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爲一雉:都成過百雉。
3.古兵制,一乘戰車甲士三人,步卒72人: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4.古封疆制度:封土植樹,以爲疆界;疆界之官稱封人。孔穎達正義引《周禮•封人》:“掌爲封而樹之。”
齊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杜預注:“爲明年齊侵蔡傳。”
一、 字、詞
1. 侵,《說文•人部》:“漸進也。”此本義。《左莊二十九年》:“凡師, 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2. 潰,《說文•水部》:“漏也。”此本義。
3. 虞,《說文•虍部》:“騶虞也。”借爲猜度、料想之虞。
4. 履,《說文•履部》:“足所依也。”此爲名詞義。文選中爲動詞。
5. 縮酒, 字本作莤。《說文•艸部》:“禮祭,束茅加於裸圭而灌鬯酒, 象神歆之也。《春秋傳》曰無以莤酒。”《周禮•甸師》“共蕭茅”鄭玄注:“蕭字或爲莤, 讀爲縮。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滲下去,若神飲之,故謂之縮。”
二、 通假字、古今字
1. 無以縮酒。(縮通莤)
2. 王祭不共。(共後作供)
三、 語法
複雜謂語:楚子使與師言曰。(兼語式)
前置賓語:寡人是征,寡人是問。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語氣詞:五侯九伯,女實征之。君其問諸水濱
判斷句: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小句做賓語: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
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産之乘、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曰:‘宮之奇之爲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暱之,雖諫,君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於虞。”
一、字詞
1.假,《說文•人部》:“非真也。”《又部》:“叚,借也。”後假借字作“假”。
2.寇,《說文•部》:“暴也。從攴從完。”實際金文作像持杖於房中拷打人形,正爲外來施暴者之形象。
3.翫,《說文•習部》:“習猒也。”按此與玩字異,“玩”義與弄相近。
4.府,《說文•廣部》:“文書藏也。”又“庫,兵車藏也。”按,藏(zng),倉庫。
5.馮,《說文•馬部》:“馬行疾也。從馬仌聲。”此借作依憑字(依憑字或作憑)
二、古今字、通假字
1.不唯偪乎?(偪,古逼字)
2.吾享祀豐絜。(絜通潔)
三、語法:
1.判斷句:虢,虞之表也。
2.賓語前置:一之謂甚、其虞虢之謂也、將虢是滅、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惟德是輔。
3.句中語氣詞:其可再乎、不唯偪乎、鬼神非人實親、明德惟馨、惟德翳物。
4.詞類活用:虞不臘矣。
四、文化知識
1.晉、虞、虢之間之關係:
太伯 周太王 虞仲
(古公亶父) 王季 文王 武王 成王
叔虞(晉)
虢仲 (西虢) 北虢
虢叔 東虢
2.桓莊之族,指獻公同族之群公子。晉文侯弟成師於晉昭侯元年(前745)封爲曲沃桓叔,傳子曲沃莊伯,莊伯傳子曲沃武公。晉侯緡二十八年(前679),武公滅晉侯,周王命曲沃武公爲晉君。其子爲晉獻公。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
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故本傳“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亂於晉,且貳於楚也。”杜預注:“文公亡過鄭,鄭不禮之。”
一、字詞
1.軍,篆文字形象以車圍之形。古於野外臨時駐軍,必以戰車圍成一圈以爲臨時營壘,營門則以二車交搭其轅而成,故軍營門稱轅門。以篆文字形,“軍”常用作動詞“駐軍”之意。此乃兼類詞。
2.危,《說文•危部》:“在高而懼也。”字形從人踞崖上,而下有人形,爲墜落之人。故危有高義,又有懼義。引申爲危險。
3.陪,《說文•阜部》:“重土也。”爲土上加土,故有增加義。
4.戍,《說文•戈部》:“守邊也。”爲人持戈形。
二、古今字、通假字
1.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舍後作捨)
2.共其乏困。(共後作供)
3.若不闕秦。(闕通缺)
4.失其所與,不知。(知後作智)
三、語法
1.省略於的處所補語:晉軍函陵,秦軍氾陵。
2.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
3.使動用法:越國以鄙遠。
4.賓語前置:夫晉何厭之有?
5.雙賓語:且君嘗爲晉君賜矣。
6.兼詞:將焉取之?
7.虛詞“微“表排除之否定。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四、文化知識
1.朝濟而夕設版焉——古代築牆(包括城牆)常用版築法:建木樁於兩端,縛夾版,中間填以潮土,用築築實,拆除夾版便成堵牆。故後名建築。

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
一、字詞:
1.殯,《說文•歹部》:“死在棺,將遷葬柩,賓遇之。”“將遷葬柩”王筠《說文句讀》謂文有訛脫。
2.柩,《禮記•問喪》:“三日而殮,在床曰屍,在棺曰柩。” 《說文•匚部》:“柩,棺也。”段玉裁注:“棺柩義別。虛者爲棺,實昔爲柩。”
3.軼,《說文•車部》:“車相出也。”
4.訪,《說文•言部》:“汎謀曰訪。”
5.陵,《說文•阜部》:“陵,大阜也。”(阜,大陸也。又,高平曰陸。)
二、古今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辟後作避)
三、語法
1.複雜謂語:卜偃使大夫拜,將有西師過軼我。
2.主謂詞組作主語、謂語:師之所爲,鄭必知之。
3.主謂詞組作賓語:吾見師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4.判斷句:其南陵,夏后臯之墓也。
5.兼詞:穆公訪諸蹇叔、殽有二陵焉、余收爾骨焉。
6.“焉”作代詞:公辭焉。
四、古文化知識
1.古殯葬制度:《禮記•王制》:“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日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2.將殯于曲沃:晉文公之祖父武公因曲沃而兼有晉國,其祖廟皆在曲沃,故文公死,必殯於曲沃,有死後辭別祖廟之意。《禮記•檀弓下》:“喪之朝也者,順死者之孝心也(鄭玄注:“朝謂遷柩於廟”)。其哀離其室也,故至於祖考之廟而後行。殷,朝而殯於祖;周,朝而遂葬。夫爲人子之禮,出必告,反必面,以盡孝子之情。今此所以車載柩而朝,是順死者之孝心也。”

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
背景材料:靈公,晉襄公太子。《史記•晉世家》:“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臯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使士會如秦迎公子雍(襄公弟)……太子母繆嬴日夜抱太子以號泣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將安置此?’出朝,則抱以適趙盾所,頓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屬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賜;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趙盾與諸大夫皆患繆嬴,且畏誅,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臯,是爲靈公。
一、字詞
1.蹯,古字爲番。《說文•釆部》:“番,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按釆象爪甲分佈形,後借作次數之番,獸掌義再加足旁。
2.驟,《說文•馬部》:“馬疾步也。”引申爲屢次,又引申爲暴疾。
3.賊,《說文•戈部》:“敗也。從戈,則聲。”即毀壞義,於人則爲殺害。
4.鮮,《說文•魚部》:“鮮,魚名,出貉國。從魚鱻省聲。”借爲尟。《說文•是部》:“尟,是少也。”
5.餓,《正字通•食部》:“餓,饑甚。”《淮南子•說山》:“寧一月饑,無一旬餓。”
二、古今字、通假字
1.厚斂以彫牆。(按此爲本字,彫後多作雕)
2.而觀其辟丸也。(辟後作避)
3.宰夫胹熊蹯不孰。(孰後作熟)
4.三進及溜。(溜,古水名。通霤)
5.袞職有闕。(闕通缺)
6.宣子田於首山。(田後作畋)
7.舍其半。(舍後作捨)
8.亡不越竟。(竟後作境)
9.自詒伊慼。(詒通貽)
三、語法
1.名詞活用爲動詞:晉靈公不君。
2.兼詞:置諸備、善莫大焉。
3.前置賓語:則莫之繼也。
4.使動用法:晉侯飲趙盾酒。
5.爲動用法:提彌明死之。

齊晉鞍之戰(成公二年)
背景材料:《左傳•宣公十七年》:“春,晉侯使郤克征會於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
郤子登,婦人笑於房。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
一、字詞:
1.陳,兼類詞。《說文•阜部》:“陳,宛丘,舜後滿所封,從阜,從木,申聲。”假借爲陳列之陳,又引申爲兵列之陳。陣是後起字。
2.御,《說文•彳部》:“使馬也。從彳從卸。馭,古文御。”
3.翦,《說文•羽部》:“羽生也(段注:“羽初生如前齊也”)。從羽前聲。”按,古多用此爲剪除、剪滅字。前爲古剪字。後前借爲前進之前 ,又加刀造剪字。
4.滅,《說文•水部》:“盡也。從水。”
5. 朝,《說文•倝部》:“旦也。”(倝,日始出, 光倝倝也。)字象日出於林莽之間,而月未落也。
6.介,《說文•八部》:“畫也。”但甲文象人前後有皮甲遮護之形,本義當爲皮甲。
7. 絕,《說文•糸部》:“斷絲也。從刀從卩。古文絕象不連體,絕二絲。”甲文、金文像以刀斷絲,本義即爲斷絕,從絲取義。
8.鼓,象人持杖擊鼓形。
9.矢,《說文•矢部》:“弓弩矢也。”
10.病,《說文•疒部》:“疾加也。”引申指疾苦、疲憊、貧困、失敗等。
11.集,《說文•雥部》:“群鳥在木上也。”引申指落、集合、成等。
12.敗,《說文•攴部》:“毀也。”象手持杖擊壞貝殼之形。
13.兵,《說文•廾部》:“械也。”甲文象雙手持斤形,本義爲兵器。
14.轡,《說文•絲部》:“轡,馬轡。” 甲骨文、金文像繩索牽車形。
15.逸,《說文•兔部》:“失也。”從辵從兔。
16.逐,《說文•部》:“追也。”像人邁步追野豬、鹿之形。
17.及,《說文•又部》:“逮也,從又,從人。”其造字義與逮同(追及而手持其尾)
二、異體字
1.韓厥俛定其右(俯)
三、語法
1.被動句:郤克傷於矢。
2.句中語氣詞: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3.兼類詞:右援枹而鼓。
4.方位名詞作狀語:故中御而從齊侯。
5.意動、使動用法: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4、 文化知識
1.古兵車建制:元帥之兵車,元帥居中,御者居左,有勇力者居右,負責保衛主帥及推車等事;普通兵車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勇者居右。

楚歸晉知罃(成公三年)
背景材料:《左傳•宣十二年》晉楚之戰,“楚熊負羈囚知罃,知莊子以其族反之,櫥武子御,下軍之士多從之。……射連尹襄老,獲之,遂載其屍;射公子穀臣,囚之,以二者還。”
按,此說楚知罃在戰鬥中被擒,其父智莊子率族人返救,以好箭射死楚將連尹襄老,得其屍;又射傷楚公子穀臣,活捉了他,才退去。以作爲他日交換己子之質。
一、字詞
1.戎,《說文•戈部》:“戎,兵也,從戈,從甲。”按此字從戈,從十,十即甲骨文之甲字,甲亦屬兵器,故從戈從甲。本義乃兵器。
2.聝,字又作馘,《說文•耳部》:“軍戰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爲俘聝。’”
3.釁,《說文•爨部》:“血祭也,象祭竈也。從爨省,從酉,酉,所以祭也;從分,分亦聲。”按,《說文》爨釋爲“齊謂之炊。臼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
4.懲,《玉篇•心部》:“懲,戒也。”《詩•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鄭玄箋:“懲,艾也。”
5.嗣,《說文•冊部》:“諸侯嗣國也。從冊從口,司聲。”引申爲繼承。
6.違,《說文•部》:“離也。”此處杜預注“違,辟也”,是其引申義。
二、語法
1.“雖然”是詞組:於是荀首佐中軍矣,雖然,必告不穀。
2.成分省略:(此)君之惠也。
3.前置賓語:又誰敢怒?其誰敢德?
4.雙賓語:重爲之禮而歸之。
5.語氣詞“其”:其誰敢德、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
三、古文化知識
1.古人重視保護死屍歸故土案葬,故以連尹襄老之屍易知罃。
2.古人謂萬物皆有靈,故重要器物、宮室落成,皆以牲血甚至人血塗抹以祭,是爲釁。

祁奚薦賢(襄公三年)
一、字詞
1.稱,《說文•禾部》:“稱,銓也。”即稱量重量。而《說文•冓部》:“並舉也。”作舉講,本字爲爯,後借“稱”代替,爯字逐廢。
2.卒,《說文•衣部》:“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本義爲奴僕穿的衣服,上有標誌。引申爲士卒之卒,又借作大夫死之卒。
3.尉,《說文•火部》:“尉,從上按下也。從 、又,持火以尉申繒也。”段玉裁注:“ ,古文仁。仁又,猶親手也。”如此看來,尉之本義乃熨,“小”字乃火形之變化。因熨燙須“從上按下”,故又引申出軍官之義。後又加“火”,以表示熨燙之本義。段玉裁引《通俗文》云:“火斗曰尉。”即熨斗。
4.讎,《說文•言部》:“猶應也。”即答應呼應之義。段玉裁注:“讎者以言對之。”因有對、對應義,引申出對頭即仇人、怨仇之義。
6.比,《說文•比部》:“密也。二人爲從,反從爲比。”字形爲二人親密之狀。故比有親近之義。
7.舉,《說文•手部》:“舉,對舉也。從手舉聲。”按,舉之古字當爲“與”,後借爲連詞、介詞,對舉義則加手旁。《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即用古字。
二、語法
1.兼詞:晉侯問嗣焉。
2.詞組“於是”:於是羊舌職死矣、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對比“於是使祁午爲中軍尉”。
3.成份省略、判斷句:其讎也。
4.前置賓語:其祁奚之謂矣。
5.焉相當於之;祁奚有焉。
三、文化知識
1.古軍制:《周禮•地官•小司徒》:“五旅爲師,五師爲軍。”鄭玄注:“軍,萬二千五百人。”《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爲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作戰行軍時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軍,主將所在爲中軍,主將即稱中軍、中軍將,下設中軍佐、中軍尉等職。
2.古有薦官制,即舊官任職期滿(甚至甫上任之時),即舉薦能代己之人。此制度在唐代尚存,祁奚薦賢蓋其濫觴。

子産不毀鄉校(襄公三十一年)
背景材料:《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産)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産。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産誨之;我有田疇,子産殖之。子産而死,誰其嗣之?”《史記•循吏例傳》:“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産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一、字詞
1.遊,《說文• 部》:“旌旗之流(旒)也,從 ,汓聲。”原指旗之垂飾。後借指在水中浮行。亦同遊,指各種活動。
2.鄉,甲文、金文鄉與卿同字,像兩人相嚮共食,原指鄉人共食,因指共食之氏族聚落,而鄉則是卿老名稱。按此鄉即爲饗之初文,亦是嚮之初文,又有鄉邑義。
3.校,《說文•木部》:“木囚也,從木交聲。”本義爲古代刑具。又爲柵欄名,又爲古軍隊建制。又引出比較等義。《集韻•效韻》:“校,教學之宮。”
4.執,《說文•幸部》:“捕罪人也。”甲文象人手戴刑具形。捕、捉爲本義,持握爲引申義。
5.遽,《說文•辵部》:“傳也。”本義爲驛站之傳車,故有急速義。
二、 古今字
1.不如小決使道(道後作導)
三、語法
1.偏義複詞,兼詞:夫人朝夕退而遊焉。
2.前置賓語:何爲?
3.主謂結構作謂語,連詞“則”表對舉: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4.判斷句:是吾師也。
5.意動用法: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6.小句作賓語: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四、古文化知識;
古人名與字有意義聯繫。有一致者,如冉有名求,子路名仲由,孔丘字仲尼;有義相反者;如曾皙名點,此然明名蔑(蔑本義爲目不明,《說文• 部》:“蔑,勞目無精也。”

馮諼客孟嘗君
一、字詞
1.屬,《說文•尾部》:“連也。”此爲本義,有連屬(zhǔ)一詞。把某人、某事託付與人,有連屬之義,故引申爲囑託義,後作囑。
2.客,《說文•宀部》:“客,寄也。”又:“寄,託也。”“寓,寄也。”是三字皆爲寄住於他人家中之義。
3.能,《說文•能部》:“熊屬,足似鹿,從肉, 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強壯稱能傑也。”可知能爲熊類獸,引申指賢能、能力。
4.具,《說文•廾部》:“見,共置也。從廾貝省。”其實具與貝無關。甲骨文象兩手持鼎形,鼎爲古代炊煮器,故具有具食意,又有食具義,又有食物義。
7. 鋏,8. 爲劍把,9. 指10. 劍鋒刃後面裝入劍柄的部分。《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以
其腊廣爲之莖。”鄭玄注:“謂莖在夾中者。莖長五寸。”清戴震《考工記圖•桃氏》:“刃後之鋌爲莖,以木傅莖外便持握曰夾。”《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勢備》:“劍無首鋌,唯猛士不敢進□□。”張震澤校理:“鋌,通莖。…… 即劍柄中連劍身部分,外夾以木,約之以絲,即成劍柄。”
6.給,《說文•糸部》:“相足也。”
7.乏,《說文•正部》:“乏,《春秋傳》曰‘反正爲乏’。” 此出《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妖,民反德爲亂,亂則妖災生。故文,反正爲乏。”孔穎達疏引伏虔云:“言人反正者,皆乏絕之道也。”《漢語大字典•丿部》因訓“乏”之本義爲“不正”,引《說文•正部》“乏,《春秋傳》曰:‘反正爲乏。’”“正”甲文、金文、篆文象一隻腳正對着一片狀物體形,是古代射箭用的靶子,靶子叫侯,中間部分叫正或鵠。“正”本義當是箭靶。《小爾雅•廣器》:“射有張布謂之侯,侯中者謂之鵠,鵠中者謂之正,正方二尺。”而報靶者用以避箭的皮製屏風形護具叫乏。《周禮•夏官•服不氏》:“射則贊張侯,以旌居乏而待獲。”鄭玄注引杜子春曰:“乏讀爲匱乏之乏,持獲者所避。”乏的作用是避箭,不欲人射中;而正的作用是箭靶,人所攢射之處。設乏與正之用意正好相反,所以說“反正爲乏”。 匱乏爲其引申義。
8.會,《說文•亼部》:“合也。從亼,從曾省。曾,益也。”段玉裁注:“《禮經》:器之蓋曰會,爲其上下相合也。”引申爲會合。
9.《說文•貝部》:“負,恃也。”按,《釋名•釋姿容》“負,背也,置項背也。”此爲音訓。竊謂負背(指)是本義。《詩•大雅•生民》:“恒之糜芑,是任是負。”任爲抱,負爲背。引申爲依靠,負恃。
10.嘗,《說文•旨部》:“口味之也。從旨尚聲。”段玉裁注:“引申凡經過者爲嘗,
未經過者爲未嘗。”
11.羞,《說文•丑部》:“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從丑(丑象手之形,按即扭之初文),丑亦聲。”《左傳•隱公三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杜預注:“羞,進也。”引申指美食,即饈之初文。借爲恥辱之羞。
12.畢,《說文• 部》:“田罔也。”《禮記•月令》:“是月也,……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鄭玄注:“小而柄長謂之畢。”又爲動詞,《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引申爲完畢、完全之義。
13.矯,《說文•矢部》:“揉箭箝也。”即矯直箭竹之竹箝。引申爲矯枉之矯,再引申爲假託(改變)。
14.僅,《說文•人部》:“材能也。”材即纔(才)。
15.聘,《說文•耳部》:“訪也。從耳,甹聲。”徐鍇系傳:“聘,訪問之以耳也。”引申爲國家間友好訪問。引申爲邀請、禮聘。
16.顯,《說文•頁部》:“頭明飾也。”引申爲明顯,顯貴。
17.祥,《說文•示部》:“福也。”引申爲善。凡幸福災異之兆皆可謂祥。
18.祟,《說文•示部》:“神禍也。從示出。”
19.樂,《說文•木部》:“五聲八音總名也。象鼓鞞。木,虡也。”甲文象木上有絲弦。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從絲木上,琴瑟之象也。或加白以象調弦之器。”
二、古今字、通假字
1.使人屬孟嘗君曰。(屬後作囑)
2.能爲文收責於薛。(責後作債)
3.無纖介之福者。(介通芥)
三.語法
1.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客何好?客何能?
2.雙賓語:爲之駕。
3.意動用法:孟嘗君客我,孟嘗君怪之。
4.固定詞組:有以、無以:無以爲家。
5.謂語前置:誰習計會,能爲文收債於薛者乎?
6.判斷句:()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乃臣所以爲君義也。
7.兼語式: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8.同義連用:不拊愛子其民。
9.使動用法:虛上位。
四、古文化知識
1.戰國貴族之養客風習。四大公子:齊孟嘗君(田文)、魏信陵君(魏無忌)、趙平原君(趙勝)、楚春中君(黃歇),各有食客數千人。
2.古券契刻竹木爲之,債權人持左券以爲討傣憑證(亦有以右券爲討債憑證者),故有“操左券、操右券”之語,以表示有主動權。又有“穩操勝券”語,亦由此而來。

觸讋說趙太后
背景材料:《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趙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
1、 字詞:
1.質,《說文•貝部》:“以物相贅。”斦當爲聲旁,
2.氣,《說文•米部》:“饋客芻米也,從米氣聲。《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侯。’”按此即餼字,爲客人及其馬食用之糧草。雲氣之氣原作气,後作氣,遂又造餼字以表示其本義。
3.解,《說文•角部》:“判也,從刀判牛角。”引申爲分解、開釋等。
4.殊,《說文•歹部》:“死也。”此本義。故有雙音詞“殊死”。引申爲極端之詞。
5.息,《說文•心部》:“喘也。從心從自(鼻古字),自亦聲。”引申爲休息、子女義。
6.悲,《說文•心部》:“痛也。”又《口部》:“哀,閔也。從口,衣聲。”
7.膏,《說文•肉部》:“肥也。”與脂有別,《說文•肉部》:“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
8.腴,《說文•肉部》:“腹下肥也。”
9.器,《說文• 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10.國,《說文•囗部》:“邦也,從囗從或。”按,或即域、國之古字。《說文•戈部》:“或,邦也。從囗從戈以守一,一、地也。”
11.后,《說文•后部》:“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號者君后也。”亦君王之義。
12.尊,《說文•酋部》:“酒器也。從酋(按古酒字)廾角者(雙手狀)以奉之。後作樽。引申爲尊敬、尊貴。
二、古今字、通假字
1.少益耆食。(耆後作嗜,教材以爲是通假字,實際古字多以同音字代,後造本字)。
2.必勿使反。(反後作返)
三、語法
1.加強否定語氣的副詞:曾不能疾走。
2.表委婉語氣的詞組:日食飲得無衰乎?
3.同義副詞連用:少益耆食。
4.兼語省略:原令得補黑衣之數。
5.小句作賓語成分省略: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於(媼之愛)長安君。
6.用“之”取消獨立性的主謂詞組充當半獨立的分句: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
7. 用“之”取消獨立性之主謂詞組充當句子成分: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爲趙……
8. 使動用法: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四、修辭
1.委婉語:填溝壑,山陵崩
2.互文: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五、古文化知識
1.古女子出嫁,如被夫家棄逐而返回娘家即爲大歸。古諸侯女子嫁與他國國君爲妻,如此國君被殺,或繼位爲君之子被殺,或其本人被廢,也往往大歸。反之,母以子貴,其子爲國君,則母爲太后,永享富貴。此即趙太后送女時祝“必勿使反”之原因——爲其女“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
2.古代諸侯國君嫡長子繼位爲君,其諸弟(庶子)分封爲侯。侯爵往往可由其子孫繼承。但因其驕奢淫佚,侯爵往往很快即被剝奪。觸龍問“趙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太后答“老婦不聞也”,即反映此事實。
沙发
doudou_ 发表于 08-9-19 20:58:2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值得一看,谢谢楼主了[s:2]
板凳
yvon 发表于 08-9-19 21:11:4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真是好强啊,向你学习,希望还有更多分享
地板
elenvistor 发表于 08-9-19 21:38:29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你继续往下发。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文了呢。呵呵。
5#
214494576 发表于 08-10-2 14:48:50 | 只看该作者
内容好多啊
6#
浙大城院李方正 发表于 08-10-2 15:04: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了,但不知古汉的试卷是否也是繁体书写的,倒有一两分期望。
7#
糖小朵 发表于 08-10-2 21:54:46 | 只看该作者
沒有齊全哦。感覺是崇文書局出的那套資料。呵呵
8#
leio 发表于 08-10-16 19:34: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期盼你继续出后几个单元的知识点啊,呵呵,我很贪心吧。
9#
cclvsjml 发表于 08-10-18 17:05: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10#
ac200691039 发表于 08-10-19 20:44:0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谢谢楼主!!!!!!!![s:9] [s:9] [s: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7 01:10 , Processed in 0.08697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