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救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redoctor 发表于 08-3-16 11:3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药常识
药物是用于人体以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包括用于计划生育、杀灭病媒及消毒污物的化学物质。药物是通过机体而发挥作用的,它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而达到用药目的。各种药物性质不同,其作用原理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理化条件的改变:此类药物主要是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如抗酸药通过简单的化学中和反应使胃酸度降低,从而达到治疗溃疡病的目的;甘露醇高渗液进入血液中从肾脏排出,可从周围吸收水分,从而达到抗脑水肿和利尿的作用。
二、补充或干扰代谢物质:人体内各种维生素、激素及铁、钙、钠、钾等的缺乏均可致病。如能适当补充此类物质即可治病。某些药物以其结构与某些物质相类似而以假乱真,达到抑制细胞生长的目的。如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参与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生长。
三、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许多药物通过对酶的抑制而发挥作用,通过促进酶的作用而显效。如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可促进肠蠕动;胰岛素激活己糖激酶而促进糖代谢作用。
四、对细胞膜的作用:各种利尿药就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再吸收水和钠而发挥利尿作用的。苯妥因钠通过稳定细胞膜而呈现抗癫痫、抗心律失常作用。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合成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叫作对因治疗,即治本。如抗生素杀灭体内致病微生物、解毒药促进体内毒物的消除。药物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的叫作对症治疗,即治标。对症治疗不是根本的治疗,但能改善症状、解除痛楚。如抗休克、抗心衰、抗惊厥、退热、平喘、解痉等。
给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口服:口服药物具有方便、简单、安全及经济等优点;缺点是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需时较长,因而作用缓慢,对急症、危重病人的抢救则难以迅速见效。此外,口服药物受胃酸的影响较大,同时有些药因长期口服可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并可能引起胃炎、胃溃疡。如青霉素、链霉素能被胃酸破坏,故不能用于口服。复方阿斯匹林、激素等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甚至可出现胃炎、胃溃疡表现。口服用药必须注意:服用药片、药丸时,应多喝开水;糖衣片及胶囊,不可咬碎,以免苦味及影响吸收;用中药大蜜丸,应切成小块或咬碎后再服;服用药水(如糖浆、合剂)则须先摇匀,再按剂量服用;服用药粉时,可将粉剂放在舌上,温开水送下;小儿服药千万不能强求或捏鼻子罐药,以免呛入气管引起肺炎;卧床衰弱病人须侧卧喂服。
②注射用药:包括皮下、皮内、肌内及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心内注射等几种。其优点是吸收快、剂量准、作用可靠、奏效迅速,对经口服能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尤其适用,对昏迷、休克及不能口服的危重病人,是最佳给药方法。其缺点是使用的器械须严格消毒,操作麻烦,消毒不严可引起炎症、肝炎等,注射部位疼痛、硬结、坏死。长期输液可引起静脉炎。
③肛内给药:某些药物可经直肠吸收或直接作用于直肠。如小儿退热栓,吸收迅速,作用快,给药安全,可免除小儿口服之难。便秘患者肛内给药可立即解除痛苦。
④局部给药:多见于皮肤及粘膜用药。主要是药物对局部起作用,常用的有涂擦、外敷、眼、耳、鼻局部用药等。
各种给药方法是有各自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凡能口服达到治疗目的,应尽量口服而不要注射;凡能局部用药解决问题,应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尽量减少局部用抗生素。
药物副作用
①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对于病人可能带来不适或痛苦,一般都比较轻微,可以忍受,多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作用选择性差,一种药物有多种作用。当其某一作用用于治疗目的时,其他作用则成为副作用。一些药物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事前需听清医生的说明。医生用药时也可以设法纠正或消除副作用。必须注意药物副作用的出现不是原有疾病的加重,也不是药物显效的表现。
②绝大多数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有的药物本身就是从毒物发展出来的,大量服用时尤易发生中毒反应。各药毒性作用的性质不同,其严重性随剂量增加而加强。药物中毒常见于误服,故意使用,医疗差错事故,以及某些病人有遗传缺陷、病态、合用其他药物等。有些人以增加药量来增强疗效的作法是危险的、不可取的,作为病人必须注意这一点。大多数药物的毒性作用是可以预期的,必须多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对药物产生的变态反应。其发生主要见于某些体质特殊的、高敏性患者,用药后产生剧烈的反应,严重的可出现休克及死亡。这种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反应性质不同,其表现各一。目前常用药品中,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碘剂较易出现过敏反应,用药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已有某种药物过敏史的人,应禁止使用该种药物,甚至再次皮试亦很危险。为引起重视、不致遗忘,必须将自己过敏的药物详细记载于病历上,以引起医生的注意,作为用药时的参考。在使用上述易过敏药物时,除作常规皮试外,注射后至少须观察半小时以上。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尽力去医院抢救。
用药剂量
治疗量是指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极量是指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发生中毒的可能,极量有一次剂量、一日量、疗程量及单位时间内用药之分。我们所说的成人常用量是指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成人用药。因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体内解毒功能差,其用量有异;小儿处在发育阶段,身体和体重与成人悬殊,其用药亦有其特殊性。
①老年人用药:60~80岁,用成人量的3/4~4/5;80岁以上,用成人量的1/2。
②儿童用药:按三种方法计算:
(1)按月数计算:
一岁以下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月数/150
(2)按年龄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年龄(足岁)/24
(3)按体重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市斤)/120(成人平均市斤体重)儿童用药剂量一般以体重计算,较为安全、可靠,常被儿科医生采用。
妊娠期用药
妊娠期是育龄妇女的特殊生理阶段,一般来说,能够不用药的尽量不用,非用不可的尽量选择对孕妇无太大影响的药物。根据试验及大量临床用药经验,对妊娠期有危险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妊娠3个月时:抗癌药,如氨甲喋呤、氨喋呤、苯丁酸氮芥、氮甲;放射性碘等放射性物质;抗组胺药敏克静;苯妥因钠;反应停、非那更;消胆胺、速尿、优降灵、保太松、心得安。
(2)整个妊娠期:治糖尿病药,如氯磺丙脲、降糖灵;抗感染药,如乙硫异烟胺、链霉素、四环素类;激素类,如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甲状腺药、乙烯雌酚、孕酮。
(3)妊娠后期:麦角胺类、强泻药、奎宁、奎尼丁。
(4)接近分娩时,可能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镇静催眠药、全麻药、镇痛药;维生素K$_{3}27;$,氯霉素、合霉素、长效磺胺、新生霉素;利血平类;双香豆素等。
Lir0;妊娠期间是胎儿发育成长的关键时刻,各种因素都影响胎儿发育,尤其是孕妇因病用药,对胎儿的危害更大。为了您的下一代身体健康、聪明伶俐,用药时必须千万注意慎用或禁用以下药物:
经过研究有比较肯定的临床报告的药物:
反应停、丙咪嗪、某些抗肿瘤药(氨甲喋呤、环磷酰胺、马利兰等)、性激素(雄激素、孕酮、已烯雌酚)。
有临床报告,但其因果关系未肯定的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苯妥因钠或加巴比妥类、双香豆素、华发令、奎宁、乙氨嘧啶、阿斯匹林、甲磺丁脲(D806)、氯磺丙脲、四环素类、利眼宁、安定、氟呱啶醇等。
动物试验有致畸的药物:
磺胺类、黄胺增效剂、链霉素、利福平、安眠酮、苯妥因钠、水杨酸类、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A、烟碱等。
中药常识
中医理论要求“虚则补之”,将虚症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亏、阳衰。大凡身体疲倦、纳食不佳、大便稀溏的人,偏气虚,可选人参、西洋参、太子参等,成药有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生脉饮等。面色萎黄、爪甲枯槁、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偏血虚,可选当归、首乌、生熟地、枸杞子,成药如阿胶、当归养血膏、益母草膏、乌鸡白凤丸等。身体消瘦、睡眠不佳、遗精盗汗、手足心热、头晕腰疼、耳鸣目眩等,偏阴虚,可选熟地、枸杞子、山药、龟板、鳖甲,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平素畏寒怕冷、自汗、易感冒、大便稀溏、阴萎、早泄等,偏阳虚,可选淫羊藿、蛤蚧、人参、鹿茸、肉苁蓉等壮阳药,中成药如肾气丸、右归丸、男宝等。特别要注意的是,选用补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补其所需,“是药三分毒”,溢补容易导致肌体阴阳气血的紊乱。服补药应遵照医嘱。
此外,中医还有“以脏补脏”之说,即以动物脏器来补益人体有关脏腑亏虚损,如中医认为,肝藏血开窍于目,若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为肝血亏虚,服食猪肝、羊肝之类,即可补肝之虚,治愈眼疾,又如消渴(糖尿病)是人体胰腺有病,中医也常用猪胰来治疗。
用药小经验
一、药物的保存:存放的药物应贴上明确的标签,如没有就不能服用。有些易氧化、潮解或需避光的药物应密盖瓶装或放入有色瓶内,服前观察药物有无变色、混浊、发霉、沉淀等情况,如已变质即不能服用。
二、按医嘱服药,如自行用药要了解病情、明确药物的性能及用药的目的。
三、掌握服药时间,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均匀的浓度。每天2次者于上午8点、下午4点给药;每天3次者于上午8点、12点、下午4点给药,每天4次者于上午8点、12点、下午4点、8点给药。
四、给药剂量和浓度要准确。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过大则易引起中毒。
五、有过敏反应的药不用。有配伍禁忌而必须使用的二种药,可将给药时间错开,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六、服药时注意:一般健胃药宜饭前服;助消化药应于饭后服。磺胺类及发汗药服后宜多饮水;止咳糖浆服后不宜立刻饮水,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则应最后服止咳糖浆,以免冲淡药物。对牙齿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如酸剂、铁剂等,应用饮水管吸入,服药后漱口。
七、服药后应观察病情及疗效,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服用催眠药要防止成瘾;服用抗生素要注意药物性皮疹的发生;服用毛地黄应观察脉搏,以防蓄积中毒。
如何使用解热药
解热药有许多不良反应,有的病人应禁用或慎用解热药降温。
1.年老体弱或不满三个月的婴儿应慎用,以防大量出汗后引起虚脱。一般病人当液体补充不足时,也可产生虚脱。
2.胃溃疡病人禁用水杨酸类退热药。服用阿斯匹林等药后,有的病人发生上腹不适、恶心,甚至有不易察觉的胃出血。
3.有退热药过敏史者应禁用。服用氨基比林时,有少数过敏病人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服用阿斯匹林后,有少数病人偶发皮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4.肾脏病人慎用乙酰苯胺类退热药。如长期大量服用非那西丁,可致眩晕、发绀及肾脏损害。
如何煎中药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
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
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浸泡半小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头煎和二煎药液的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服用中药方法
一、服用中药的时间:补养药与健胃药应饭前服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率。辛辣而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驱虫或攻下药适宜在空腹时服用,以增强药效。治疟疾时宜在发作之前服药,用安神药时应在临睡前服药,急性病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
二、服药的次数:一般每日服药2~3次,维持疗效者改为每日一次,有的一日多次或煎汤代茶,不拘次数。
三、一般中药煎剂以温服者多。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也有采用冷服用于热症者,采用热服用于寒症者。
四、药饮选择:一般用白开水送下,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可饮姜汁,药液中加白糖或矫味剂。送服消淤活血剂,增强药效以黄酒为饮。
五、忌口: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滴耳药须知
病人可采取坐位,头偏向健侧或侧卧于健则,操作者一手将患侧耳廓向上后方轻拉,使外耳道成一直线,另一手持滴管滴入药液3~5滴,然后用消毒棉球轻塞于外耳道口。如果由病人自己滴药,则以健耳侧手向后上方牵引耳廓,病侧手持滴管将药滴入耳道内。
注意事项:
(1)滴药前将患侧外耳道内的分泌物,用3%双氧水或消毒盐水清洗,消毒棉签拭净,以免药液失效或作用减弱。
(2)滴入药液时,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以免污染。药液的温度应同体温相近,以免过冷过热的药液刺激内耳出现眩晕、恶心、刺痛等不良反应。
(3)滴药后应维持体位数分钟,使药液在耳内充分起作用。有鼓膜穿孔者,滴药后可用手指按压耳屏数次,促药液经鼓膜进入中耳。转化耵聍,每次滴药量可适当增加,最好是在睡前滴药。
(4)如需加滴对侧,片刻后再依照上法滴入。几种药液同时使用时,可1~2小时后交替滴入。
(5)如系昆虫类异物,可滴入酒精、2%酚甘油或植物油等,使活动受限,窒息死亡,滴后三分钟便可取出虫体。
滴眼药水须知
一、滴眼药水是防治眼病最常用的局部给药方法。一般用水溶液,也可用混悬液。
①滴眼前应洗手,清洁眼睑及睫毛,检查药物的名称、浓度及是否过期、变质,沉淀性药应振荡均匀后再用。bar"
ContentNa*0;0;②滴眼时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眼向上看,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分开上下眼睑,右手持眼药滴管靠近眼球,但不要触及眼睑及睫毛,将药液滴入下穹窿部结膜内1~2滴,然后轻提上睑,使药液充分分布于结膜囊内。嘱病人闭眼2~3分钟。
③注意药物不可直接滴于角膜上,以免损伤角膜或使眼睑关闭,药液外流。如同时需用数种药物时,每次要间隔2~3分钟,应先滴刺激性弱的药物,后滴刺激性强的药物,先滴一般药物,后滴毒剧药物。滴毒剧药物如阿托品等药时,应用手指压迫内眼角下部2~3分钟,防止药液流入鼻咽部引起毒性反应。滴药时头微倾向病侧,防止随泪液污染健侧。操作动作要轻,勿压眼球,特别是小儿更应引导合作,不应强迫滴药。
二、涂眼药膏的方法同滴眼药水法,如同时使用水剂和膏药,应先滴药水后涂药膏,中间可隔3~5分钟。涂眼药膏一般在晚上睡觉前使用。
鼻子滴药须知
给鼻子滴药时仰卧于床上,肩下垫枕或将头悬于床缘,头后仰,鼻孔向上,然后每侧鼻腔内滴药3~5滴,5分钟后即可坐起。亦可取坐位、靠椅背,头尽量后仰,然后滴药。侧卧位患侧向下,将药滴入患侧鼻腔内3~5滴,五分钟后可坐起。
给鼻子滴药时要注意:
①滴药前要擤出鼻腔分泌物。
②滴药后让病人头部略向两侧轻轻摆动,轻捏鼻翼,使药液均匀地分布于鼻腔内,或通过窦口流入鼻窦内。仰卧位适用于鼻腔粘膜炎、蝶窦炎、额窦炎。高血压的病人最好取坐位,以防发生脑血管意外。侧卧位适用于上颌窦炎。
③同时需用几种药物时,应先滴鼻腔收缩剂,再间断滴入消炎药物。
④长期使用药物滴鼻剂如收缩剂,易致药物性鼻炎。特别是鼻眼净有许多副作用,只是在成年人确诊有急性鼻炎、鼻窦炎、卡他性中耳炎的早期,又无并发症时才选用3-4天,如症状未消除时改用1%麻黄素。婴幼儿、孕妇、高血压、萎缩性鼻炎的病人禁用鼻眼净。
咽部用药须知
咽部的慢性炎症是个常见病,表现为咽部干躁、微痛、刺痒等不适感。局部治疗需涂药复方碘甘油或2%硼酸甘油、2%~5%硝酸银等溶液,也可以将水剂或粉剂装入喷雾器内喷入咽喉部。
涂药时病人坐位,张开口腔,自己对着镜子或请家属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舌头前2/3的部分,将棉签蘸药液直接涂布于口咽部。涂药时,棉签上的棉花应缠紧,以免脱落,引起呛咳、呕吐等症状。棉签上所蘸药液不宜太多,以免药液滴入喉部,甚至引起喉痉挛。涂用高浓度硝酸银溶液等腐蚀性药物时,不应涂在健康的粘膜上,以免粘膜受损。涂药一般在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进行。
家庭的中药剂型有哪些
将药物原料加工制作成各种适宜的形式,我们常称之为“剂型”。适用于家庭的中药剂型有汤剂、膏滋、酒剂等。
一、汤剂:
①是将药物放在水中煎煮,然后取汁服用。汤剂既可由单味中药煎煮而成,也可由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配伍组合的复方煎煮而成。
②水是汤剂的主要溶媒,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可以是井水、泉水或自来水。煎汤时的加水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一般认为,水要加到超出药物3~5厘米为宜,煎第二次时应加水到超出药物1~2厘米。药物加水后,还必须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湿润软化,细胞膨胀,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热煎煮时,药材组织中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有效成分的利用。一般浸泡时间约为30~6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浸泡时间应缩短。煎药以陶罐为好,也可用玻璃或搪瓷制品,忌用铁器、铜器和锡器。一般煎药时先用武火将药品煮开,然后改用文火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约30分钟即可,滋补保健类药品煎煮时间应略长,可煮一小时左右。一剂药一般应煎二次,然后把两次煎取的药液合起来分次服下。
③中药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滋补类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使之同食物混合,延长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并与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一并吸收,以利身体保健。服药后,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萝卜会降低补益药物特别是参类药物的疗效。
二、膏滋,即膏剂。
①是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汤,然后经浓缩,再加入糖或练密制成。在家庭中自制膏滋,需备齐煎药锅、小棉布袋或淘箩、纱布、陶瓷罐、大口玻璃瓶等物品。
②具体的制作过程和操作步骤如下:将处方中的药物洗净,然后置于搪瓷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浸泡6~12小时。用武火将药物煮沸,然后改用文火微煮三小时,倒出汤汁,加水入锅再煎取汁,连续三次,最后将三次所煎之汤汁混合。
③将药渣倒入小棉布口袋或放入淘箩中榨出剩余药汁,倒入汤汁中。在陶瓷罐或大口玻璃瓶口上蒙3~4层纱布,将上述汤汁混合液缓缓倒入瓶罐中过滤。将过滤后的汤汁放入敞口煎锅内,不要盖锅盖,先用武火烧开,捞去浮沫,待汤汁变浓时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不断搅拌,避免焦化粘锅,直到汤液浓缩到用筷子挑起呈片状落下如薄粥汤时为止。取上述浓缩液与等量的练制蜂蜜搅拌混匀,用文火再熬片刻,除去浮沫,装入陶罐或大口瓶中即成膏滋。需要注意的是:在膏滋制作过程中,应做好有关工具和容器的清洁卫生工作,避免遭受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刚熬好的膏滋,可先在其容器口上盖二层清洁纱布,待其冷却后再盖上盖子密封贮存备用,以免水蒸气落在膏滋表面日久霉变。
三、酒剂又名药酒。
①是用白酒浸泡药材而制成,对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病症较为适用。酒剂的制作方法简单,具体的方法可分为二类,一为冷浸法;另一为热浸法。
②冷浸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药物配齐、洗净、晒干、切碎。然后放入瓷坛或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或黄酒,密闭浸泡。每天将瓷坛或玻璃瓶拿起巅倒1~2次,以起搅拌作用。一周后,每周巅倒搅拌一次。浸泡30天后,将酒液倒出。把剩下的药渣压榨一下,榨出液与酒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糖液或蜂蜜,搅拌均匀,再密封静置半月。取3~4层纱布,将静置液过滤后,酒剂便制成了。
③热浸法制酒,先将药材和酒放入瓷坛或玻璃瓶内,然后将瓷坛或玻璃瓶放入锅中,在锅内加水,然后像蒸鸡蛋一样用武火隔水加热到沸腾,立即将其取出倒入清洁容器中,加糖或蜂蜜,待溶解混合均匀后,密封30天。最后将酒液与药渣榨出液合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即成酒剂。
容易晕车、晕船的人,要备有乘晕宁,在上车前半小时口服。平时患有慢性病的人除带齐日常用药外,还要准备一些临时急救药,如患有冠心病的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含片,一旦发病随时含用。长途旅行的人,最好带些常备药,如感冒冲剂、去痛片或安乃近,为预防旅途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也可备一点颠茄片、土霉素、黄连素等药。
中药和西药,一般是可以同时吃的。因为许多西药最初也是从天然药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然后再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制成,因而二者的效用是一致的。但是,有些西药不能和中药同时吃。比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硫酸亚铁片;治疗消化不良酶制剂,胰酶片;含有安替比林、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解热镇痛药,如优散痛片、去痛片;还有治疗心脏病的洋地黄制剂,像狄高辛片等,就不能与中药同时服用。因为这些西药容易与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药效,甚至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另外,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一般不宜同时服用多种中药。
有很多药都可以和茶水中的鞣质发生作用,所以吃药时不可用茶水送服。话悴灰送狈䦅0;0;鞣质又名单宁,遇到重金属离子,如铁、铅、银、钴、铜、锌、或生物碱,如士的宁、奎宁等,都可产生不溶解的沉淀,从而使药不能吸收,发挥不了作用。⑷ネ雌换褂兄*
0;0;我们平常使用的药中,有很多含有生物碱,如麻黄碱、利血平等都是;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很多也属于生物碱,如元胡、大蓟、小蓟、黄连、曼陀罗、川牛膝等,这些药的煎液如和茶水同服,就很容易发生沉淀。此外,服用重金属盐类药,如硫酸低铁、富血铁等,也能发生沉淀,所以都不能和茶水同服。0;0;0;0;0;0;*
①家庭备药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妥善保管,预防变质。药品都应放在干燥、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西药该密闭存放的要装入瓶中密闭保存,不能用纸袋或纸盒存放,以免在久存中遇空气氧化,遇湿气潮解。对中成药更要注意包装和存放。因为大部分都怕受潮,热天更易发霉、虫蛀。对密丸不要多存、久存,要放在通风、干燥、阴凉处。此外,存放药的瓶、袋、盒上的原有标鉴要保持完整,药名要正确。没有标鉴时,一定要把内装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有效期等,都详细标明,以免时间长了,分不清是什么药,也可以避免误用已经过期的药品。②大小分开,内外有别:大人用的药和小儿用的药,内服药和外用药,都应标志明显,分别存放,以免急用拿错,误服伤人。外用药一般都有腐蚀性或毒性较大,千万不可内服。③过期药品,不宜使用。
*0;0;一、咳嗽:大蒜十瓣,捣成泥样。取捣泥后的大蒜似豆瓣大一团,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后贴双足涌泉穴,次晨除去,连贴3~5次大多即愈。本方不仅治疗成人咳嗽,而且对小儿百日咳也有良效。
二、高血压:桃仁、杏仁各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经过捣烂,加上鸡蛋清一个调成糊状,分三次用。于每晚睡前敷在涌泉穴,晨起除去不用。每夜一次,每次敷一足,两足交替贴敷,六次一个疗程。三天测一次血压,敷药处皮肤青紫无妨。三、水肿:蓖麻子30~40粒,紫皮大蒜一枚。将其皮及外壳脱去,一同捣成糊状,分成二等份,分别涂敷双足涌泉穴,外以玻璃纸覆盖并用绷带扎好,一周换药一次,至肿消为止。四、口腔炎:取吴茱萸十克,研成细末,用好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范围可大至整个足心),外以棉布包好。48小时后去掉,大部分一次即愈。无效者七天后可重复一次。此方法对幼儿扁桃体发炎、喉中痰鸣也有速效。邪蔡姹攘帧必0;0;五、半身不遂:穿山甲、红海蛤、生川乌头各60克,共研细末,每次用15克。用葱白捣汁,和成厚饼约3×5厘米,贴在所患一边脚心,用纱布裹紧固定,后坐于无风密室中,用热水泡贴药脚,候汗出,若周身微汗则效佳;若不愈者,七天后再用。六、感冒:感冒初起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者,可将双脚用温水清洗,擦干,用小块麝香虎骨膏贴于双脚涌泉穴,24小时更换1次即可。24;tY”0;63;0;0;0;0;0;0;0;0;*0;0;0;七、耳聋:多系卒然暴发而得。取烟酸肌醇0.6克,强地松15毫克,安定10毫克,以上各药共研成细末,配以维生素B$_{1}27;$、B$_{2}27;$与三磷酸腺苷各二支,调成糊状,成药饼敷于脚心处,纱布包扎,五天换药一次,一般1~2次即愈。0;0;0;0;0;0;JH0;0;0;0;v3;0;⒒硬涣俗饔谩*鰣0;0;常有一些患者,虽然已用降压药治疗,但疗效不显著,追问用药情况才知道,他(她)们间断、不规则用药,发现有些头晕,或测量血压发现血压高了,立即就医或找来降压药口服,明天再测血压未降,就加倍服药或换用其他种类药品,恨不能一下恢复正常,一旦血压下降后就立即停药。还有一些人患有高血压病,平时无症状,测量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又感头晕,索性停药,待下次测量血压还高,医生嘱其服药,只好再吃一点,随即又停药。上述情况实为高血压病的治疗大忌,如此服药治疗,不但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反而产生不良作用。一般情况口服降压药需一周左右才会产生稳定确切的降压效果,不能太着急,随便加量。患者习惯于高血压状态,降压过猛过快多不能耐受,脑部可缺血,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导致脑梗塞,同时也造成降压药的毒副作用增加。正确的用药方法应遵医嘱,系统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按时定量用药。在用药过程中,随时监测血压变化,最好每天都测量,以便据血压情况高速药量。在血压降至正常后,开始减少用药量,使血压稳定在此水平,不致发生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服用降压药贵在坚持。高血压患者应置备一台血压计,可由家庭成员经过训练,为患者测血压。一般患者口服适量的药物即达到降压的目的,一旦出现毒副作用,可考虑改换它种药物。高血压患者可终生服药,避免发生严重的心、脑、肾损伤。
孩子生了病,往往需要吃药治疗,但许多孩子不好好吃药,这时给小儿喂药就要讲究方法。首先是准备阶段,不要让孩子看见,想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以免他预感到要吃“苦药”了而摇头。可以先给他喝点糖水,然后趁此机会换上药水,将药喂下。
喂药时应注意:
①匙里的药不能顺着舌头直接往里灌,这样很容易呛着,而且药完全倒在舌面上,孩子很快尝到苦味,会一下子把药喷吐出来。最好可以先将匙从孩子嘴角倒入舌边,稍停一下,等他快要咽下时再将匙撤出。
②喂药前不要加水太多,有的小儿容易呕吐,喂药后可给少许酸味果汁。
有的家长把药放在牛奶中,灌进奶瓶里让孩子吃,这样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药量,而且这样做还容易影响孩子吃奶。若是孩子不配合或药味过苦时,可以采用果酱夹心的方法,在小匙里先放点果酱,把碾碎的药倒在上面,然后再加上果酱,哄着孩子吃。1.剂量要适当:我国药典(1963年版)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用药量应为成人的四分之三。
2.品种不宜过多:老年人一般患有多种慢性病,并有长期服药史。用药品种不要太多,一般以4~5种为宜。用药应选择高效、低毒、安全性大的药物。
3.不要滥用新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新药,不要仅根据某人的介绍或是某广告的宣传,不分病情就滥加使用。
4.不要滥用安眠药。
5.不要滥用“补药”。
0;*3;0;0;一、空气清洁消毒法:
①要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每次通风不应少于30分钟。
②熏蒸法:房间每立方米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或福尔马林40毫升加水60毫升,紧闭门窗加热蒸发完为止。
二、物品清洁消毒法:
①用肥皂及去污粉刷洗,清水冲净。
②日晒法:日光含有紫外线,照射3~6小时可达到消毒目的。
③煮沸法:煮沸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很快地凝固变性,经过15~20分钟,能杀死一般病菌。消毒的时间要在水沸后开始计算,物品要全部浸没在水中。有条件的可用家用高压锅消毒,从控制阀开始冒出蒸气时算起,消毒20分钟能杀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适用于不怕湿热、耐高温的物品。
④浸泡法:将物品浸泡于2%来苏、70%酒精或1%新洁尔灭溶液中30分钟。
⑤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洒一倍的石灰搅拌,2小时后再倒入厕所。肺结核病人的痰,可吐在纸盒或包在纸内烧掉。
⑥擦拭法:用1%~3%的漂白粉上清液,即漂白粉沉淀后上面的清水擦拭,使细菌体内的酶失去活性而死亡。
另外要做到接触病人后、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病人的碗筷、口杯、用具等要专用,分开洗刷,消毒后单放等。
MoveName*0;按其病原体排出和传播的途径,采用不同的隔离措施。
一、严密隔离: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与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染的疾病,如麻疹、百日咳、传染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消化道隔离:适用于由病人的粪便传染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肝炎等。
三、呼吸道隔离:适用于由呼吸道分泌物引起感染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肺结核、肺炎等。
四、接触隔离:适用于经病人的分泌物及接触的物品而传染的疾病,如脚癣、疥疮、破伤风、淋病、滴虫性阴道炎等。
五、昆虫隔离:适用于由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
六、保护性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易感染的病人,如早产婴儿、烧伤者、白血病人等。
病人在隔离期间不能外出活动或到公共场所游玩。隔离期限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而定,如肝炎自发病之日起不得少于40天,麻疹不得少于15天。
k0;0;?pL0;?p物理降温适用于口腔温度高于39℃而循环良好的病人。常用而简便的方法有:
一、酒精擦浴:
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时,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并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散热。用25%~35%酒精,将小毛巾拧至半干缠在手上,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自颈部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侧胸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手掌。从髋骨开始沿大腿外侧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大腿内侧擦至脚心,然后从腰、腘窝擦至足跟。擦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脚心等部位时,应稍用力,时间稍长些。擦毕用大毛巾擦干皮肤。上、下肢每侧各擦三分钟。也可用酒精或相当浓度的白酒仅擦洗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
二、温水擦浴:
用32~34℃的温水或自来水擦浴,操作方法同酒精擦浴。还可用冷湿毛巾交换敷病人的前额。
三、冰敷:
用冰袋置于头部、颈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处,通过传导散热。冰袋可用热水袋或其它塑料袋装入冰块或冰棒、冰水等。
高热伴有寒战、皮肤有出血者禁用皮肤擦浴。物理降温要适度,一般降至38.5℃左右即可;降温效果不佳者应配合通风或药物降温。
应用热水袋的目的是保暖、消炎、解痉、止痛、促进血肿吸收。
一、操作方法:
将水温调节至60℃~70℃。放平热水袋,去塞,灌入热水,随灌随提高热水袋使水不致溢出,一般将热水袋灌至1/2~2/3满后逐渐放平,排尽空气,拧紧塞子。擦干后倒提热水袋并轻挤一下,检查是否漏水再装入套中,放在所需部位进行热敷。
二、注意事项:
①儿童、老人、局部感觉障碍等病人的水温应调至50℃,并多包一块大毛巾,防止皮肤损害。
②需持续热敷时,勿待热水袋冷却,即更换热水。敷在炎症部位的热水袋宜灌1/3,以免压力过大引起疼痛。
③新鲜软组织血肿应先冷敷,24小时后改热敷。
④热水袋用毕后吹气倒挂于架上凉干备用,传染病人用过的则需煮沸或药物浸泡消毒。
一般疾病需要较多的休息和睡眠,但超过一定限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病人的病情好转后,应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量。开始活动应由家人协助、陪伴,如扶病人坐起或离床走几步。以后自己下床循序渐进做较大的运动,以不感疲劳、无痛苦为度。病情较重的病人,应该经常翻身、拍背、按摩、稍坐片刻,或由家人协助被动活动头及伸屈抬举肢体等。
运动可以增强体内各器官的功能活动,增加机体的反应能力,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利恢复健康。
拔火罐是以罐子为工具,利用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吸附于体表,引起局部皮肤充血或淤血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颈背腰痛、扭伤、咳嗽等慢性疾病。火罐有玻璃的、陶制的、竹制的等,用玻璃火罐较好,便于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无条件的用大口瓶亦可。
闪火法是用燃着的酒精棉球,快速排除罐内空气,立即贴于患处。贴棉法是将酒精棉片贴放罐内,燃着后立即贴于患处。拔火罐前可在患处涂一层薄薄的油质保护皮肤,增加吸附力。拔火罐治疗时间一般10~20分钟,或局部皮肤红紫后即可起罐。起罐时,先用手按住皮肤,另一手使罐子倾斜,形成一空隙让空气进入,火罐即脱落。起罐后用温热毛巾或软纸轻轻擦净皮肤上的油质,让病人卧床休息一会。有时拔火罐后,皮肤可发生水泡,较小的可不加处理,较大的应用消毒的针刺放出泡内液体,并涂以龙胆紫,覆盖消毒敷料固定。
妊娠期间是胎儿发育成长的关键时刻,各种因素都影响胎儿发育,尤其是孕妇因病用药,对胎儿的危害更大。为了您的下一代身体健康、聪明伶俐,用药时必须千万注意慎用或禁用以下药物:
经过研究有比较肯定的临床报告的药物:
反应停、丙咪嗪、某些抗肿瘤药(氨甲喋呤、环磷酰胺、马利兰等)、性激素(雄激素、孕酮、已烯雌酚)。
有临床报告,但其因果关系未肯定的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苯妥因钠或加巴比妥类、双香豆素、华发令、奎宁、乙氨嘧啶、阿斯匹林、甲磺丁脲(D806)、氯磺丙脲、四环素类、利眼宁、安定、氟呱啶醇等。
动物试验有致畸的药物:
磺胺类、黄胺增效剂、链霉素、利福平、安眠酮、苯妥因钠、水杨酸类、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A、烟碱等。
熏洗疗法是利用艾叶、若参、百部、蛇床子等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熏蒸、淋浴或浸浴,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湿疹、手足癣、风湿性关节炎、骨折、软组织损伤、痔痿、滴虫性阴道炎、沙眼、麦粒肿等疾病。
1.全身熏洗法: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池、缸内。病人坐在浴盆内的小凳上用布单从上面盖住,露出头部,勿使热气外逸。待药汤不烫人时,再浸入药汤内沐浴,以出汗为度。然后擦干全身,盖毛毯卧床休息。
2.局部熏洗法:手足、关节、肛门等处熏洗时,把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盆内,将患处架于盆上。熏洗时尽量用布单盖严,不使热气外逸。不烫人时,将患处浸于药汤中洗浴。熏洗眼时,将药汤趁热倒入小口盆内,先熏后洗。
熏洗疗法一般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15~30天为一疗程。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妊娠或月经期间、饱食、饥饿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洗浴。熏洗前嘱病人排除大小便,洗净患处,有伤口时应先取下敷料,根据熏洗部位确定煎药量,冬季要有取暖设备。熏洗时如有头晕及不适,应停止洗浴,卧床休息。药物要随用随煎,煎后不过夜,以免发霉变质。
褥疮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或局部磨擦,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溃烂。常发生在长期卧床病人的骨突部位,如臂部、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肩胛部及足跟等处。家庭防护方法有:
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应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必要时每小时翻身。在易受压部位,应垫气圈、海绵垫或软枕等。
二、定期检查、按摩受压部位。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浴或按摩一次。若发现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翻身后用红花酒精(红花15克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一周)倾倒于手掌中少许,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向心性进行按摩局部皮肤10~15分钟。也可以仅用70%酒精或白酒、痱子粉按摩。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润滑剂按摩。
三、保持病人衣服、床单被褥清洁、柔软平整、干燥。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可涂油或用痱子粉等吸潮并减少摩擦,夏天需慎用。
四、增加病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五、有水泡时,在无菌操作下,刺破水泡或抽吸泡内液体,外涂紫药水,敷上消毒纱布。
六、破溃面较大,可用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剪掉坏死组织。保持创面干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一般用50~100瓦灯泡烤,距离一尺左右,每次烤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还可在破溃处涂一层食用白糖,用消毒纱布包敷,能增加局部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峭徊课唬绫鄄*60;0;手术的当天,宜吃些清淡的流汁食品,三天以后,宜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手术后不宜长期卧床休息,而应尽早下床活动,若手术后有持续性腹痛,并逐渐加剧,3~5天仍不能缓解者,应到医院检查。手术后,一般在1~3天内会有些轻度发烧,但体温不超过38℃,可服解热镇痛药或去痛片。如果持续发热伴有畏寒,体温超过38℃,须及时就医。
骨折在进行石膏固定后,多回家休养,但要注意护理。
一、应尽快使石膏型干固。未干之前尽量不要搬动,如搬动时,要用双手掌扶托,禁用手指。
二、要观察被固定肢体的血运,其末端有无肿胀,指(趾)类的颜色、温度、感觉。如发生肢体肿胀、苍白或青紫、冰冷、感觉麻木、刺痛、躯干部石膏影响呼吸,要及时就医,必要时锯开或拆除石膏,重新固定。
三、感觉石膏型内某处疼痛时,应仔细寻找原因,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能使用止痛药物或任意向内填塞棉花。如落入异物或纱布头粘在石膏上刺伤局部,应设法去除。
四、固定的患肢应抬高于心脏水平放置。要注意冬季保暖。保护石膏清洁,并不被污物及大小便污染。不要与物体碰撞,石膏如脱落,应及时用石膏浆涂抹,保持其坚固性。
五、不能起床活动的病人,要勤翻身,经常活动未固定的肢体及固定范围内的肌肉,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六、下肢石膏固定拆除后,下地时应用弹力绷带包扎,以防下肢肿胀。
MoveNameH0;高血压的护理,要根据具体病情,即其严重程度、病程、有无并发症等而定。一般是:
一、适当控制钠盐摄入并避免进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少吃多餐,多吃水果蔬菜。食米饭较面食为好,因含钠较低。牛奶可适当饮用,因富含蛋白质,胆固醇和钠含量不多。
二、禁忌吸烟,尽量少饮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三、寻找引起高血压的心理社会因素予以预防,训练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情绪激动。
四、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但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广播操或太极拳等。
五、经常测量血压,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头晕、耳鸣、鼻塞、乏力、嗜睡、心率减慢、关节肿痛、浮肿等。
恶心呕吐
葚0;恶心呕吐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复杂反射动作,往往伴有心搏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护理的方法如下:
一、关心和帮助病人,消除疲乏、强烈的情绪、过度的紧张。用手托住病人前额,使呕吐物吐入容器内。仰卧病人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呕吐后帮助病人漱口、洗手脸、整理床铺,取舒适的卧位。呕吐截止者,需暂停进食,可给热饮料补充水分。
二、仔细观察呕吐物的性质、数量及次数。一般呕吐物为消化液和食物。普通的呕吐物有酸臭味,混有大量胆汁呈绿色,混有血液呈鲜红色或棕色残渣。
三、去除病因。精神创伤者,予以安慰。妊娠期注意休息,进易消化的食物,服维生素B$_{6}27;$。所进食物应清洁卫生,进食时不要有难嗅的气味及谈不高兴的事情等不良刺激。胃肠道慢性出血者应禁酒、辣椒。急性出血者应去枕静卧,头偏向一侧,禁食并到医院急诊。
便秘
便秘是指各种原因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而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常见的原因为病人缺少活动、肠蠕动减弱、精食、生活无规律及肠内外疾病的堵塞或压迫。
一、养成注意便意、定时排便的习惯。增加运动量、液体摄入量(至少饮水2000毫升),选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促进排泄。卧床病人定时给便器。
二、手法按摩促进排便:
用双手食、中、无名指在腹部依次深深按下,由右下→上→左下腹顺序按压,同时进行反复收腹。
三、使用缓泻剂:一般可先用蜂蜜、液体石腊,无效时可用酚酞片、麻仁丸等。
四、肛门用栓剂:
①肥皂栓通便法:将普通肥皂削成圆锥形(底部直径1厘米,长3~4厘米),蘸热水后插入肛门。
②咸萝卜条通便法:将食用咸萝卜,切成长约3~4厘米、断面直径1~1.5厘米的圆锥形条块,蘸润滑油后插入肛门。
③开塞露通便法:用量成人为20毫升,小儿为10毫升。用时将顶端剪去,先挤出药液少许润滑肛门,然后插入,挤出全部药液,嘱病人忍耐5~10分钟再排便。
④甘油栓通便法:捏住栓剂较粗的一端,将尖端插入肛门深处。
五、人工取便法:经通便、灌肠后无效,可用手指戴上手套,将涂有肥皂液的食指伸入直肠内,慢慢将粪便掏出。
六、灌肠法:
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常用溶液为中性肥皂水、等渗盐水,用量成人每次约500~1000毫升,小儿酌减约200~500毫升。
腹泻
多种因素引起肠蠕动过快,致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呈水样,或有粘液、脓血相混者称腹泻。护理措施:
一、腹泻应注意休息,给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少渣的流质、半流质食物,以减少肠蠕动,病情严重者应禁食。鼓励饮水,内加适量的盐和糖。
二、排便后使用软纸揩拭,温水洗净,并涂油保护。
三、排便过频或失水过多者,可选用止泻药,如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药。
四、病因护理,主要是注意饮食的卫生,不乱用泻剂,消炎,解除心理情绪负担。
五、多数成人的腹泻在泻净胃肠道内容物后可以自愈。严重感染性腹泻,特别是儿童和老年病人则必须留取粪便标本,送医院检查。
胃炎
胃炎是一种由各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胃粘膜发炎的疾病。根据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
患急性胃炎时胃粘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所以,急性胃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流质食物为主,或采用柔软、少渣、少油腻、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少量多餐。若伴有肠炎或腹泻,膳食中应少用或不用蔗糖,以免产生或加重肠胀气,同时还应禁食一些生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
慢性胃炎患者常有食欲不振,饭后上腹部感觉饱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有的患者胃酸增多,甚至吐酸水;有的胃酸减少;有的还有贫血、无力、体重减轻等症状。因此,患者的饮食除了要细软,少食多餐,多维生素和多蛋白质外,如患者有贫血、食欲不振等现象应多给些补血的食品,如动物内脏,肝、肾等,蛋类及有色的新鲜蔬菜等。如患者出现胃酸过少症状,则应补充一些药用稀盐酸及胃蛋白酶以及浓缩内汁,但应少吃能抑制胃酸分泌的脂肪。如患者有胃酸过多的症状,则应禁用能刺激胃酸分泌的浓缩肉汤、肉汁等食物,而且少吃一些酸味的食物。
溃疡病
溃疡病是常见的胃肠疾病,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膳食应尽量遵守以下原则:
1.少量多餐,定时进餐,以免过度扩张胃窦部,减少胃酸的分泌。
2.宜吃易消化、营养丰富、含热量充足而不引起胃酸大量分泌的食品。如:面食、软饭或粥汤等,禁食浓的肉汁汤等。
3.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煎食物、腐乳、浓茶、咖啡及酒类等。
4.食物宜温热,不宜过烫,尤其在临睡以前。
发病期病人,每天进食5~6次,可吃软饭、馒头、面条、粥、豆浆、蛋类、鱼、瘦猪肉、菜叶或菜泥等,根据各人病情作适当搭配。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病情好转(即缓解期),可改为半流质、软食,然后逐步过渡到正常人饮食和餐次,但仍应少吃过甜、过碱、过酸、过冷、过热等强烈刺激性食品。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用药治疗腹泻的过程中,如饮食调剂不当,往往会使病期拖长。腹泻病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病初期,饮食以能维持营养而又不加重肠道病变部位的损伤为原则,一般以清淡流质食物为宜,如浓米汤、淡果汁和面汤等。急性水泻期,有时需要暂时禁食,脱水过多者还需要输液治疗。
2.排便次数减少后可进食去油的肉汤、牛奶、豆浆、蛋花汤、过滤菜汁等流质饮食。以后可逐渐进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藕粉、面片等。
3.腹泻完全停止时,可增加一些蛋糕、鱼片、碎嫩瘦肉、菜泥等食品。如食欲旺盛,也应少量多餐。
4.肠道发酵作用过强时,可吃些含有蛋白质及少量脂肪的食物,如乳类、蛋类、豆浆、豆腐等,少吃甜食,因糖类易发酵和胀气。肠道腐败作用很强时,可吃些淀粉类食物,如土豆、芋艿、米、面等,少吃容易使肠道产生腐败作用的食品,如肉、蛋、鱼类及豆类等。
5.每天都应吃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品,如鲜桔汁、菜汁、西红柿汁,有条件的可吃些用维生素C强化的果汁。
6.禁忌酒类、咖啡、肥肉、冷菜、汽水、香辛辣食品、坚硬多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等。
肝炎
肝炎急性期如果食量正常,无恶心呕吐,可进清淡饮食。争取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蛋白质1~1.5克。脂肪可按平时的量供给,在不影响食欲和消化的原则下,不必限制脂肪的供给量。适当补充一些糖及维生素B族和C。糖不宜给予太多,给予大量的糖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肥胖者在疑有脂肪肝时尤其不宜吃或应少吃甜食,并应限制食量,且不应进食高脂肪及富含胆固醇的饮食。疑有并发糖尿病的肝炎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调配饮食。
急性期消化道症状明显,有恶心呕吐者,黄疸明显或不断加重者,可由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和药物。
慢性肝炎病人可进食较多蛋白质,但病情反复或加重,有肝昏迷表现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慢性肝炎患者不宜进过高热量饮食及过量的糖,以免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及并发糖尿病。
肝炎病人应忌酒,即使少量饮酒对肝炎病人也是不适宜的。
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患者营养治疗的原则是尽量减轻肾脏负担;
防止含氮物质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在体内滞留;防止细胞外液成分失常,消除水肿。病人一般宜采用低蛋白、低盐或无饮食。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要产生含氮废物。肾功能差时尿量减少,含氮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在发病初期及氮滞留时,应采用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饮食(每日限制在30~50克内)。经治疗后如肾功能好转,每天尿量增加至1000毫升以上,此时含氮废物较易排出,饮食中可酌量增加一些蛋白质,以每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限,仍不宜吃鸡、鱼等高蛋白食物。水、盐限制应根据浮肿程度及排尿量来决定,轻度浮肿应进少盐、低盐饮食,适当降低饮水量。所谓少盐即每日用盐量不超过3克;低盐即每日膳食中盐的含量低于0.5克。严重浮肿时每日摄入水量应低于1000毫升;浮肿不退时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量。为了调味,可用无盐酱油或糖醋等以增加食物滋味。无盐酱油不含钠盐,是用钾盐制成的。肾功能差,出现少尿或尿闭时,无盐酱酒也不能多吃,同时还应限制食入含钾丰富的水果或蔬菜的量,以免体内含钾量增高而导致钾中毒。
慢性肾炎患者除限制钠盐摄入量外,其余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均应与健康人相同。膳食应以淡食为主,宜于短期内进无盐饮食。病人觉得饮食淡而无味,影响食欲时,可用一些辅助办法增进食欲。喜欢吃红烧食品的人,可用酱油替代食盐(一般酱油每4~5毫升含食盐1克);或在烹调时不加盐,每天把3克食盐分餐用筷子蘸着吃,这样咸味浓些,可促进食欲。
糖尿病多由于人体胰腺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乏,或相对不足,机体吸收的葡萄糖不能正常氧化利用,而使血和尿中含糖量升高。
年长、体胖而无症状或症状少的轻型病人,应以适当节制饮食,减轻胰腺β细胞的负担,作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每天主粮控制在6~7两,体力消耗大的,可适当增加。忌吃或少吃糖和其他甜食。饮食中糖、蛋白质及脂肪应有恰当的分配比例,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总的原则是使体重逐渐降低至接近标准体重。以后,根据工作情况主粮量可稍增加,以保持体重接近正常标准。开始限制饮食时,病人可能出现饥饿感,宜多吃蔬菜和瓜果类,过一段时间后即可逐渐适应。幼年型糖尿病是在青春期或发育前起病,病情较重,以消瘦为主,这种病人的饮食原则是使病人体重逐渐增加,接近正常同年龄组体重,并足以维持病人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工作能力。主粮量应与同年龄组正常人相近,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者每日供给8~10两(劳动强度大时主粮应增加),适当多食油类及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治疗前由于摄入的糖很大一部分由尿中丢失,多数病人食糖很多,在用胰岛素治疗后,尿糖减少,病人的饥饿感即逐渐减轻。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患者中,90%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控制饮食,特别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高血压患者食盐摄入量每天应控制在5~8克,如同时服用利尿降压药物,血压就会下降10~20毫米汞柱。如果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20克盐,即使吃利尿降压药,血压也不会降低。高血压病人容易并发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因此高血压患者除采用低盐饮食外,还应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酵及较低热量的饮食。肥胖病人应控制食量,以适当减轻体重。
高血压病人宜多吃粗粮,不吃或少吃“精粮”。还应多吃蔬菜,蔬菜中含有较多的镁、钙、钾。桔子、香蕉等水果也有利于降低血压。
膳食中热量供给过多而导致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体重超重者应减少谷物摄入量,不吃或少吃甜食,增加体力活动,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脂肪在饮食摄入总热量中所占的比例不能过高,超过30%时可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尤其是猪、牛、羊肉及奶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可以使血清胆固醇升高,经常食肉者,应注意减少肥肉的摄入量。冠心病患者宜常食用植物油及海产鱼类。
冠心病人应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尤其要控制摄取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冠心病患者可多吃些富含铬、铁、维生素C及纤维素的食物。
此外,水果中的果胶也能增加胆固醇的排泄,因而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香菇、木耳含有许多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比一般降脂药强得多。洋葱、大蒜不仅能降低血酯,还有抗凝血作用,对预防由饮食引起的血酯增高及冠心病有好处。
发热病人的膳食应多选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牛奶、豆浆、鸡蛋、鱼等。蛋白质可按每公斤体重1.0~1.5克供给。脂肪应酌情减少,每日50~60克即可。多供给维生素C及含无机盐丰富的食物,如果汁、菜水等,同时注意饮料的供给。饮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流质可进食米汤、藕粉、豆浆、牛奶、蛋花汤、蒸鸡蛋糕、鲜果汁、绿豆汤等。半流质可吃稀饭、菜泥、肉泥、面片汤、菜肉小馄饨、软烧鱼、鱼丸等。每日5~6餐。病情好转后可改为普食。禁忌刺激性食物和油腻过多的食物。
贫血病人
贫血病人的饮食主要是供给足够的造血原料,使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故宜供给高蛋白、高热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蛋白质1.5~2.0克,热能应维持在2500千卡左右,并注意多供给含铁和铜丰富的食物。维生素宜供给充足,因维生素不仅能促进代谢,还可帮助铁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应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动物肝、肾、粗粮、蔬菜、水果等食品富含叶酸及B族维生素,亦应多食。脂肪要适量,一般每日供给50~60克即可,因脂肪过多对贫血病人可引起消化和吸收不良,甚至腹泻。贫血伴有水肿时,应吃低盐饮食。
结核病人长期处于食欲降低或缺乏的状态,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其饮食治疗既要注意补充营养,又要考虑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在计划膳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病人每天由食物中摄取的总热量应比正常人稍高,每日宜供给2500~8000千卡。结核病肥胖患者及老年人伴有心血管疾病时,热能供给不宜过高,一般在2000千卡左右即可。
2.结核病人体内蛋白质常减低,大都消瘦,抵抗力差,结核病灶的修复也有赖于蛋白质作为原料,故应给高蛋白质饮食,每公斤体重供给蛋白质1.5~2.0克,一般可用高蛋白半流质或高蛋白普食。
3.脂肪适量供给,每日80克左右。肠结核病人应不超过60克。
4.碳水化合物不宜限制,若伴有糖尿病时,可限制在200~300克。
5.无机盐的供给也需注意,氯化钠一日不少于8克,钾1~2克,钙2~3克,但需结合病情而定,若为进行性肺结核极度衰弱、慢性肠炎及多汗等,常可出现氯化钠、钙、磷的含量减少,宜适当提高。如有渗出性胸膜炎、腹膜炎时,氯化钠应低于2克。对有少量反复出血的肺、肾、肠结核病人,应多补充铁。
6.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每日维生素A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_{1}$3~5毫克、维生素$B_{2}$1.5~2毫克、维生素D500国际单位、维生素D200~300毫克。
7.每日宜供给一定量的新鲜蔬菜,以预防便秘。
8.禁忌辛辣和强烈的调味品。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饮食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胃液分泌量增加,超过了食物对胃酸中和稀释的能力,局部粘膜就受到胃酸侵蚀而发生溃疡病灶。
一、进食应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以免过饱引起胃窦部扩张,刺激胃酸分泌。
二、饮食要营养丰富,易消化,含充分热量而不引起胃酸大量分泌。如牛奶、鸡蛋、瘦猪肉、豆腐、面条馒头、鱼、牛肉、软饭等。
三、饮食应避免过甜、过咸、过酸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油煎食物、腐乳、浓茶、咖啡、浓汁肉汤、浓缩果汁等。
四、饮食中不要用含纤维素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竹笋、粗粮、颗粒食物等。应选用瓜茄类和根茎类蔬菜,并尽量做成菜泥食用。
五、当溃疡病出现并发症时,饮食应严格注意。如少量出血和幽门不全梗阻时,可用温热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藕粉等;如大量出血时,应暂时禁食由静脉补充营养。
六、多喝牛奶、忌食辣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9 10:32 , Processed in 0.10399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