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临床学生,本科期间的培养大都以临床“三基”为主,而对基础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思维的培养相对不足,尤其是排不上名的医学院校更是如此。而报考基础的考生中又不乏如基础医学、生物工程、生物化学等出身者。由此引出2个问题:
① 参加复试时,导师会不会因为我们的临床出身而对我们好感大减,最终拒我们于门外?如果是,那在备考期间怎样提高此方面的竞争力?
② 如果有幸被录取,在读研期间与那些基础学子会不会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有,那么此差距对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及以后职业生涯有多大的影响?能在读研期间弥补上吗?
2、身边很多临床医生时常教育我们“千万不要考基础”。而他们的理由大多逃不出两点:一是基础前途渺茫。尤其在国内,跟不了大导师,很多人读到博士后都很难有自己的科研资金。而出国也只有一条路就是做实验室的廉价劳动力。这样以来,在基础医学上作出些成就是非常困难的。二是基础“钱”途亦渺茫。很多人读到博士后仍旧养不活自己(这点主要是针对国内情况讲的)。这就又引出两个问题:
① 基础医学研究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会有那几种选择?每种选择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
② 假如想在基础领域作出点成绩,在国内,是不是只有跟大导师才有更希望?在国外是不是机会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