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笔记] 我的笔记--第一个脚印--普通心理学

[复制链接]
21#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15:0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当前的事物在人头脑中的直接的映象。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迹在人头脑中的再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还常常遇到许多光靠感觉、知觉和记忆解决不了的问题。实践要求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迂回、间接的途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实践要求人们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去达到问题的解决。

这种“改造制作”的工夫,这种通过迂回、间接的途径去找得问题的答案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活动。

思维过程是我们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正如感觉、知觉、表象一样,思想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的源泉同样是客观世界。但是我们的思维过程却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反映出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

间接性、概括性正是思维过程的重要特点。

这里有两块外表极其相似的金属,我们要知道它们之间哪一块比较硬一些。我们看,看不出;我们摸,摸不清;我们嗅,也嗅不到。任凭我们直接地感知它们,我们得不到精确的答案。我们得“开动脑筋”想个办法。我们使它们相互摩擦,就可以发现其中的一块上面留有伤痕,而另一块却没有伤痕。根据这个,我们就可推想出那块没有伤痕的金属比那块留有伤痕的金属要硬一些。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触觉直接地感到这两块金属各自的硬的属性。但是这两块金属当中哪一块比较硬?这个问题的答案却不是我们直接地感知到的,而是根据观察两块金属互相作用的结果间接地推想出来的。

其实,任何一种科学,都能给予我们许多间接认识的例证。例如,医生检查病人的体温和脉搏,听视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就能断定为直接观察所不能达到的病人内部器官的状态。巴甫洛夫通过条件反射的研究,就能探知为直接观察所不能达到的大脑皮层中所进行的生理过程,就能认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这样通过事物相互影响的结果或通过其他媒介来间接地认识事物,是思维过程的第一个重要特点。

当然,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上更为复杂的现象,较之认识两块金属孰硬孰软,则需要更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但这种认识的发生在原则上是相同的,这些思维活动,都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以取得一种间接认识的过程。

然而,这种间接认识之所以可能,首先有赖于我们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有赖于我们对事物的一般特性的认识。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会推断出那块没有伤痕的金属比那块留有伤痕的金属要硬一些呢?这是由于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概括地知道金属的相对硬度与摩擦成伤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这种概括的认识,我们是不可能间接地得出如此的推断来的。

在我们生活实践中,我们不止一次地遇到或传闻诸如此类的事实:石头碰地板,地板就伤;铁锤敲石块,石块就碎;菜刀砍钢板,菜刀就要缺口……我们概括了我们所观察的诸如此类现象,得出这类现象的一般特性,发现这类现象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每当两个具有相对硬度的物体相摩擦时,其中较硬的常常会擦伤那硬度较差的,这种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不只是存在于某一次某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之中,而且具有一般的性质,它存在于任何具有相对硬度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之中。

这种事物的概括认识,对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是思维过程的第二个重要特点。

由此可见,人的思维决定于外界的客体,但是外界的客体并不是直接地、机械地决定着思维,而是通过人的内部条件,通过人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而间接地决定着思维的。

人的思维的特殊性还表现在人进行思维时,不只同直接感知到的现实打交道,而且也同以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知识系统打交道。

个体的思维的发展是在个体实践活动中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实现的。掌握知识这个过程本身就要求相应地促进为掌握这些知识所必需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为以后知识的掌握创造新的内部条件。

知识系统反映着客观事物发展的逻辑,个体在掌握这些知识系统的过程中,也就逐步发展自己的智能,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系统。个体所掌握的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知识,参加到个体的思维过程中并不断地发生着作用,同时,个体在运用这些知识系统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果的过程中,又使社会原有的知识系统得到发展。人的全部智能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发展着的思维同社会形成的知识系统的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经过螺旋式的途径而完成的。
22#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16:19 | 只看该作者
思维与实践


但是,人们对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对所形成的知识系统的掌握,常常不是一次就完成的,也不是一次就达到十全十美的。它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断的实践中多次地进行分析、综合才能逐渐达到、逐渐深入的,它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得到修正、得到巩固、得到发展。人们有了这种对事物正确的概括的认识,有了这种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的认识,掌握了社会形成的科学知识,人们就能在自己的行动中考虑到这些科学知识,利用它来改造世界,造福人类。人们还能知道感官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人们还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和人们自己行动的结果。我们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就能预见到社会事件的进程。
23#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18:39 | 只看该作者
再造想象


你没有到过祖国南疆的名城──桂林,你向往着这“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桂林山水怎么好?你脑子空空的,没有一个稳定的鲜明的轮廓。但当你读了陈毅同志《游桂林》的诗,你就可以根据诗中的描绘,在脑中创造出一幅桂林山水秀丽挺拔雄伟奇观的图画,通过想象神游桂林,有如亲临其境。

[center]水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洞穴幽且深,

处处呈奇观。

桂林此三绝,

足供一生看。

春花娇且媚,

夏洪波更宽。

冬雪山如画,

秋桂馨而丹。

四时景物殊,

气象真万千。

......[/center]
这种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这种想象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应用很广,在教学中应用也很普遍。

正确进行再造想象的重要条件是:有关的准备知识要充分,语词的表达要准确清楚,对所表述的内容的理解要正确细致,直观材料的运用要恰当。
24#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19:30 | 只看该作者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不同。创造想象是不依赖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这种想象在人的各种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创作也像其他领域内的创作活动一样,需要想象。巴甫洛夫说得好:化学家“在为了彻底了解分子的活动而进行分析和综合时,一定要想象到眼睛看不到的结构。”

科学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其中包括问题的提出及假设和研究方法的拟订;(2)研究本身,其中包括假设的检查;(3)所得结果的概括、问题的解决,用实践来检验解决的结果。

每一件科学研究工作都要依靠事实。为了研究事实,必须有指导思想和假设。没有一定思想指导的观察、实验,是盲目的。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运用创造想象,提出科学的假设,正是揭露事实发生的奥秘,揭露支配事实的规律的第一步。而创造想象正是在“产生”假设、思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缺乏想象的科学工作者可以积累一些事实,却走不出事实的圈子,发现不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新规律,不能成为科学中新东西的创造者。
25#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21:00 | 只看该作者
理想和幻想


对于未来事物的系统的想象,按其现实意义,可分为理想和幻想。

1.理想

理想是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活和活动的远景。理想的价值主要决定于它的社会意义。积极的、健康的理想能激励人的斗志,鼓舞人的信心,推动人去工作。在青年中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引导青年在辛勤的实践中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是特别重要的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幻想

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向往常常以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性的、积极的幻想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大的意义。科学的幻想常常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今天还只是人们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人的创造产品之中。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把健康的、有效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幻想跟空洞的、无益的、毫无根据的空想混淆起来,健康而积极的幻想能激励人在科学、文学艺术和实际生活方面进行艰苦的劳动并坚持到底;而毫无根据的空想则只能引导人脱离现实,丧失斗志。
26#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21:57 | 只看该作者
思维与语言


我们每个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明显地体会到:当我们有什么心事向别人倾吐的时候,我们都是用言语来表达的;当我们有什么问题要考虑的时候,我们都是用言语来想的,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十分繁难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甚至同时大声地说出话来。

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在没有掌握和理解类的名称以前,即未能给事物命名以前,就能将图片上的衣服、植物或器皿归类,按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这说明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思维是先于语言的;但在儿童掌握了语言之后,儿童的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彼此交流各自的思想。同时,语言也是正常人用来进行思维的武器,一切掌握了语言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了。”

人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在大脑皮层中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与概括的语词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进行多阶段的、多种水平的分析综合的过程。巴甫洛夫把具体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把概括的语词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信号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巴甫洛夫说过,词对于人来说,正如其他一切为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条件刺激物一样,乃是一种现实的条件刺激物,可是词又是如此的广阔丰富,这是任何其他条件刺激物所不及的。就这一点来说,动物的条件刺激物无论在量上或在质上都是不能与之比拟的。

由于成年人有过一段生活经验,词与来自体内外进入大脑半球的一切刺激物相联系着,并成为那些刺激物的信号,可以代替那些刺激,因而词能够引起那些刺激物所能引起的动作和反应来。

言语运动的生理器官同其他活动的生理器官一样,也是由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着的部分组成的:(1)它的感受器官(外周神经末稍)分布在发音器官的肌肉、韧带中;(2)它的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3)它的中枢神经终末,在一般情况下,主要集中在大脑左半球皮质的额中回和额下回区域。

此外,还有两种用来感知言语的器官──言语听觉器官和言语视觉器官。言语听觉器官感知可听到的词,而言语视觉器官则感知书面的词。

言语运动器官、言语听觉器官、言语视觉器官,都与其他活动的生理器官相互联系着的。

儿童的言语是在成人的言语刺激物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例如,在妈妈对儿童发出“妈妈”(ma ma)这一词音的影响下,儿童自己也发出“妈妈”这一词音,并同时看到妈妈这一具体人的熟悉的面孔。在儿童的大脑皮层上就同时产生了三个兴奋中心:在言语运动器官、言语听觉器官、视觉器官的大脑皮层的投射区各自产生一个兴奋中心。这三个兴奋中心接通起来,在它们之间就形成了较复杂的暂时神经联系,这暂时神经联系由于多次重复而日益巩固起来。“妈妈”这一词音的动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就成为妈妈这一具体的人在儿童大脑中直观的、视觉的映象的信号。但是,儿童在其生活过程中不断地跟妈妈交往接触。儿童对妈妈不但有其视觉的印迹保持在大脑中,而且还有一系列的触觉、嗅觉、听觉……的印迹保持在大脑中,“妈妈”一词对儿童也就具有妈妈这一具体人相应的意义和作用。妈妈这一具体人对儿童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越丰富,则“妈妈”一词对儿童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也就越丰富,它对儿童能引起为妈妈这一具体人所能引起的反应来。

由此可见,在说出和听到每一个词时,皮层内所产生的兴奋中心,与由这个词所标明的物体的直接作用所产生的兴奋中心相结合,词便成为它所标志的物体的信号刺激物,它对人能引起为那些物体所能引起的反应来。

由单词所组成的句子(词与词按照语法结构的联合)则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

起初,词是靠着它与具体事物的直接作用的结合来获得自己的意义的。但是后来,大量新的词却是靠着它们与已熟知的词的结合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样一个熟知的词就成为理解一个新的词的工具。人在实践中,在巩固的言语系统的基础上又可以建立起新的言语系统,一级一级地建立上去,乃至终身。正是依靠着这种多级的言语系统,我们在实践中运用言语进行思维,在头脑中把事物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成整体,对事物各个方面进行多阶段的分析和综合,这样我们就能对事物有所认识,就能知道我们未能亲身经历的东西,就能接受人类过去的经验,就能预见未来的结果,并运用语言将思维的成果记录下来,进行交流。正常人的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
27#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23:26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技能


上课记笔记时,我们专心想的只是记下听讲的内容,而对写字过程本身却很少考虑。但是,我们初学写字时,情况却大不相同。那时要注意一笔一笔地照着写,写起来很吃力,有时还要写错。以后由于反复练习,写字的动作就达到近乎自动化的程度。这种由于练习而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我们称为技能。这是有意识的活动中近乎自动化了的部分。

本来,技能既包括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即初步学会的阶段,也包括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即形成熟练技巧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技能主要是指后者。就教学的目的要求来看,所谓培养技能,实际上也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熟练技巧。

技能的生理机制是由于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神经细胞之间形成了牢固的联’系系统,所以以后只要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一系列的动作便可以一个接一个地、自动地产生出来。
28#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32:58 | 只看该作者
技能的特点


凡是技能都具有以下的特点。

(1)技能不是生下来就会的。技能是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它是经过练习才逐渐形成的。

(2)技能只是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的活动是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在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有一部分是有意识的,另一部分是自动化了的。例如记笔记的活动,其中有意识的部分是倾听和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并用适当的词句把这些内容记载下来;而自动化了的部分则是手的书写动作本身。这种自动化了的部分就是技能。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在活动过程中,他必须认识活动的内容、任务和结果,他必须把意识集中在活动的基本环节上,这样才能使活动富有意义而且易于成功。所以人们的整个活动是不会全部自动化的,自动化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3)技能要受一定的意识控制。技能只是意识的成分比较少,并不是完全不受人的意识的控制,因为技能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部分。例如一个具有骑、自行车的技能的人,当他在途中遇到障碍时,会很快地避开它。又如一个很善于编织毛衣的女同志,她在熟练地编织时,为了收针,会在瞬时之间停止编织。这都说明技能的运用是服从于人的有意识的目的的。
29#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34:13 | 只看该作者
技能的分类


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车要是肌肉运动。它表现在外部行动上,表现在对事物的直接行动中。例如操作机器、写字、弹琴、打球等技能都属于这一类。心智技能主要是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而以思维为它的主要成分。例如解题、心算、阅读、作文等的技能都属于这一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心智技能的主要特点。这两种技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是看活动中哪一方面起主导作用。例如写字、体操、生产劳动等操作技能,主要是动作技能,而阅读、作文、计算等技能则主要是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又可以分为各种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专门的心智技能是在某种专门的认识活动中形成起来的。例如阅读、作文和计算的技能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专门技能。一般的心智技能是在一般认识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它具有比较概括的特点。一般的心智技能和专门的心智技能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般的心智技能体现在各种专门的心智技能中,在各种专门的心智技能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一般的心智技能。学生在学习和从事写作等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各种专门的心智技能,同时也掌握了一般的心智技能。与此相似,动作技能也可以分为各种专门的动作技能和一般的动作技能。
30#
 楼主| KIMMI 发表于 08-7-8 17:35:03 | 只看该作者
技能与知识、习惯


技能的形成常以知识的领会为基础,但知识的领会并不等于技能的形成。一个刚学写字的小学生,必须首先学会关于笔画和笔顺的知识,并知道握笔和运笔的方法。但是如果他仅仅知道这些,而没有通过练习熟练地掌握写字的动作,他就没有形成写字的技能。同样的道理,学生领会了四则运算的法则和步骤,并不等于形成了相应的技能。

技能是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第一,技能与有意识的行动比较起来,技能的行动比较容易完成,消耗的精力比较少,而且完成的效果比较好。例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写作、计算、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后,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第二,技能可以使人从对细节的思考中解放出来,把意识集中到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与内容上。这样就能使我们在完成这种活动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创造性。常说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意思。技能可以说是创造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技能。

技能和习惯是有区别的。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习惯中的动作和技能一样是自动化了的,但它们之间有以下几点主要的区别。

第一,技能是指活动中自动化了的部分,它是根据活动的需要而发生或停止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也可以不利用它;而习惯却是要去完成自动化活动的需要或倾向,在一定的情况厂,不去完成这种动作就会感到不安。例如已经养成早晨锻炼身体的习惯的人,如果有时不能锻炼,他就会感到不愉快。

第二,技能是在有意识的练习中,即自觉地改进某些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习惯则常常是在无意中简单地反复同一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写字、阅读、计算、跳舞、骑自行车等的技能,都是在自觉的练习,即不断改进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吸烟的习惯、吹口哨的习惯、讲演时的口头禅(如“那么”“这个这个”“嗯”……)和习惯的姿势(如手势或身体的机械动作),都是在无意中不断反复同一动作而形成的。

习惯对于人的活动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它比技能更能使人的意识解放。当我们养成了某种好的习惯以后,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这种习惯的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和完成。“习惯成自然”,它可以使人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更多更大的任务。例如洗脸、刷牙的习惯,把学习工具放在一定地方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运动和休息的习惯等,这些良好的习惯养成得越多,在工作和学习上就能够得到更多的便利。至于有害的习惯,它却是生活上的一种累赘,它使人不能很好地工作和学习,还会妨碍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应当随时防止养成不良的习惯。教师应该及时培养学生的优良习惯,破除他们的不良习惯。

习惯虽然能够在无意中养成,但也可以有意识地养成或破除。要有意识地养成或破除一种习惯,是与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密切相关的。培养良好习惯或破除不良习惯,不只要有决心和信心,而且要坚持不懈,绝不破例地贯彻这个决心和信心。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养成控制自己的习惯。教师在培养或改正学生的习惯时,同样要有坚持不懈、绝不破例的精神。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6 14:14 , Processed in 0.97885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