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午夜第三贴-困-东南的电子通信类专业的全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lue666666 发表于 06-1-23 04:0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楼:基本简章:



004无线电工程系

243

080902电路与系统
 
 
 

01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

02射频、微波集成电路研究

03光电集成电路研究

04通讯网络VLSI研究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4德(单)③301数学一④420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复试笔试科目:模拟电子线路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1毫米波亚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02微波毫米波电路与应用系统

03毫米波光电子学

04计算电磁学与应用电磁学

05天线理论与技术

06电磁散射与成像

07电磁兼容

08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4德(单)③301数学一④420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复试笔试科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1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

02数字通信理论与安全通信技术

03宽带多媒体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4德(单)③301数学一④420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复试笔试科目:通信原理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1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02通信信号处理

03数字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

04多媒体与视觉听觉信息处理

05非线性信号处理与智能信息处理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4德(单)③301数学一④420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复试笔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

081020信息安全
 
 
 

01通信网信息安全理论与应用(学位课)

02信息安全保护技术

03信息安全检测技术

04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4德(单)③301数学一④420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复试笔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




指导教师:

专业代码、名称
指导教师名单

080902●电路与系统(无线电系)
王志功;黄风义;朱恩;冯军;孟桥;李文渊;李智群;胡庆生等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孙忠良;章文勋;洪伟;戎敖生;窦文斌;徐金平;崔铁军;朱晓维;于东海;钱澄;周健义;周后型;殷晓星;华光等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毕光国;尤肖虎;沈连丰;赵春明;高西奇;陈明;曹秀英;陈晓曙;徐平平;郭强;赵新胜;蒋良成;王玲;宋铁成;樊祥宁;衡伟;王捷;黄清;潘志文;仲文;王炎;张在琛等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吴乐南;邹采荣;吴镇扬;杨绿溪;王桥;方世良;钱进;毛卫宁;郭学雷;陈励军;高翔;赵力;张树林;郭延芬;高礼忠;罗琳等

081020★信息安全
胡爱群;裴文江;杨晓辉等




参考书目:

080902
电路与系统(无线电系)
初试:《信号与线性系统》(第四版),管致中,高教出版社;《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黄正瑾,高教出版社;复试:《电子线路》(第四版),(线性部分及非线性部分中的功率放大和振荡)谢嘉奎主编,高教出版社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初试:同080902电路与系统专业。复试:《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孙国安,东南大学出版社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初试:同080902电路与系统专业。复试:《Communication Systems(Fourth Edition)》Simon HayKin,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通信原理》(第五版)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初试:同080902电路与系统专业。复试:《数字信号处理》,吴镇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081020
信息安全
初试:同080902电路与系统专业。复试:《数字信号处理》,吴镇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沙发
 楼主| lue666666 发表于 06-1-23 04:04:07 | 只看该作者

二楼:小道消息,2006年东大无线电系各小专业招生人数、公费比例!

2006年无线电系计划招生230人左右, 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具体招生人数以实际招生人数为准)
信息安全:18人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3人 电路与系统:32人
通信与信息系统:82人 信号与信息处理:54人

根据这两年情况, 无线电系公费比例在50%以上, 但每年是否执行公费制度以及具体公费名额都要等教育部通知, 目前比例只作参考,一般情况公费可以占到60%(加保送生).
板凳
 楼主| lue666666 发表于 06-1-23 04:08:17 | 只看该作者

三楼: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各专业方向,详细的

电路与系统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电子光电子、光前通信及其集成芯片,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和光电集成电路,移动通信与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电子设计自动化,ASIC系统设计与应用,信号分析与智能仪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环境研究和开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为微波毫米波应用系统及相关理论和技术,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网络,微波毫米波 传输,辐射与散射,计算电磁学,微波毫米波与相关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技术,射频技术研究等。

通信与信息系统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为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扩展频谱通信与CDMA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 中的应用,移动通信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多媒体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保密通信与无线互联网研究,承担国家863计划多项重大课题。


信号与信息处理


  本学科侧重于从信号的空间分布性和时间变化性,从信源的多传感表示,多通道混叠,多路径传播和多媒体展示,从人类感觉信息的生理心理模型和人脑的神经智能认知,以及从国家在海洋电子工程和无线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实际需求等方面,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实用方法和具体实现。主要有“神经智能信息处理与盲信号处理”、“非线形信号处理”、“水声信号处理”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四个宽口径的研究方向。设有省级数码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信号与信息处理


  本学科侧重于从信号的空间分布性和时间变化性,从信源的多传感表示,多通道混叠,多路径传播和多媒体展示,从人类感觉信息的生理心理模型和人脑的神经智能认知,以及从国家在海洋电子工程和无线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实际需求等方面,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实用方法和具体实现。主要有“神经智能信息处理与盲信号处理”、“非线形信号处理”、“水声信号处理”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四个宽口径的研究方向。设有省级数码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信息安全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安全技术、通信保密技术、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
地板
 楼主| lue666666 发表于 06-1-23 04:09:28 | 只看该作者

四楼:俺的目标的更详细资料

科研方向

    目前本室主要有以下三个总的研究方向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究  本研究方向将研究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在加强理论与技术创新的同时,获得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知识产权;研究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软件与芯片,为实现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利用现代信号处理方法提高移动通信系统性能,是国际上移动通信系统研究领域和产业界十分重视的战略性制高点和创新源泉。新一代高速移动通信将对信号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允许采用更为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应用   实验室极为重视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方向将致力于基于Internet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系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重点研究宽带无线互联网和第四代移动通信体制结构及应用需求。

   


目前部分具体研究方向简介




      
  CDMA系统的研制      
    CDMA通信是用互相准正交的扩频码来区分用户的一种通信方式,CDMA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第二代“全球通”(GSM)通信系统相比,CDMA通信系统在支持大容量、高质量的话音业务的基础上,还可支持高速数据业务、移动多媒体业务,最高数据速率可达到307.2kbps。

本室是国内最早从事CDMA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承担了八六三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九五”重大课题,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dma2000-1x移动台及基站实验系统。此外,在移动通信传输技术、自适应算法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新型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申报CDMA接收技术方面的相关核心技术专利十余项,具备了从理论研究、系统仿真、算法设计到实验系统研制的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目前,本室正与江苏东大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专用ASIC芯片、空间接口协议软件。
5#
 楼主| lue666666 发表于 06-1-23 04:12:45 | 只看该作者

五楼:一些链接.有空就看@

http://www.qqkaoyan.com/ 东南大学考研信息网
http://radio.seu.edu.cn/       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主页
6#
 楼主| lue666666 发表于 06-1-23 04:14:58 | 只看该作者

六楼:导师的资料

孙忠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出生,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磁
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后留校任教。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防科工委专家组成员。他在六、七十年代,主要从事无线电接
收设备课教学工作和微波低噪声放大器科研工作。七十年代至今,研究毫米波信号产
生,低噪声放大、频率变换、功率合成、相位锁定、PIN开关、集成天线和准光学元部
件,以及毫米波高频分系统和系统。其中毫米波体效应二极管及振荡器系列、毫米波
固态功率合成器、毫米波小型化雷达、毫米波集成前端等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省部委一、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等近十项重大科技奖励。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在国内
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何振亚 东南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家组组长、国家攀登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纽约科学院
院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12所高校兼职教授,同时还担
任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信号处理学会副主委等。他在东大任教50余年,
培养出大批高水准人才,其中博士后15名、博士48名、硕士65名。教学质量优秀,获省
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编著14本,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图书)优秀一等奖两项,部
省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近600篇,在国际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约一半获得国际神经网络学会颁发的神经网络研究领先奖等七项。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获国家、部  
省级奖逾20项。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均属第一完成者)。2000年连续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中国高校自然科
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教材一等奖各一项,IEEE APCAS 2000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
  
尤肖虎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62年8月出生,1988年于东南大学
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任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
生导师,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无线电工程系系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委跨世纪青年专家首批入选者。
长期从事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承担与移动通信有关的国家级
项目十余项,在国际权威杂志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国内外引用近
百次参与出版英文和中文专著各一部。现为中国电子学会理事,《电子学报》编委,
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99年初起任国家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总体组组长。
  
洪伟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62年生,1982、1985和1988年分别于解
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和东南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教
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近年来在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3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28篇次,论文和专著被国内
外学者引用超过170多次。有四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一
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光华
科技基金二等奖一项;1990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
得者\"荣誉称号,1993年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6年获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江苏省首届青年科学家奖\",1997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同年
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9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2000
年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陆佶人 1938年出生,教授、博士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议组
成员、总装备部水声及水声对抗专业组成员、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非线性信号
处理、统计信号处理、目标识别等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持、参加过
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负责研制的重大科研项目\"YTM测量系统\"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与612厂共同研制的\"数字侦察声纳\"获1991年国
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八五\"期间所负责的\"拖线阵声纳目
标识别技术研究\"于1998年获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研究的\"拖线阵角谱法定
向方法研究\"、\"水声信号参量谱分析技术\"、\"多比特数字信号频率综合测量系统\"等多
个项目分别获得中船总公司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先后获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教委\"有突出贡献的
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王志功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1年12月于南京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
位;1990年6月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10月起赴德国弗朗霍夫应用
固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2年10月起在该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从事以砷化镓工艺
为主的超高速,微波和毫米波集成电路,光电集成电路设计,设计出上百种集成电路;
创造并保持多项世界纪录;迄今为止已在国际和国家级重要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
百余篇论文。已获得七项德国发明专利和三项国际发明专利;应IEEE出版社邀请完成
英文专著\"光纤通信电路设计\"。
  1997年归国定居工作,受聘为东南大学无线电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毫米
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领导建立了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担任所长。1998年五月被推选为国
家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第五届专家组专家。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程时昕 1936年1月生,1958年南京工学院毕业,现为东南大学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
学科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主任。1973-1975年主持
设计北京地铁无线通信系统解决了列车在隧道中的通信问题,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奖。1979-1981年在英国伯明瀚大学任名誉研究员。1986-1989年研究扩展频谱通信技
术,其成果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1995年主持数字移动通信自适应
均衡技术与抗干扰技术研究,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100余
篇。1992-1994年任国家863计划首届通信高科技专家领导小组成员。1990-1995年主持
创建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从事移动通信高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1984年至今共指导研究
生82名,已有25人获得博士学位,46人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国际无
线电科学协会URSI中国委员会委员。
   
  戎敖生 1961年出生,江苏丹阳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8年4月于东大无线电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4月至1995年12月以高级访问学者和Research Associate
身份,赴美国Oregon State University研修。被遴选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年轻人才培养计划\"培养
对象和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一层次)。 他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
领域的前沿性基础课题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者,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年轻人才基金、
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基金等二十多项。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九十篇,四十多篇被SI和EI收录
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毫米波无源电路的数值分析与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章文勋 1937年12月生于上海市。1958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85年
晋升教授,1986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长期从事天线与传播、微波技术、工程电磁理
论及其数学方法的教学和科研,曾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毫米波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委、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已培
养硕士三十余名、博士十余名、博士后三名;主持并完成各种科学基金、国际合作、
科技服务等项目近四十项;撰有专著\"无线电技术中的微分方程\"(1982)、\"电磁场工
程中的泛函方法\"(1985)、\"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sm:Functional Methods\"
(1991)等。担任中国电子学会、IEE、IEEE、URSI等学术组织的12项职务。其科研成果曾获国家教委
科技成果一等奖(1992)因其得到国际认可的突出学术贡献被授予IEEE Fellow Award(1999)。
  
崔铁军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生于1965年9月。1987年毕业于西安电
子科技大学,获工程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3年分别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及博士
学位,后留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3年11月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95年至1997年,
获得德国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洪堡基金会)的资助,在德国
Karlsruhe大学作为洪堡学者进行合作研究。1997年至1999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作博士后研究,并从2000年起,任该校的研究科学家
(Research Scientist)。2001年10月被聘为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现为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及计算电磁
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
划,主要研究人员)、以及南京市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项目负责人)等。研究方向
包括:计算电磁学、快速算法研究、大型军用目标的电磁仿真、电磁逆散射与微波成像、埋地散射体的
探测与成像、微波毫米波天线与电路的全波分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封装与互连、信号完整性研究、电
磁理论及异向媒质的研究等。
  应邀在国际著名的出版社Artech House Publishers,John Wiley & Sons,及IEEE Press所出版的
专著上共撰写了三个章节;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EEE Trans- 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及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上发表论文36篇,在其他国际核心刊物上发
表论文10余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被EI收录60余篇,被SCI引
用90余次。曾获国际无线电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dio Science)青年科学家奖、德国洪堡基
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亿利达优秀论文一等奖及三等奖、中国
电子学会受奖论文等。
  主要学术任职包括: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稿人
多种IEEE汇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EEE Trans- 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Microwave and Guided Wave Letter,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 in Communications)
以及Radio Science特约审稿人。曾任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学会场论与  
网络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IEEE 天线与传播年会(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的分会主持人、以及2004年大型国际会议电磁研究进展(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Symposium,PIERS,美国)的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等。
  
黄风义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男,1964年12月21日出生于大连市。
1986年7月学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8年9月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半导体
物理专业,获李政道物理奖学金1988年至1989年获英国海外留学生奖学金,于1989年
1月至1990年6月留学英国巴斯大学电子系。1991年6月入美国宜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半
导体电子)材料和工程专业读博士,1994年10月以优秀成绩获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
1997年7月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落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员,从事硅基
谐振腔光探测器:材料结构、器件工艺和测试研究。1997年8月至2001年11月在美国
IBM高级半导体技术中心任高级工程师(Advisory Engineer)。从事高频通信电子器件技术和产品开发,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管理。作为第一位也是唯一华人,在IBM从最早一代开始,参与了国际最先进的
主要用于高频通信器件的锗硅工艺和产品三代技术的开发和大规模生产;在2000年-2001年期间领导了最
新一代将用于超高速光纤通信 (40 Gb/s)的电子器件的技术开发,获 IBM 微电子部总经理的杰出贡献
奖;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受聘为东南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12月至今,受聘为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
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副所长。  
  在可塑性超薄半导体衬底技术领域,黄风义博士作为最早的开拓人之一,作出了大量国际领先的实
验,并且创立了一整套理论,其结果被发表在材料物理最具盛名的《物理评论通讯》杂志上,并被特别
邀请在国际复合物半导体年会上做相关报告。曾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近50篇技术论文,其中约30篇
是第一作者,包括 <国际电子年会报告文集 (IEEE IEDM)> (3篇),<应用物理通讯(Appl.Phys.Lett.)>  
(10篇),及材料物理方面最负盛名的 <物理评论通讯 (Phys. Rev. Lett)> (2篇),及IEEE Photonic  
Technology Letters。在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出版的 <薄膜工艺和技术手册> 上著有两章专著在英国物
理学会出版社(IOP)出版的技术手册上著有两章专著,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报告及特邀报告,包括1998  
年美国材料年会(邀请报告),及2000年国际复合物半导体年会大会主席的特别邀请报告。
  在最先进的锗硅技术,铜连接技术以及绝缘衬底技术 (SOI) 方面拥有十多项美国专利,5项中国专
利。所申请的专利曾获得IBM公司专利发明三级平台奖。在其中关于锗硅BiCMOS器件的专利,被作为重要
专利在多个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台湾,泰国等地申请,并形成了一个系列的专利,奠定了相关工艺的
基础。
  1. F. Huang, Silicon-germanium BiCMOS on SOI,US patent,6,288,427
  2. F. Huang, Silicon-germanium BICMOS on SOI, US Patent, 6,235,567
  3. F. Huang, Silicon-germanium BiCMOS on SOI, US patent, 20010008284
  黄风义博士曾任 IEEE Photonic West (Si-Based Opto-Electronics) 1999, 2000年两届国际会议
的组委会委员。
  
吴柯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62年12月生于江苏省溧阳,1982年毕业
于南京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84年9月和1987年10月在法国Grenoble国家光电研究院获
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2-1995年
蒙特利尔大学任助教授,副教授,教授,1998年任终身教授。他还是法国LEMO/ENSERG和
意大利、比利时、瑞士、香港、新加坡等许多大学的客座教授,2002年3月被评为加拿
大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B类)资助,2002年被教
育部聘为东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客座)教授。
  在电磁场理论、电路设计方法、辐射单元、器件与CDA技术等方面有突出性贡献。在权威刊物和国
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89篇,EI 55篇,ISTP 44篇;拥有9项专利发明,他是混合平
面/NRD波导集成技术和高频电路场/路混合设计技术的先驱者,他首次提出了平面和非平面混合集成技
术的新概念。由于他突出的贡献,获得了四项国际大奖,即:MTT-S杰出青年工程师奖(他是此奖项
第一受奖人)、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Oliver Lodge Premium
奖、Urgel-Archambault奖(法国和加拿大科学进步协会在工程领域最高奖)及亚太微波奖等。
  吴柯教授是 著名的维多利亚大学微波与光电子学研究室的创始人之一。提出过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
计划,成功地领导了多项政府和工业界资助的研究项目。他是NSERC合作研究计划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队伍
的领导者,这一计划联合了加拿大、美国和德国的五所大学,在国外已培养了11个博士、23个硕士,在
国际上被特邀作了37次学术报告。他是FCAR研究组的负责人,该研究组是由微波/毫米波电子学和光电子
学方面的5个著明教授组成。他是IEEE国际会议的组织委员或顾问委员及分组主席,是IEEE-Trans.MTT、
IEEE-Tans.AP、IEEE- MGWL等许多期刊的编委。
7#
 楼主| lue666666 发表于 06-1-23 04:24:51 | 只看该作者

七楼:各专业师资评价,好好选择哈

资源项目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路与系统 信息安全
国家重点学科                                      *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
中国工程研究院院士                                                       *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      *                           *                              *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                                                        **      
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                                                                               *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                           *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奖者                  *                           **                                                          *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                           **                             *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人选                 ****                     *****                       **                          *
国家国内专家组成员                          *                           * *                            *                            *                         *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江苏省重中之重         
省、市、校级工程研究中心
8#
 楼主| lue666666 发表于 06-1-23 04:26:4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沙发自己了,休息,休息一下,七楼的排版好累,自己耐心看吧,我不管了,睡觉了,有空顶顶俺的贴啊
9#
WCDMA2008 发表于 06-1-27 14:10:41 | 只看该作者
无聊,没资料
10#
机械无敌 发表于 06-1-29 19:45:50 | 只看该作者
还可以,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2 11:29 , Processed in 0.09715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